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床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085903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67170.8

申请日:

20151221

公开号:

CN205625344U

公开日:

201610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C19/12

主分类号:

A47C19/12

申请人:

革新(厦门)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崔宽峻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北二路69号三号厂房

优先权:

CN201521067170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温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床架,包括: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两单元床架中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元床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间设置有上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相铰接;两单元床架的下框架间设置有下连接片,所述下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下框架相铰接;上连接片与下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上连接片相铰接,另一端与下连接片相连接。该折叠床架的折叠机构结构简易,收折和展开方便,承重能力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折叠床架(1),包括: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10),两单元床架(10)中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元床架(10)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上框架(11)与下框架(1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连接件(20),其特征在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间设置有上连接片(30),所述上连接片(30)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相铰接;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间设置有下连接片(40),所述下连接片(40)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相铰接;上连接片(30)与下连接片(40)之间设置有支撑件(50),所述支撑件(50)的一端与上连接片(30)相铰接,另一端与下连接片(40)相连接;所述上连接片(30)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10)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下连接片(40)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10)相铰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所述上连接片(30)设置有第一限位片(32),下连接片(40)设置有第二限位片(42);折叠床架(1)展开时,所述第一限位片(32)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折叠床架(1)收折时,所述第一限位片(3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上框架(11)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片(4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片(40)与支撑件(50)一体成型,所述支撑件(50)与下连接片(40)组成T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任一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20)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支撑连接件(20)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上框架(11)相铰接,所述所述支撑连接件(20)通过第四连接孔与上框架(12)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一连接孔的距离等于第四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二连接孔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接件(20)上还设置有支撑片(25);折叠床架(1)展开时,所述支撑片(25)的分别与上框架(11)的底部、下框架(12)的顶部接触配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架,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折叠床架。

背景技术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涉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具有方便实用,存放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户外休闲休息时使用。

现有的折叠床架一般是通过边撑架、连接架、边框架和中框架组成,如专利号为20142044318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床架,包括边撑架、连接架、边框架和中框架,横管位于与横连杆相连接的部位均设有供横连杆的端面可拆卸卡紧于内固定的固定安装件,斜杆的下端与边立管活动铰接在一起,斜杆的上端与横管可拆卸连接,中框架与两中立管可拆卸连接,边框架与边立管可拆卸连接。该折叠床架,展开和收折都费时费力,使用时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床架,能够实现快速的展开和收折,还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折叠床架,包括: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两单元床架中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元床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间设置有上连接片,所述上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相铰接;两单元床架的下框架间设置有下连接片,所述下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下框架相铰接;上连接片与下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上连接片相铰接,另一端与下连接片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片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下连接片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相铰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片设置有第一限位片,下连接片设置有第二限位片;折叠床架展开时,所述第一限位片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上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片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下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折叠床架收折时,所述第一限位片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上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片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下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片与支撑件一体成型,所述支撑件与下连接片组成T字型。

优选的,所述支撑连接件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支撑连接件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上框架相铰接,所述所述支撑连接件通过第四连接孔与上框架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一连接孔的距离等于第四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二连接孔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连接件上还设置有支撑片;折叠床架展开时,所述支撑片的分别与上框架的底部、下框架的顶部接触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床架,左右两单元床架之间通过上下两个连接片铰接,收折或展开时只需将左右两单元床架通过连接片弯折合拢或者展开,即可完成收折或展开,上下连接片还设有限位片,可以更好的实现快速的收折或展开;上下两框架之间设有支撑连接件,可以有效的增强该床架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折叠床架1,包括: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10,两单元床架10中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单元床架10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上框架11与下框架12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20,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间设置有上连接片30,所述上连接片30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相铰接;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间设置有下连接片40,所述下连接片40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相铰接;上连接片30与下连接片40之间设置有支撑件50,所述支撑件50的一端与上连接片30相铰接,另一端与下连接片40相连接。

如图3所示,上连接片30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10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下连接片40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10相铰接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间的距离L1大于两个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L2。

如图1-图5所示,上连接片30设置有第一限位片32,下连接片40设置有第二限位片42;折叠床架展开时,所述第一限位片32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折叠床架1收折时,所述第一限位片3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上框架11的底部相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限位片4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优选的,下连接片40与支撑件50一体成型,所述支撑件50与下连接片40组成T字型,更优选的,下连接片40、支撑件50和第二限位片42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安装时的步骤。

如图3所示,支撑连接件20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支撑连接件20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上框架11相铰接,所述所述支撑连接件20通过第四连接孔与上框架12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一连接孔的距离L3等于第四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二连接孔的距离L4。

