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119371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03649.4

申请日:

20170503

公开号:

CN106937687A

公开日:

201707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4,A23F3/12,A23F3/08,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14,A23F3/12,A23F3/08,A23F3/06

申请人:

石台依然农产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征红

地址:

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贡溪村

优先权:

CN20171030364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梁明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本发明的松针红茶保健产品及其加工方法是在结合民间传统制作松针茶叶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产品和制作工艺方法,使红茶与松针的保健作用完美结合,达到喝茶与保健增效的作用,制得的红茶松香浓郁、汤味红醇,并且有效保留了松针的营养成分,具有抗衰老、降血脂作用,本发明使用的野山松针数量多,纯天然,工艺简单实用,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步骤一:采摘,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叶,茶叶健壮挺直、枝条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松针10-15%,茶叶85-90%;步骤二:原料处理,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沥干;步骤三: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2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湿度35-40%下摊青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1次;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揉捻步骤是先重揉后轻柔;步骤五:发酵,揉捻后的松针、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0℃~25℃,保持85%以上湿度,发酵3~4小时;步骤六: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0℃~80℃下烘干20min;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步骤七: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步骤八:包装,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去除杂质,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或包装盒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茶叶,松针10-15%、茶叶85-90%以松针取15%、茶叶85%为最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以2cm最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揉捻,通过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控制在70分钟最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揉捻,是先重揉10-20分钟,后轻柔50-6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的发酵,发酵房温度20℃~25℃,湿度85%以上,控制在温度22℃,湿度90%为最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属于松针红茶领域。

背景技术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西伯利亚红松、黑松、油松、红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马尾松等的针叶。全年可采。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有10属,230种,主产北半球。我国有10属113种,遍布全国,绝大多数为森林树种和用材树种,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南地区高山地带组成大片森林,资源丰富。我国药典古籍中,松针保健治病功效有诸多记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松叶“可入药、疗疾”,《神农本草经》中,将有助长寿的松针列为“上药”。现在,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松针及松树的药用更为广泛。经实验松针的神奇效果如下:中青年便秘,常感冒,口腔有异味,血压,低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胆固醇,糖尿病,阵发性头痛,偏头痛,睡眠质量不高,蛋白尿痛,中风,肥胖,颈脖酸痛,痔疮,青春痘,敏性鼻炎.亚健康状况:微循环系统不良,浑身没劲,头昏眼花体虚,老犯瞌睡,腰酸背痛,两目发干发涩,头发干枯,掉发秃头,少白头,牙周炎,色斑,口腔溃疡;老年更年期症,中老年阳痿性冷淡,脑中风,偏瘫,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支气管哮喘,胃痛,心功能不全,牙龈肿痛,肩周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内含丰富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等无机元素及多种氨基酸,并具有独特的滋气味。红茶不但解渴提神,还具有良好的生津清热、消炎杀菌、强壮骨骼和舒展血管等功效,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欢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步骤一:采摘,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叶,茶叶健壮挺直、枝条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松针10-15%,茶叶85-90%;

步骤二:原料处理,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沥干;

步骤三: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湿度35-40%下摊青 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1次;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 分钟,揉捻步骤是先重揉后轻柔;

步骤五:发酵,揉捻后的松针、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0℃~25℃,保持85%以上湿度,发酵3~4小时;

步骤六: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0℃~80℃下烘干20min;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步骤七: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步骤八:包装,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去除杂质,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或包装盒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茶叶,松针10-15%、茶叶85-90%以松针取15%、茶叶85%为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以2cm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的揉捻,通过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控制在 70分钟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的揉捻,是先重揉10-20分钟,后轻柔50-60 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的发酵,发酵房温度20℃~25℃,湿度85%以上,控制在温度22℃,湿度90%为最佳。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处理还包括松针去涩,方法是将松针用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浸泡3-5小时,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沥干水分即可,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是指预先制备好的盐含量为3-5%的食盐水,后与淘米水混合均匀获得。

进一步的,所述采摘的茶叶取一叶一心的鲜茶叶为最佳。

本发明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松针红茶保健产品及其加工方法是在结合民间传统制作松针茶叶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产品和制作工艺方法,使红茶与松针的保健作用完美结合,达到喝茶与保健增效的作用,制得的红茶松香浓郁、汤味红醇,并且有效保留了松针的营养成分,具有抗衰老、降血脂作用。本发明使用的野山松针数量多,纯天然,工艺简单实用,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1

