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装置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装置装置,特别是操纵杆型断路器装置装置。
在操纵杆型断路器装置装置中,一个操纵杆被设在壳体中,壳体设有一对电极,通过操纵杆的转动,电极被连接或断开。一些这种类型的断路器装置装置设有一个锁定机构,用于在特定的转动位置锁定操纵杆。一个用于开启锁定机构的解锁部分设在一个操作者能够看见的位置,例如,在壳体的前表面上。
通过上述结构,虽然操作者能够容易的发现解锁部分,但在操作期间有可能被一个工具或类似物撞击解锁部分而意外地实施开启。另一方面,如果解锁部分被设在一个工具或类似物不可能撞击到它的位置,执行开启操作将变得困难,导致低工作效率。
此外,一种公知的断路器装置装置,适于夹持一个用于在一个特定状态开关一对电极的电连接的可操作部件,该断路器装置装置的用于开关一对电极的电连接的开关部件被设在一个壳体中,一个锁定部件被设在开关部件和壳体之间,用于以相同的方式把开关部件锁定在ON状态或OFF状态,以保持相应地状态。
然而,如下所述,有时最好是依据断路器装置的用途,断路器装置的ON状态和OFF状态的锁定夹持力不同。
例如,在电动汽车中,用于开关主电源的断路器装置装置设在行李箱中,ON状态的锁定力需要被增加,以防止在行驶期间由于行李或类似物的接触导致的一个错误操作。另一方面,OFF状态的锁定夹持力最好小于ON状态的锁定夹持力,以有效地进行修理和/或检查。
而且,在被一个盖盖住以防止行李或类似物导致错误操作的断路器装置装置中,为了便于通过拆开的盖解锁,最好在ON状态具有一个较小的锁定夹持力。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工具或类似物的接触导致的错误操作,OFF状态的锁定夹持力需要大于ON状态的锁定夹持力。
从上述问题来看,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装置装置,其中,一个操纵杆能够被锁定在一个特定位置,具有提高了的可靠性,特别是易于实施开启。
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或7的断路器装置装置实现此目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被规定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断路器装置装置包括:
一个可移动地、最好是可转动或可绕枢轴转动地设在壳体中的可操作部件或操纵杆,用于电连接或断开至少一对电极,和
一个用于在特定的移动或旋转位置锁定可操作部件的锁定机构,
其中一个用于开启锁定机构的被设在可操作部分的移动或旋转产生部分附近、最好基本上在其下面,解锁部分被操作或可操作,以移动或旋转可操作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这里提供的断路器装置包括:
一个可旋转地设在壳体中的操纵杆,用于连接或断开一对电极,和
一个用于在特定的旋转位置锁定操纵杆的锁定机构,
其中用于开启锁定机构的解锁部分设在操纵杆的旋转产生部分下面,操纵杆的旋转产生部分被操作以旋转操纵杆。
因此,由于特定旋转位置的操纵杆被锁定机构锁定,除非解锁部分被操作,它才能够被旋转,
解锁部分位于旋转产生部分下面并在那里被保护,即,被旋转产生部分正常地隐藏。因而,即使有东西撞击断路器装置装置,解锁部分未被触动。因此,锁定机构没有被开启的可能。另一方面,在操作者试图旋转断路器装置的操纵杆的情况下,如果他从断路器装置装置的前面把他的手指放在旋转产生部分上,手指指尖能够容易地到达旋转产生部分的下面。因此,锁定机构能够被容易地开启。
最好是,可操作部分包括至少一个臂部和旋转产生部分,臂部在不等于0°或180°的一个角度方向上延伸,最好基本上垂直于可操作部分的旋转轴,旋转产生部分如此形成从而最好从臂部前端横向延伸,其中解锁部分设在旋转产生部分上手指放置或可放置的位置,从而在手指放置或移动方向上可移动。
