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揉捻机.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00511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859974.X

申请日:

20160802

公开号:

CN206303117U

公开日:

201707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2

主分类号:

A23F3/12

申请人:

浙江武义增荣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陶建,李凯,王一新

地址:

321200 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古马山工业小区

优先权:

CN201620859974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筒、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动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方柄插头、复位弹簧、方口螺塞和手柄,所述手柄的左端设有叉形臂,所述叉形臂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所述前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所述前叉部的左下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力、操作方便的茶叶揉捻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筒、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动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框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所述框架套装在所述揉捻筒外并与揉捻筒固定连接,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方柄插头、复位弹簧、方口螺塞和手柄,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固定座的左侧设有缺口,所述弯梁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固定座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方口螺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方柄插头包括方柄和插头,所述方柄的下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与所述手柄的左端铰接,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所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的下端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左端设有叉形臂,所述叉形臂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所述前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所述前叉部的左下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长立柱与框架铰接,所述长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左侧的框架上,所述弯梁的左端设有左套管,所述左套管可旋转的套接在所述长立柱的上端;所述固定座通过短立柱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右侧的框架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短立柱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右套管,所述右套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所述电机通过减速箱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茶叶揉捻机一般是由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筒、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等部件组成,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动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框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所述框架套装在所述揉捻筒外并与揉捻筒固定连接,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方柄插头、复位弹簧、方口螺塞和手柄,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固定座的左侧设有缺口,所述弯梁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固定座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方口螺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方柄插头包括方柄和插头,所述方柄的下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与所述手柄的左端铰接,所述弯梁右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所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的下端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手柄的中左部并与固定座铰接,类似于家用水井压水的装置;此类型的装置在抬升和下压方柄插头时,均需要好大的力气,存在费力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揉捻机的弯梁固定机构存在的使用费力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省力、操作方便的茶叶揉捻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揉捻筒、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动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框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所述框架套装在所述揉捻筒外并与揉捻筒固定连接,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方柄插头、复位弹簧、方口螺塞和手柄,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固定座的左侧设有缺口,所述弯梁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固定座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方口螺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方柄插头包括方柄和插头,所述方柄的下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与所述手柄的左端铰接,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所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的下端面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所述手柄的左端设有叉形臂,所述叉形臂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所述前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所述前叉部的左下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进一步,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长立柱与框架铰接,所述长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左侧的框架上,所述弯梁的左端设有左套管,所述左套管可旋转的套接在所述长立柱的上端;

所述固定座通过短立柱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右侧的框架上,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短立柱的上端。

再进一步,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右套管,所述右套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更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所述电机通过减速箱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叉形臂上圆角的设计,使得在手柄上抬或下压时省力,同时,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固定座锁住弯梁时弯梁固定机构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插头被拉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茶叶揉捻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15、揉捻筒13、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7,所述揉捻盘15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13,所述揉捻筒13上设置有所述压盖7,动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13连接,所述压盖7的顶部固定在弯梁10的中部,所述弯梁10的左端通过框架5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所述框架5套装在所述揉捻筒13外并与揉捻筒13固定连接,所述弯梁10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25、方柄插头24、复位弹簧23、方口螺塞22和手柄20,所述固定座25固定在所述框架5上,所述固定座25的左侧设有缺口,所述弯梁10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固定座25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连通,所述方口螺塞22安装在所述通孔上,所述方柄插头24包括方柄和插头,所述方柄的下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22与所述手柄20的左端铰接,所述弯梁10的右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所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复位弹簧23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22的下端面上,所述复位弹簧23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所述手柄20的左端设有叉形臂21,所述叉形臂21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所述前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26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所述前叉部的左下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进一步,所述弯梁10的左端通过长立柱6与框架铰接,所述长立柱6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13左侧的框架5上,所述弯梁10的左端设有左套管,所述左套管可旋转的套接在所述长立柱6的上端;

所述固定座通过短立柱固定在框架5上,所述短立柱14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13右侧的框架上,所述固定座25固定在所述短立柱14的上端。