本发明提供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步骤一:采摘,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叶,茶叶健壮挺直、枝条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松针10-15%,茶叶85-90%;

步骤二:原料处理,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沥干;

步骤三: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湿度35-40%下摊青 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1次;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 分钟,揉捻步骤是先重揉后轻柔;

步骤五:发酵,揉捻后的松针、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0℃~25℃,保持85%以上湿度,发酵3~4小时;

步骤六: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0℃~80℃下烘干20min;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步骤七: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步骤八:包装,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去除杂质,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或包装盒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茶叶,松针10-15%、茶叶85-90%取松针取15%、茶叶85%,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取2cm,所述步骤四的揉捻,通过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控制在70分钟,所述步骤四的揉捻,是先重揉10-20分钟,后轻柔50-60分钟,所述步骤五的发酵,发酵房温度20℃~25℃,湿度85%以上,控制在温度22℃,湿度90%,所述原料处理还包括松针去涩,方法是将松针用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浸泡3-5小时,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沥干水分即可,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是指预先制备好的盐含量为3-5%的食盐水,后与淘米水混合均匀获得,所述采摘的茶叶取一叶一心的鲜茶叶。

实施2

本发明提供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步骤一:采摘,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叶,茶叶健壮挺直、枝条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松针10-15%,茶叶85-90%;

步骤二:原料处理,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沥干;

步骤三: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摊在竹匾上,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湿度35-40%下摊青 12个小时,每两个小时翻叶1次;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 分钟,揉捻步骤是先重揉后轻柔;

步骤五:发酵,揉捻后的松针、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然后置于恒温发酵房,20℃~25℃,保持85%取上湿度,发酵3~4小时;

步骤六:三段式烘干,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第二次于70℃~80℃下烘干20min;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步骤七:筛理,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步骤八:包装,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去除杂质,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或包装盒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茶叶,松针10-15%、茶叶85-90%取松针取10%、茶叶90%,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将松针切成1.5~2.5cm取1cm,所述步骤四的揉捻,通过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控制在80分钟,所述步骤四的揉捻,是先重揉10-20分钟,后轻柔50-60分钟,所述步骤五的发酵,发酵房温度20℃~25℃,湿度85%以上,控制在温度22℃,湿度90%,所述原料处理还包括松针去涩,方法是将松针用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浸泡3-5小时,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沥干水分即可,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是指预先制备好的盐含量为 3-5%的食盐水,后与淘米水混合均匀获得,所述采摘的茶叶取一叶一心的鲜茶叶。

实施例1 实施例2 口感 极佳 一般 香气 较香 较香

通过以上的实验,得出结论以实施例1的数据为口感最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03649.4 (22)申请日 2017.05.03 (71)申请人 石台依然农产品有限公司 地址 247100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 贡溪村 (72)发明人 杨征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众通达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22 代理人 梁明升 (51)Int.Cl. A23F 3/14(2006.01) A23F 3/12(2006.01) A23F 3/08(2006.01) A23F 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松针。

2、红茶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 包括: 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 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本发明的松针红茶 保健产品及其加工方法是在结合民间传统制作 松针茶叶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产品和制作 工艺方法, 使红茶与松针的保健作用完美结合, 达到喝茶与保健增效的作用, 制得的红茶松香浓 郁、 汤味红醇, 并且有效保留了松针的营养成分, 具有抗衰老、 降血脂作用, 本发明使用的野山松 针数量多, 纯天然, 工艺简单实用, 可以实现规模 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6937687 A 2017.07.11 CN 106937687 A 1.。

3、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步骤包括: 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 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步骤一: 采摘, 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 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叶, 茶 叶健壮挺直、 枝条饱满、 无病虫害的枝条; 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 松针10-15, 茶叶85-90; 步骤二: 原料处理, 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沥干; 步骤三: 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 摊在 竹匾上, 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 湿度35-40下摊青12个小时, 每两个小时翻叶1次; 步骤四: 揉捻, 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

4、揉捻60-90分钟, 揉捻步骤是 先重揉后轻柔; 步骤五: 发酵, 揉捻后的松针、 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 然后置于恒温发 酵房, 2025, 保持85以上湿度, 发酵34小时; 步骤六: 三段式烘干, 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080下烘 干20min; 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第 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30min; 步骤七: 筛理, 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 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步骤八: 包装, 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 去除杂质, 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或包 装盒中, 保存于阴凉干。

