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烘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粮食烘干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146285.4 (22)申请日 2015.03.30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7381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7.01 (73)专利权人 金湖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221600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工园路 12号 (72)发明人 黄胜 纪峰 陶雷 周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代理人 任立 (51)Int.Cl. A23B 9/08(2006.01) (56)。
2、对比文件 CN 203194432 U,2013.09.18, CN 2911568 Y,2007.06.13, CN 201348421 Y,2009.11.18, CN 203762171 U,2014.08.13, 审查员 王辉 (54)发明名称 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包括进粮系 统、 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统, 第一进粮管道下 端入口伸入粮坑内部, 第一进粮管道上端设有第 一减速电机, 第一进粮管道上端出口与第一下滑 轨道连接, 第一下滑轨道的下端与初清筛上端的 进料口连接, 初清筛下端的出料口与第二下滑轨 道连接, 第二下滑轨道下端与第二进粮管道下。
3、端 进料口连接, 第二进粮管道上端设有两个出料 口, 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阀门, 其中一个出料口 与第三下滑轨道连接, 另一个出料口与最终出料 管连接, 第一进粮管道和第二进粮管道内部均设 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旋提升机, 螺旋提升机分别 与第一减速电机和第二减速电机连接, 第三下滑 轨道下端与粮食干燥系统进料口连接。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104738160 B 2018.08.21 CN 104738160 B 1.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粮系统、 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统, 所述进 粮系统包括用于存储粮食的粮坑 (1) 、 第一进粮管道 (2) 、 第一减速电。
4、机 (3) 、 第一下滑轨道 (4) 、 初清筛 (5) 、 第二下滑轨道 (6) 、 第二进粮管道 (7) 、 第二减速电机 (8) 和第三下滑轨道 (9) , 所述第一进粮管道 (2) 与第二进粮管道 (7) 均竖直设置, 所述第一下滑轨道 (4) 、 第二下 滑轨道 (6) 和第三下滑轨道 (9) 均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进粮管道 (2) 下端入口伸入粮坑 (1) 内部, 所述第一进粮管道 (2) 上端设有第 一减速电机 (3) , 所述第一进粮管道 (2) 上端出口与第一下滑轨道 (4) 连接, 所述第一下滑轨 道 (4) 的下端与初清筛 (5) 上端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初清筛 (5) 。
5、下端的出料口与第二下滑轨 道 (6) 连接, 所述第二下滑轨道 (6) 下端与第二进粮管道 (7) 下端进料口连接, 所述第二减速 电机 (8) 安装在第二进粮管道 (7) 上端, 且所述第二进粮管道 (7) 上端设有两个出料口, 所述 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阀门, 其中一个出料口与第三下滑轨道 (9) 连接, 另一个出料口与最终 出料管 (33) 连接, 所述第一进粮管道 (2) 和第二进粮管道 (7) 内部均设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 旋提升机, 所述螺旋提升机分别与第一减速电机 (3) 和第二减速电机 (8) 连接, 所述第三下 滑轨道 (9) 下端与粮食干燥系统进料口连接; 所述粮食干燥系统包括。
6、竖直设置的干燥塔 (10) 、 热风炉 (11) 和热风管 (12) , 所述热风 炉 (11) 出口与热风管 (12) 一端连接, 所述热风管 (12) 另一端与干燥塔 (10) 连接, 所述干燥 塔 (10) 上端的进料口与第三下滑轨道 (9) 下端连接, 所述干燥塔 (10) 底部出料口还与第二 进粮管道 (7) 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排气系统包括废气管 (13) 、 引风机 (14) 和除尘室 (15) , 所述废气管 (13) 一端与干 燥塔 (10) 连接, 另一端与引风机 (14) 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引风机 (14) 的出气口与除尘室 (15)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7、的粮食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塔 (10) 内部自上而下依 次设有进粮层 (16) 、 烘干层 (17) 、 缓苏层 (18) 、 排粮层 (19) 和除湿层 (20) , 在所述干燥塔 (10) 两侧位于烘干层 (17) 处设有进风风箱 (21) 和出风风箱 (22) , 在所述烘干层 (17) 高度方 向设有进气层和出气层, 所述进气层和出气层互相间隔设置, 所述进气层由进气气槽 (24) 组成, 所述出气层由出气气槽 (23) 组成, 所述进气气槽 (24) 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与进风风 箱 (21) 连通, 所述出气气槽 (23) 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与出风风箱 (22) 连通,。
