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2132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1993.5

申请日:

2014.07.28

公开号:

CN104098993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9D 167/08申请公布日:201410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D 167/08申请日:20140728|||公开

IPC分类号:

C09D167/08; C09D7/12

主分类号:

C09D167/08

申请人:

广西梧州龙鱼漆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勇坚; 苏东荣; 韦光南

地址:

543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塘源路5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代理人:

韦永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本水性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将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性醇酸树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己烯基双硬质酰胺,甘油以及尼泊金酯,搅拌均匀。本水性漆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水性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性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

2.
  一种水性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将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60℃~80℃,边搅拌边加入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0℃~8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己烯基双硬质酰胺,甘油以及尼泊金酯,搅拌均匀。

说明书

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漆是以水为稀释剂,以水溶性树脂为成膜物,不含挥发性的有机物质,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游离TDI有毒重金属,无毒无刺激气味,可应用于木器、金属、塑料、玻璃、建筑表面等多种材质上。相对于传统的油性漆,水性漆更环保,安全,无刺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性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将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60℃~80℃,边搅拌边加入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0℃~8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己烯基双硬质酰胺,甘油以及尼泊金酯,搅拌均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水性漆不含挥发性有机物,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单位面积涂布量小,节约成本,涂布后形成的漆层光滑平整,坚韧细腻,耐侯性能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将6千克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60℃,边搅拌边加入2千克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8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1.5千克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5千克甘油以及50克尼泊金酯,搅拌均匀,得到水性漆。
实施例2
将50千克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80℃,边搅拌边加入25千克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10千克己烯基双硬质酰胺,20千克甘油以及2千克尼泊金酯,搅拌均匀,得到水性漆。
实施例3
将550千克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70℃,边搅拌边加入7200千克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5℃,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125千克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80千克甘油以及10千克尼泊金酯,搅拌均匀,得到水性漆。
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制备的水性漆,游离甲醛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本水性漆游离甲醛和苯含量较低,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本水性漆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涂料,能够广泛应用于木器、金属、塑料、玻璃、建筑物表面等。 

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899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8993A21申请号201410361993522申请日20140728C09D167/08200601C09D7/1220060171申请人广西梧州龙鱼漆业有限公司地址543001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塘源路57号72发明人梁勇坚苏东荣韦光南74专利代理机构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代理人韦永青54发明名称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本水性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

2、份2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将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性醇酸树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己烯基双硬质酰胺,甘油以及尼泊金酯,搅拌均匀。本水性漆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水性漆。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8993ACN104098993A1/1页21一种水性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2一种水性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

3、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将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6080,边搅拌边加入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08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己烯基双硬质酰胺,甘油以及尼泊金酯,搅拌均匀。权利要求书CN104098993A1/2页3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化工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水性漆是以水为稀释剂,以水溶性树脂为成膜物,不含挥发性的有机物质,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游离TDI有毒重金属。

4、,无毒无刺激气味,可应用于木器、金属、塑料、玻璃、建筑表面等多种材质上。相对于传统的油性漆,水性漆更环保,安全,无刺激。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水性漆及其制备方法。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性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纯水50份60份,水性醇酸树脂20份25份,甘油15份20份,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0份15份,尼泊金酯05份2份。0005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将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6080,边搅拌边加入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08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己烯基双硬质酰胺,甘。

5、油以及尼泊金酯,搅拌均匀。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水性漆不含挥发性有机物,无毒无害,绿色环保,单位面积涂布量小,节约成本,涂布后形成的漆层光滑平整,坚韧细腻,耐侯性能良好。0007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将6千克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60,边搅拌边加入2千克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80,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15千克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5千克甘油以及50克尼泊金酯,搅拌均匀,得到水性漆。0009实施例2将50千克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80,边搅拌边加入25千克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0,边搅。

6、拌边依次缓慢加入10千克己烯基双硬质酰胺,20千克甘油以及2千克尼泊金酯,搅拌均匀,得到水性漆。0010实施例3将550千克纯水转入反应容器中,控制温度为70,边搅拌边加入7200千克水性醇酸树脂,控制温度为75,边搅拌边依次缓慢加入125千克己烯基双硬质酰胺,180千克甘油以及10千克尼泊金酯,搅拌均匀,得到水性漆。说明书CN104098993A2/2页40011分别对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制备的水性漆,游离甲醛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本水性漆游离甲醛和苯含量较低,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本水性漆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涂料,能够广泛应用于木器、金属、塑料、玻璃、建筑物表面等。说明书CN10409899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