而且,最好是,操纵杆包括一个沿垂直于操纵杆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臂部,旋转产生部分如此形成,从而从臂部前端横向延伸,并且解锁部分设在旋转产生部分上手指放置的位置,从而在手指放置方向上可移动。
因此,由于解锁部分在手指放置方向上可移动,如果操作者把他的手指放在旋转产生部分上并用此手指按压解锁部分,锁定机构能够被开启。因此,操作能够被连续执行直到把手指放在操纵杆上后锁定机构被开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是,这对电极被容纳在壳体中,壳体具有基本上封闭的前表面,可操作件或操纵杆的移动或旋转产生部分被设为可沿壳体的控制板表面移动,并且凹进部分或凹痕形成在壳体的控制板表面上相应于移动或旋转产生部分的轨迹或移动或移位轨迹或路径的位置。
因此,由于可操作件或操纵杆的移动或旋转产生部分被设为可沿壳体的控制板表面移动,旋转产生部分的下面,即设有解锁部分的一侧正对控制板表面。指尖在到达旋转产生部分的下面之前先靠近控制板表面。然而,由于形成在控制板表面相应于旋转产生部分轨迹的位置上的凹进部分使得控制板表面远离旋转产生部分的下面,手指和壳体沿操纵杆的任何旋转位置都互相不会干扰。于是,手指可容易地到达旋转产生部分的下面的解锁部分。
更好的是,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棒,锁定棒可与壳体啮合以锁定可操作部分并可通过解锁部分直接和/或间接地动作从而与壳体解除啮合,从而允许可操作部分移动。
更好的是,壳体包括与锁定机构啮合或相互作用的锁定部分,用来锁定可操作部分。
最好是,断路器装置装置还包括偏移装置,用来使解锁部分向可操作部分被锁定不能移动的位置偏移。
根据本发明,尤其根据以上陈述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断路器装置装置,包括:
一个可操作部分,用来在至少一对电极电连接的ON状态和这对电极电气断开的OFF状态之间开关断路器装置装置,
一个ON啮合部分,用来通过其与啮合装置的啮合夹持可操作部分在ON状态,以及
一个OFF啮合部分,用来通过其与啮合装置的啮合夹持可操作部分在OFF。状态,
其中,ON啮合部分与啮合装置之间的夹持力和OFF啮合部分与啮合装置之间的夹持力是不同的。
因此,这里提供一种断路器装置装置,其中,在可操作部分的两个特性:在每个ON和OFF状态被更多要求的锁定可靠性和开启可操作性中一个特性被增强。
所以,通过增强可操作部分的两个特性:锁定可靠性和开启可操作性的其中一个在每个ON和OFF状态的特性,整体改善了断路器装置装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装置装置,包括:
一个可操作部分,用来在一对电极电连接的ON状态和这对电极电气断开的OFF状态之间开关断路器装置装置,
一个ON啮合部分,用来夹持可操作部分在ON状态,以及
一个OFF啮合部分,用来夹持可操作部分在OFF状态,
其中,ON啮合部分的夹持力和OFF啮合部分的夹持力是不同的。
因此,ON啮合部分和OFF啮合部分根据其各自的夹持力需要被断开。所以,ON啮合部分和OFF啮合部分中具有较高夹持力的一个不易被断开,具有较高的锁定可靠性。另一方面,具有较低夹持力的另一个易于被断开,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更好是,可操作部分包括一个解锁部分,用来实施ON啮合部分和OFF啮合部分的断开,其中ON啮合部分和OFF啮合部分中具有较高夹持力的一个在解锁部分被操作的情况下被断开而另一个无须解锁部分的操作便可断开。
因此,由于解锁部分需要被操作以断开具有较高夹持力的啮合部分,该啮合部分的可靠性比具有较低夹持力的另一个啮合部分的可靠性高。由于具有较低夹持力的啮合部分无须解锁部分的操作便可断开,所以它的可操作性比具有较高夹持力的啮合部分的可操作性有了更大的改进。
更好是,ON啮合部分和/或OFF啮合部分包括一个可嵌入啮合装置的凹槽,只有当可操作部分沿远离可操作件被移动以改变其状态的方向的方向被移动或旋转时,啮合装置最好可从凹槽脱离。