8、 且所述出气气 槽 (23) 和进气气槽 (24) 还开设有向下方向的开口 (34) ; 所述缓苏层 (18) 位于烘干层 (17) 和排粮层 (19) 之间, 且缓苏层 (18) 四面为密闭空间, 所述缓苏层 (18) 用于将烘干层 (17) 和排粮层 (19) 间隔一定距离, 且所述缓苏层 (18) 的高度 为2-10m; 所述排粮层 (19) 位于缓苏层 (18) 的下端, 在所述排粮层 (19) 设有至少一个向下的 “V “字形排粮口 (25) , 所述 “V “字形排粮口 (25) 并排设置, 在所述 “V “字形排粮口 (25) 出口处设 有用于控制排粮速度的旋转叶轮 (26) ,。
9、 所述旋转叶轮 (26) 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有驱动其 转动的齿轮 (27) ; 所述除湿层 (20) 位于排粮层 (19) 的下端, 在所述干燥塔 (10) 位于除湿层 (20) 的一侧侧 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28) , 另一侧并排开设有与抽风机连通的出气口 (29) ; 在所述除湿层 (20) 下端还设有 “V” 字形结构的下料斜面 (30) , 所述下料斜面 (30) 下端 设有 “U” 字形水平方向的输送槽 (31) , 在所述输送槽 (31) 中还设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旋输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4738160 B 2 送杆 (38) , 沿所述输送槽 。
10、(31) 长度方向的一端还设有粮食出料口 (32) , 所述粮食出料口 (32) 与第二进粮管道 (7) 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层 (17) 中部位置还设有 粮食位置转换装置, 所述粮食位置转换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烘干层 (17) 四周边缘的转换管 道 (35) , 所述转换管道 (35) 沿其长度方向的下端出口伸向烘干层 (17) 中心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风箱 (22) 上设有除尘孔 (36)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粮坑 (1) 设置在水平面下端。
11、, 且在所述粮坑 (1) 的进粮口处还设有网状的栅拦 (37) 。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4738160 B 3 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稻谷、 小麦等粮食的生产和销售大国, 粮食收获后或多或少含有水分, 一定 的环境条件下, 极易诱发发热、 发酵、 霉变、 发芽等, 必须晾晒或烘干后才能进行储存、 加工 或运输等。 另一方面, 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大力推广与使用, 以及种粮大户的兴起, 原有的自 然晾晒因效率低下和容易损坏而越来越不可行。 第三, 入库粮食由于自燃返潮, 也。
12、需要定期 晾晒, 才能保证粮食不霉变甚至腐烂, 因此需要将粮食再次进行烘干。 0003 因此, 设计一种结构简单、 方便实用的粮食高效节能的粮食烘干机, 是粮食加工、 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不仅能快速将粮食烘干, 便 于储存, 使用方便, 烘干时间短, 工作效率高, 节约成本,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使用寿命长, 避免因长时间潮湿导致发热、 发酵、 霉变、 发芽等问题。 0005 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包括进粮系统、 粮食干燥系统和排 气系统, 进粮系统包括用于存储粮食的粮坑、 第一进。
13、粮管道、 第一减速电机、 第一下滑轨道、 初清筛、 第二下滑轨道、 第二进粮管道、 第二减速电机和第三下滑轨道, 第一进粮管道与第 二进粮管道均竖直设置, 第一下滑轨道、 第二下滑轨道和第三下滑轨道均倾斜设置; 0006 第一进粮管道下端入口伸入粮坑内部, 第一进粮管道上端设有第一减速电机, 第 一进粮管道上端出口与第一下滑轨道连接, 第一下滑轨道的下端与初清筛上端的进料口连 接, 初清筛下端的出料口与第二下滑轨道连接, 第二下滑轨道下端与第二进粮管道下端进 料口连接, 第二减速电机安装在第二进粮管道上端, 且第二进粮管道上端设有两个出料口, 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阀门, 其中一个出料口与第三下滑。