再进一步,所述弯梁10的右端设有右套管,所述右套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更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19和减速箱2,所述电机19通过减速箱2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揉捻盘15的中心处设有出茶口,所述出茶口处设有出茶门,出茶门的关闭是通过旋转操作杆17、门闩16和挡铁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构实现出茶门的关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18,第一支脚上安装有减速箱2,电机19安装在电机座1上,电机座1安装在第一支脚的底部,所述减速箱与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竖直布置,其上端与曲柄右端连接,曲柄的左端通过拐臂4与框架5铰接;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小弯梁8上,小弯梁8的左右两端通过导杆9可上下移动的连接在弯梁10上,导杆9的作用防止压盖7在揉捻筒13内的上升或下降中摆动过大;弯梁10的中部连接有加压手轮12,摇动加压手轮12,通过手轮轴端的齿轮传动和内部丝杆螺母的转动使压盖7上升或下降,从而给茶叶加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叉形臂21的左下角为圆角,当叉形臂21逆时针旋转时,便于旋转的同时,还省力,当叉形臂21顺时针旋转时,便于手柄20复位;由于叉形臂21本身有一定的宽度,在其逆时针旋转时,竖向就会使得与方柄插头24的铰接点升高,进而带动方柄插头24上升;而当顺时针复位时,会由于叉形臂21与方柄插头24的铰接点下降,进而使得方柄插头24下降;从而实现方柄插头24的升降,进而实现压盖7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将压盖7移开时,首先将手柄20逆时针旋转90度,手柄20上的叉形臂带动方柄插头24的方柄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方柄插头24的插头脱离弯梁10右端的连接孔,进而弯梁10的右端脱离固定座25并绕着弯梁10的左端进行旋转,带动压盖7脱离揉捻筒13,可进行加茶叶操作;当需要将压盖7盖在揉捻筒13内时,先将弯梁10的右端复位,旋转至固定座25的缺口处,使其连接孔与通孔上下正对,接着,将手柄20扳回复位,复位弹簧23的设计也同时便于复位,方柄插头24的插头下移插入到连接孔内,从而使弯梁10固定,其上的压盖7也相对固定。

茶叶揉捻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茶叶揉捻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茶叶揉捻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揉捻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揉捻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59974.X (22)申请日 2016.08.02 (73)专利权人 浙江武义增荣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 321200 浙江省武义县王宅镇古马山 工业小区 (72)发明人 陶建 李凯 王一新 (51)Int.Cl. A23F 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茶叶揉捻机 (57)摘要 一种茶叶揉捻机, 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 上的揉捻盘、 揉捻筒、 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 所述 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 所述揉捻筒上 设置有所述压盖, 动力机构。

2、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 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 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 梁的中部, 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 行固定, 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 方柄插 头、 复位弹簧、 方口螺塞和手柄, 所述手柄的左端 设有叉形臂, 所述叉形臂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 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 所述方柄的上端 位于所述前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与前 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 所述前叉部的 左下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省力、 操作方便的茶叶揉捻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303117 U 2017.07.07 CN 206303117 U 。

3、1.一种茶叶揉捻机, 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 揉捻筒、 曲柄连杆机构和压 盖, 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 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 动力机构通过所 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 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 所述弯梁的左端 通过框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 所述框架套装在所述揉捻筒外并与揉捻筒固定连 接, 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 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 方柄插 头、 复位弹簧、 方口螺塞和手柄,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固定座的左侧设有缺 口, 所述弯梁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 所述固定座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与所述。

4、 缺口连通, 所述方口螺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上, 所述方柄插头包括方柄和插头, 所述方柄的下 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与所 述手柄的左端铰接, 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所 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的下端面上, 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的左端设有叉形 臂, 所述叉形臂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 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 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 所述前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 所述前叉部的 左。

