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9554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896277.1

申请日:

20160818

公开号:

CN205922354U

公开日:

2017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1/00,A01H3/00

主分类号:

A01H1/00,A01H3/00

申请人: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高红霞,朱永生,邓辉,罗茜,蔡维,周谟兵,李宝喜,陈祖平,宋奎林

地址:

430345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业生态园

优先权:

CN201620896277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洪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涉及水稻育种领域,扎秧带包括相互连接的标识牌和捆扎带,所述标识牌上开有用于捆扎带穿过的连接孔,所述标识牌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和连接插入区组成,所述连接孔位于连接插入区的上部,所述连接插入区的底部为插入端。本实用新型的扎秧带,能够避免因标识牌遗失而造成育种材料的混乱,保障育种材料的正确性,缩短实验时间,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相互连接的标识牌(1)和捆扎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牌(1)上开有用于捆扎带(2)穿过的连接孔(3),所述标识牌(1)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4)和连接插入区(5)组成,所述连接孔(3)位于连接插入区(5)的上部,所述连接插入区(5)的底部为插入端(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牌(1)的长度a为10~15cm,宽度2~4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区(4)的长度b为3~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区(4)的宽度为2~4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入区(5)的宽度c为1~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带(2)的松紧可调节。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牌(1)采用塑料板制成。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为1个、2个或者多个。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其产量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因此,水稻品种改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进行水稻改良时,需要将杂交、转基因或者其他方式得到的不同水稻材料播种移栽,根据移栽大田中的农艺性状选择优良材料进行下一世代的种植中选的水稻材料在进行育秧、大田种植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的遗传材料进行标记,便于对其在不同世代的表现进行跟踪和标记其系谱来源。现阶段采集秧苗时,通常将同一品系的秧苗用绑扎带扎为一束,另用标识牌标识此材料的名称,运输至水田后,将绑扎带打开,根据标识牌将秧苗移栽到相对应的区域。

标识牌大多为塑料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标识牌容易与绑扎带发生相对移动,容易造成标识牌遗失,造成遗传材料的的混乱和遗失,影响育种进程和实验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能够避免因标识牌的遗失而造成遗传材料的混乱,保障育种材料从秧田移栽到本田遗传系谱的准确性,缩短实验时间,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相互连接的标识牌和捆扎带,所述标识牌上开有用于捆扎带穿过的连接孔,所述标识牌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和连接插入区组成,所述连接孔位于连接插入区的上部,所述连接插入区的底部为插入端。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牌的长度a为10~15cm,宽度2~4cm。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区的长度b为3~5cm。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区的宽度为2~4c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插入区的宽度c为1~2cm。

进一步的,所述捆扎带的松紧可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牌采用塑料板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为1个、2个或者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标识牌上开有用于捆扎带穿过的连接孔,在使用时,将捆扎带穿过标识牌得到扎秧带,运输过程中即使标识牌发生滑动,也不会与捆扎带分离,避免标识牌遗失,保障遗传材料系谱的准确性,缩短实验时间,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2)本实用新型中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连接插入区的底部为插入端,插入端呈一顶角被削平的三角形,其顶部被削平能够避免过于尖锐导致工作人员受伤,而三角形的结构能够使得连接插入区插入稻田时,插入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插入;捆扎带的松紧可调节,现有的捆扎带在扎紧后,只能通过剪断的方式打开,不能再次使用,成本较高,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捆扎带,能够在打开时不损坏其结构,可以再次使用,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标识牌,2-捆扎带,3-连接孔,4-标识区,5-连接插入区,6-插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包括包括相互连接的标识牌1和捆扎带2,标识牌1采用塑料板制成,标识牌1上开有用于捆扎带2穿过的连接孔3,连接孔3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可以为1个、2个或者多个,在使用时,将捆扎带2穿过标识牌1得到扎秧带,运输过程中即使标识牌1发生滑动,也不会与捆扎带2分离,避免标识牌1遗失,从而保障实验材料遗传系谱的准确性,缩短实验时间,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标识牌1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4和连接插入区5组成,连接孔3位于连接插入区5的上部,连接插入区5的底部为插入端6,插入端6呈一顶角被削平的三角形,其顶部被削平能够避免过于尖锐导致工作人员受伤,而三角形的结构能够使得连接插入区5插入稻田时,插入端6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插入。

标识牌1的尺寸根据秧苗的长度等进行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标识牌1的长度a为10~15cm、宽度2~5cm,该长度与秧苗下方苗杆的长度相适应,便于绑扎,标识区4的长度b为2~5cm,标识区4的宽度为2~4cm,连接插入区5的宽度c为1~2cm。

捆扎带2的松紧可调节,现有的捆扎带2在扎紧后,只能通过剪断的方式打开,不能再次使用,成本较高,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捆扎带2,能够在打开时不损坏其结构,可以再次使用,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96277.1 (22)申请日 2016.08.18 (73)专利权人 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 科学研究所 地址 430345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 业生态园 (72)发明人 高红霞 朱永生 邓辉 罗茜 蔡维 周谟兵 李宝喜 陈祖平 宋奎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7 代理人 刘洪勋 (51)Int.Cl. A01H 1/00(2006.01) A01H 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