14、轨道连接, 另一个出料口与最终出 料管连接, 第一进粮管道和第二进粮管道内部均设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旋提升机, 螺旋提 升机分别与第一减速电机和第二减速电机连接, 第三下滑轨道下端与粮食干燥系统进料口 连接; 0007 粮食干燥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干燥塔、 热风炉和热风管, 热风炉出口与热风管一 端连接, 热风管另一端与干燥塔连接, 干燥塔上端的进料口与第三下滑轨道下端连接, 干燥 塔底部出料口还与第二进粮管道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0008 排气系统包括废气管、 引风机和除尘室, 废气管一端与干燥塔连接, 另一端与引风 机的进气口连接, 引风机的出气口与除尘室连接。 0009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5、 设置进粮系统、 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统, 使需干燥粮食 在粮食干燥系统中循环干燥, 直至达到干燥要求, 不仅能快速将粮食烘干, 便于储存, 使用 方便, 烘干时间短, 工作效率高, 节约成本,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使用寿命长, 避免因长时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4738160 B 4 间潮湿导致发热、 发酵、 霉变、 发芽等问题。 0010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0011 前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干燥塔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进粮层、 烘干层、 缓苏层、 排 粮层和除湿层, 在干燥塔两侧位于烘干层处设有进风风箱和出风风箱, 在烘干层高度方向 设有进气层和出气层, 进气层。
16、和出气层互相间隔设置, 进气层由进气气槽组成, 出气层由出 气气槽组成, 进气气槽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与进风风箱连通, 出气气槽沿其长度方向的开 口与出风风箱连通, 且出气气槽和进气气槽还开设有向下方向的开口; 0012 缓苏层位于烘干层和排粮层之间, 且缓苏层四面为密闭空间, 缓苏层用于将烘干 层和排粮层间隔一定距离, 且缓苏层的高度为2-10m; 0013 排粮层位于缓苏层的下端, 在排粮层设有至少一个向下的 “V “字形排粮口,“V “字 形排粮口并排设置, 在 “V “字形排粮口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排粮速度的旋转叶轮, 旋转叶轮 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有驱动其转动的齿轮; 0014 除湿层位。
17、于排粮层的下端, 在干燥塔位于除湿层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 气孔, 另一侧并排开设有与抽风机连通的出气口; 0015 在除湿层下端还设有 “V” 字形结构的下料斜面, 下料斜面下端设有 “U” 字形水平方 向的输送槽, 在输送槽中还设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旋输送杆, 沿输送槽长度方向的一端还 设有粮食出料口, 粮食出料口与第二进粮管道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这样干燥塔内部自上而 下依次设有进粮层、 烘干层、 缓苏层、 排粮层和除湿层, 在烘干层设置风箱和进气、 出气气 槽, 利用进风风箱将热气通入烘干层中, 由进气气槽的一端进入, 从进气气槽的下端出气, 使粮食在下落的过程与热风充分接触, 进行。
18、热传递, 给粮食进行升温降水, 汽化粮食中的水 分, 并进行过滤, 将灰尘带走, 进行第一次水汽混流, 同时使换热后的废气从出气气槽下端 的开口进入出风风箱, 排出到除尘室中, 充分消除废气中的灰尘后排到大气中, 保护环境不 被污染, 工作效率高, 在缓苏层中四周密闭, 使粮食相互之间进行热传递, 达到平衡状态, 避 免局部温差太大, 消除水分梯度, 降低设备工作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 当粮食进入到排粮层, 利用旋转叶轮控制排粮速度, 提高自动化水平, 工作效率高, 操作简单; 当粮食进入到除湿 层, 利用进气孔和抽风机使粮食在下落的过程与自然空气进行热交换, 降温降水, 带走粮食 中的水分和。
19、灰尘, 进行第二次水汽混流, 从而干燥粮食, 当粮食多次循环后, 达到干燥指标, 整个过程, 时间短, 采用二次水汽混流, 效率高, 在热交换过程中热交换充分, 节约成本。 0016 前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烘干层中部位置还设有粮食位置转换装置, 粮食位置转换 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烘干层四周边缘的转换管道, 转换管道沿其长度方向的下端出口伸向 烘干层中心方向, 由于边缘的粮食受热不均匀, 这样利用粮食位置转换装置, 能使干燥塔内 壁边缘的未充分受热的粮食移至中心位置, 使粮食充分受热, 进行热交换, 提高热交换的效 率, 同时该结构简单, 成本低, 无需维护。 0017 前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出风。
20、风箱上设有除尘孔, 在出风风箱上设置除尘孔, 方便人 工将风箱内部的灰尘清理出去, 避免堵塞, 有利于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0018 前述的粮食烘干装置, 粮坑设置在水平面下端, 且在粮坑的进粮口处还设有网状 的栅拦, 通过栅拦能过滤掉粮食中的异物, 避免堵塞,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001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有益效果是: 设置进粮系统、 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 统, 使需干燥粮食在粮食干燥系统中循环干燥, 直至达到干燥要求, 不仅能快速将粮食烘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4738160 B 5 干, 便于储存, 使用方便, 烘干时间短, 工作效率高, 节约成本, 不会对环境造。
