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炒锅.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7081119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213948.7

申请日:

20110623

公开号:

CN202112868U

公开日:

2012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0

主分类号:

A47J27/00

申请人:

王宾

发明人:

王宾

地址:

064102 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和平村

优先权:

CN201120213948U

专利代理机构: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云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卫用炒锅,特别是一种节能炒锅。它包括锅本体,与锅本体连接的锅柄;所述锅本体自上而下由锅沿、加快传导区、聚能区和锅底构成;其中所述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其他锅沿、聚能区和锅底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所述聚能区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利于减少锅体自热时间;聚能区上设有螺纹结构,当火焰与锅本体接触时能够明显增加受热面积并引导火焰走势;锅沿的壁厚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能够使锅沿的自身强度增大,同时使锅本体的支撑力和炒锅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炒锅,包括锅本体,与锅本体相连接的锅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本体自上而下由锅沿、加快传导区、聚能区和锅底构成;其中所述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其他锅沿、聚能区和锅底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所述聚能区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结构的回转中心与所述锅底的回转中心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区占锅本体高度的1/6~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卫用炒锅,特别是一种节能炒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庭用炒锅一般都是圆盘形结构,锅里和背面都是光滑形式,上述 炒锅,存在的缺陷是当火焰于锅底接触时,火焰不受任何装置牵引直接沿锅底 和锅沿串行,这使锅体受热吸热面积小,火焰散热面积大,容易走火,火焰不 能与锅体充分实现热交换,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加受 热面积同时减少炒锅自吸热时间的节能炒锅。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炒锅,包括锅本体,与锅本体相连接的锅柄;所述锅本体自上而 下由锅沿、加快传导区、聚能区和锅底构成;其中所述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 其他锅沿、聚能区和锅底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所述聚能区与火焰 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 利于减少锅体自热时间;聚能区上设有螺纹结构,当火焰与锅本体接触时能够 明显增加受热面积并引导火焰走势;锅沿的壁厚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能够 使锅沿的自身强度增大,同时使锅本体的支撑力和炒锅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纹结构的回转中心与所述锅底的 回转中心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能区占锅本体高度的1/6~1/4。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K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节能炒锅,参见附图1至附图3,图中:锅沿1,锅柄2,加快传导区 3,聚能区4,锅底5;副锅柄6。

本实施例中,锅本体与锅柄2和副锅柄6相连接,锅柄2与副锅柄6相对 应设置,锅本体自上而下由锅沿1、加快传导区3、聚能区4和锅底5构成;其 中加快传导区3的壁厚最薄,其他锅沿1、聚能区4和锅底5的壁厚均大于加快 传导区3的壁厚;聚能区4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构;聚能区4与火焰 的非接触面,也就是锅本体内部面呈平滑的曲面结构;螺纹结构是由车削加工 而成的;聚能区4的螺纹结构由锅底5向锅沿1方向呈螺旋上升状态设置。

螺纹结构的回转中心与锅底的回转中心一致。聚能区4占锅本体高度的1/6; 锅底5的横截面呈阶梯状结构。

加快传导区3的壁厚最薄,利于减少锅体自热时间;聚能区4上设有螺纹 结构,当火焰与锅底5接触时,火焰能够直接深入聚能区4,增大火焰与锅本体 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充分的换热效果,提高热量转换率,达到节能目的。本体 接触时能够明显增加受热面积并引导火焰走势;锅沿1的壁厚大于加快传导区3 的壁厚,能够使锅沿1的自身强度增大,同时使锅本体的支撑力和炒锅的使用 寿命大大提高。

节能炒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节能炒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节能炒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炒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炒锅.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1286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1.18 CN 202112868 U *CN202112868U* (21)申请号 201120213948.7 (22)申请日 2011.06.23 A47J 2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王宾 地址 064102 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和平村 (72)发明人 王宾 (74)专利代理机构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代理人 张云和 (54) 实用新型名称 节能炒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卫用炒锅, 特别是一 种节能炒锅。它包括锅本体, 与锅本体连接的锅 柄 ; 所述锅本体。

