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709741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470691.6

申请日:

20160523

公开号:

CN205849299U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6/00,A47J27/00

主分类号:

A47J36/00,A47J27/00

申请人: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津宁,蒙鑫,韩永立,冯亚伟,程启进

地址:

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东海五路永益工业小区

优先权:

CN201620470691U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薛家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是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包括电饭锅上盖、电饭锅内锅和电饭锅外壳,电饭锅内锅置于电饭锅外壳内,电饭锅上盖置于电饭锅外壳上,其中电饭锅上盖内设有驱动电机,电饭锅上盖下方设有转动体,转动体内设有蜗杆,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蜗杆还设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蜗轮还连接有搅拌件。有益效果是:1、使电饭锅能在煮饭、煮粥或煲汤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在适当时候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使食物受热更均匀,煮出来的饭、粥或汤更香;2、针对煮粥过程中起的汽泡可以通过搅拌件搅拌汽泡起到消泡作用,防止其溢出锅外;3、利用蜗杆与蜗轮啮合起到驱动搅拌件在搅拌完成后收纳,使搅拌件不留在食物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包括电饭锅上盖(8)、电饭锅内锅(9)和电饭锅外壳(10),电饭锅内锅(9)置于电饭锅外壳(10)内,电饭锅上盖(8)置于电饭锅外壳(10)上,其特征在于:电饭锅上盖(8)内设有驱动电机(5),电饭锅上盖(8)下方设有转动体(1),转动体(1)内设有蜗杆(2),驱动电机(5)与蜗杆(2)相连接,蜗杆(2)还设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蜗轮(3),蜗轮(3)还连接有搅拌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上设有中心孔(104),驱动电机(5)与蜗杆(2)之间通过电机轴(501)相连接,电机轴(501)置于中心孔(10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的上表面设有卡槽(101),卡槽(101)安装有卡板(6),卡板(6)与电机轴(50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内设有第一轴座(102)和第二轴座(103),蜗轮(3)分为第一蜗轮(31)和第二蜗轮(32),第一蜗轮(31)置于第一轴座(102)上,第二蜗轮(32)置于第二轴座(103上,蜗杆(2)分别与第一蜗轮(31)和第二蜗轮(32)相啮合,搅拌件(4)分为第一搅拌件(41)和第二搅拌件(42),第一搅拌件(41)与第一蜗轮(31)相连接,第二搅拌件(42)与第二蜗轮(3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设有密封转动体(1)的转动体盖(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外壳(10)内设有电饭锅芯片(11),电饭锅外壳(10)内底面上设有发热体(12),电饭锅内锅(9)的底面置于发热体(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1)内两侧设有凹位,所述第一搅拌件(41)和第二搅拌件(42)收纳于凹位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它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利用电热烹饪食物的厨房电器。其工作温度大多在100℃上下,可以进行蒸、煮、炖、煨、焖等多种烹饪操作。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有多种功能的电饭锅,其内部普遍没有设置搅拌机构,在加热时无法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这样可能造成粘锅底、受热不均匀时还可能造成糊锅问题发生;另外,在煮流质食品时如煮粥时,行业通用的做法就是人为的用设置锅内传感器,当锅内温度达到溢锅的状态时程序切断底部发热盘加热,以防止发生溢锅的发生,当温度降低后再启动加热,如此往复地循环地进行;锅内食物是在长时间的加热不加热的慢慢焖熟的,这样煮出来的食物口感不好;通常我们都知道食物在加热烹调过程中,通过外置的器具对食物进行搅拌、翻动可以使其受热更加均匀、不易糊底粘锅底,同时煮食时间也大大缩短,这样烹调出来的食物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更好。

例如,后来出现了一种电饭锅,其带搅拌机构,可以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但搅拌机构至少采用了两对锥齿轮传动结构。但是结构比较复杂,由于采用多个齿轮机构配合,对生产装配工艺精度要求较高。又例如:一种电饭锅,通过人为调节加热盘加热方式,降低温度的方式防止食物溢出锅外,煮粥时间较长,且口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能在需要时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在煮粥时防止米汤气泡溢出锅外使煮粥效果更好,并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包括电饭锅上盖、电饭锅内锅和电饭锅外壳,电饭锅内锅置于电饭锅外壳内,电饭锅上盖置于电饭锅外壳上,其中电饭锅上盖内设有驱动电机,电饭锅上盖下方设有转动体,转动体内设有蜗杆,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蜗杆还设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蜗轮还连接有搅拌件。

