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生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生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69083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05 CN 201690833 U *CN201690833U* (21)申请号 201020227236.6 (22)申请日 2010.06.14 A01G 9/02(2006.01) A01C 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民主东路 365 号 (72)发明人 薛春晓 张春禹 赵燕洲 杨印海 蒋富强 李凯崇 熊治文 屈耀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田玉兰 (54) 实用新型名称 植生管 (。
2、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生管, 其管口端一 侧高、 一侧低, 高侧管口的顶部高出低侧管口顶部 2 10cm ; 距低侧管口 2 20cm 的管体内壁处固 定一用作镶嵌植物种子的夹层 ; 其管底端呈封闭 状。 管体可以是一体化杯状结构, 也可以是两半体 拼合而成的杯状结构。该植生管能够在植物种子 萌发和苗期成活时期给植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 生长环境, 并防止由于风雨侵蚀对植物生长造成 的影响, 保证人工建植植物的成活率, 是一种适用 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技术。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201690833 U1/1 页 2 1. 一种植生管, 其特征是 : 其管口端一侧高、 一侧低, 高侧管口的顶部高出低侧管口顶 部 2 10cm ; 距低侧管口 2 20cm 的管体内壁处固定一用作镶嵌植物种子的夹层 ; 其管底 端呈封闭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生管, 其特征是 : 所述的管体为一体化杯状结构, 采用可降 解材料制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生管, 其特征是 : 所述的管体为两半体拼合而成的杯状结 构。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任一所述的植生管, 其特征是 : 所述的距低侧管。
4、口 2 20cm 的 管壁处钻一小孔, 夹层通过钻孔固定在管体内壁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690833 U1/2 页 3 植生管 000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干 旱、 半干旱地区植被建植用植生管。 0002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 对于基础建设涉及诸多生态环 境问题, 如何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实现国家提出的建立资源 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0003 大规模基础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进行挖方、 填方施工, 会造成如改变地形地貌、 扰 。
5、乱土壤结构、 破坏植物群落、 降低生物多样性、 影响局地气候、 增加水土流失危险性等问题。 我国西北大部地处干旱、 半干旱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 一旦遭到干扰或破坏靠自然界自身的 力量难以恢复生态平衡。 采取生态工程措施, 进行人工绿化是减少生态灾害、 保护环境的需 要。 0004 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经历了从普通绿化到生态公路或景观生态绿化的发展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工程技术, 也从传统的人工植树种草阶段, 发展到以机械建植为主、 人工建植 为辅的路域生态工程技术阶段。 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 大量绿化新技术在 工程实践中不断涌现, 例如吹附工法、 擁壁工法、 筋袋工法、 网垫。
6、工法、 连续纤维工法等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有绿化速度快、 植被面保护效果好的特点, 还强调了道路与自然的协调、 景 观与生态的统一。 0005 可迄今为止, 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和温 度水分条件都相对较好的温带地区, 交通部门近年来也开展了一些研究, 但不够系统。 我国 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 处于干旱、 半干旱区, 自然条件恶劣, 目前在干旱、 半干旱区还没 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植被建植技术。 0006 现有技术中, 类似的生态工程技术为植生袋, 它是一种由无纺布、 衬纸和遮阳网缝 在一起制作而成的袋子, 袋中可填入植生基质, 用于植物种植。 该植生袋在应用。
7、过程中存在 抗风雨侵蚀能力较弱的问题, 且其袋子本身不能回收再利用, 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0007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生管, 能够在植物种子萌发和苗期 成活时期给植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并防止由于风雨侵蚀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 响, 保证人工建植植物的成活率。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0009 一种植生管, 其管口端一侧高、 一侧低, 高侧管口的顶部高出低侧管口顶部 2 10cm ; 距低侧管口 2 20cm 的管体内壁处固定一用作镶嵌植物种子的夹层 ; 其管底端呈封 闭状。 0010 所述的管体为一体化杯状结构, 采用可降。
8、解材料制成。 0011 所述的管体为两半体拼合而成的杯状结构。 0012 所述的距低侧管口 2 20cm 的管壁处钻一小孔, 夹层通过钻孔固定在管体内壁 上。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植生管, 使用时, 先在植生管内预装掺入了各种肥料、 改良 剂和添加剂的植生基质, 植生基质填至设置夹层部位, 将预装了植物种子的夹层展开, 然后 说 明 书 CN 201690833 U2/2 页 4 继续往夹层上填植生基质, 填至低侧管口处 ; 根据植生管的高度开挖植生管作业面, 植生管 可以呈点状固定在地面或坡面, 将植生管置于作业面, 植生管高侧管口高出地面, 且设置于 当地主导风向侧, 植生管具有。
9、一定强度, 可有效防止管内土壤或植生基质因风雨侵蚀而流 失, 植生管之间空隙可用当地土回填, 覆盖无纺布或遮阳网保墒, 并浇水养护促进种子发芽 及快速生长。植生管技术集客土、 种子直播、 移栽、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于一体, 夹层内的种 子可在温度、 水分、 土壤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发芽、 生长, 给植物生长初期提供较好的生长环 境, 有效保证人工建植植物的成活率, 是一种适用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技术。 0014 附图说明 图 1 为植生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2 为植生管实施例一的俯视剖面图 ; 0016 图 3 为植生管实施例二的俯视剖面图。 0017 图中 : 1- 管体。
10、 ; 101- 半圆槽 A ; 102- 半圆槽 B ; 2- 钻孔 ; 3- 夹层 ; 4- 土壤或植生基 质。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生管实施例一中, 植生管 管体 1 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 其管口端一侧高、 一侧低, 高侧管口的顶部高出低侧管口顶部 2 10cm, 施工时将高侧管口设置于当地主导风向侧。管体 1 的内壁距低侧管口 2 20cm 位置处设有钻孔 2, 通过钻孔 2 固定用作镶嵌植物种子的夹层 3。夹层 3 用木浆纸制作, 其 形状及尺寸与管体 1 的内壁相适配。夹层 3 的上、 下方填装土壤或植生基质 4。其中, 高侧 管口的顶部高出低侧管口顶部的尺寸大小, 以及夹层 3 固定在植生管内壁的深浅, 需要根 据不同植物种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0019 如图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生管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 区别 在于 : 植生管管体 1 采用 PVC 材料制成, 为便于植生管回收再利用, 管体 1 设计成两半体拼 合而成的杯状结构, 即管体 1 包括半圆槽 A101 和半圆槽 B102, 使用时用细绳绑紧拼合成一 杯体结构。 说 明 书 CN 201690833 U1/1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