5、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 茶叶, 松针10-15、 茶叶85-90以松针取15、 茶叶85为最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 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以2cm最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通过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 控制在70分钟最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是先重揉10-20分钟, 后轻柔50-6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

6、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五的发酵, 发酵房温度2025, 湿度85以上, 控制在温度22, 湿度90为最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37687 A 2 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属于松针红茶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西伯利亚红松、 黑松、 油松、 红松、 华山松、 云南松、 思茅 松、 马尾松等的针叶。 全年可采。 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 有10属, 230种, 主产北半 球。 我国有10属113种, 遍布全国, 绝大多数为森林树种和用材树种, 在东北、 华北、 西北。

7、、 西 南及华南地区高山地带组成大片森林, 资源丰富。 我国药典古籍中, 松针保健治病功效有诸 多记载,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 中说松叶 “可入药、 疗疾” ,神农本草经 中, 将有助长寿的松 针列为 “上药” 。 现在, 在美国、 法国、 西班牙等国, 松针及松树的药用更为广泛。 经实验松针 的神奇效果如下: 中青年便秘, 常感冒, 口腔有异味, 血压, 低血压, 高血脂, 脂肪肝高, 胆固 醇, 糖尿病, 阵发性头痛, 偏头痛, 睡眠质量不高, 蛋白尿痛, 中风, 肥胖, 颈脖酸痛, 痔疮, 青 春痘, 敏性鼻炎.亚健康状况: 微循环系统不良, 浑身没劲, 头昏眼花体虚, 老犯瞌睡, 腰酸背。

8、 痛, 两目发干发涩, 头发干枯, 掉发秃头, 少白头, 牙周炎, 色斑, 口腔溃疡; 老年更年期症, 中 老年阳痿性冷淡, 脑中风, 偏瘫, 动脉硬化, 老年性痴呆, 支气管哮喘, 胃痛, 心功能不全, 牙 龈肿痛, 肩周炎; 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0003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 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 经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等工 艺过程精制而成, 内含丰富胡萝 卜素、 维生素A、 钙、 磷等无机元素及多种氨基酸, 并具有独特 的滋气味。 红茶不但解渴提神, 还具有良好的生津清热、 消炎杀菌、 强壮骨骼和舒展血管等 功效, 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欢迎。 发明内容 0004 。

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 包括: 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0005 步骤一: 采摘, 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 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 叶, 茶叶健壮挺直、 枝条饱满、 无病虫害的枝条; 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 松针10- 15, 茶叶85-90; 0006 步骤二: 原料处理, 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沥干; 0007 步骤三: 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 摊在竹匾上, 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 湿度35-40下摊青 12个小时, 每两个小时翻叶1。

10、 次; 0008 步骤四: 揉捻, 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 分钟, 揉捻步 骤是先重揉后轻柔; 0009 步骤五: 发酵, 揉捻后的松针、 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 然后置于恒 温发酵房, 2025, 保持85以上湿度, 发酵34小时; 0010 步骤六: 三段式烘干, 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080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937687 A 3 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0011 步骤七: 筛。

11、理, 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 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12 步骤八: 包装, 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 去除杂质, 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 或包装盒中, 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茶叶, 松针10-15、 茶叶85-90以松针取15、 茶叶85为最佳;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以2cm最佳。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通过揉捻机揉捻60-90分钟, 控制在 70分钟最佳。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是先重揉10-20分钟, 后轻柔50-60 分钟。 0017 进一步的,。

12、 所述步骤五的发酵, 发酵房温度2025, 湿度85以上, 控制在温 度22, 湿度90为最佳。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原料处理还包括松针去涩, 方法是将松针用3-5食盐水和淘米水 混合溶液浸泡3-5小时, 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 后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 沥干水分即可, 3- 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是指预先制备好的盐含量为3-5的食盐水, 后与淘米水混合 均匀获得。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采摘的茶叶取一叶一心的鲜茶叶为最佳。 0020 本发明的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松针红茶保健产品及其 加工方法是在结合民间传统制作松针茶叶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新产品和制作。

13、工艺方法, 使红茶与松针的保健作用完美结合, 达到喝茶与保健增效的作用, 制得的红茶松香浓郁、 汤 味红醇, 并且有效保留了松针的营养成分, 具有抗衰老、 降血脂作用。 本发明使用的野山松 针数量多, 纯天然, 工艺简单实用, 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2 实施1 0023 本发明提供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包括: 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 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0024 步骤一: 采摘, 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 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