具体进一步,所述转动体上设有中心孔,驱动电机与蜗杆之间通过电机轴相连接,电机轴置于中心孔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转动体的上表面设有卡槽,卡槽安装有卡板,卡板与电机轴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转动体内设有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蜗轮分为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第一蜗轮置于第一轴座上,第二蜗轮置于第二轴座上,蜗杆分别与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相啮合,搅拌件分为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第一搅拌件与第一蜗轮相连接,第二搅拌件与第二蜗轮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转动体设有密封转动体的转动体盖。

具体进一步,所述电饭锅外壳内设有电饭锅芯片,电饭锅外壳内底面上设有发热体,电饭锅内锅的底面置于发热体上。

具体进一步,所述转动体内两侧设有凹位,所述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收纳于凹位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电饭锅能在煮饭、煮粥或煲汤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在适当时候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使食物受热更均匀,煮出来的饭、粥或汤更香;2、针对煮粥过程中起的汽泡可以通过搅拌件搅拌汽泡起到消泡作用,防止其溢出锅外。3、利用蜗杆与蜗轮啮合起到驱动搅拌件在搅拌完成后收纳,使搅拌件不留在食物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搅拌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4是搅拌件的收纳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

转动体1;卡槽101;第一轴座102;第二轴座103;中心孔104;蜗杆2;蜗轮3;第一蜗轮31;第二蜗轮32;搅拌件4;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驱动电机5;电机轴501;卡板6;转动体盖7;电饭锅上盖8;电饭锅内锅9;电饭锅外壳10;电饭锅芯片11;发热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包括电饭锅上盖8、电饭锅内锅9和电饭锅外壳10,电饭锅内锅9置于电饭锅外壳10内,电饭锅上盖8置于电饭锅外壳10上,其中电饭锅上盖8内设有驱动电机5,电饭锅上盖8下方设有转动体1,转动体1内设有蜗杆2,驱动电机5与蜗杆2相连接,蜗杆2还设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蜗轮3,蜗轮3还连接有搅拌件4。所述转动体1上设有中心孔104,驱动电机5与蜗杆2之间通过电机轴501相连接,电机轴501置于中心孔104内。所述转动体1的上表面设有卡槽101,卡槽101安装有卡板6,卡板6与电机轴501相连接。所述转动体1内设有第一轴座102和第二轴座103,蜗轮3分为第一蜗轮31和第二蜗轮32,第一蜗轮31置于第一轴座102上,第二蜗轮32置于第二轴座103上,蜗杆2分别与第一蜗轮31和第二蜗轮32相啮合,搅拌件4分为第一搅拌件41和第二搅拌件42,第一搅拌件41与第一蜗轮31相连接,第二搅拌件42与第二蜗轮32相连接。所述转动体1设有密封转动体1的转动体盖7,起到防止蒸汽进入转动体内,导致涡轮与涡轮出现生锈而卡死现象。所述电饭锅外壳10内设有电饭锅芯片11,电饭锅外壳10内底面上设有发热体12,电饭锅内锅9的底面置于发热体12上,通过发热体12对电饭锅内锅9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所述转动体1内两侧设有凹位,所述第一搅拌件41和第二搅拌件42收纳于凹位处。

当电饭锅不需要对食物进行搅拌时,如图3所示,搅拌件4处于收纳状态。当电饭锅需要对食物进行搅拌时,如图3所示,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转动,驱动蜗杆2按R1箭头方向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一蜗轮31、第二蜗轮32分别按图3所示R2、 R3箭头方向转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也跟随一起按图3所示R2、 R3箭头方向转动,直到第一搅拌件41上的卡止面411顶到转动体1上的卡止壁1 05被卡止。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与转动体1一同按图4所示R1箭头方向转动,对食物进行搅拌。

