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浮式网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浮式网笼.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47448.5 (22)申请日 2016.04.22 (73)专利权人 陈道芹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镇 平山大道3号 (72)发明人 陈道芹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邓云鹏 (51)Int.Cl. A01K 73/02(2006.01) A01K 80/00(2006.01) A01K 97/0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上浮式网笼。
2、 (57)摘要 一种上浮式网笼, 包括: 骨架组件、 渔网主 体、 悬浮组件及诱捕组件, 渔网主体包覆骨架组 件, 悬浮组件设置于骨架组件, 诱捕组件容置于 骨架组件内部, 诱捕组件包括诱捕纱袋及安装 件, 安装件的第一端与渔网主体连接, 安装件的 第二端与诱捕纱袋连接, 诱捕纱袋内设置诱捕 团。 诱捕纱袋包括纱袋本体及拉绳, 纱袋本体与 安装件的第二端连接, 纱袋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 收缩圈, 拉绳容置于收缩圈内部, 拉绳用于在受 力时带动收缩圈缩紧。 上述上浮式网笼通过在骨 架组件上设置可充气的悬浮组件, 当需要将上浮 式网笼拖起时, 向悬浮气囊内充入空气, 可以带 动上浮式网笼上浮至一定高。
3、度, 进而避免上浮式 网笼与水底的障碍物发生摩擦, 用于延长其使用 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205623975 U 2016.10.12 CN 205623975 U 1.一种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骨架组件, 所述骨架组件包括主绳体及若干塑形框架, 若干所述塑形框架并排设置, 每 一所述塑形框架分别与所述主绳体连接, 若干所述塑形框架通过所述主绳体串联设置; 渔网主体, 所述渔网主体覆盖所述骨架组件, 并在每相邻两个所述塑形框架之间形成 一捕鱼单元, 若干所述捕鱼单元依次连通, 所述捕鱼单元设置有诱捕通道; 悬浮组件, 所述悬浮组件包括悬浮气囊及若干连。
4、接件, 每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一一 对应与一所述塑形框架连接, 并且, 若干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均设置于所述悬浮气囊; 诱捕组件, 所述诱捕组件包括诱捕纱袋及安装件, 所述安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渔网主 体连接, 所述安装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诱捕纱袋连接, 所述诱捕纱袋内设置诱捕团, 其中, 所 述诱捕纱袋包括纱袋本体及拉绳, 所述纱袋本体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纱袋本 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收缩圈, 所述拉绳容置于所述收缩圈内部, 所述拉绳用于在受力时带动 所述收缩圈缩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绳的端部设置绳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
5、于, 所述拉绳的端部设置至少两个所述 绳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袋本体开设有若干透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于, 若干所述透过孔依次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具有带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浮式网笼,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内设置金属丝。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23975 U 2 上浮式网笼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资源捕捞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浮式网笼。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捕捞鱼、 虾和蟹的地笼, 也。
6、称为网笼和渔笼等, 其通常包括主绳及其 串接起来的矩形骨架和捕鱼网组成, 每相邻两个矩形骨架之间为一捕鱼单元, 多个捕鱼单 元之间相互连通, 每个捕鱼单元上设有一个进口, 相邻两个捕鱼单元上的进口方向相反。 0003 现有的地笼在进行作业捕捞时, 需要拉伸展开, 预先将一端放入水中, 然后再逐渐 将整体结构循序放入水中, 基于其自身的重力, 现有的地笼沉入至水底中, 如, 沉入至湖底、 河床或海床中。 0004 经过一段必要的诱捕时间后, 再将现有的地笼从一端逐步开始拖起, 然而, 在整体 结构被拖起的过程中, 由于现有的地笼与水底接触, 这就会造成在被拖起的过程中, 地笼不 断与水底的障碍物。
