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制的具有小平直度偏差 引线的集成电路组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模制集成电路(IC)组件。
在第1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把半导体芯片装配在岛上并用焊接引线连接到引线。用模制树脂密封半导体芯片、岛、焊接引线和引线。从模制树脂伸出的外引线部分被分段弯曲。以后详细解释它。
但是,在第1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当半导体芯片引线数增加时,则减少引线间距,即,外引线间距,它使引线平直度产生偏差。于是,它难于可靠地处理外引线,热耗散效果不好。此外,从模制树脂伸出的外引线受到机械碰撞,容易变形。此外,由于他们的弹性特性和模制树脂的热膨胀和收缩,引线容易变形。
在第2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见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2-95256),把绝缘带粘贴到外引线上,于是,保证了外引线的平直度。以后将详细解释。
但是,在第2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绝缘带增加制造成本。并且引线容易变形。
在第3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在中间绝缘衬底上形成导电图形。这样,导电图形有许多导电条,其外侧间距比内侧间距大。通过焊接引线把半导体芯片连接到导电图形的内侧上,通过焊接引线把引线连到导电图形的外侧。于是,可能增加半导体芯片导线数目。以后将详细解释它。
但是,在第3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两种焊接操作减少制造的合格率,增加制造成本。在组件中延迟传输信号,于是减少工作速度。并且,引线容易变形。
在第4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设置散热片,其由有优良散热特性的金属构成,以后将详细解释它。
但是,在第4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中,散热片和引线框架增加制造成本。并且,引线容易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模制IC组件,其具有小平整度偏差特性。
按照本发明,在塑料摸制IC组件中,在绝缘层第1表面上形成金属图形和引线,在绝缘层第2表面上形成和半导体芯片连接的导电图形。通过绝缘层的孔,连接导电图形和引线。这样,保持平整度,引线几乎不变形。
下面参考附图进行叙述,并和现有技术进行比较,将会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A是表示第1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的透视图:
图1B是表示如图1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2A是表示第2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的透视图;
图2B是如图2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第3现有技术模制IC组件地透视图;
图3B是如图3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4A是第4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的透视图;
图4B是如图4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B是如图5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5C是如图5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2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B是如图6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6C是如图6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7A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B是如图7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7C是如图7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8A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4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B是如图8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8C是如图8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9A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5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B是如图9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9C是如图9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10A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6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B是如图10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10C是如图10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11A,11B和11C是分别表示如图10A,10B,10C所示一种修改的塑料模制IC组件的俯视图,后视图和剖视图;
图12A,12B和12C分别表示如图10A,10B,10C所示另一种改形塑料模制IC组件的俯视图,后视图,剖视图;
图13A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7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B是如图13A所示组件的后视图;
图13C是如图13A所示组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8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5是按照本发明塑料模制IC组件第9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A到图16G是说明如图13A,13B,13C所示组件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在叙述优选实施例之前,将参考图1A,1B,2A,2B,3A,3B,4A,4B解释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
图1A和图1B分别是透视图和剖视图,表示第1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通过银(Ag)膏粘含剂层102把半导体芯片101粘合到岛103上。通过焊接引线104把半导体芯片101连接到引线105上。利用模制树脂外壳106密封半导体芯片101、Au膏粘合剂层102、岛103、焊接引线104和引线105。引线105的外引线105a从模制树脂外壳106伸出,被金属模具(未示出)分段弯曲。