5、下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揉捻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长立柱与框架铰 接, 所述长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左侧的框架上, 所述弯梁的左端设有左套管, 所述左套 管可旋转的套接在所述长立柱的上端; 所述固定座通过短立柱固定在框架上, 所述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右侧的框架 上,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短立柱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叶揉捻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右套管, 所述 右套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叶揉捻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 所述电机通过减速箱与所。

6、述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03117 U 2 茶叶揉捻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尤其是一种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揉捻机一般是由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 揉捻筒、 曲柄连杆机构和 压盖等部件组成, 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 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 动 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 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 所 述弯梁的左端通过框架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 所述框架套装在所述揉捻筒外并与揉 捻筒固定连接, 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 所述弯梁。

7、固定机构包括固定 座、 方柄插头、 复位弹簧、 方口螺塞和手柄,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固定座的左 侧设有缺口, 所述弯梁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 所述固定座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 所述通 孔与所述缺口连通, 所述方口螺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上, 所述方柄插头包括方柄和插头, 所述 方柄的下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 螺塞与所述手柄的左端铰接, 所述弯梁右端设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 布置, 所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的下 端面上, 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 手柄。

8、的中左部并与固定座铰接, 类似于家用水井压水的装置; 此类型的装置在抬升和下压方柄插头时, 均需要好大的力气, 存在费力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揉捻机的弯梁固定机构存在的使用费力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省力、 操作方便的茶叶揉捻机。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茶叶揉捻机, 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 揉捻筒、 曲柄连杆机构和 压盖, 所述揉捻盘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 所述揉捻筒上设置有所述压盖, 动力机构通过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连接, 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弯梁的中部, 所述弯梁的左 端通过框架与曲柄连杆机构。

9、的曲柄铰接, 所述框架套装在所述揉捻筒外并与揉捻筒固定连 接, 所述弯梁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行固定, 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 方柄插 头、 复位弹簧、 方口螺塞和手柄,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固定座的左侧设有缺 口, 所述弯梁的右端位于所述缺口内, 所述固定座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与所述 缺口连通, 所述方口螺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上, 所述方柄插头包括方柄和插头, 所述方柄的下 端与插头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与所 述手柄的左端铰接, 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所 述插头的下端插入所。

10、述连接孔内, 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的下端面上, 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 所述手柄的左端设有叉形臂, 所述叉形 臂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 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 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所述前叉部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303117 U 3 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 所述前叉部的左下角和后 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0006 进一步, 所述弯梁的左端通过长立柱与框架铰接, 所述长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 筒左侧的框架上, 所述弯梁的左端设有左套管, 所述左套管可旋转的套接在所述长立柱的 上端; 0007 所述固定座。

11、通过短立柱固定在框架上, 所述短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右侧的框 架上, 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短立柱的上端。 0008 再进一步, 所述弯梁的右端设有右套管, 所述右套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通孔上 下正对布置。 0009 更进一步,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箱, 所述电机通过减速箱与所述曲柄连 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叉形臂上圆角的设计, 使得在手柄上抬或下 压时省力, 同时, 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在固定座锁住弯梁时弯梁固定机构的剖面图。 0013 图3是图2中插头被拉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

12、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 参照图1图3, 一种茶叶揉捻机, 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揉捻盘15、 揉捻筒 13、 曲柄连杆机构和压盖7, 所述揉捻盘15上竖直布置有所述揉捻筒13, 所述揉捻筒13上设 置有所述压盖7, 动力机构通过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揉捻筒13连接, 所述压盖7的顶部 固定在弯梁10的中部, 所述弯梁10的左端通过框架5与曲柄连杆机构的曲柄铰接, 所述框架 5套装在所述揉捻筒13外并与揉捻筒13固定连接, 所述弯梁10的右端通过弯梁固定机构进 行固定, 所述弯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25、 方柄插头24、 复位弹簧23、 方口螺塞22和手柄2。