7、发生摩擦, 造成磨损, 降低了使用寿命, 尤其是地形较复杂的水底, 如, 礁 石或水草较多的情况下, 其摩擦程度更大, 甚至会出现被障碍物勾住无法拖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上浮式网笼。 0006 一种上浮式网笼, 包括: 0007 骨架组件, 所述骨架组件包括主绳体及若干塑形框架, 若干所述塑形框架并排设 置, 每一所述塑形框架分别与所述主绳体连接, 若干所述塑形框架通过所述主绳体串联设 置; 0008 渔网主体, 所述渔网主体覆盖所述骨架组件, 并在每相邻两个所述塑形框架之间 形成一捕鱼单元, 若干所述捕鱼单元依次连通, 所述捕鱼单元设置有诱。
8、捕通道; 0009 悬浮组件, 所述悬浮组件包括悬浮气囊及若干连接件, 每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 一一对应与一所述塑形框架连接, 并且, 若干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均设置于所述悬浮气囊; 0010 诱捕组件, 所述诱捕组件包括诱捕纱袋及安装件, 所述安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渔 网主体连接, 所述安装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诱捕纱袋连接, 所述诱捕纱袋内设置诱捕团, 其 中, 所述诱捕纱袋包括纱袋本体及拉绳, 所述纱袋本体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纱 袋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收缩圈, 所述拉绳容置于所述收缩圈内部, 所述拉绳用于在受力时 带动所述收缩圈缩紧。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拉绳的端部设置绳。
9、头部。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拉绳的端部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绳头部。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纱袋本体开设有若干透过孔。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若干所述透过孔依次间隔设置。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安装件具有带状结构。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安装件内设置金属丝。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05623975 U 3 0017 上述上浮式网笼通过在骨架组件上设置可充气的悬浮组件, 当需要将上浮式网笼 拖起时, 向悬浮气囊内充入空气, 可以带动上浮式网笼上浮至一定高度, 进而避免上浮式网 笼与水底的障碍物发生摩擦, 用于延长其使用寿。
10、命。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上浮式网笼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 。
11、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但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 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相反地, 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6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的” 、“左” 、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
12、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 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及/或” 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 例如, 一种上浮式网笼, 包括: 骨架组件, 所述骨架组件包括主绳体及若干塑形框 架, 若干所述塑形框架并排设置, 每一所述塑形框架分别与所述主绳体连接, 若干所述塑形 框架通过所述主绳体串联设置; 渔网主体, 所述渔网主体覆盖所述骨架组件, 并在每相邻两 个所述塑形框架之间形成一捕鱼单元, 若干所述捕鱼单元依次连通, 所述。
13、捕鱼单元设置有 诱捕通道; 悬浮组件, 所述悬浮组件包括悬浮气囊及若干连接件, 每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 一一对应与一所述塑形框架连接, 并且, 若干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均设置于所述悬浮气囊; 诱捕组件, 所述诱捕组件包括诱捕纱袋及安装件, 所述安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渔网主体连 接, 所述安装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诱捕纱袋连接, 所述诱捕纱袋内设置诱捕团, 其中, 所述诱 捕纱袋包括纱袋本体及拉绳, 所述纱袋本体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纱袋本体的 开口处设置有收缩圈, 所述拉绳容置于所述收缩圈内部, 所述拉绳用于在受力时带动所述 收缩圈缩紧。 0029 为了进一步理解上述上浮式网笼, 例如, 请一。
