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99593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673612.2

申请日:

20141113

公开号:

CN204206971U

公开日:

2015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M23/04

主分类号:

A01M23/04

申请人:

东北林业大学

发明人:

陈亮,马建章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优先权:

CN201420673612U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润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它涉及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捕鼠器不能对在几乎只树上活动的夜行性的鼯鼠进行活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背板与顶板、底板和两块侧板组成一个开口的捕捉器壳体,顶板和底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隔板为凹形板,隔板的凹形结构与顶板和底板的凹形缺口相匹配,隔板的上部中间开有圆孔,捕捉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翻板,翻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背板的内壁上,翻板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的凹形结构的弧度,翻板上设置有弹性连接件与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黑夜和白天对生活在树洞中的鼯鼠进行活捕。

权利要求书

1.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1)、背板(2)、顶板(3)、底板(4)、两块侧板(5)和翻板(6),背板(2)与顶板(3)、底板(4)和两块侧板(5)组成开口的捕捉器壳体,顶板(3)和底板(4)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隔板(1)与捕捉器壳体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隔板(1)为凹形板,隔板(1)的凹形结构与顶板(3)和底板(4)的凹形缺口相匹配,隔板(1)的上部中间开有圆孔(7),立方体内部设置有翻板(6),翻板(6)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背板(2)的内壁上,翻板(6)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1)的凹形结构的弧度,翻板(6)上设置有弹性连接件(8)与顶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翻板(6)的面积大于立方体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隔板(1)、背板(2)、顶板(3)、底板(4)、两块侧板(5)和翻板(6)为透明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底板(1)与两块侧板(5)是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背板(2)和两块侧板(5)的外壁上设置有两条止滑带(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止滑带(11)通过粘结剂粘贴在背板(2)和侧板(5)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顶板(3)上开有若干通气孔(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背板(2)的外壁上设置有镜子卡槽(10),镜子卡槽(10)内安装有镜子。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捕捉器壳体为立方体,立方体的外部尺寸的长宽高为350mm*350mm*810mm。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翻板(6)与底板(4)之间的距离大于250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器,具体涉及一种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属于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的啮齿类捕捉器主要针对地面和地下活动的小型鼠类,对于非地面活动的啮齿类很难实施捕捉,尤其是夜行性的鼯鼠多数时候躲避在树洞内很难活捕。鼯鼠科物种几乎全是严格的树栖型的物种,其特点是在树上活动,除非在迁徙或扩散时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大于其滑翔距离,才有可能落地爬行。已知的鼯鼠科物种都具有夜行性活动特征,白天在树洞内休息或躲避天敌,夜晚离开树洞爬到树的高处伸展开四肢,跳起后用四肢间的皮膜滑翔并降落附近的树干基部,再次沿着树干爬行到高处,滑翔至目的地。在野外,想要在夜间捕捉在树间滑翔的鼯鼠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捕鼠器不能对在树上活动的鼯鼠进行活捕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可以在夜间对鼯鼠进行活捕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包括隔板、背板、顶板、底板、两块侧板和翻板,背板与顶板、底板和两块侧板组成一个开口的捕捉器壳体,顶板和底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隔板与捕捉器壳体得开口处可拆卸连接,隔板为凹形板,隔板的凹形结构与顶板和底板的凹形缺口相匹配,隔板的上部中间开有与树洞大小匹配的圆孔,捕捉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翻板,翻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背板的内壁上,翻板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的凹形结构的弧度,翻板上设置有弹性连接件与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翻板的面积大于捕捉器壳体的横截面积。

上述方案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其结构特点为根据不同的树径的要求,选择带有合适尺寸的隔板的捕捉器,固定在树干上,使隔板的圆孔与树洞口对应,从树洞出来的鼯鼠通过圆孔进入捕捉器,通过翻板的作用掉入翻板下部的捕捉器内部,完成对鼯鼠的活捕。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容易对鼯鼠进行捕捉和观察, 隔板、背板、顶板、底板、两块侧板和翻板为透明板。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方便取出捕捉器内的鼯鼠,底板与两块侧板是滑动连接。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完成捕捉器与树干的固定,背板和两块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两条止滑带。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止滑带的作用,止滑带与背板和侧板材质相同,止滑带通过粘结剂粘贴在背板和侧板的外壁上。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保证被捕的鼯鼠能正常的呼吸,顶板上开有若干通气孔。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方便白天对鼯鼠的捕捉,背板的外壁上设置有镜子卡槽,镜子卡槽上设置有可以拆卸的镜子。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捕捉器壳体为立方体,立方体的外部尺寸的长宽高为350mm*350mm*810mm。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为了保证鼯鼠不能逃脱捕鼠器,翻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2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用捆扎带通过箱体外侧的止滑带下方将捕捉器固定在树干上,隔板上的圆孔和树洞相吻合,简单方便地对生活在树洞内的鼯鼠进行活捕,可以装配镜子,白天对树洞内的鼯鼠进行引诱,同时可以在白天对鼯鼠进行活捕,捕捉器同时保证了被捕捉的鼯鼠的生存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隔板的主视图;