14、一芽两 叶, 茶叶健壮挺直、 枝条饱满、 无病虫害的枝条; 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 松针10- 15, 茶叶85-90; 0025 步骤二: 原料处理, 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沥干; 0026 步骤三: 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 摊在竹匾上, 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 湿度35-40下摊青 12个小时, 每两个小时翻叶1 次; 0027 步骤四: 揉捻, 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 分钟, 揉捻步 骤是先重揉后轻柔; 0028 步骤五: 发酵, 揉捻后的松针、 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 然后置于恒。

15、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937687 A 4 温发酵房, 2025, 保持85以上湿度, 发酵34小时; 0029 步骤六: 三段式烘干, 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080 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0030 步骤七: 筛理, 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 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31 步骤八: 包装, 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 去除杂质, 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 或包装盒中, 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0032 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

16、茶叶, 松针10-15、 茶叶85-90取松针取15、 茶叶85, 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取2cm,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通过揉捻机揉 捻60-90分钟, 控制在70分钟,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是先重揉10-20分钟, 后轻柔50-60分钟, 所述步骤五的发酵, 发酵房温度2025, 湿度85以上, 控制在温度22, 湿度90, 所 述原料处理还包括松针去涩, 方法是将松针用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浸泡3-5小 时, 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 后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 沥干水分即可, 3-5食盐水和淘米水 混合溶液是指预先制备好的盐含量为3-5的食盐水, 后与。

17、淘米水混合均匀获得, 所述采摘 的茶叶取一叶一心的鲜茶叶。 0033 实施2 0034 本发明提供一种松针红茶的制备方法, 其步骤包括: 采摘原料处理混合摊青 揉捻发酵三段式烘干筛理包装: 0035 步骤一: 采摘, 摘取一年生长松树松针, 采摘新鲜茶叶的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两 叶, 茶叶健壮挺直、 枝条饱满、 无病虫害的枝条; 所述的松针和茶叶的重量比例为: 松针10- 15, 茶叶85-90; 0036 步骤二: 原料处理, 将松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沥干; 0037 步骤三: 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长后与茶叶按照质量比1 2均匀混匀, 摊在竹匾上, 在恒温抽湿房于20-25。

18、、 湿度35-40下摊青 12个小时, 每两个小时翻叶1 次; 0038 步骤四: 揉捻, 将萎凋后的松针和茶叶混合物放入揉捻机揉捻60-90 分钟, 揉捻步 骤是先重揉后轻柔; 0039 步骤五: 发酵, 揉捻后的松针、 茶叶在竹匾上用手工分开块状并抖松, 然后置于恒 温发酵房, 2025, 保持85取上湿度, 发酵34小时; 0040 步骤六: 三段式烘干, 第一次于100120下烘干15min; 第二次于7080 下烘干20min; 第三次于6070下烘干20min; 第一次烘干和第二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第二次烘干和第三次烘干之间间隔 30min; 0041 步骤七: 筛理, 。

19、烘干结束后在竹匾上自然冷却, 用竹筛进行筛理和罐装; 0042 步骤八: 包装, 将上述茶叶剔除未成型、 去除杂质, 用皮纸或棉布包好放入包装箱 或包装盒中, 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0043 所述步骤一的松针和茶叶, 松针10-15、 茶叶85-90取松针取10、 茶叶90, 所述步骤三的混合摊青, 将松针切成1.52.5cm取1cm,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通过揉捻机揉 捻60-90分钟, 控制在80分钟, 所述步骤四的揉捻, 是先重揉10-20分钟, 后轻柔50-60分钟, 所述步骤五的发酵, 发酵房温度2025, 湿度85以上, 控制在温度22, 湿度90, 所 说 明 书 3/4 页 5 。

20、CN 106937687 A 5 述原料处理还包括松针去涩, 方法是将松针用3-5食盐水和淘米水混合溶液浸泡3-5小 时, 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 后用清水反复冲洗3-5次, 沥干水分即可, 3-5食盐水和淘米水 混合溶液是指预先制备好的盐含量为 3-5的食盐水, 后与淘米水混合均匀获得, 所述采 摘的茶叶取一叶一心的鲜茶叶。 0044 实施例1 实施例2 口感 极佳 一般 香气 较香 较香 0045 通过以上的实验, 得出结论以实施例1的数据为口感最佳。 004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21、 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937687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