最好是,ON啮合部分和/或OFF啮合部分被设在壳体上或壳体内,最好作为其一部分,并与具有基本上为棒状的啮合装置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装置,包括:
一个可操作部分或操纵杆,用来电连接和断开至少一对可移动地最好是可转动地或在枢轴上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中的固定电极,以及
一个设在固定电极的基本上相对的表面之间的绝缘耦合件。
因此,由于当彼此适当定位时固定电极被装配,安装在其上的可移动的电极能够低阻力滑动而无须加力。因此,能够改善可操作性。而且,固定电极能够被部分地装配。这使得整个装置能够被简单有效地装配。
因而,这里提供一种断路器装置装置,具有一个改进的可操作性并能够更容易地装配,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难于安装固定电极使其轴精确互成一直线的问题。如果轴被移动,当可移动电极滑动时阻抗增加,从而有害地减小了可操作性。而且,当在现有技术中固定电极被螺栓固定时,螺栓被紧固时它们有可能被拧在一起。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当把固定电极夹持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时需要紧固螺栓,即,装配操作烦琐。
最好是,固定电极形成在具有插入开口的各远端,绝缘或绝缘连接或耦合棒或部件的配合部分能够被插入到插入开口。
更好的是,插入开口和/或绝缘棒或部件的配合部分被弄成斜角。从而绝缘棒简单地插入或安装到固定电极的相应位置。
更好的是,绝缘连接棒或部件具有(最好基本上在其未插入固定电极的部分)一个基本上与可移动电极的内径和/或固定电极的外径相等的外径。因此,可移动电极能够沿绝缘连接棒或部件平稳滑动。而且,固定电极的外形和绝缘连接棒或部件的外形基本上连续或平滑。
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越性将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OFF状态的断路器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2是ON状态的断路器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3是断路器装置装置的截面主视图,
图4是一个臂安装空间的侧视图,
图5是一个操纵杆的可操作部分的立体图,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OFF状态的断路器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7是在ON状态的断路器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8是一个OFF锁定部分放大截面图,及
图9是一个ON锁定部分放大截面图。
以下,结合图1到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断路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的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用于打开和关闭用于连接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和多个电气设备的主电源电路。通过旋转或绕枢轴转动操纵杆30,装在例如合成树脂的壳体20中的电极装置40被连接和断开。
壳体20由一个具有开口上表面的最好为大致长方体形的壳主体21和一个安装在壳主体21上的面板22(见图1)构成,面板22安装在壳主体21上以基本上关闭开口上表面。壳体20经安装支架23(见图3)固定到电动汽车的车体,安装支架设在如壳主体21的四角,例如,通过壳体20的长度沿车体的长度延伸的方式。壳主体21的内部最好通过两个间壁24分成三个厢(见图3),电极装置40被安装在中厢。