图5是隔板的俯视图;

图6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隔板,2-背板,3-顶板,4-底板,5-侧板,6-翻板,7-圆孔,8-弹性连接件,9-通气孔,10-镜子卡槽,11-止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9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包括隔板1、背板2、顶板3、底板4、两块侧板5和翻板6,背板2与顶板3、底板4和两块侧板5组成一个开口的捕捉器壳体,顶板3和底板4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正长方形板,隔板1与捕捉器壳体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隔板1为凹形板,隔板1的凹形结构与顶板3和底板4的凹形缺口相匹配,隔板1的上部中间开有圆孔7,捕捉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翻板6,翻板6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背板2的内壁上,翻板6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1的凹形结构的弧度,翻板6上设置有弹性连接件8与顶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翻板6的面积大于等于捕捉器壳体的横截面积。将凹型的隔板1面向树洞捆绑,带通气孔9的顶板3向上,可抽动的底板4一面向下。 凹型的隔板1上与树洞孔径大小一致的圆孔7对准洞口后用两条布制捆扎带紧贴着箱体外的止滑带11的下方,与树杆捆绑严实即可。白天活捕时可将小镜子放置在卡槽内,使镜面对准洞口,当敲击树杆或挠动树皮时,躲避在巢穴内的鼯鼠将从洞口探头查看外界情况。发现镜中的影像会误识别成入侵的同类,为保卫领地而出击时便落至翻板6上。因其重力和坠落的冲力大于原拉伸翻板6的弹性连接件8的弹力,翻板6向下运动,弹性连接件8伸展,鼯鼠因翻板6的光滑表面而无法固定身体,随着重力作用跌落至底板4。此时,翻板6的应力消失,恢复至原位。鼯鼠将被隔离在翻板6、底板4、隔板1、背板2和两块侧板5所形成的空间内。该空间的底部和四壁密封严密,顶部的翻板6与四周有小的活动空隙,鼯鼠可通过这些缝隙与外界交换空气;夜间活捕时与白天的流程一样,只是不需要安装预诱用的镜子,等待夜行性的鼯鼠半夜出洞即可活捕,次日去查看底仓里有无鼯鼠即可。收取鼯鼠时,抽动镶嵌在两个侧板5底部槽内的底板4,向远离树杆方向拉动。这时,随着底基物的消失,鼯鼠将无法站立,落入捕捉者事先准备好的布袋进行保定。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73612.2 (22)申请日 2014.11.13 A01M 2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北林业大学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 路 26 号 (72)发明人 陈亮 马建章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23209 代理人 陈润明 (54) 实用新型名称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57) 摘要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它涉及野生动物保护 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捕鼠器不能对 在几乎只树上活动的夜行性的鼯鼠进行活捕的问 题。本实用新型的非损伤性。

2、鼯鼠捕捉器 , 背板与 顶板、 底板和两块侧板组成一个开口的捕捉器壳 体, 顶板和底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 隔板为凹形板, 隔板的凹形结构与顶板和底板的 凹形缺口相匹配, 隔板的上部中间开有圆孔, 捕捉 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翻板, 翻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 口的长方形板, 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在背板的内壁上, 翻板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 隔板的凹形结构的弧度, 翻板上设置有弹性连接 件与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黑 夜和白天对生活在树洞中的鼯鼠进行活捕。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