但是,在图1A和图1B的塑料模制IC组件中,当增加半导体芯片101的引线数时,引线105的间距,即外引线105a的间距减少,使外引线105a平直度产生偏差。这样,难于有保障地处理外引线105a,特别是方形扁平封装组件(QFP)和载带组件(TCP),此处外引线间距小于0.5mm。而且,QFPS变得更小,要求较大的热耗散。此外,从模制树脂外壳106伸出的外引线105a受到机械碰撞,容易变形。还有,由于其弹性特性和模制树脂外壳的热膨胀和收缩,外引线105a容易变形。
图2A和图2B分别是透视图和剖视图,表示第2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见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2-95256),把绝缘带107粘合到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外引线105a,这样,保证了外引线105a的平直度。
但是,在如图2A和2B所示的塑料模制IC组件中,绝缘带107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导线105仍然容易变形。
在表示第3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的透视图3A和剖视图3B中,中间绝缘衬底108形成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岛103上,导电图形109形成在中间绝缘衬底108上。导电图形109有许多外侧间距大于内侧的间距的导电条。通过焊接把引线14A连接到半导体芯片101到导电图形109的内侧,通过地焊接引线14B连接到引线105导电图形的外侧。于是,可能增加半导体芯片101的引线数。
但是,在如图3A和3B所示的塑料模制IC组件中,两种引线焊接操作减少了制造合格率,于是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在组件中延迟传输信号,这就减少了工作速度。此外,引线105容易变形。
透视图4A和剖视图4B表示第4现有技术塑料模制IC组件,散热片110由优良散热金属构成,代替图1A和1B所示的岛103。即,通过Ag膏粘合层102把散热片110粘合到半导体芯片101上,同时,通过绝缘树脂层111把散热片110和引线105的内引线部分粘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热阻。
但是,在4A和4B塑料模制IC组件中,散热片110和引线105的引线框架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引线105容易变形。
俯视图5A、后视图5B、剖视图5C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引线1和基底图形2是由大约0.15到0.2mm厚的铜片制成,在其上设置大约20到50μm的聚酰亚胺。在聚酰亚胺上设置由约18到35μm厚的铜箔或类似物组成的导电图形4。导电图形4有很多条,其外侧间距大于内侧间距。导电图形4通过孔TH和引线1相连。
在聚酰亚胺中心部分打孔形成器件孔。穿过器件孔在基底图形2上设置由铜片制成的岛5,利用Ag(银)膏粘合层(未表示)或诸如此类的粘合层把半导体芯片6粘接到岛5上。
利用焊接引线7把半导体芯片6连到导电图形4上。
用模制树脂外壳8密封聚酰亚胺层3,导电图形4、岛5、半导体芯片6、焊接引线7。
在5A和5B的塑料模制IC组件中,因为引线1整体地设置在聚酰亚胺层3上,引线1的平直度几乎没有产生偏差。并且,引线1几乎没有变形。由于焊接引线数少,可能减少成本,抑制传输信号的延迟。此外,基底图形2增强了半导体芯片6的热耗散。
利用焊接把图5A、5B和5C所示的塑料模制IC组件装配到印刷电路板上(未表示)。这样,当引线1的间距太窄的时候,在引线1之间可能产生焊料桥(或短路)。
图6A、6B、6C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将图5A、5B、5C所示的引线1的外部引线交错地设置,显著增加引线1的间距。因此,可能抑制上述的短路现象发生。
图7A、7B、7C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不存在图5A,5B,5C的聚酰亚胺层3的器件孔,用图形2A和2B代替图5A、5B、5C的基底图形2。这样,把图形2A和2B作为电源电压端和地电压端,或者把图形2A和2B作为地电压端。
图8A、8B、8C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图7A、7B、7C的图形2A和2B作为电源电压端和地电压端,把芯片电容9设置在图形2A和2B之间。注意,把设置在图形2A和2B之间50Ω或75Ω的芯片电阻代替芯片电容9。
图9A、9B、9C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图5A,5B,5C聚酰亚胺层3的器件孔不存在,利用小凸决10把半导体芯片6装置在导电图形4上。这样,半导体芯片6成为倒置连接类型的芯片。注意,小凸块10可能形成在导电图形4的边缘或者半导体芯片6的电极上。
图10A、10B、10C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图5A、5B、5C的引线1从聚酰亚胺层3中伸出。交错设置引线1的外部引线1a,则显著的增加引线1的间距。因此,抑制短路现象发生,引线1可能变形成如图11A,11B,11C那样的鸥冀形状。引线1也可能变形成如图12A,12B,12C所示的丁字形状。
图13A、13B、13C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环形图形11设置在导电图形4的外围,并从此隔开。可能把电源电压或地电压加在环形图形11上。当形成模制树脂外壳时,环形图形11阻挡树脂。
图14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例,用聚酰亚胺层3A和3B代替图13C中的聚酰亚胺层3。导电图形4A和4B形成在聚酰亚胺层3A和3B上,并通过焊接引线7A和7B与半导体芯片6相连。注意,环形图形11形成在聚酰亚胺层3B上。
图15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例,设置半导体芯片6A和6B代替图15中的半导体芯片6。注意,可以把本发明用于包括3个以上半导体芯片的组件。
制造本发明第1到第9实施例半导体器件的步骤,相互间类似。下面参考附图16A到16G,解释如图13A,13B,13C所示的制造组件的方法。
首先,参考图16A,设置大约0.15到0.20mm的铜基片1601。然后,在铜基片1601上淀积大约20到50μm厚的聚酰亚胺层1602,然后在聚酰亚胺1602上淀积大约9到18μm厚的铜箔1603。
接着,参考图16B,利用光刻工艺形成光致抗蚀剂图形1604,利用光致抗蚀剂图形1604作为掩模腐蚀铜箔1603。然后,除掉光致抗蚀剂图形1604。
接着,参考图16C,利用铜箔1603作为掩模,腐蚀聚酰亚胺层1602。这样,获得图13A,13B,13C的聚酰亚胺层3。形成如图13A、13B、13C所示的聚酰亚胺层3的通孔TH。
接着,参考图16D,利用电镀在整个表面上淀积大约9到17μm的铜层1605。
接着,参考图16E,用光刻工艺形成光致抗蚀剂图形1606,用光致抗蚀剂图形1606作掩模,腐蚀铜层1605。
参考图16E,利用光刻工艺形成光致抗触剂图形1607,然后,用光致抗蚀剂图形1607作掩模,腐蚀铜基片1601。
参考图16G,除掉光致抗蚀剂图形1606和1607。结果,获得引线1,基底图形2,导电图形4,环形图形11。
在图16G的器件孔中装配岛5和半导体芯片6,在半导体芯片6和导电图形4之间焊接引线7。最后,用金属模具夹住器件注入树脂,于是制成如图13A,13B,13C所示的半导体器件。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因为在绝缘层上形成引线,并使引线穿过绝缘层的通孔和连接半导体芯片的导电图形相连,结果没有引起引线的平直度引起偏差,引线几乎没有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