如图2所示,支撑连接件20上还设置有支撑片25;折叠床架1展开时,所述支撑片25的分别与上框架11的底部、下框架12的顶部接触配合。

参考图1-图8,当该折叠床架1展开时,上框架11的底部与第一限位片3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下框架12的底部与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片32与上连接片30相垂直,和第二限位片42与下连接片40相垂直,当上框架11的底部与第一限位片3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和下框架12的底部与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时,左右两单元床架处于水平状态。如图6所示,当该折叠床架1收折时,上框架11的底部与第一限位片32的端面相接触配合,下框架12的底部与第二限位片42的端面相接触配合,左右两单元床架处于相对平行状态,该折叠床架1完成收折。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折叠床架在展开状态时:两单元床架是左右设置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设置在折叠床架中部的前后侧,折叠床架需要折叠时,上框架和下框架均相对上连接片、下连接片向下翻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一种折叠床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折叠床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折叠床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折叠床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折叠床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67170.8 (22)申请日 2015.12.21 (73)专利权人 革新 (厦门) 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北 二路69号三号厂房 (72)发明人 崔宽峻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温旭 (51)Int.Cl. A47C 19/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折叠床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床架, 包括: 左右 设置的两单元床架, 两单元床架中间通过铰接。

2、的 方式相连接; 所述单元床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 架和下框架, 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连 接件, 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间设置有上连接片, 所述上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 相铰接; 两单元床架的下框架间设置有下连接 片, 所述下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下框 架相铰接; 上连接片与下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支撑 件, 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上连接片相铰接, 另一 端与下连接片相连接。 该折叠床架的折叠机构结 构简易, 收折和展开方便, 承重能力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625344 U 2016.10.12 CN 205625344 U 1.一种折叠床架 (1)。

3、 , 包括: 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 (10) , 两单元床架 (10) 中间通过铰 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单元床架 (10) 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 (11) 和下框架 (12) , 上框架 (11) 与下框架 (12) 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连接件 (20) , 其特征在于, 两单元床架 (10) 的上 框架 (11) 间设置有上连接片 (30) , 所述上连接片 (30) 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 (10) 的上框架 (11) 相铰接; 两单元床架 (10) 的下框架 (12) 间设置有下连接片 (40) , 所述下连接片 (40) 两 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 (10) 的下框架 (12) 相铰接; 。

4、上连接片 (30) 与下连接片 (40) 之间设置有 支撑件 (50) , 所述支撑件 (50) 的一端与上连接片 (30) 相铰接, 另一端与下连接片 (40) 相连 接; 所述上连接片 (30) 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 (10) 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孔, 所述下连 接片 (40) 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 (10) 相铰接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间 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 所述上连接片 (30) 设置有第一限位片 (32) , 下连接片 (40) 设置有第二限位片 (42) ; 折 叠床架 (1) 展开时, 所述第一限位片 (32) 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 (10) 的。

5、上框架 (11) 的底部相 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片 (42) 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 (10) 的下框架 (12) 的底部相接触配 合; 折叠床架 (1) 收折时, 所述第一限位片 (32) 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 (10) 上框架 (11) 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片 (42) 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 (10) 的下框架 (12) 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架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连接片 (40) 与支撑件 (50) 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件 (50) 与下连接片 (40) 组成T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任一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架 (1) 。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连接件 (20) 两 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 所述支撑连接件 (20) 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上框架 (11) 相铰接, 所述所述支撑连接件 (20) 通过第四连接孔与上框架 (12) 相铰接; 所述第三连接孔 与邻近的第一连接孔的距离等于第四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二连接孔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床架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连接件 (20) 上还设 置有支撑片 (25) ; 折叠床架 (1) 展开时, 所述支撑片 (25) 的分别与上框架 (11) 的底部、 下框 架 (12) 的顶部接触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

7、205625344 U 2 一种折叠床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架,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折叠床架。 背景技术 0002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涉及, 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 具 有方便实用, 存放方便等优点, 特别适合户外休闲休息时使用。 0003 现有的折叠床架一般是通过边撑架、 连接架、 边框架和中框架组成, 如专利号为 20142044318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床架, 包括边撑架、 连接架、 边框架和中框 架, 横管位于与横连杆相连接的部位均设有供横连杆的端面可拆卸卡紧于内固定的固定安 装件, 斜杆的下端与边立管活动铰接在一起, 斜杆的上端。