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20697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8 CN 204206971 U 1/1 页 2 1.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隔板 (1) 、 背板 (2) 、 顶板 (3) 、 底板 (4) 、 两 块侧板 (5) 和翻板 (6) , 背板 (2) 与顶板 (3) 、 底板 (4) 和两块侧板 (5) 组成开口的捕捉器壳 体, 顶板 (3) 和底板 (4) 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 隔板 (1) 与捕捉器壳体的开口处 可拆卸连接, 隔板 (1) 为凹形板, 隔板 (1) 的凹形结构与顶板 (3) 和底板 (4) 的凹形缺口相。

4、 匹配, 隔板 (1) 的上部中间开有圆孔 (7) , 立方体内部设置有翻板 (6) , 翻板 (6) 为一侧开有 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 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背板 (2) 的内壁上, 翻板 (6) 的凹 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 (1) 的凹形结构的弧度, 翻板 (6) 上设置有弹性连接件 (8) 与顶板 (3) 的内壁固定连接, 翻板 (6) 的面积大于立方体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隔板 (1) 、 背板 (2) 、 顶板 (3) 、 底板 (4) 、 两块侧板 (5) 和翻板 (6) 为透明板。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非。

5、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底板 (1) 与两块侧板 (5) 是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背板 (2) 和两块侧板 (5) 的外壁上设置有两条止滑带 (11) 。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止滑带 (11) 通过粘结剂 粘贴在背板 (2) 和侧板 (5) 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顶板 (3) 上开有若干通气 孔 (9)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背板 (2) 的外壁上设置有 镜子卡槽 (10) , 镜子卡槽。

6、 (10) 内安装有镜子。 8.根据权利要求 1、 2、 3、 4、 5、 6 或 7 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捕捉器 壳体为立方体, 立方体的外部尺寸的长宽高为 350mm*350mm*810mm。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特征在于 : 翻板 (6) 与底板 (4) 之 间的距离大于 250m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206971 U 2 1/3 页 3 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器, 具体涉及一种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属于野生动物 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的啮齿类捕。

7、捉器主要针对地面和地下活动的小型鼠类, 对于非地面活动的啮 齿类很难实施捕捉, 尤其是夜行性的鼯鼠多数时候躲避在树洞内很难活捕。鼯鼠科物种几 乎全是严格的树栖型的物种, 其特点是在树上活动, 除非在迁徙或扩散时树与树之间的距 离大于其滑翔距离, 才有可能落地爬行。 已知的鼯鼠科物种都具有夜行性活动特征, 白天在 树洞内休息或躲避天敌, 夜晚离开树洞爬到树的高处伸展开四肢, 跳起后用四肢间的皮膜 滑翔并降落附近的树干基部, 再次沿着树干爬行到高处, 滑翔至目的地。在野外, 想要在夜 间捕捉在树间滑翔的鼯鼠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捕鼠器不能对在树上活动的鼯鼠进行活。

8、捕的问题, 进而 提供了一种可以在夜间对鼯鼠进行活捕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本实用新型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包括隔板、 背板、 顶板、 底板、 两块侧板和翻 板, 背板与顶板、 底板和两块侧板组成一个开口的捕捉器壳体, 顶板和底板为一侧开有凹形 缺口的长方形板, 隔板与捕捉器壳体得开口处可拆卸连接, 隔板为凹形板, 隔板的凹形结构 与顶板和底板的凹形缺口相匹配, 隔板的上部中间开有与树洞大小匹配的圆孔, 捕捉器壳 体内部设置有翻板, 翻板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 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 接在背板的内壁上, 翻板。

9、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的凹形结构的弧度, 翻板上设置有 弹性连接件与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翻板的面积大于捕捉器壳体的横截面积。 0006 上述方案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其结构特点为根据不同的树径的要求, 选择带 有合适尺寸的隔板的捕捉器, 固定在树干上, 使隔板的圆孔与树洞口对应, 从树洞出来的鼯 鼠通过圆孔进入捕捉器, 通过翻板的作用掉入翻板下部的捕捉器内部, 完成对鼯鼠的活捕。 0007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更容易对鼯鼠进行捕捉和观察 , 隔板、 背板、 顶板、 底 板、 两块侧板和翻板为透明板。 0008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方便取出捕捉器内的鼯鼠, 底板与两块侧板是滑。