电极装置40包括一对固定电极42、43和一个可滑动地安装在固定电极42、43的外表面的可移动电极44。相应的固定电极42、43最好为大致圆柱形,并且一个固定电极42比另一个固定电极43长。安装孔42A、43A形成在固定电极42、43基本上相对的前端表面的中心。例如合成树脂的非导电耦合棒45的相对端被压入安装孔42A、43A,从而使固定电极42、43大致彼此共轴,同时彼此隔开并绝缘。固定电极42、43被固定到形成在壳主体21中的螺母26,例如通过用螺栓镶嵌造型,与分别与电池侧电缆和设备侧电缆连接的连接端25或其他电气或电子设备一起。
可移动电极44最好是大致为可安装在固定电极42、43上的管形,并且一个通气孔触点(未图示)被安装在其内表面上。一个例如合成树脂的耦合部件48通过固定环44A安装在可移动电极44的外表面上,并通过从耦合部件48凸出的耦合轴49(见图3)与操纵杆30耦合。
操纵杆30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合成树脂,并具有一个整体上大致为U形的形状,其中曲柄部分32跨过一对臂31的上端。操纵杆30的臂31的前端被插入壳主体21的间壁24外侧的外部空隙24A(见图3),从而保持电极装置40基本上在它们之间,并且操纵杆30绕旋转轴33被可旋转或可绕枢轴旋转地安装,旋转轴33形成操纵杆30(见图1)的一个旋转轴,操纵杆30固定到壳主体21。长方形孔30A形成在臂31的中间位置,可移动电极44的耦合轴49穿过长方形孔30A,从而操纵杆30的旋转或绕枢轴转动能够被转换成可移动电极44的实质上的滑动运动。因此,当操纵杆30处于图1右侧的旋转末端位置时,可移动电极44定位于固定电极42,如图1所示,固定电极42、43没有电连接。当操纵杆30处于图1左侧的另一个旋转末端位置时,可移动电极44延伸越过固定电极42、43,如图2所示,电连接或跨接固定电极42、43。沿操纵杆30的每一臂31的相对侧边缘形成一个向外延伸的侧壁39(见图4)。与旋转轴33连接或实质上绕旋转轴33安置的扭力线圈弹簧50的一端与此侧壁39啮合,使操纵杆30向固定电极42、43没有被电连接的位置(图1)偏移。
在操纵杆30的每一个臂31中形成一个长方形孔35,长方形孔35从一个中间位置朝臂31的大致上端延伸或延伸到臂31的大致上端。而且,如图5所示,曲柄部分32最好具有一个反U形截面,其内表面基本上与每个长方形孔35的上端内表面连续。在操纵杆30中,下面将要描述的滑块60可滑动地支承在长方形孔35中,以大致上跨接臂31的方式。
如图5所示,滑块60最好具有一个整体的U形,其中一个横向部件连接一对可在相应的长方形孔35中滑动地移动的片61的上端。此横向部件用作一个解锁部分62。金属棒被放置在解锁部分62的相对侧部分,形成弹簧安装部分64A,弹簧安装部分64A例如通过插入坑道向一侧伸出。拉伸线圈弹簧51的一端被安装在相应的弹簧安装部分64A上,其另一端被安装在弹簧固定部分52上,弹簧固定部分52在臂31外表面的一个中间位置突出,从而把拉伸线圈弹簧51紧固到臂31并朝向操纵杆30(如旋转轴33)的中心。而且,滑块60移向被壳体20的内壁限制的侧壁,从而片61基本上斜向一侧地伸出长方形孔35。
滑块60还包括一个大致跨接片61底端的金属锁定棒63。此金属锁定棒63位于壳体20的面板22外侧,当操纵杆30被旋转时沿面板22放置。如图1和2所示,面板22形成有锁定部分66,当操纵杆30位于左右旋转末端位置时锁定部分66可与金属锁定棒63啮合,从而形成一个用于锁定操纵杆30的锁定机构,最好在左右旋转末端位置。锁定部分66包括直立壁部分66A,直立壁部分66A例如由相应末端附近的面板22的凹陷部分形成,并且最好沿图1的反方向对称地形成,从而可与金属锁定棒63啮合。金属锁定棒63不能移动越过直立壁部分66A,除非滑块60被移动,特别是逆着拉伸线圈弹簧51的偏移力拉起。以此方式,操纵杆30的旋转被限制。在锁定部分66之间形成一个凹进部分67,位于与金属锁定棒63的移动轨迹相对应的位置。凹进部分67的相对侧为倾斜表面67A,倾斜表面67A中度倾斜,与锁定部分66的上端接续。