当搅拌完成,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转动,驱动蜗杆2按图4所示L1箭头方向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一蜗轮31、第二蜗轮32分别按图4所示L2、 L3箭头方向转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也跟随一起按图4所示L2、 L3箭头方向转动,直到第一搅拌件41上的卡止面412顶到转动体1上的卡止壁1f被卡止,此时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与转动体1一同按图4所示L1箭头方向转动,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停止转动,完成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收纳动作,如图3、图6所示。

对于煮粥过程中起的汽泡可以通过搅拌汽泡起到消泡作用,防止其溢出锅外。如图7所示,煮粥过程中起汽泡时,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处于收纳状态,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按图7所示L4箭头方向转动,此时第一搅拌件41、第二搅拌件42与转动体1一同按图7上的L4箭头方向转动,对四周的汽泡进行破坏,防止其溢出锅外。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70691.6 (22)申请日 2016.05.23 (73)专利权人 广东伊莱特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东海五 路永益工业小区 (72)发明人 吴津宁 蒙鑫 韩永立 冯亚伟 程启进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代理人 薛家驹 (51)Int.Cl. A47J 36/00(2006.01) A47J 2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57)摘要 本实。

2、用新型具体涉及是一种电饭锅搅拌机 构, 包括电饭锅上盖、 电饭锅内锅和电饭锅外壳, 电饭锅内锅置于电饭锅外壳内, 电饭锅上盖置于 电饭锅外壳上, 其中电饭锅上盖内设有驱动电 机, 电饭锅上盖下方设有转动体, 转动体内设有 蜗杆, 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 蜗杆还设有与蜗 杆相啮合的蜗轮, 蜗轮还连接有搅拌件。 有益效 果是: 1、 使电饭锅能在煮饭、 煮粥或煲汤的过程 中根据需要在适当时候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 使 食物受热更均匀, 煮出来的饭、 粥或汤更香; 2、 针 对煮粥过程中起的汽泡可以通过搅拌件搅拌汽 泡起到消泡作用, 防止其溢出锅外; 3、 利用蜗杆 与蜗轮啮合起到驱动搅拌件在搅拌完成。

3、后收纳, 使搅拌件不留在食物内。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CN 205849299 U 2017.01.04 CN 205849299 U 1.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包括电饭锅上盖 (8) 、 电饭锅内锅 (9) 和电饭锅外壳 (10) , 电饭 锅内锅 (9) 置于电饭锅外壳 (10) 内, 电饭锅上盖 (8) 置于电饭锅外壳 (10) 上, 其特征在于: 电 饭锅上盖 (8) 内设有驱动电机 (5) , 电饭锅上盖 (8) 下方设有转动体 (1) , 转动体 (1) 内设有蜗 杆 (2) , 驱动电机 (5) 与蜗杆 (2) 相连接, 蜗杆 (2) 还设有与蜗杆 (2) 相啮。

4、合的蜗轮 (3) , 蜗轮 (3) 还连接有搅拌件 (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 (1) 上设有中 心孔 (104) , 驱动电机 (5) 与蜗杆 (2) 之间通过电机轴 (501) 相连接, 电机轴 (501) 置于中心孔 (104) 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 (1) 的上表面 设有卡槽 (101) , 卡槽 (101) 安装有卡板 (6) , 卡板 (6) 与电机轴 (501) 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 (1) 内设有第 一轴座 。

5、(102) 和第二轴座 (103) , 蜗轮 (3) 分为第一蜗轮 (31) 和第二蜗轮 (32) , 第一蜗轮 (31) 置于第一轴座 (102) 上, 第二蜗轮 (32) 置于第二轴座 (103上, 蜗杆 (2) 分别与第一蜗轮 (31) 和第二蜗轮 (32) 相啮合, 搅拌件 (4) 分为第一搅拌件 (41) 和第二搅拌件 (42) , 第一搅拌件 (41) 与第一蜗轮 (31) 相连接, 第二搅拌件 (42) 与第二蜗轮 (32) 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 (1) 设有密封 转动体 (1) 的转动体盖 (7) 。 6.根据权利要求。

6、1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饭锅外壳 (10) 内设 有电饭锅芯片 (11) , 电饭锅外壳 (10) 内底面上设有发热体 (12) , 电饭锅内锅 (9) 的底面置于 发热体 (12) 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体 (1) 内两侧设 有凹位, 所述第一搅拌件 (41) 和第二搅拌件 (42) 收纳于凹位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849299 U 2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

