《一种防火织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火织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220681.8 (22)申请日 2017.09.22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新昇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桥光大 道南一巷30号一楼 (72)发明人 邱荣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62C 2/06(2006.01) D03D 15/12(2006.01) D03D 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火织带 (57)摘要。
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火织带, 包括织带 本体, 在织带本体纵向上固定安装有阻火条和加 强筋, 所述阻火条的数量为两根, 且加强筋设在 阻火条之间, 所述织带本体由耐火涤纶经编纬织 而成, 所述织带本体在编织中形成编织孔, 所述 编织孔内部充填有防火硅胶层, 所述相邻耐火涤 纶之间还通过细钢丝连接形成一体化结构, 本身 就具有耐火和防火的能力, 具有更强隔离和阻燃 作用, 能够防止火势沿着织带蔓延, 而在编制孔 内部加设的细钢丝在提高散热能力的同时大大 加强了其力学能力, 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抗拉 张能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520477 U 2018.06.。
3、22 CN 207520477 U 1.一种防火织带, 包括织带本体 (1) , 其特征在于: 在织带本体 (1) 纵向上固定安装有阻 火条 (2) 和加强筋 (3) , 所述阻火条 (2) 的数量为两根, 且加强筋 (3) 设在阻火条 (2) 之间, 所 述织带本体 (1) 由耐火涤纶 (4) 经编纬织而成, 所述织带本体 (1) 在编织中形成编织孔 (5) , 所述编织孔 (5) 内部充填有防火硅胶层 (6) , 所述相邻耐火涤纶 (4) 之间还通过细钢丝 (7) 连 接形成一体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火织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火条 (2) 对称分布在织带 本体 (1)。
4、 上, 且在阻火条 (2) 上还设有横向隔离带 (8) , 所述横向隔离带 (8) 与阻火条 (2) 相垂 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火织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织孔 (5) 的内径不大于 0.2mm, 且防火硅胶层 (6) 的厚度略大于耐火涤纶 (4) 的外径, 所述防火硅胶层 (6) 将耐火涤 纶 (4) 包覆在内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20477 U 2 一种防火织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防火织带。 背景技术 0002 防火织带又称为阻燃织带, 具有防火功能, 能够达到永久阻燃效果。 起火点低, 阻 燃效。
5、果好, 不易点燃, 离火源自灭, 与不阻燃织带一起对比用火烧会看到明显区别。 防火织 带有两种, 分为染纱前处理与织带成品处理。 其中染纱前就做防火处理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性价比也高些。 还有一种称为凯芙拉织带的本身就有防火耐高温效果, 耐高温300度以 上, 且永久性阻燃。 主要用于消防器材, 防火设备等配套产品。 0003 目前的防火织带主要采用的织带成品处理, 防火效果一般, 而且在具备着火后其 力学性质将会被改变, 将不能满足当时的实际需求。 而目前有技术方案为了提高织带的防 火性能, 在外表面加设防火物质, 这样一样, 防火性能虽然提高了, 但是织带本身的性质就 会被改变, 如柔韧。
6、性和拉伸能力, 经过这样改造的织带不具备两全其美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火织带, 本身就具有耐火 和防火的能力, 具有更强隔离和阻燃作用, 能够防止火势沿着织带蔓延, 而在编制孔内部加 设的细钢丝在提高散热能力的同时大大加强了其力学能力, 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抗拉张 能力, 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火织带, 包括织带本体, 在织带本体纵向上固定安装有阻火条和加强筋, 所述阻火条的数量为两根, 且加强筋设在 阻火条之间, 所述织带本体由耐火涤纶经编纬织而成, 所述织带。
7、本体在编织中形成编织孔, 所述编织孔内部充填有防火硅胶层, 所述相邻耐火涤纶之间还通过细钢丝连接形成一体化 结构。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阻火条对称分布在织带本体上, 且在 阻火条上还设有横向隔离带, 所述横向隔离带与阻火条相垂直。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编织孔的内径不大于0.2mm, 且防火硅 胶层的厚度略大于耐火涤纶的外径, 所述防火硅胶层将耐火涤纶包覆在内部。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耐火涤纶经编纬 织而成, 本身就具有耐火和防火的能力, 进一步在形成的编织孔内部充填的防火硅胶层能 够进。
8、一步的防止火势蔓延, 在织带本体上分别加设的阻火条和横向隔离带具有更强隔离和 阻燃作用, 能够防止火势沿着织带蔓延, 而在编制孔内部加设的细钢丝在提高散热能力的 同时大大加强了其力学能力, 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抗拉张能力。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520477 U 3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编制孔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 1-织带本体; 2-阻火条; 3-加强筋; 4-耐火涤纶; 5-编织孔; 6-防火硅胶层; 7- 细钢丝; 8-横向隔离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
9、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 实施例: 0014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织带, 包括织带本体1, 在织带本体1 纵向上固定安装有阻火条2和加强筋3, 所述阻火条2的数量为两根, 且加强筋3设在阻火条2 之间, 所述织带本体1由耐火涤纶4经编纬织而成, 所述织带本体1在编织中形成编织孔5, 所 述编织孔5内部充填有防火硅胶层6, 所述相邻耐火涤。
10、纶4之间还通过细钢丝7连接形成一体 化结构。 0015 优选的是, 所述阻火条2对称分布在织带本体1上, 且在阻火条2上还设有横向隔离 带8, 所述横向隔离带8与阻火条2相垂直; 所述编织孔5的内径不大于0.2mm, 且防火硅胶层6 的厚度略大于耐火涤纶4的外径, 所述防火硅胶层6将耐火涤纶4包覆在内部。 0016 另外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所述阻火条2和横向隔离带8均 由防火硅胶层6绞合形成的块状结构组成, 所述加强筋3则由一系列细钢丝7绞合成股而制 成。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耐火涤纶经编纬织而成, 本身就 具有耐火和防火的能力, 。
11、进一步在形成的编织孔内部充填的防火硅胶层能够进一步的防止 火势蔓延, 在织带本体上分别加设的阻火条和横向隔离带具有更强隔离和阻燃作用, 能够 防止火势沿着织带蔓延, 而在编制孔内部加设的细钢丝在提高散热能力的同时大大加强了 其力学能力, 而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抗拉张能力。 001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520477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520477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