通过移动,特别是拉起滑块60,尤其是通过在D方向上(图5)操作解锁部分62、特别是在从旋转轴33向外辐射的方向上操作解锁部分62,锁定机构被开启。此解锁部分62的上端被操纵杆30的曲柄部分32覆盖,如图1和5所示,其下端通常从曲柄部分32的一个开口部分伸出。通过逆着拉伸线圈弹簧51的偏移力朝曲柄部分32(在远离旋转轴33的方向上)拉起此伸出部分,滑块60被移动,结果是锁定机构被开启。曲柄部分32的开口部分被定位在当操作者操作操纵杆30时放置操作者弯起的指尖的位置。因而,能够容易地执行开启。
接下来,将描述此实施例的操作。
为了保持电动汽车在随时能够启动的状态,断路器装置装置10通常被锁定在ON状态以连接电池和各电气设备。如果汽车在此状态下被驱动,汽车的震动会被传送给断路器装置装置10。如果汽车是例如断路器装置装置10安装在行李箱中的类型,行李可能会接触或撞击断路器装置装置10。由于金属锁定棒63受到拉伸线圈弹簧51的偏移力而按压直立壁部分66A,解锁机构不会被汽车的震动开启。而且,由于用于开启锁定机构的解锁部分62被定位在曲柄部分32之后从而避免行李等的接触,即使行李等与断路器装置装置10接触或撞击断路器装置装置10也不会触及解锁部分62,因此锁定机构不会被开启。
为了修理或检查电动汽车,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关闭以断开个电气设备的电连接,进行从断路器装置的检查。
为了使断路器装置装置10从ON状态(见图2)切换到OFF状态(见图1),操作者面对断路器装置装置10并把一个手指从前面放置在曲柄部分32上。如图2所示,当手指被放置时弯曲,指尖能够容易地到达设有解锁部分62的曲柄部分32的下侧。虽然指尖在到达曲柄部分32下侧之前接触面板22,由于面板22由凹进部分67形成并远离曲柄部分32的下侧,因此它不被面板22所妨碍。因此,指尖能够容易地到达曲柄部分32的下侧。
当放置在曲柄部分32上的指尖被抬起时,解锁部分62被启动以开启锁定机构。如果操作者在此状态下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施加一个力,操纵杆30被旋转。当操纵杆30到达相对侧的旋转末端时通过移开手指,滑块60由于拉伸线圈弹簧51的偏移力而向下移动,并且操纵杆30被定位在OFF状态(见图1)。
即使在修理或检查期间一个工具或类似物撞击锁定在OFF状态的断路器装置装置10,就象行李撞击它的情况一样,锁定机构不会被开启。
为了在修理或检查后使断路器装置装置10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如图1所示,足以放置一个手指(例如大拇指)在解锁部分62上,以开启锁定机构并逆时针旋转操纵杆30。这基本上类似于前述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操作能够被连续执行直到手指放在操纵杆上后锁定机构被开启,此实施例的断路器装置装置10具有一个优越的操作性能。此外,由于用来开启锁定机构的解锁部分62被曲柄部分32保护,锁定机构能够被安全地保持锁定,即使行李、工具或类似物撞击断路器装置装置10。
下面将结合图6到9描述另一个实施例,其中,与先前实施例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标以相同或类似的标号,并在下文中省略其描述。
在此实施例中,面板22由一个ON锁定部分70和一个OFF锁定部分75形成,当操纵杆30被定位在图6的左右旋转末端位置时ON锁定部分70和OFF锁定部分75可与锁定棒63啮合。OFF锁定部分75对应于与锁定棒63一起的“OFF啮合部分”,并包括在其右端附近通过凹陷面板22形成一个底壁部分76和直立壁部分77。锁定棒63被拉伸线圈弹簧51偏移并按压形成在壁部。76、77之间的一个角部,从而锁定操纵杆30,以免自由旋转或绕枢轴转动。根据图8所示的操纵杆30的旋转并依据壁部分77的高度或扩展或竖直延伸,由于直立壁部分77的延伸实际上不垂直于锁定棒63的移动方向(图8中箭头的方向),当锁定棒63更好地与壁部分77滑动接触时,锁定棒63逆着拉伸线圈弹簧51的偏移力朝操纵杆30的上部移动或可能移动。结果,锁定棒63移过壁部分77并在OFF状态进行开启。此开启也可以通过后面所述的拉起解锁部分62执行。