14、并参阅图1及图2, 上浮式网笼10包 括: 骨架组件100、 渔网主体200、 悬浮组件300及诱捕组件400, 渔网主体200包覆骨架组件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5623975 U 4 100, 悬浮组件300设置于骨架组件100, 诱捕组件400容置于骨架组件100内部。 0030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 骨架组件100包括主绳体110及若干塑形框架120, 若干塑形 框架120并排设置, 每一塑形框架120分别与主绳体110连接, 若干塑形框架120通过主绳体 110串联设置。 例如, 所述塑形框架设置矩形环状结构的框边, 即所述塑形框架具有矩形环 状结构, 其框边具有封。
15、闭结构。 例如, 在所述主绳体上: 若干所述塑形框架依次间隔设置。 例 如, 所述塑形框架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其他材质的金属, 这样, 利用其自身的重力, 可以更好 地带动所述上浮式网笼的下沉。 0031 请参阅图1, 渔网主体200覆盖骨架组件120, 并在每相邻两个塑形框架120之间形 成一捕鱼单元, 若干所述捕鱼单元依次连通, 所述捕鱼单元设置有诱捕通道。 例如, 所述塑 形框架用于支撑渔网主体起到塑性作用。 例如, 在闲时放置所述上浮式网笼时, 将多个所述 塑形框架层叠, 以减少占用面积, 在使用所述上浮式网笼时, 通过拉伸所述渔网主体使所述 塑形框架分离, 以增加诱捕有效区域, 即鱼、 。
16、虾和蟹通过所述诱捕通道进入至所述渔网主体 内部。 例如, 所述诱捕通道具有一端开口大, 另一端开口小的结构, 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朝 向外部设置, 如, 朝向外部水域设置。 如此, 通过骨架组件120, 上浮式网笼10可以实现伸缩 的功能。 0032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 悬浮组件300包括悬浮气囊310及若干连接件(图未示), 每 一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与一塑形框架120连接, 并且, 若干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均 设置于悬浮气囊310。 0033 当将上浮式网笼10放入水中时, 将悬浮气囊310内的空气排出, 以减少悬浮气囊 310的浮力, 用于使得上浮式网笼10沉入水底, 以更好地进行。
17、捕捞作业。 待捕捞作业完成后, 例如, 前一天夜晚将上浮式网笼10放入至水中, 第二天早上完成捕捞作业。 0034 当需要将上浮式网笼10拖起时, 即需要将上浮式网笼10从水底收起至水面时, 向 悬浮气囊310内充入空气, 待悬浮气囊310完成充气操作后, 基于充气后的悬浮气囊310产生 的浮力, 可以带动上浮式网笼10上浮至一定高度, 例如, 上浮至水域中层或水域上层或水域 水面, 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调整悬浮气囊310的结构, 如, 体积大小或材质, 以实现调整其充 气后产生浮力, 以实现上浮的高度。 待上浮式网笼10上浮至一定高度, 并与水底分离时, 即 与水底有一定距离时, 再拖起上浮。
18、式网笼10并完成收起操作, 这样, 可以避免上浮式网笼10 与水底接触, 进而避免上浮式网笼10与水底的障碍物发生摩擦, 可以有效地减少其磨损程 度, 用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 在拖起时, 由于上浮式网笼10悬浮在水中, 收起过程中的阻 力更小, 收起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0035 为了使充气后的所述悬浮气囊更好地带动所述上浮式网笼上浮, 例如, 请参阅图 3, 悬浮气囊310包括气囊本体311、 气囊嘴312、 连接软带313及气囊塞314, 气囊本体311与所 述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 气囊嘴312设置于气囊本体311的端部, 连接软带313的第一端与气 囊本体311连接, 连接软带313。
19、与气囊塞314连接, 气囊塞314容置于气囊嘴312内部, 用于封 闭气囊本体311, 这样, 可以使充气后的所述悬浮气囊更好地带动所述上浮式网笼上浮, 例 如, 放入水中时, 用所述气囊塞封闭所述气囊嘴, 又如, 充气后, 用所述气囊塞封闭所述气囊 嘴, 又如, 使用充气泵等工具向所述气囊本体进行充气操作; 又如, 所述气囊本体在充气状 态下具有矩形体状结构; 又如, 所述气囊嘴开设有充气口, 所述气囊塞封闭所述充气口; 又 如, 所述气囊塞具有圆形柱状结构; 又如, 所述悬浮气囊还包括拖拽绳, 所述拖拽绳与所述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5623975 U 5 气囊本体的端部连。
20、接; 又如, 所述拖拽绳远离所述气囊本体的端部设置有辅助悬浮体, 这 样, 利用所述辅助悬浮体可以更好地标记所述上浮式网笼的位置, 利于捕捞作业后收起操 作; 又如, 所述辅助悬浮体具有球形结构; 又如, 所述辅助悬浮体具有中空结构。 0036 请参阅图2, 诱捕组件400包括诱捕纱袋410及安装件420, 安装件420的第一端与所 述渔网主体连接, 安装件420的第二端与诱捕纱袋410连接, 诱捕纱袋410内设置诱捕团(图 未示), 利用所述诱捕团在水中所散发的香味可以诱捕更好的鱼、 虾和蟹进入至所述上浮式 网笼内, 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捕捞效果。 0037 上述上浮式网笼10通过在骨架组件1。