2、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 带, 涉及水稻育种领域, 扎秧带包括相互连接的 标识牌和捆扎带, 所述标识牌上开有用于捆扎带 穿过的连接孔, 所述标识牌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 和连接插入区组成, 所述连接孔位于连接插入区 的上部, 所述连接插入区的底部为插入端。 本实 用新型的扎秧带, 能够避免因标识牌遗失而造成 育种材料的混乱, 保障育种材料的正确性, 缩短 实验时间, 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5922354 U 2017.02.08 CN 205922354 U 1.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包括相互连接的标。

3、识牌(1)和捆扎带(2),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标识牌(1)上开有用于捆扎带(2)穿过的连接孔(3), 所述标识牌(1)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 (4)和连接插入区(5)组成, 所述连接孔(3)位于连接插入区(5)的上部, 所述连接插入区(5) 的底部为插入端(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牌(1)的长度a 为1015cm, 宽度24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区(4)的长度b 为3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区(4)的宽度 为24cm。 5.如权利要。

4、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插入区(5)的 宽度c为12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带(2)的松紧 可调节。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识 牌(1)采用塑料板制成。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 孔(3)为1个、 2个或者多个。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922354 U 2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种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背景。

5、技术 0002 水稻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其产量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影响, 因此, 水稻 品种改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进行水稻改良时, 需要将杂交、 转基因或者其他方式得到 的不同水稻材料播种移栽, 根据移栽大田中的农艺性状选择优良材料进行下一世代的种植 中选的水稻材料在进行育秧、 大田种植过程中, 必须对不同的遗传材料进行标记, 便于对其 在不同世代的表现进行跟踪和标记其系谱来源。 现阶段采集秧苗时, 通常将同一品系的秧 苗用绑扎带扎为一束, 另用标识牌标识此材料的名称, 运输至水田后, 将绑扎带打开, 根据 标识牌将秧苗移栽到相对应的区域。 0003 标识牌大多为塑料带, 在运输。

6、过程中, 由于标识牌容易与绑扎带发生相对移动, 容 易造成标识牌遗失, 造成遗传材料的的混乱和遗失, 影响育种进程和实验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 带, 能够避免因标识牌的遗失而造成遗传材料的混乱, 保障育种材料从秧田移栽到本田遗 传系谱的准确性, 缩短实验时间, 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包括相互连接的标识牌和捆扎带, 所述标识牌上开有 用于捆扎带穿过的连接孔, 所述标识牌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和连接插入区组成, 所述连接 。

7、孔位于连接插入区的上部, 所述连接插入区的底部为插入端。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标识牌的长度a为1015cm, 宽度24cm。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标识区的长度b为35cm。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标识区的宽度为24cm。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插入区的宽度c为12cm。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捆扎带的松紧可调节。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标识牌采用塑料板制成。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孔为1个、 2个或者多个。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5 (1)本实用新型中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标识牌上开有用于捆扎带穿过的连接孔, 在使用时。

8、, 将捆扎带穿过标识牌得到扎秧带, 运输过程中即使标识牌发生滑动, 也不会与捆 扎带分离, 避免标识牌遗失, 保障遗传材料系谱的准确性, 缩短实验时间, 保证实验的正常 进行。 0016 (2)本实用新型中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连接插入区的底部为插入端, 插入端呈一 顶角被削平的三角形, 其顶部被削平能够避免过于尖锐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而三角形的结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922354 U 3 构能够使得连接插入区插入稻田时, 插入端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 便于插入; 捆扎带的松 紧可调节, 现有的捆扎带在扎紧后, 只能通过剪断的方式打开, 不能再次使用, 成本较高, 而 采用。

9、本实用新型的捆扎带, 能够在打开时不损坏其结构, 可以再次使用, 能够降低使用成 本。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1-标识牌, 2-捆扎带, 3-连接孔, 4-标识区, 5-连接插入区, 6-插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参见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稻育种专用扎秧带, 包括包括相互连 接的标识牌1和捆扎带2, 标识牌1采用塑料板制成, 标识牌1上开有用于捆扎带2穿过的连接 孔3, 连接孔3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可以为1个、 2个或者多个, 在。

10、使用时, 将捆扎带2穿 过标识牌1得到扎秧带, 运输过程中即使标识牌1发生滑动, 也不会与捆扎带2分离, 避免标 识牌1遗失, 从而保障实验材料遗传系谱的准确性, 缩短实验时间, 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0021 标识牌1由自上而下的标识区4和连接插入区5组成, 连接孔3位于连接插入区5的 上部, 连接插入区5的底部为插入端6, 插入端6呈一顶角被削平的三角形, 其顶部被削平能 够避免过于尖锐导致工作人员受伤, 而三角形的结构能够使得连接插入区5插入稻田时, 插 入端6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 便于插入。 0022 标识牌1的尺寸根据秧苗的长度等进行确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标识牌1的长 度a。

11、为1015cm、 宽度25cm, 该长度与秧苗下方苗杆的长度相适应, 便于绑扎, 标识区4的 长度b为25cm, 标识区4的宽度为24cm, 连接插入区5的宽度c为12cm。 0023 捆扎带2的松紧可调节, 现有的捆扎带2在扎紧后, 只能通过剪断的方式打开, 不能 再次使用, 成本较高, 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捆扎带2, 能够在打开时不损坏其结构, 可以再次 使用, 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0024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 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 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 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 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 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922354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5922354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