10、动连接。 0009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更好地完成捕捉器与树干的固定, 背板和两块侧板的外 壁上设置有两条止滑带。 0010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更好地发挥止滑带的作用, 止滑带与背板和侧板材质相 同, 止滑带通过粘结剂粘贴在背板和侧板的外壁上。 0011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保证被捕的鼯鼠能正常的呼吸, 顶板上开有若干通气孔。 0012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方便白天对鼯鼠的捕捉, 背板的外壁上设置有镜子卡槽, 说 明 书 CN 204206971 U 3 2/3 页 4 镜子卡槽上设置有可以拆卸的镜子。 0013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捕捉器壳体为立方体, 立方体的外。

11、部尺寸的长宽高为 350mm*350mm*810mm。 0014 对方案进一步设计 : 为了保证鼯鼠不能逃脱捕鼠器, 翻板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大于 250mm。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用捆扎带通过箱体外侧的止滑 带下方将捕捉器固定在树干上, 隔板上的圆孔和树洞相吻合, 简单方便地对生活在树洞内 的鼯鼠进行活捕, 可以装配镜子, 白天对树洞内的鼯鼠进行引诱, 同时可以在白天对鼯鼠进 行活捕, 捕捉器同时保证了被捕捉的鼯鼠的生存状况。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2 是去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是背板。

12、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4 是隔板的主视图 ; 0020 图 5 是隔板的俯视图 ; 0021 图 6 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7 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8 是翻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9 是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中 : 1- 隔板, 2- 背板, 3- 顶板, 4- 底板, 5- 侧板, 6- 翻板, 7- 圆孔, 8- 弹性连接 件, 9- 通气孔, 10- 镜子卡槽, 11- 止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 结合图 1- 图 9 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非损伤性鼯鼠捕捉器, 包 括隔板 1、 背板 2、 顶板。

13、 3、 底板 4、 两块侧板 5 和翻板 6, 背板 2 与顶板 3、 底板 4 和两块侧板 5 组成一个开口的捕捉器壳体, 顶板 3 和底板 4 为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正长方形板, 隔板 1 与捕捉器壳体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 隔板 1 为凹形板, 隔板 1 的凹形结构与顶板 3 和底板 4 的凹形缺口相匹配, 隔板 1 的上部中间开有圆孔 7, 捕捉器壳体内部设置有翻板 6, 翻板 6 为 一侧开有凹形缺口的长方形板, 未开口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在背板 2 的内壁上, 翻板 6 的凹形缺口的弧度略大于隔板 1 的凹形结构的弧度, 翻板 6 上设置有弹性连接件 8 与顶板 3 的内壁固定连接,。

14、 翻板 6 的面积大于等于捕捉器壳体的横截面积。将凹型的隔板 1 面向 树洞捆绑, 带通气孔 9 的顶板 3 向上, 可抽动的底板 4 一面向下。 凹型的隔板 1 上与树洞 孔径大小一致的圆孔7对准洞口后用两条布制捆扎带紧贴着箱体外的止滑带11的下方, 与 树杆捆绑严实即可。 白天活捕时可将小镜子放置在卡槽内, 使镜面对准洞口, 当敲击树杆或 挠动树皮时, 躲避在巢穴内的鼯鼠将从洞口探头查看外界情况。发现镜中的影像会误识别 成入侵的同类, 为保卫领地而出击时便落至翻板 6 上。因其重力和坠落的冲力大于原拉伸 翻板 6 的弹性连接件 8 的弹力, 翻板 6 向下运动, 弹性连接件 8 伸展, 鼯。

15、鼠因翻板 6 的光滑 表面而无法固定身体, 随着重力作用跌落至底板 4。此时, 翻板 6 的应力消失, 恢复至原位。 说 明 书 CN 204206971 U 4 3/3 页 5 鼯鼠将被隔离在翻板 6、 底板 4、 隔板 1、 背板 2 和两块侧板 5 所形成的空间内。该空间的底 部和四壁密封严密, 顶部的翻板 6 与四周有小的活动空隙, 鼯鼠可通过这些缝隙与外界交 换空气 ; 夜间活捕时与白天的流程一样, 只是不需要安装预诱用的镜子, 等待夜行性的鼯鼠 半夜出洞即可活捕, 次日去查看底仓里有无鼯鼠即可。收取鼯鼠时, 抽动镶嵌在两个侧板 5 底部槽内的底板 4, 向远离树杆方向拉动。这时, 随着底基物的消失, 鼯鼠将无法站立, 落入 捕捉者事先准备好的布袋进行保定。 0027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 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 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 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 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4206971 U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206971 U 6 2/3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206971 U 7 3/3 页 8 图 7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206971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