21、00上设置可充气的悬浮组件300, 当需要将上 浮式网笼10拖起时, 向悬浮气囊310内充入空气, 可以带动上浮式网笼10上浮至一定高度, 进而避免上浮式网笼10与水底的障碍物发生摩擦, 用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0038 为了更好地起到诱捕效果, 以及更好地放置所述诱捕团, 例如, 请参阅图4, 诱捕纱 袋410包括纱袋本体411及拉绳412, 纱袋本体411与安装件420的第二端连接, 纱袋本体411 的开口处设置有收缩圈413, 拉绳412容置于收缩圈413内部, 拉绳412用于在受力时带动收 缩圈413缩紧, 这样, 在放置所述诱捕团时, 拉开所述收缩圈, 完成所述诱捕团的放置后, 拉 动。
22、所述拉绳封闭所述收缩圈, 这样, 可以更好地放置所述诱捕团以及更好地起到诱捕效果; 又如, 所述拉绳的端部设置绳头部; 又如, 所述拉绳的端部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绳头部; 又如, 所述纱袋本体开设有若干透过孔; 又如, 若干所述透过孔依次间隔设置; 又如, 所述安装件 具有带状结构; 又如, 所述安装件内设置金属丝。 0039 为了更好地起到照明效果以及诱捕效果, 例如, 请参阅图5, 塑形框架120设置矩形 环状结构的框边121, 框边121具有圆形结构的横截面, 框边121外固定套置有环形结构的荧 光圈130; 又如, 所述荧光圈包括粘结层及荧光层, 所述粘结层套置于所述框边外, 所述荧光 层。
23、套置于所述粘结层外; 又如, 所述粘结层具有环形结构的横截面; 又如, 所述荧光层具有 环形结构的横截面; 又如, 所述荧光层内填充设置若干荧光颗粒; 又如, 所述荧光颗粒具有 球形结构; 又如, 所述荧光颗粒具有棱柱结构; 又如, 所述荧光颗粒具有薄片状结构, 这样, 利用所述荧光圈可以更好地起到照明效果以及诱捕效果。 0040 为了减少对所述渔网主体的磨损, 例如, 请参阅图6, 渔网主体200位于与所述塑形 框架的接触位置处设置耐磨层210, 耐磨层210开设有若干通孔211, 通孔211用于穿过编织 绳, 用于更好地固定耐磨层210, 耐磨层210设置有软垫部(图未示), 所述软垫部的。
24、材质为橡 胶; 所述耐磨层包括耐磨本体及编织绳, 所述编织绳分别与所述耐磨本体及所述渔网主体 连接; 又如, 所述编织绳穿设所述通孔; 又如, 所述软垫部具有半球状结构; 又如, 所述耐磨 层设置若干所述软垫部; 又如, 所述软垫部位于所述耐磨层远离所述渔网主体的一侧面; 又 如, 若干所述通孔依次间隔设置; 又如, 若干所述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 这样, 通过设置所述 耐磨层可以减少对所述渔网主体的磨损。 0041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捕效果, 以提高捕捞效率, 例如, 诱捕团500包括增粘层510、 缓 释层520及释香核530, 缓释层520包覆释香核530, 增粘层510包覆缓释层520, 。
25、诱捕团500开 设有释香槽540, 释香槽540贯穿增粘层510及缓释层520, 释香槽540的第一端与释香核530 连通, 释香槽530的第二端与外部连通, 可以理解, 上述上浮式网笼的捕捞作业时间通常较 长, 例如, 捕捞时间持续一晚, 这样, 就要求诱捕团500能够持续长时间地散发吸引鱼、 虾和 蟹的香味, 尤其是诱捕团500需要在水中持续的被浸泡和冲刷, 其对于诱捕团500的香味持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5623975 U 6 续散发要求更高, 通过在缓释层520及释香核530外设置增粘层510, 可以减缓其散团的速 率, 以确保香味散发的持久性, 即增粘层510可以减。
26、缓散团速率, 缓释层520可以起到缓释香 味的效果, 释香核530用于使捕捞区域的香味达到峰值, 通过将香味诱捕分为三个阶段, 可 以有效地提高捕捞效率。 此外, 通过开设释香槽540直接与缓释层520及释香核530连通, 这 样, 又可以确保增粘层510在未散团前, 缓释层520及释香核530可以释放出一定的香味, 以 避免增粘层510对缓释层520及释香核530的过度遮掩, 从而可以散发出足够的香味吸引鱼、 虾和蟹, 以确保诱捕作业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0042 例如, 所述释香核具有圆形结构的横截面; 又如, 所述释香核具有球形结构; 又如, 所述增粘层具有圆环形结构的横截面; 又如, 所。
27、述缓释层具有圆环形结构的横截面; 又如, 所述增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缓释层的厚度; 又如, 所述释香核的直径大于所述缓释层的厚 度, 这样, 通过优化所述诱捕团的结构, 利于提高诱捕效率。 0043 例如, 所述增粘层的厚度为1.5cm2cm、 所述缓释层的厚度为2cm2.5cm、 所述释 香核的直径为3cm5cm, 又如, 所述增粘层的厚度为2cm、 所述缓释层的厚度为2.5cm、 所述 释香核的直径为4.5cm。 0044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捕效果, 以提高捕捞效率, 例如, 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增粘层包括 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45 寒梅粉70份75份、 羧甲基纤维素30份40份、 奇粘中药。