8、与横管可拆卸连接, 中框架与两中 立管可拆卸连接, 边框架与边立管可拆卸连接。 该折叠床架, 展开和收折都费时费力, 使用 时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床架, 能够实现快 速的展开和收折, 还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一种折叠床架, 包括: 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 两单元床架中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 连接; 所述单元床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 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连 接件, 两单元床架的上框架间设置有上连接片, 所述上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的上 框架相铰接; 两单元。

9、床架的下框架间设置有下连接片, 所述下连接片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 架的下框架相铰接; 上连接片与下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上连接 片相铰接, 另一端与下连接片相连接。 0007 优选的, 所述上连接片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孔, 所述 下连接片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相铰接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间的距 离大于两个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 0008 优选的, 所述上连接片设置有第一限位片, 下连接片设置有第二限位片; 折叠床架 展开时, 所述第一限位片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上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片 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下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10、; 折叠床架收折时, 所述第一限位片的两个 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上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片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 元床架的下框架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0009 优选的, 所述下连接片与支撑件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件与下连接片组成T字型。 0010 优选的, 所述支撑连接件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 所述支撑连接 件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上框架相铰接, 所述所述支撑连接件通过第四连接孔与上框架相铰 接; 所述第三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一连接孔的距离等于第四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二连接孔的距 离。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25344 U 3 0011 优选的, 所述支撑连接件上还。

11、设置有支撑片; 折叠床架展开时, 所述支撑片的分别 与上框架的底部、 下框架的顶部接触配合。 0012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床架, 左右两单 元床架之间通过上下两个连接片铰接, 收折或展开时只需将左右两单元床架通过连接片弯 折合拢或者展开, 即可完成收折或展开, 上下连接片还设有限位片, 可以更好的实现快速的 收折或展开; 上下两框架之间设有支撑连接件, 可以有效的增强该床架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

12、收折状态的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折状态的侧视图。 0018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0 图8是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 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折叠床架1, 包括: 左右设置的两单元床架10, 两单元床架10 中间通过铰接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单元床架10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 上框 架11与下框架12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20, 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间设置有。

13、上连接片 30, 所述上连接片30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相铰接; 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 12间设置有下连接片40, 所述下连接片40两端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相铰接; 上 连接片30与下连接片40之间设置有支撑件50, 所述支撑件50的一端与上连接片30相铰接, 另一端与下连接片40相连接。 0023 如图3所示, 上连接片30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10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孔, 所 述下连接片40两端均设置有用于与单元床架10相铰接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 间的距离L1大于两个第二连接孔间的距离L2。 0024 如图1-图5所示, 上连接片30设置有第一限位。

14、片32, 下连接片40设置有第二限位片 42; 折叠床架展开时, 所述第一限位片32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上框架11的底部相接触 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折叠床架1 收折时, 所述第一限位片3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上框架11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所述第二限位片4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两单元床架10的下框架12的底部相接触配合。 0025 优选的, 下连接片40与支撑件50一体成型, 所述支撑件50与下连接片40组成T字 型, 更优选的, 下连接片40、 支撑件50和第二限位片42一体成型, 可以减少安装时的步骤。 0026 如图3所。

15、示, 支撑连接件20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 所述支撑连接 件20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上框架11相铰接, 所述所述支撑连接件20通过第四连接孔与上框架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25344 U 4 12相铰接; 所述第三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一连接孔的距离L3等于第四连接孔与邻近的第二连 接孔的距离L4。 0027 如图2所示, 支撑连接件20上还设置有支撑片25; 折叠床架1展开时, 所述支撑片25 的分别与上框架11的底部、 下框架12的顶部接触配合。 0028 参考图1-图8, 当该折叠床架1展开时, 上框架11的底部与第一限位片32的顶部相 接触配合, 下框架12的底。

16、部与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 如图2所示, 第一限位片32 与上连接片30相垂直, 和第二限位片42与下连接片40相垂直, 当上框架11的底部与第一限 位片3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和下框架12的底部与第二限位片42的顶部相接触配合时, 左右两 单元床架处于水平状态。 如图6所示, 当该折叠床架1收折时, 上框架11的底部与第一限位片 32的端面相接触配合, 下框架12的底部与第二限位片42的端面相接触配合, 左右两单元床 架处于相对平行状态, 该折叠床架1完成收折。 0029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折叠床架在展开状态时: 两单元床架是左右设置的, 上连接 片和下连接片分别设置在折叠床架中部的前后侧, 折叠床架需要折叠时, 上框架和下框架 均相对上连接片、 下连接片向下翻转。 003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之权利范围, 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25344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625344 U 6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625344 U 7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625344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