21、成污染, 使用寿 命长, 避免因长时间潮湿导致发热、 发酵、 霉变、 发芽等问题; 干燥塔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 进粮层、 烘干层、 缓苏层、 排粮层和除湿层, 在烘干层设置风箱和进气、 出气气槽, 利用进风 风箱将热气通入烘干层中, 由进气气槽的一端进入, 从进气气槽的下端出气, 使粮食在下落 的过程与热风充分接触, 进行热传递, 给粮食进行升温降水, 汽化粮食中的水分, 并进行过 滤, 将灰尘带走, 进行第一次水汽混流, 同时使换热后的废气从出气气槽下端的开口进入出 风风箱, 排出到除尘室中, 充分消除废气中的灰尘后排到大气中, 保护环境不被污染, 工作 效率高, 在缓苏层中四周密闭, 使粮。
22、食相互之间进行热传递, 达到平衡状态, 避免局部温差 太大, 消除水分梯度, 降低设备工作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 当粮食进入到排粮层, 利用旋转叶 轮控制排粮速度, 提高自动化水平, 工作效率高, 操作简单; 当粮食进入到除湿层, 利用进气 孔和抽风机使粮食在下落的过程与自然空气进行热交换, 降温降水, 带走粮食中的水分和 灰尘, 进行第二次水汽混流, 从而干燥粮食, 当粮食多次循环后, 达到干燥指标, 整个过程, 时间短, 采用二次水汽混流, 效率高, 在热交换过程中热交换充分, 节约成本; 利用粮食位置 转换装置, 能使干燥塔内壁边缘的未充分受热的粮食移至中心位置, 使粮食充分受热, 进行。
23、 热交换, 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同时该结构简单, 成本低, 无需维护; 在出风风箱上设置除尘 孔, 方便人工将风箱内部的灰尘清理出去, 避免堵塞, 有利于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中干燥塔的主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中干燥塔的俯视图; 0023 图4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0024 图5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0025 图6和图7均为本发明中干燥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 1-粮坑, 2-第一进粮管道, 3-第一减速电机, 4-第一下滑轨道, 5-初清筛, 6- 第二下滑轨道, 7-第二进粮管道, 8-第二减速电。
24、机, 9-第三下滑轨道, 10-干燥塔, 11-热风 炉, 12-热风管, 13-废气管, 14-引风机, 15-除尘室, 16-进粮层, 17-烘干层, 18-缓苏层, 19- 排粮层, 20-除湿层, 21-进风风箱, 22-出风风箱, 23-出气气槽, 24-进气气槽, 25- “V “字形排 粮口, 26-旋转叶轮, 27-齿轮, 28-进气孔, 29-出气口, 30-下料斜面, 31-输送槽, 32-粮食出 料口, 33-最终出料管, 34-开口, 35-转换管道, 36-除尘孔, 37-栅拦, 38-螺旋输送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
25、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 所述实施例。 0028 实施例1: 002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包括进粮系统、 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统, 进 粮系统包括用于存储粮食的粮坑1、 第一进粮管道2、 第一减速电机3、 第一下滑轨道4、 初清 筛5、 第二下滑轨道6、 第二进粮管道7、 第二减速电机8和第三下滑轨道9, 第一进粮管道2与 第二进粮管道7均竖直设置, 第一下滑轨道4、 第二下滑轨道6和第三下滑轨道9均倾斜设置;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4738160 B 6 0030 第一进粮管道2下端入口伸入粮坑1内部, 第一进粮管道2上端设有第一减速电机 3, 第一进粮管道。
26、2上端出口与第一下滑轨道4连接, 第一下滑轨道4的下端与初清筛5上端的 进料口连接, 初清筛5下端的出料口与第二下滑轨道6连接, 第二下滑轨道6下端与第二进粮 管道7下端进料口连接, 第二减速电机8安装在第二进粮管道7上端, 且第二进粮管道7上端 设有两个出料口, 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阀门, 其中一个出料口与第三下滑轨道9连接, 另一 个出料口与最终出料管33连接, 第一进粮管道2和第二进粮管道7内部均设有用于输送粮食 的螺旋提升机, 螺旋提升机分别与第一减速电机3和第二减速电机8连接, 第三下滑轨道9下 端与粮食干燥系统进料口连接; 0031 粮食干燥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干燥塔10、 热风炉11。
27、和热风管12, 热风炉11出口与 热风管12一端连接, 热风管12另一端与干燥塔10连接, 干燥塔10上端的进料口与第三下滑 轨道9下端连接, 干燥塔10底部出料口还与第二进粮管道7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0032 排气系统包括废气管13、 引风机14和除尘室15, 废气管13一端与干燥塔10连接, 另 一端与引风机14的进气口连接, 引风机14的出气口与除尘室15连接; 0033 干燥塔10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进粮层16、 烘干层17、 缓苏层18、 排粮层19和除湿 层20, 在干燥塔10两侧位于烘干层17处设有进风风箱21和出风风箱22, 在烘干层17高度方 向设有进气层和出气层, 进气层和。