另一方面,ON锁定部分70对应于一个和锁定棒63一起的的“ON啮合部分”,并包括在其右端附近通过凹陷面板22的形成一个底壁部分71和直立壁部分72。直立壁部分72由凹槽73形成,凹槽73最好具有一个半圆形截面以符合或对应于锁定棒63的形状。锁定棒63通过拉伸线圈弹簧51和扭力线圈弹簧50被偏移而被压入凹槽73,操纵杆30被夹持从而不会自由旋转。此外,如图9所示,由于凹槽73悬垂以免锁定棒63向操纵杆30的上端移动,锁定棒63不能移过直立壁部分72,即使通过一个大于上述水平的力尝试旋转操纵杆30。因此,不能在ON状态执行开启。换句话说,在ON锁定部分70和OFF锁定部分75的锁定夹持力之间是有区别的。
通过拉起滑块60,锁定棒63从ON锁定部分70脱离。此操作通过上述解锁部分62执行。解锁部分62的上端基本上被操纵杆30的曲柄部分32覆盖,如图6和5所示。一般地,解锁部分62的底部末端部分穿过曲柄部分32的开口伸出。如下所述开启被执行。操纵杆30被轻微旋转或绕枢轴旋转(如在图7中逆时针),从凹槽73脱离锁定棒63,并且解锁部分62被移动,特别是逆着拉伸线圈弹簧51的偏移力朝曲柄部分32拉起,从而朝操纵杆30的上部移动滑块60。结果,锁定棒63能移过直立壁部分72。
在锁定部分70和75之间形成一个凹进部分74,位于与金属锁定棒63的移动轨迹相对应的位置。凹进部分74的相对端为中度倾斜表面,从而与锁定部分70、75的平滑上端表面接续。
接下来,将描述此实施例的操作。
首先,描述断路器装置装置10接通的情况。当断路器装置装置10接通时,锁定棒63与ON锁定部分70啮合,如图7所示。特别是,通过扭力线圈弹簧50、51的偏移力,锁定棒63位于凹槽73中,凹槽73向锁定棒63基本移过直立壁部分72的侧边伸出。
这里,考虑到了例如在电动汽车行驶中断路器装置装置10经受震动或行李箱中的行李撞击操纵杆30的情况。因为锁定棒63被弹簧50、51偏移从而被定位在凹槽73中,因此锁定棒63不可能由于受到震动而移动。即使当行李撞击操纵杆30时施加一个旋转操纵杆30的力,锁定棒63被压向凹槽73并且不能朝它能够移过直立壁部分72的侧边移动。因此,操纵杆30不能被旋转。
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以下述方式有意闭合。首先,操作者面对断路器装置装置10并从前面放置他的手指在曲柄部分32上。放置的手指的指尖被移向曲柄部分32的下侧,并且当操纵杆30在方向A上被绕枢轴旋转或旋转时解锁部分62被拉起,方向A远离或正对朝OFF位置的旋转方向(见图6;例如图7的逆时针方向)。然后,锁定棒63从凹槽73脱离并在直立壁部分72上移动。如果在此状态下操纵杆30被沿图7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锁定棒63基本上移过直立壁部分72。当操纵杆30到达旋转末端位置时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关闭。
接下来,描述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断开的情况。在OFF状态,锁定棒63与OFF锁定部分75啮合,如图6所示。
断路器装置装置10如下所述被闭合。手指被放置在操纵杆30上以沿图6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它。然后,锁定棒63被倾斜地按压直立壁部分77,如图8中箭头所示。如果一个用于旋转操纵杆30的力大于预定的力,锁定棒63沿直立壁部分77向上移动并大致移过直立壁部分77,从而进行开启。如果操纵杆30在相同的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闭合。
如上所述,由于解锁部分62在ON状态无须操作,不同于OFF状态,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优越的操作性能。结果,通过图6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操纵杆30的单一操作,断路器装置装置10能够被闭合,从而提高操作性能。
因此,通过提高操纵杆30的两个性能:锁定可靠性和开启操作性中的一个在每一个ON和OFF状态下要求更高些,本实施例的断路器装置装置10具有改进的可靠性和操作性能。