7、、 煮、 炖、 煨、 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 它不但能够把 食物做熟, 而且能够保温, 使用起来清洁卫生, 没有污染, 省时省力, 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 缺少的用具之一。 利用电热烹饪食物的厨房电器。 其工作温度大多在100上下, 可以进行 蒸、 煮、 炖、 煨、 焖等多种烹饪操作。 0003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有多种功能的电饭锅, 其内部普遍没有设置搅拌机构, 在加 热时无法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 这样可能造成粘锅底、 受热不均匀时还可能造成糊锅问题 发生; 另外, 在煮流质食品时如煮粥时, 行业通用的做法就是人为的用设置锅内传感器, 当 锅内温度达到溢锅的状态时程序切断底部发热盘加热, 。

8、以防止发生溢锅的发生, 当温度降 低后再启动加热, 如此往复地循环地进行; 锅内食物是在长时间的加热不加热的慢慢焖熟 的, 这样煮出来的食物口感不好; 通常我们都知道食物在加热烹调过程中, 通过外置的器具 对食物进行搅拌、 翻动可以使其受热更加均匀、 不易糊底粘锅底, 同时煮食时间也大大缩 短, 这样烹调出来的食物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更好。 0004 例如, 后来出现了一种电饭锅, 其带搅拌机构, 可以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 但搅拌 机构至少采用了两对锥齿轮传动结构。 但是结构比较复杂, 由于采用多个齿轮机构配合, 对 生产装配工艺精度要求较高。 又例如: 一种电饭锅, 通过人为调节加热盘加热方式。

9、, 降低温 度的方式防止食物溢出锅外, 煮粥时间较长, 且口感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能在需要时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 在煮粥时防止米汤气泡溢出锅外使煮粥效果更好, 并且 结构简单。 0006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包括电饭锅上盖、 电饭锅内锅和电饭锅 外壳, 电饭锅内锅置于电饭锅外壳内, 电饭锅上盖置于电饭锅外壳上, 其中电饭锅上盖内设 有驱动电机, 电饭锅上盖下方设有转动体, 转动体内设有蜗杆, 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 蜗 杆还设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 蜗轮还连接有搅拌件。 0007 具体进一步, 。

10、所述转动体上设有中心孔, 驱动电机与蜗杆之间通过电机轴相连接, 电机轴置于中心孔内。 0008 具体进一步, 所述转动体的上表面设有卡槽, 卡槽安装有卡板, 卡板与电机轴相连 接。 0009 具体进一步, 所述转动体内设有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 蜗轮分为第一蜗轮和第二 蜗轮, 第一蜗轮置于第一轴座上, 第二蜗轮置于第二轴座上, 蜗杆分别与第一蜗轮和第二蜗 轮相啮合, 搅拌件分为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 第一搅拌件与第一蜗轮相连接, 第二搅拌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849299 U 3 件与第二蜗轮相连接。 0010 具体进一步, 所述转动体设有密封转动体的转动体盖。 0011 。

11、具体进一步, 所述电饭锅外壳内设有电饭锅芯片, 电饭锅外壳内底面上设有发热 体, 电饭锅内锅的底面置于发热体上。 0012 具体进一步, 所述转动体内两侧设有凹位, 所述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收纳于 凹位处。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使电饭锅能在煮饭、 煮粥或煲汤的过程中根据需要 在适当时候对锅内食物进行搅拌, 使食物受热更均匀, 煮出来的饭、 粥或汤更香; 2、 针对煮 粥过程中起的汽泡可以通过搅拌件搅拌汽泡起到消泡作用, 防止其溢出锅外。 3、 利用蜗杆 与蜗轮啮合起到驱动搅拌件在搅拌完成后收纳, 使搅拌件不留在食物内。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 0015 图2是搅拌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至图4是搅拌件的收纳和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至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 0019 转动体1; 卡槽101; 第一轴座102; 第二轴座103; 中心孔104; 蜗杆2; 蜗轮3; 第一蜗 轮31; 第二蜗轮32; 搅拌件4; 第一搅拌件41; 第二搅拌件42; 驱动电机5; 电机轴501; 卡板6; 转动体盖7; 电饭锅上盖8; 电饭锅内锅9; 电饭锅外壳10; 电饭锅芯片11; 发热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

