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具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0756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9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9224.0

申请日:

1996.10.31

公开号:

CN1156902A

公开日:

1997.08.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1.10|||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恩益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变更项目: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登记生效日:2003.4.4|||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8238

主分类号:

H01L21/8238

申请人: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安彦仁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10.31 JP 308355/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萧掬昌;张志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制造在源/漏区中有低电阻率硅化物层的CMOS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为了减小n-型源/漏区(112)的电阻率要形成硅化物层,在形成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117)前,在其上形成未掺杂硅层(113)。通过硅层离子注入,形成n-型源/漏区。这样便可获得浅结p型源/漏区(115),防止离子注入时间增加,且可以不减小离子注入能量地快速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器件具有p-型MOS晶体管和n- 型MOS晶体管,至少在每个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2、115)上 形成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117),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形成位于硅衬底(101)上面的每个MOS晶体管的栅绝缘膜( 104)和栅电极(105)后,通过掺杂,形成所述n-型MOS晶体管的 源/漏区(112); 在所述n-型和p-型MOS晶体管的每个源/漏区(112、115) 上面,形成硅层(113); 通过所述硅层,形成所述p-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5); 通过在整个表面淀积高熔点金属(116),使所述高熔点金属和所述硅 层发生反应,形成所述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
2: 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器件具有p-型MOS晶体管和n- 型MOS晶体管,且至少在每个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2、115) 上形成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117),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形成位于硅衬底(101)上面的每个所述MOS晶体管的栅绝缘膜( 104)和栅电极(105)后,通过掺杂形成所述p-型MOS晶体管和所 述n-型MOS晶体管中至一个作为低杂质浓度区(107,109)的源/ 漏区(112、115); 在每个MOS晶体管所述栅电极的侧面,形成侧壁(110); 通过离子注入杂质,形成所述n-型MOS晶体管的作为高杂浓度区的源 /漏区(112); 在n-型和p-型MOS晶体管的每个源/漏区(112、115)上, 通过选择外延生长工艺,形成硅层(113); 通过所述硅层,利用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所述p-型MOS晶体管 的作为高杂质浓度区的源/漏区(115); 通过在整个表面上淀积高熔点金属层(116),使所述高熔点金属和所 述硅层进行反应,形成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117);以及 除掉没硅化反应的残留的高熔点金属。
3: 按照权利要求2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只在所述n- 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5),形成低杂质浓度区。
4: 按照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形成的所述硅层是没掺杂的硅层。
5: 按照权利要求2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形成的所述硅层是没掺杂的硅层。
6: 按照权利要求3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形成的所述硅层是没掺杂的硅层。
7: 按照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从由钛、钴、 钼组成的组中选择所说高熔点的金属,从由硅化钛层、硅化钴层、硅化钼层组 成的组中选择所述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
8: 按照权利要求2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从由钛、钴、 钼组成的组中选择所说高熔点的金属,从由硅化钛层,硅化钴层、硅化钼层组 成的组中选择所述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
9: 按照权利要求3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从由钛、钴、 钼组成的组中选择所述高熔点的金属,从由硅化钛层、硅化钴层、硅化钼层中 选择所述高熔点金属的硅化物层。
10: 按照权利要求1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面形成的所述硅层的厚度至少为30nm。
11: 按照权利要求2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面形成的所述硅层的厚度至少为30nm。
12: 按照权利要求3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面形成的所述硅层的厚度至少为30nm。
13: 按照权利要求4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面形成的所述硅层的厚度至少为30nm。
14: 按照权利要求5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面形成的所述硅层的厚度至少为30nm。
15: 按照权利要求6的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源/漏区 (112、115)上面形成的所述硅层的厚度至少为30nm。

说明书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制造具有CMOS结构和源/漏区具有低电阻率硅化物层,能使MOS晶体管结构小型化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由于最近趋于使半导体器件小型化,因此要减少源/漏区的面积,增加和源/漏区相连的互连电阻。为了增加工作速度,建议半导体器件具有低电阻率的MOS晶体管,并使晶体管的源/漏区具有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并且使半导体器件成为具有包括P—沟道MOS晶体管和n—沟道MOS晶体管的CMOS结构半导体器件,已采用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工艺。