28、出气层互相间隔设置, 进气层由进气气槽24组成, 出气层 由出气气槽23组成, 进气气槽24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与进风风箱21连通, 出气气槽23沿其 长度方向的开口与出风风箱22连通, 且出气气槽23和进气气槽24还开设有向下方向的开口 34; 0034 缓苏层18位于烘干层17和排粮层19之间, 且缓苏层18四面为密闭空间, 缓苏层18 用于将烘干层17和排粮层19间隔一定距离, 且缓苏层18的高度为2m; 0035 排粮层19位于缓苏层18的下端, 在排粮层19设有五个向下的 “V “字形排粮口25,“V “字形排粮口25并排设置, 在 “V “字形排粮口25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排粮速度的旋。
29、转叶轮 26, 旋转叶轮26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有驱动其转动的齿轮27; 0036 除湿层20位于排粮层19的下端, 在干燥塔10位于除湿层20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一 百个进气孔28, 另一侧开设有与抽风机连通的出气口29; 0037 在除湿层20下端还设有 “V” 字形结构的下料斜面30, 下料斜面30下端设有 “U” 字形 水平方向的输送槽31, 在输送槽31中还设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旋输送杆38, 沿输送槽31长 度方向的一端还设有粮食出料口32, 粮食出料口32与第二进粮管道7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0038 烘干层17中部位置还设有粮食位置转换装置, 粮食位置转换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 烘干层1。
30、7四周边缘的转换管道35, 转换管道35沿其长度方向的下端出口伸向烘干层17中心 方向; 出风风箱22上设有除尘孔36, 在风箱上设置除尘孔, 方便人工将风箱内部的灰尘清理 出去, 避免堵塞, 有利于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粮坑1设置在水平面下端, 且在粮坑1的进粮口 处还设有网状的栅拦37, 通过栅拦能过滤掉粮食中的异物, 避免堵塞, 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0039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粮食先倒入粮坑1中, 通过第一进粮管道2、 第一减速电机3 和第一下滑轨道4, 使粮食输送到初清筛5中进行过滤筛选, 过滤后的粮食通过第二下滑轨 道6进入到第二进粮管道7, 再利用第二减速电机8和第三下滑轨道9使。
31、粮食进入到干燥塔10 中干燥, 首先粮食先进入进粮层16和烘干层17, 在进入到烘干层17时, 热风炉11中的热气通 过热风管12进入到进风风箱21中, 然后通过进气气槽使热风与粮食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完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4738160 B 7 成后的废气通过出气气槽排出, 废气进入到出风风箱22中, 再由引风机14将废气排到除尘 室15中进行除尘处理, 然后排到大气中; 受热后粮食中的水分和灰尘被废气带走, , 完成第 一次水汽混合, 粮食进入到缓苏层18; 在缓苏层18中粮食之间进行热交换, 粮食之间受热均 匀; 0040 其次粮食进入到排粮层19中, 利用 “V “。
32、字形排粮口25和旋转叶轮26, 根据现场实际 情况控制排粮速度, 能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行, 避免停机现象产生, 然后粮食进入到除湿层20 中, 开启抽风机, 将自然风吸入至除湿层20中与粮食再次进行热交换, 将粮食中的热量、 水 分和灰尘被自然风带走, 完成第二次水汽混合, 达到干燥粮食的目的, 最后粮食进入下端的 输送槽31中, 利用螺旋输送杆38将粮食输送到第二进粮管道7下端的进料口中, 再次将粮食 送入到干燥塔10中的进粮层16、 烘干层17、 缓苏层18、 排粮层19和除湿层20循环干燥, 最终 粮食的干燥度经检测合格后, 将第二进粮管道7上端的用于控制一个出料口与第三下滑轨 道9连通的。
33、阀门关闭, 开启用于控制另一个出料口与最终出料管33阀门连通的阀门, 使粮食 通过最终出料管33进入到下一工序, 粮食干燥过程完成。 0041 这样, 本实施例不仅能快速将粮食烘干, 便于储存, 使用方便, 烘干时间短, 工作效 率高, 节约成本, 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使用寿命长, 避免因长时间潮湿导致发热、 发酵、 霉 变、 发芽等问题。 0042 如上所述, 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 但其不得解释 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 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 可对 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4738160 B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9 CN 104738160 B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0 CN 104738160 B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1 CN 104738160 B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2 CN 104738160 B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3 CN 104738160 B 13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4 CN 104738160 B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