这里,在断路器装置装置10被断开时,例如在电动汽车修理或检查期间,一个工具或类似物意外撞击操纵杆30的情况被考虑。不象操作者施加的用于旋转或绕枢轴转动操纵杆30的连续作用力,工具或类似物的接触是一个瞬时力。即使由于经受这样一个力,锁定棒63不会移过直立壁部分77,开启不能被进行除非此力的方向与操纵杆30应当旋转的方向一致。因此,不可能开启。从而,断路器装置装置10在OFF状态的可靠性在需要的范围内也被保证。
安装孔42A、43A大致形成在基本彼此面对的固定电极42、43前端表面的中心。由例如合成树滑制成的绝缘耦合棒45的对端被压入或插入或啮合入安装孔42A、43A。尤其是,通过把耦合棒45的对端压入相应的安装孔42A、43A,在隔开的绝缘状态下基本上彼此面对、并在预定的或可预定的精度范围内被精确地同轴安装的同时,固定电极42、43能够被整体组装。在固定电极42、43的后端,形成有一个安装孔的每一个安装板42C、43G(图1)由爪部分42B、43B形成(图1和3),通过爪部分42B、43B,可移动电极44的对端接触或可能接触。换句话说,爪部分42B、43B设在各固定电极42、43基本与其远端相对的部分上,安装孔42A、43A形成在其上。
下面,安装程序被描述。首先,电极装置40被安装。其上安装有耦合部件48的可移动电极44被从其前端固定在长电极42上并被推动直到大致与爪部分42B接触。因此,耦合棒45的一端被推入固定电极42前端的安装孔42A。最后,耦合棒45的另一端被推入短固定电极43的安装孔43A。以此方式,在隔开的绝缘状态下基本上彼此面对、并最好被精确地同轴安装的同时,固定电极42、43能够被整体地安装。而且,可移动电极44在固定电极42、43上都能够滑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经绝缘耦合棒45最好被彼此精确地同轴固定的同时,固定电极42、43被安装。从而,安装在固定电极42、43上的可移动电极44能够被低阻力滑动而无须加力,从而提高可操作性。而且,通过有利地整体安装固定电极42、43,螺栓46(图1和3)能够被容易地紧固,进行一个有效的安装操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局限与所解释和描述的实施例了,下面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规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能够进行各种其他的变化。
(1)包括作为一对接触元件的棒状部件(固定电极42、43)和管状部件(可移动电极44)的电极装置40被用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而且,所谓的表面接触型的粗端子或刀型开关型端子可能被例如用作一对接触元件。粗端子通常设在汽车的滑动门或后门上,一个端子的接触面应当与另一个端子的接触面在那里以面对面的方式接触(或紧靠)。换句话说,粗端子通常不以“外端子插入内端子”的普通方式相互接触。
(2)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手指放置方向上移动解锁部分进行开启,解锁部分62可能,例如,沿垂直于手指放置方向的方向上滑动以开启锁定机构。这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行李、工具或类似物的接触导致的错误开启。
(3)在前述实施例中,根据解锁部分62是否需要被操作以进行开启,提高开启操作性能和锁定操作性能中在每一个ON和OFF状态中要求较多的一个操作性能。然而,无须使解锁部分62的操作作为一个状态就能够实现相同的效果,例如,通过区分直立壁部分72、77的高度。
(4)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锁定操作性能在ON状态下被提高,开启操作性能在OFF状态下被提高,如果需要,可采用一种相反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