28、颗粒胶30份40份、 胶粘 米25份30份、 玉米粘粉10份15份、 婴儿米粉10份15份、 鸡蛋清10份15份和蜂蜜5份 10份。 0046 上述增粘层其增粘效果较好, 可以有效地减缓散团速率, 更有利于其内部的缓释 层和释香核的释放香味的持久度。 0047 例如, 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增粘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48 寒梅粉70份、 羧甲基纤维素35份、 奇粘中药颗粒胶35份、 胶粘米25份、 玉米粘粉15 份、 婴儿米粉15份、 鸡蛋清10份和蜂蜜8份。 0049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捕效果, 以提高捕捞效率, 例如, 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缓释层包括 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50 面粉70。
29、份80份、 黄豆粉60份65份、 奶粉50份55份、 玉米粉30份40份、 丁香 干粉5份10份、 桂皮干粉5份10份、 丁香种子5份7份、 桂皮树嫩叶2份5份、 玉米渣10 份20份、 曲酒1份3份、 山奈10份15份、 红糖30份45份、 枸杞子10份20份、 甜酒1份 3份、 米糠10份15份、 小米10份15份和菜籽饼粉10份15份。 0051 上述缓释层的香味缓释效果好, 香味缓释较持久, 且上述缓释层的散团时间介于 所述增粘层和所述释香团之间, 起到香味诱捕的过渡作用。 0052 例如, 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缓释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53 面粉75份、 黄豆粉65份、 奶粉5。
30、5份、 玉米粉38份、 丁香干粉8份、 桂皮干粉5份、 丁香 种子5份7份、 桂皮树嫩叶3份、 玉米渣15份、 曲酒1份、 山奈10份、 红糖40份、 枸杞子15份、 甜 酒1份、 米糠10份、 小米10份和菜籽饼粉10份。 0054 为了进一步提高诱捕效果, 以提高捕捞效率, 例如, 一实施方式的所述释香核包括 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55 麦麸40份50份、 菜籽饼粉40份55份、 酱香型白酒20份25份、 酱香型曲酒20份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5623975 U 7 25份、 玉米酒20份25份、 丁香油5份10份、 桂皮油5份10份、 鸡精2份3份、 蚝油2份 3份。
31、、 麝香米30份45份、 蜂蜜5份10份、 五香油5份10份、 麝香粉30份40份、 念慈庵 止咳糖浆5份10份、 味精2份5份、 核苷酸二钠2份5份、 鲜桂花5份10份、 鲜栀子花5份 10份、 黄桷兰花5份10份和茉莉花5份10份。 0056 上述释香核的香味释放效果好, 有利于在缓释层的香味释放完毕后, 释香核的香 味释放达到峰值, 从而可以具有极好的诱捕效果。 0057 例如, 一实施方式的所述释香核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0058 麦麸50份、 菜籽饼粉40份、 酱香型白酒20份、 酱香型曲酒20份、 玉米酒20份、 丁香油 5份、 桂皮油5份、 鸡精2份、 蚝油2份、 麝香米30。
32、份、 蜂蜜5份、 五香油5份、 麝香粉35份、 念慈庵 止咳糖浆5份、 味精2份、 核苷酸二钠5份、 鲜桂花5份、 鲜栀子花10份、 黄桷兰花10份和茉莉花 5份。 0059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 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上浮式网笼。 006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1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 细, 但并不能因此。
33、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5623975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9 CN 205623975 U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10 CN 205623975 U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11 CN 205623975 U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12 CN 205623975 U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3 CN 205623975 U 1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4 CN 205623975 U 14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5 CN 205623975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