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24009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64691.2

申请日:

2014.12.12

公开号:

CN104564136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5/00申请日:20141212|||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5/00

主分类号:

E21F15/00

申请人: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成; 李纪玉; 徐伟章; 纪永刚; 王九存; 刘京伟; 李升南; 赵杰; 翟永海; 曹学勇; 吴维成; 于孝功; 高玉政; 刘伟臣

地址:

026300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7

代理人:

伍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所述人工假底包括出矿穿和充填空间,所述出矿穿包括缓冲层、支撑部件和隔离层,所述缓冲层采用废旧木材铺设而成,所述缓冲层铺设于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圆钢锚杆和废旧道轨,所述圆钢锚杆设置于矿脉的上下盘之间,所述废旧道轨焊接固定于圆钢锚杆上,所述隔离层采用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铺设而成,所述隔离层铺设于废旧道轨上。本发明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的设计,由于利用废旧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作为人工假底,这样保证施工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廉,并且使得成型后的人工假底无需进行养护,从而提高了工效,操作简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人工假底,所述人工假底包括出矿穿和充填空间,所述充填空间设置于相邻两个出矿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矿穿包括缓冲层、支撑部件和隔离层,所述缓冲层采用废旧木材铺设而成,所述缓冲层铺设于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圆钢锚杆和废旧道轨,所述圆钢锚杆设置于矿脉的上下盘之间,所述废旧道轨焊接固定于圆钢锚杆上,所述隔离层采用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铺设而成,所述隔离层铺设于废旧道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假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30c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假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钢锚杆之间的间距为20-30c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假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道轨之间的间距为20-30cm。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假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铺设厚度为5cm。

6.
  一种人工假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方法如下:
S1.采准工程完成后,对脉内巷进行切采,将矿脉上下盘完全暴露;
S2.在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用废旧材料铺设一层缓冲层;
S3.沿矿脉上下盘设置圆钢锚杆;
S4.将废旧道轨与圆钢锚杆进行焊接;
S5.纵向焊接废旧道轨;
S6.在废旧道轨上铺设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形成人工假底;
S7.对切采空间沿走向、在两出矿穿之间按照岩石自然安息角将充填空间进行废石充填,形成充填体;
S8.在充填体上部利用废旧道轨、废旧木材、废旧胶带进行覆盖并加固,形成隔离层。

说明书

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目前公知的空场采矿法如需预留人工假底,需要在切采空间内进行预制钢筋混凝土,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钢筋水泥和劳动力,在钢筋混凝土预制完成后,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达标,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养护,因此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人工假底在制作上会造成资源和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并且不利于回采工作的进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劳动力的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人工假底,所述人工假底包括出矿穿和充填空间,所述充填空间设置于相邻两个出矿穿之间,所述出矿穿包括缓冲层、支撑部件和隔离层,所述缓冲层采用废旧木材铺设而成,所述缓冲层铺设于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圆钢锚杆和废旧道轨,所述圆钢锚杆设置于矿脉的上下盘之间,所述废旧道轨焊接固定于圆钢锚杆上,所述隔离层采用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铺设而成,所述隔离层铺设于废旧道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30cm。
进一步的,所述圆钢锚杆之间的间距为20-30cm。
进一步的,所述废旧道轨之间的间距为20-30cm。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的铺设厚度为5cm。
一种人工假底的制作方法,其制作方法如下:
S1.采准工程完成后,对脉内巷进行切采,将矿脉上下盘完全暴露;
S2.在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用废旧材料铺设一层缓冲层;
S3.沿矿脉上下盘设置圆钢锚杆;
S4.将废旧道轨与圆钢锚杆进行焊接;
S5.纵向焊接废旧道轨;
S6.在废旧道轨上铺设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形成人工假底;
S7.对切采空间沿走向、在两出矿穿之间按照岩石自然安息角将充填空间进行废石充填,形成充填体;
S8.在充填体上部利用废旧道轨、废旧木材、废旧胶带进行覆盖并加固,形成隔离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准工程后对脉内巷进行切采,然后在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用废旧道木、细碎废石等进行铺设出一层30cm的缓冲层,这样就防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下终端回采时对本分层人工假底造成破坏;人工假底制作完成后,利用废石进行先期充填,并按岩石的自然安息角进行置换,这样就尽可能大的降低了矿石的永久性损失,同时本中段假底可保证下中段回采时不用留顶柱,节省了对顶柱回收时所需施工的工程量;由于利用废旧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作为人工假底,这样保证施工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廉,并且使得成型后的人工假底无需进行养护,从而提高了工效,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的人工假底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的回采区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的充填空间充填示意图。
1、脉外巷;2、出矿穿;3、沿脉;4、切采空间;5、矿体;6、顶柱;7、回采空间;8、矿石;9、充填体;10、人工假底;11、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3所示,一种人工假底10,人工假底10包括出矿穿2和充填空间,充填空间设置于相邻两个出矿穿2之间,出矿穿2包括缓冲层、支撑部件和隔离层11,缓冲层采用废旧木材铺设而成,缓冲层铺设于切采空间4内的最底部,支撑部件包括圆钢锚杆和废旧道轨,圆钢锚杆设置于矿脉的上 下盘之间,废旧道轨焊接固定于圆钢锚杆上,隔离层11采用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铺设而成,隔离层11铺设于废旧道轨上,缓冲层的厚度为30cm;圆钢锚杆之间的间距为20-30cm;废旧道轨之间的间距为20-30cm;隔离层11的铺设厚度为5cm。
一种人工假底10的制作方法如下:
S1.采准工程完成后,对脉内巷进行切采,将矿脉上下盘完全暴露;
S2.在切采空间4内的最底部用废旧材料铺设一层缓冲层;
S3.沿矿脉上下盘设置圆钢锚杆;
S4.将废旧道轨与圆钢锚杆进行焊接;
S5.纵向焊接废旧道轨;
S6.在废旧道轨上铺设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形成人工假底10;
S7.对切采空间4沿走向、在两出矿穿2之间按照岩石自然安息角将充填空间进行废石充填,形成充填体9;
S8.在充填体9上部利用废旧道轨、废旧木材、废旧胶带进行覆盖并加固,形成隔离层11。
采准工程后对脉内巷进行切采,然后在切采空间4内的最底部用废旧道木、细碎废石等进行铺设出一层30cm的缓冲层,这样就防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下终端回采时对本分层人工假底10造成破坏;人工假底10制作完成后,利用废石进行先期充填,并按岩石的自然安息角进行置换,这样就尽可能大的降低了矿石的永久性损失,同时本中段人工假底10可保证下中段回采时不用留顶柱6,节省了对顶柱6回收时所需施工的工程量;由于利用废旧材料代替钢筋混凝土作为人工假底10,这样保证施工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廉,并且使得成型后的人工假底10无需进行养护,从而提高了工效,操作简单。
包括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矿山开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假底及其制作方法,所述人工假底包括出矿穿和充填空间,所述出矿穿包括缓冲层、支撑部件和隔离层,所述缓冲层采用废旧木材铺设而成,所述缓冲层铺设于切采空间内的最底部,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圆钢锚杆和废旧道轨,所述圆钢锚杆设置于矿脉的上下盘之间,所述废旧道轨焊接固定于圆钢锚杆上,所述隔离层采用废旧木材或废旧胶带铺设而成,所述隔离层铺设于废旧道轨上。本发明一种人工假底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