2、自上而下由锅沿、 加快传导区、 聚 能区和锅底构成 ; 其中所述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 薄, 其他锅沿、 聚能区和锅底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 导区的壁厚 ; 所述聚能区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面呈 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加快传导 区的壁厚最薄, 利于减少锅体自热时间 ; 聚能区 上设有螺纹结构, 当火焰与锅本体接触时能够明 显增加受热面积并引导火焰走势 ; 锅沿的壁厚大 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 能够使锅沿的自身强度增 大, 同时使锅本体的支撑力和炒锅的使用寿命大 大提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

3、图 2 页 CN 202112869 U1/1 页 2 1. 一种节能炒锅, 包括锅本体, 与锅本体相连接的锅柄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锅本体自上 而下由锅沿、 加快传导区、 聚能区和锅底构成 ; 其中所述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 其他锅沿、 聚能区和锅底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 ; 所述聚能区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 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节能炒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螺纹结构的回转中心与所述锅 底的回转中心一致。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节能炒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聚能区占锅本体高度的 1/6 1/4。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112868 U CN。

4、 202112869 U1/2 页 3 节能炒锅 技术领域 :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卫用炒锅, 特别是一种节能炒锅。 背景技术 : 0002 现有的家庭用炒锅一般都是圆盘形结构, 锅里和背面都是光滑形式, 上述炒锅, 存 在的缺陷是当火焰于锅底接触时, 火焰不受任何装置牵引直接沿锅底和锅沿串行, 这使锅 体受热吸热面积小, 火焰散热面积大, 容易走火, 火焰不能与锅体充分实现热交换, 浪费能 源。 实用新型内容 : 0003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增加受热面 积同时减少炒锅自吸热时间的节能炒锅。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

5、一种节能炒锅, 包括锅本体, 与锅本体相连接的锅柄 ; 所述锅本体自上而下由锅 沿、 加快传导区、 聚能区和锅底构成 ; 其中所述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 其他锅沿、 聚能区和 锅底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 ; 所述聚能区与火焰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构。 000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加快传导区的壁厚最薄, 利于 减少锅体自热时间 ; 聚能区上设有螺纹结构, 当火焰与锅本体接触时能够明显增加受热面 积并引导火焰走势 ; 锅沿的壁厚大于加快传导区的壁厚, 能够使锅沿的自身强度增大, 同时 使锅本体的支撑力和炒锅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

6、, 所述螺纹结构的回转中心与所述锅底的回转中 心一致。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聚能区占锅本体高度的 1/6 1/4。 附图说明 : 0009 图 1 是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 2 是图 1 的剖视图。 0011 图 3 是图 1 的 K 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 0013 一种节能炒锅, 参见附图1至附图3, 图中 : 锅沿1, 锅柄2, 加快传导区3, 聚能区4, 锅底 5 ; 副锅柄 6。 0014 本实施例中, 锅本体与锅柄 2 和副锅柄 6 相连接, 锅柄 2 与副锅柄 6 相对应设置, 锅本体自。

7、上而下由锅沿 1、 加快传导区 3、 聚能区 4 和锅底 5 构成 ; 其中加快传导区 3 的壁厚 最薄, 其他锅沿 1、 聚能区 4 和锅底 5 的壁厚均大于加快传导区 3 的壁厚 ; 聚能区 4 与火焰 说 明 书 CN 202112868 U CN 202112869 U2/2 页 4 直接接触的面呈螺纹结构 ; 聚能区 4 与火焰的非接触面, 也就是锅本体内部面呈平滑的曲 面结构 ; 螺纹结构是由车削加工而成的 ; 聚能区4的螺纹结构由锅底5向锅沿1方向呈螺旋 上升状态设置。 0015 螺纹结构的回转中心与锅底的回转中心一致。聚能区 4 占锅本体高度的 1/6 ; 锅 底 5 的横截面。

8、呈阶梯状结构。 0016 加快传导区 3 的壁厚最薄, 利于减少锅体自热时间 ; 聚能区 4 上设有螺纹结构, 当 火焰与锅底 5 接触时, 火焰能够直接深入聚能区 4, 增大火焰与锅本体的接触面积, 达到更 充分的换热效果, 提高热量转换率, 达到节能目的。 本体接触时能够明显增加受热面积并引 导火焰走势 ; 锅沿 1 的壁厚大于加快传导区 3 的壁厚, 能够使锅沿 1 的自身强度增大, 同时 使锅本体的支撑力和炒锅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说 明 书 CN 202112868 U CN 202112869 U1/2 页 5 图 1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12868 U CN 202112869 U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112868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