13、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21 如图1至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包括电饭锅上盖8、 电 饭锅内锅9和电饭锅外壳10, 电饭锅内锅9置于电饭锅外壳10内, 电饭锅上盖8置于电饭锅外 壳10上, 其中电饭锅上盖8内设有驱动电机5, 电饭锅上盖8下方设有转动体1, 转动体1内设 有蜗杆2, 驱动电机5与蜗杆2相连接, 蜗杆2还设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蜗轮3, 蜗轮3还连接有 搅拌件4。 所述转动体1上设有中心孔。

14、104, 驱动电机5与蜗杆2之间通过电机轴501相连接, 电 机轴501置于中心孔104内。 所述转动体1的上表面设有卡槽101, 卡槽101安装有卡板6, 卡板 6与电机轴501相连接。 所述转动体1内设有第一轴座102和第二轴座103, 蜗轮3分为第一蜗 轮31和第二蜗轮32, 第一蜗轮31置于第一轴座102上, 第二蜗轮32置于第二轴座103上, 蜗杆 2分别与第一蜗轮31和第二蜗轮32相啮合, 搅拌件4分为第一搅拌件41和第二搅拌件42, 第 一搅拌件41与第一蜗轮31相连接, 第二搅拌件42与第二蜗轮32相连接。 所述转动体1设有密 封转动体1的转动体盖7, 起到防止蒸汽进入转动体内。

15、, 导致涡轮与涡轮出现生锈而卡死现 象。 所述电饭锅外壳10内设有电饭锅芯片11, 电饭锅外壳10内底面上设有发热体12, 电饭锅 内锅9的底面置于发热体12上, 通过发热体12对电饭锅内锅9进行加热。 加热时间由电饭锅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849299 U 4 芯片11控制。 所述转动体1内两侧设有凹位, 所述第一搅拌件41和第二搅拌件42收纳于凹位 处。 0022 当电饭锅不需要对食物进行搅拌时, 如图3所示, 搅拌件4处于收纳状态。 当电饭锅 需要对食物进行搅拌时, 如图3所示, 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转动, 驱动蜗杆2按R1箭头方向转动, 带。

16、动两侧的第一蜗轮31、 第二蜗轮32分别按图3所示R2、 R3 箭头方向转动, 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搅拌件41, 第二搅拌件42也跟随一起按图3所示R2、 R3 箭头方向转动, 直到第一搅拌件41上的卡止面411顶到转动体1上的卡止壁1 05被卡止。 如 图5所示, 此时第一搅拌件41、 第二搅拌件42与转动体1一同按图4所示R1箭头方向转动, 对 食物进行搅拌。 0023 当搅拌完成, 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转动, 驱动蜗杆2按图 4所示L1箭头方向转动, 带动两侧的第一蜗轮31、 第二蜗轮32分别按图4所示L2、 L3箭头方 向转动, 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搅拌件41, 。

17、第二搅拌件42也跟随一起按图4所示L2、 L3箭头方 向转动, 直到第一搅拌件41上的卡止面412顶到转动体1上的卡止壁1f被卡止, 此时第一搅 拌件41、 第二搅拌件42与转动体1一同按图4所示L1箭头方向转动, 由电饭锅芯片11控制驱 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停止转动, 完成第一搅拌件41、 第二搅拌件42收纳动作, 如图3、 图6 所示。 0024 对于煮粥过程中起的汽泡可以通过搅拌汽泡起到消泡作用, 防止其溢出锅外。 如 图7所示, 煮粥过程中起汽泡时, 第一搅拌件41、 第二搅拌件42处于收纳状态, 由电饭锅芯片 11控制驱动电机5上的电机轴501按图7所示L4箭头方向转动, 此时第。

18、一搅拌件41、 第二搅拌 件42与转动体1一同按图7上的L4箭头方向转动, 对四周的汽泡进行破坏, 防止其溢出锅外。 0025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或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84929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6 CN 205849299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7 CN 205849299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8 CN 205849299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9 CN 205849299 U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0 CN 205849299 U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1 CN 205849299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