    如图1A所示,在P—型硅衬底101的表面区中形成n—型阱102,在衬底101的表面部分形成元件隔离绝缘膜103,栅绝缘膜104,和栅电极105。然后,在n—型阱102中,通过掺入p—型杂质,形成p—型LDD109和源/漏区115。同样,在p型衬底101中,通过掺入n—型杂质,形成n—型LDD107和n—型源/漏区112。在整个表面上淀积诸如钛或钴的高熔点金属116后,热处理该结构,使高熔点金属116和硅进行反应,然后腐蚀掉没进行反应的高熔点金属。如图1B所示,由这种工艺,在源/漏区112和115选择地形成低电阻率的硅化物层117。

    但是,发现,对于上述制造方法,因图形宽度变窄,在源/漏区112中形成的硅化物层117的电阻增加。这是因为在硅表面存在形成n—型源/漏区112的高浓度杂质,例如砷和磷,阻止了高熔点金属和硅的反应,影响了较低电阻率的性能。

    具有CMOS结构的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器件的另一个问题是,难于制造精细结构的p—型MOS晶体管。为了制造p—型MOS晶体管源/漏区115,需要把诸如硼或者BF2的1×1015到1×1016cm—2的p—型杂质注入到n—型阱102中来制造n—型阱102的有源区。这意味着p—型MOS晶体管结构小型化需要减少离子注入能量,这样减少杂质层的结深。对于目前的离子注入技术,离子注入能量的较低限量是大约10kev。此外,对于30kev及以下的离子注入能量,不可避免的减少离子注入电流量,这导致离子注入的时间大量地增加,增加了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时间和成本。

    例如在1994 IEDM Tedhnidal Digest,pp.687—690中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解决在N—型源/漏区112中硅化物层117电阻增加的问题的方法。如图2所示,在提出的这种方法中,在形成n—型源/漏区112后,在n—型源/漏区112上外延生长硅形成的没掺杂硅层113的整个表面上。淀积高熔点金属,然后对该结构进行热处理,使高熔点金属和没掺杂的硅层发生反应,于是形成硅化物层。用这种方法,的确能抑制n—型源/漏区硅化物层的电阻率的增加,但是难以满足快速形成浅结p—型源/漏区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制造具有CMOS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它能使n—型源/漏区硅化物层的电阻率减少,还能够快速地形成浅结p—型源/漏区,这样便可实现结构小型化和提高工作速度。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器件具有p—型MOS晶体管和n—型MOS晶体管,还具有至少在每个MOS晶体管的源/漏区上形成的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形成位于硅衬底上面的每个MOS晶体管的栅绝缘膜和栅电极以后,通过掺杂形成n—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

    在n—型和p—型MOS晶体管的每一个源/漏区上形成硅层;

    通过硅层形成p—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

    通过在整个表面上淀积高熔点金属,使高熔点金属和硅层反应形成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

    在按照本发明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n—型MOS晶体管中,在源/漏区上形成未掺杂的硅层后,形成高熔点金属的硅化物层。这样便可减少n—型源/漏区的电阻率。此外,在p—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中也可形成高熔点金属的硅化物层。这样便不需要减少离子注入能量,于是,能够形成浅p—型晶体管源/漏区,防止离子注入时间增长,可快速和低成本地制造半导体器件。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A和图1B是常规半导体器件的剖视图,用于说明该器件制造方法的各步骤;

    图2是另一种常规半导体器件的剖视图,用于说明该器件制造方法的各步骤;

    图3A到图3J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第1实施例制造方法的半导体器件的剖视图;

    图4A到图4E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半导体器件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半导体器件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3A到图3J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1实施例制造半导体器件方法各连续步骤的剖视图。如图3A所示,在p—型硅衬底101内形成n—型阱102后,在p—型硅衬底101表面部分,连续地形成元件隔离膜103,栅绝缘膜104和栅电极105。在该实施例中,栅电极105是单层多晶硅膜,但是它也可以是硅化物/多晶硅叠层。

    接着,如图3B所示,用光致抗蚀剂层106覆盖p—MOS晶体管区,并且,利用30kev能量,注入2×1013cm—2浓度的n—型杂质,在n型MOS晶体管区形成低杂质浓度的源/漏区,即n—型LDD区107。如图3C所示,用光致抗蚀剂层108覆盖n—型MOS晶体管区,利用10kev能量,2×1013cm—2浓度(剂量),离子注入p—型杂质,在p—型MOS晶体管中形成p—型LDD区109。在1000℃热处理10秒钟,活化LDD区107和109。

    在整个表面上淀积氧化硅膜,然后各向异性的腐蚀,在栅极105的侧面形成侧壁氧化层110,如图3D所示。如图3E所示,用光致抗蚀剂层111覆盖P—型MOS晶体管区,通过以3×1015cm—2浓度,30kev能量,离子注入诸如As的n—型杂质,并且在1000℃热处理10秒进行活化,在n—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形成区中形成高杂质浓度的n—型源/漏区112。

