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13552.X (22)申请日 2017.12.22 (73)专利权人 河北锦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龙冈经 济开发区 (72)发明人 高福强 赵泽 高峰 (51)Int.Cl. A01C 11/02(2006.01) A01B 25/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包括设于插秧机轮后侧的镇平器, 。
2、镇平器由若干 个镇平耙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应于同一插 秧机轮的左右两侧的镇平器的转轴上分别设有 一个可带动泥土向插秧机轮一侧运动的对应回 转耙片组, 每个回转耙片组由若干个倾斜于镇平 器轴的耙片构成。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阻力小, 动 力消耗小, 且能够完全覆平插秧机的轮辙的作 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7869679 U 2018.09.18 CN 207869679 U 1.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包括设于插秧机轮后侧的镇平器, 镇平器由若干个镇平 耙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应于同一插秧机轮的左右两侧的镇平器的转轴上分别设有一 个可带动泥土向插秧机轮一侧运。
3、动的对应回转耙片组, 每个回转耙片组由若干个倾斜于镇 平器轴的耙片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耙片组的 耙片为螺旋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回转耙片 组均设有四个螺旋叶片, 每个螺旋叶片均为1/4螺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两个对应的所 述回转耙片组之间设有所述的镇平耙, 设于对应的回转耙片组之间的镇平耙的高度比其它 所述的镇平耙高3-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回 转耙片组的后侧均设有。
4、一个挡泥板, 该挡泥板的下侧设有覆平板, 该覆平板与所述的挡泥 板的下端相连, 并向后倾斜, 与水平面构成5-15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回转耙片 组的后侧均设有一个挡泥板, 该挡泥板的下侧设有覆平板, 该覆平板与所述的挡泥板的下 端相连, 并向后倾斜, 与水平面构成5-15度夹角。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69679 U 2 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插秧机轮辙的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插秧机在进行工作时, 车轮在泥土中行走, 会开成轮辙。 现。
5、有的插秧机在车轮的后 方一般设有填平器, 可以一定程度上覆平高低不平的泥土, 但由于轮辙是由车轮在行走过 程中, 将泥土向两侧挤压形成的, 轮辙位置的泥土已经相应减小, 靠填平器的作用, 难以达 到覆平轮辙的作用。 但是插在轮辙两侧附近的秧苗很容易因为轮辙的存在而出现倒苗的现 象, 最终影响产量,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公开号为CN2056817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水田自走底盘轮辙沟覆平机构属于农业机械; 在水田自走底盘的机架后侧下部上依次 铰连安装吊杆和弹性伸缩总成, 在所述吊杆的下端部上铰装轮辙沟覆平铲, 所述轮辙沟覆 平铲位于水田自走底盘的后支撑驱动轮正后方, 弹性伸缩总成。
6、的下端与吊杆铰连接, 所述 轮辙沟覆平铲包括船板式覆平铲和锥形覆平铲, 所述锥形覆平铲由上座板、 侧立板和铰连 座构成。 但是这种机构如果在高速插秧机上使用, 一方面其阻力非常大, 对动力的消耗非常 大; 另一方面, 其在工作过程中, 从轮辙两侧带进轮辙的泥土量非常少, 使得其难以完全覆 平轮辙。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轮辙覆平器阻力大, 动力消耗大, 且难 以完全覆平轮辙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阻力小, 动力消耗小, 且能够完全覆平插秧机的轮辙 的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插秧机轮 辙消除装。
7、置, 包括设于插秧机轮后侧的镇平器, 镇平器由若干个镇平耙构成,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对应于同一插秧机轮的左右两侧的镇平器的转轴上分别设有一个可带动泥土向插秧 机轮一侧运动的对应回转耙片组, 每个回转耙片组由若干个倾斜于镇平器轴的耙片构成。 插秧机在行走插秧时, 镇平器和回转耙片组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 回转耙片组在转动过程 中, 将轮辙两侧的泥土带动到轮辙内, 并填平轮辙。 这种结构是将原来为部分镇平耙的位置 用来设置回转耙组, 几乎不增加动力要求, 把轮辙两侧在车轮的作用下隆起的泥土耙平, 并 将多余的泥土输送到轮辙中, 把轮辙填平, 实现了阻力小, 动力消耗小, 且能够完全覆平插 秧机的轮辙。
8、的作用。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的回转耙片组的耙片为螺旋叶片。 螺旋叶片对泥土的推动能力强, 能耗小, 且推动泥土时振动小, 噪音小。 0006 作为优选, 每个所述的回转耙片组均设有四个螺旋叶片, 每个螺旋叶片均为1/4螺 距。 这种结构合得从回转耙组的侧面看, 四个螺旋刚好构成一个完整的圆, 使得其在耙土时 更加完全, 不会因回转耙组的作用而产生新的高低不平的问题。 0007 作为优选, 两个对应的所述回转耙片组之间设有所述的镇平耙, 设于对应的回转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869679 U 3 耙片组之间的镇平耙的高度比其它所述的镇平耙高3-5CM。 两个对应的回转耙。
9、组设于一个 车轮的后方两侧, 回转耙组推入到轮辙中的泥土由设于两者之间的镇平耙负责镇平。 但是, 由于回转耙组带过来的新土会比较松, 需要留有一定的高度, 使得其在下沉后与其它部分 的土相平。 0008 作为优选, 每个所述的回转耙片组的后侧均设有一个挡泥板, 该挡泥板的下侧设 有覆平板, 该覆平板与所述的挡泥板的下端相连, 并向后倾斜, 与水平面构成5-15度夹角。 由于回转耙组带过来的土并不完全规则, 即使通过镇平耙镇平过后还可能会高低不平, 这 就需要覆平板进一步的覆平, 使得该处的泥土更为平整。 0009 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轮辙覆平器阻力大, 动力消耗大, 且难以完全覆平轮辙 的技。
10、术问题, 实现了一种阻力小, 动力消耗小, 且能够完全覆平插秧机的轮辙的插秧机轮辙 消除装置。 附图说明 0010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3 实施例: 0014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插秧机轮辙消除装置, 包括设于插秧机轮1后侧 的镇平器, 镇平器由若干个镇平耙2构成, 所述的对应于同一插秧机轮的左右两侧的镇平器 的转轴上分别设有一个可带动泥土向插秧机轮一侧运动的对应回转耙片组, 每个回转耙片 组由四个均匀设置的倾斜于。
11、镇平器轴的耙片3构成, 回转耙片组的耙片为螺旋叶片, 每个螺 旋叶片均为1/4螺距。 两个对应的所述回转耙片组之间设有所述的镇平耙, 设于对应的回转 耙片组之间的镇平耙的高度比其它所述的镇平耙高4CM。 每个所述的回转耙片组的后侧均 设有一个挡泥板4, 该挡泥板的下侧设有覆平板5, 该覆平板与所述的挡泥板的下端相连, 并 向后倾斜, 与水平面构成10度夹角。 0015 插秧机在行走插秧时, 镇平器和回转耙片组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 回转耙片组在 转动过程中, 将轮辙两侧的泥土带动到轮辙内, 并填平轮辙。 这种结构是将原来为部分镇平 耙的位置用来设置回转耙组, 几乎不增加动力要求, 把轮辙两侧在车轮的作用下隆起的泥 土耙平, 并将多余的泥土输送到轮辙中, 把轮辙填平, 实现了阻力小, 动力消耗小, 且能够完 全覆平插秧机的轮辙的作用。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869679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7869679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786967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