13、0, 所述固定座25固定在所述框架5上, 所述固定座25的左侧设有缺口, 所述弯梁10的右端位于 所述缺口内, 所述固定座25沿着竖直轴向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与所述缺口连通, 所述方口螺 塞22安装在所述通孔上, 所述方柄插头24包括方柄和插头, 所述方柄的下端与插头的上端 固定连接, 所述插头位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方柄的上端穿过方口螺塞22与所述手柄20的左 端铰接, 所述弯梁10的右端设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上下正对布置, 所述插头的 下端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复位弹簧23的上端顶触在所述方口螺塞22的下端面上, 所述 复位弹簧23的下端顶触在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 所述手柄20。

14、的左端设有叉形臂21, 所述叉 形臂21包括前叉部和后叉部, 所述前叉部与后叉部前后布置, 所述方柄的上端位于所述前 叉部和后叉部之间并通过销轴26与前叉部的中部和后叉部的中部铰接, 所述前叉部的左下 角和后叉部的左下角均设为圆角。 0016 进一步, 所述弯梁10的左端通过长立柱6与框架铰接, 所述长立柱6的下端固定在 揉捻筒13左侧的框架5上, 所述弯梁10的左端设有左套管, 所述左套管可旋转的套接在所述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303117 U 4 长立柱6的上端; 0017 所述固定座通过短立柱固定在框架5上, 所述短立柱14的下端固定在揉捻筒13右 侧的框架上, 所述。

15、固定座25固定在所述短立柱14的上端。 0018 再进一步, 所述弯梁10的右端设有右套管, 所述右套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与通孔 上下正对布置。 0019 更进一步,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19和减速箱2, 所述电机19通过减速箱2与所述 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0020 如图1所示, 所述揉捻盘15的中心处设有出茶口, 所述出茶口处设有出茶门, 出茶 门的关闭是通过旋转操作杆17、 门闩16和挡铁来实现, 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构实现出茶 门的关闭; 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18, 第一支脚上安装有减速箱2, 电机19安装 在电机座1上, 电机座1安装在第一支脚的底部, 所述减速箱与曲柄连。

16、杆机构的连杆连接, 曲 柄连杆机构的连杆竖直布置, 其上端与曲柄右端连接, 曲柄的左端通过拐臂4与框架5铰接; 所述压盖的顶部固定在小弯梁8上, 小弯梁8的左右两端通过导杆9可上下移动的连接在弯 梁10上, 导杆9的作用防止压盖7在揉捻筒13内的上升或下降中摆动过大; 弯梁10的中部连 接有加压手轮12, 摇动加压手轮12, 通过手轮轴端的齿轮传动和内部丝杆螺母的转动使压 盖7上升或下降, 从而给茶叶加压。 002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叉形臂21的左下角为圆角, 当叉形臂21逆时针旋转时, 便于旋转的同时, 还省力, 当叉形臂21顺时针旋转时, 便于手柄20复位; 由于叉形臂21本身 。

17、有一定的宽度, 在其逆时针旋转时, 竖向就会使得与方柄插头24的铰接点升高, 进而带动方 柄插头24上升; 而当顺时针复位时, 会由于叉形臂21与方柄插头24的铰接点下降, 进而使得 方柄插头24下降; 从而实现方柄插头24的升降, 进而实现压盖7的开合。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当需要将压盖7移开时, 首先将手柄20逆时针旋转90 度, 手柄20上的叉形臂带动方柄插头24的方柄向上移动, 从而使得方柄插头24的插头脱离 弯梁10右端的连接孔, 进而弯梁10的右端脱离固定座25并绕着弯梁10的左端进行旋转, 带 动压盖7脱离揉捻筒13, 可进行加茶叶操作; 当需要将压盖7盖在揉捻筒13内时, 先将弯梁10 的右端复位, 旋转至固定座25的缺口处, 使其连接孔与通孔上下正对, 接着, 将手柄20扳回 复位, 复位弹簧23的设计也同时便于复位, 方柄插头24的插头下移插入到连接孔内, 从而使 弯梁10固定, 其上的压盖7也相对固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30311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303117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303117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