    如图3F所示,在露出硅的区域,在Si2H6气氛中,在1013Pa(Pasdal)和600—700℃条件下,外延生长外延硅层113。对于选择外延生长工艺,参考1995 Symposiumon Technology Digest ofTechnical papers,pp,21—22所表示的技术。如图3G所示,用光致抗蚀剂114覆盖n—型MOS晶体管区,并且用3×1015cm—2″浓度,30kev能量,离子注入诸如BF2的P—型杂质,在1000℃热处理10秒进行活化,在p—型MOS晶体管区中形成高杂质浓度的p—型源/漏区115。这样形成的源/漏区115和没有外延生长而只离子注入的情况相比,由于有外延硅层113的厚度,在衬底101表面下面有较小的结深。例如,当硅层113是30nm厚时,和没有外延生长只进行离子注入情况相比,沟道长度减少大约0.1μm。

    如图3H所示,例如在整个表面淀积30nm厚的钛116,然后在氮气氛中在640℃把该结构热处理20秒,在n—型MOS晶体管中没掺杂的外延硅层113和钛116之间,和p—型MOS晶体管中含BF2的外延硅层113和钛116之间产生硅化反应。如图3I所示,在硅层113的表面部分形成大约厚30nm的硅化钛层117,而在硅化钛层117上面形成氮化钛层118。在侧壁110上面没有形成硅化钛。它只是由氮化钛构成。这样形成的硅化钛层117由称为“C49结构”的高电阻率硅化钛组成。

    以后,用包含氨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除掉氮化钛层118,在源/漏区112和115及栅电极105上选择地留下硅化钛层117。把该结构在氮气氛中在850℃热处理10秒钟,由此,把具有高电阻率C49结构的硅化钛层转相到低电阻率的C56结构,以使硅化钛层117具有7Ω/口的电阻率。如图3J所示,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形成层间绝缘膜119和金属互连层120,这样制成具有CMOS结构的半导体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高熔点金属的硅化物层117之前,在n—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2上面形成没掺杂的外延硅层113层。这便可使n—型源/漏区112的电阻率降低。此外,利用外延生长硅层113进行离子注入,形成p—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5。这样形成的源/漏区115可以具有浅结深度。于是不必减少离子注入能量,就可以防止离子注入时间增加,且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制造半导体器件。

    图4A到图4E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中,形成p—型MOS晶体管的p—型LDD109,但是,在窄宽度的侧壁110处不需要形成上述的LDD结构。如图4A所示,形成n—型MOS晶体管的n—型LDD107,如图4B所示,形成侧壁110,而没有形成p—型晶体管的任一p型LDD。然后,如图4C所示,形成n—型MOS晶体管的n—型源/漏区112,如图4D所示,通过选择外延生长,形成硅层113。如图4E所示,形成p—型MOS晶体管的p—型源/漏区115。当侧壁110的宽度为大约50nm时,p—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5的结达到栅电极,于是不需要LDD。其后续各步骤类似于图3H所示步骤及其后面相同步骤。

    图5A和图5B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在前面的第1实施例中,通过选择外延生长硅,在栅电极1.05上形成硅层。但是,通过选择外延生长形成硅层113后,把离子注入到p—型MOS晶体管的源/漏区115中。这意味着在栅电极105上没有形成硅层。如图5A所示,在形成栅电极105时,例如,在栅电极上,形成厚度大约为100nm的氧化硅绝缘膜121。如图5B所示,象第1实施例那样,在形成n—型MOS晶体管的n—型LDD107及p—型MOS晶体管的p—型LDD109后,形成侧壁110。于是,只在源/漏区暴露出硅衬底101。其后续步骤和图3E所示的步骤及其后续步骤相同。

    上述说明涉及把钛用作高熔点金属的情况。但是,按照本发明,它也能利用诸如钴、钼等其它高熔点金属。

    上面利用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只是说明本发明而不是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实际范围的情况下,可在附带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化。

    

制造具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制造具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制造具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具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具有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制造在源/漏区中有低电阻率硅化物层的CMOS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为了减小n-型源/漏区(112)的电阻率要形成硅化物层,在形成高熔点金属硅化物层(117)前,在其上形成未掺杂硅层(113)。通过硅层离子注入,形成n-型源/漏区。这样便可获得浅结p型源/漏区(115),防止离子注入时间增加,且可以不减小离子注入能量地快速生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