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872891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794694.4

申请日:

20180527

公开号:

CN208273742U

公开日:

2018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3/02,F21V33/00

主分类号:

A01G13/02,F21V33/00

申请人:

胥振国

发明人:

胥振安

地址:

231513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优先权:

CN201820794694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对古树进行保护的难题,公开了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弧形管、固定管、紧固螺钉、导风管、风机、竖杆、照明灯、第一接触块、第二弧形管、连接管和万向管,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二接触块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机和照明灯,在风机和照明灯进行工作时,使风机吹风,照明灯对游客眼部进行照射,从而对游客进行警示,更好的对古树保护,通过设置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从而便于将装置固定在在树木表面底部,避免了游客对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进行翻越的情况,从而对游客进行人身进行保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管(9)与第二弧形管(16)之间安装有固定管(15),所述固定管(15)与第二弧形管(16)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10),所述第二弧形管(16)右侧固定安装有导风管(7),所述导风管(7)右侧固定安装有接通的风机(8),所述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和万向管(6),所述连接管(2)表面均匀开有通孔(3),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14),所述第二接触块(14)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12),所述螺旋弹簧(12)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弹簧(12)内部套接有竖杆(13),所述竖杆(13)上端固定安装有踩板(1),所述踩板(1)与螺旋弹簧(12)固定连接,所述踩板(1)下侧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接触块(14)向对应的第一接触块(11),所述万向管(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管(16)分别与固定管(15)和导风管(7)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管(9)为塑料软管且与固定管(1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管(9)分别与固定管(15)和连接管(2)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管(6)为硅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3)与底座(5)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块(11)和第二接触块(14)为铜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7)上固定安装有与风机(8)、第一接触块(11)、第二接触块(14)和照明灯(4)串联连接的蓄电池。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城市的“活文物”,“绿色文物”具有很高的生态、科学、历史和观赏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一些游客在对古树木进行参观时,喜欢在古树上刻有字迹做留念,而为了使字迹保留长久,因此字迹往往会刻的很深,不但对古树造成伤害,还影响环境的美观,现有的工人在对古树进行保护时,一般会在古树周围安装有护栏,在对护栏安装时,需要多个工人配合,比较浪费时间,而且也浪费劳动力,而传统的护栏多为木质或钢架结构,不便于调整护栏的长度,在对不同粗细的古树进行使用时需要更换不同的护栏,从而增加使用成本,而且在护栏受外力的撞击时易造成钢架变形和木质的断裂,将会直接损伤古树,从而降低对古树的保护,还有的工人在使用护栏时,结构比较单一,没有设置警示装置,传统的护栏在使用时游客很容易翻越护栏,而游客在翻越时可能出现扭伤脚部的情况,不便于对游客人身进行保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所述第一弧形管与第二弧形管之间安装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第二弧形管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所述第二弧形管右侧固定安装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右侧固定安装有接通的风机,所述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和万向管,所述连接管表面均匀开有通孔,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二接触块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弹簧内部套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上端固定安装有踩板,所述踩板与螺旋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踩板下侧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接触块向对应的第一接触块,所述万向管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弧形管分别与固定管和导风管接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管为塑料软管且与固定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管分别与固定管和连接管接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万向管为硅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杆与底座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为铜质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管上固定安装有与风机、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和照明灯串联连接的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风机和照明灯相配合,在风机和照明灯进行工作时,使气流通过连接管对地面的落叶进行吹起,在游客朝向古树走进时,对游客进行警示,使照明灯对游客眼睛进行照射,使游客睁眼困难,使游客无法走到古树跟前进行乱涂乱画,从而便于对树木进行更好的保护,通过设置紧固螺钉,便于调整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对不同粗细的树木进行固定地,从而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通过设置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从而便于将装置固定在在树木表面底部,避免了游客对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进行翻越的情况,从而对游客进行人身进行保护,同时也避免了需要工人对古树搭建护栏的较繁琐,更加省力,而且提高了环境的美观,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踩板和底座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弧形管和固定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踩板,2、连接管,3、通孔,4、照明灯,5、底座,6、万向管,7、导风管,8、风机,9、第一弧形管,10、紧固螺钉,11、第一接触块,12、螺旋弹簧,13、竖杆,14、第二接触块,15、固定管,16、第二弧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所述第一弧形管9与第二弧形管16之间安装有固定管15,所述第一弧形管9为塑料软管且与固定管1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15与第二弧形管16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10,所述第二弧形管16右侧固定安装有导风管7,所述第二弧形管16分别与固定管15和导风管7接通,所述导风管7右侧固定安装有接通的风机8,所述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和万向管6,所述万向管6为硅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弧形管9分别与固定管15和连接管2接通,所述连接管2表面均匀开有通孔3,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14,所述第二接触块14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12,所述螺旋弹簧12与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弹簧12内部套接有竖杆13,所述竖杆13与底座5滑动连接,所述竖杆13上端固定安装有踩板1,所述踩板1与螺旋弹簧12固定连接,所述踩板1下侧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接触块14向对应的第一接触块11,所述第一接触块11

和第二接触块14为铜质材料,所述万向管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4,所述导风管7上固定安装有与风机8、第一接触块11、第二接触块14和照明灯4串联连接的蓄电池。

工作原理:在对装置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弧形环9和第二弧形环16卡在古树下侧,使底座5与地面接触,然后拧紧进紧固螺钉10,将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固定在古树上,工人可转动万向管6,调整照明灯4的角度,使照明灯4的光线照射在踩板1的方向,然后打开蓄电池,当游客朝向古树走到过近时,脚部将会踩到踩板1上侧,将会使踩板1向下推动竖杆13,此时踩板1和底座5对螺旋弹簧12进行挤压,就会使螺旋弹簧12进行压缩,将会缩短第一接触块11和第二接触块14之间的间距,使第一接触块11和第二接触块14接触,此时第一接触块11、第二接触块14、照明灯4、风机8和蓄电池形成闭合回路,使风机8和照明灯4进行工作,此时照明灯4对使用者眼睛进行照射,使游客睁眼睛困难,此时风机8吹出的风将会经过导风管7进入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内部,然后使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内部的风流经过连接管2,通过通孔3向外吹出,从而对连接管2周围的落叶进行吹起,对游客进行警示,无法朝向古树走进,从而对古树进行保护,当游客脚部离开踩板1时,此时螺旋弹簧12将会对踩板1向上推动,使踩板1带动第一接触块11向上运动,使第一接触块11与第二接触块14进行分离,使风机8和照明灯4停止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794694.4 (22)申请日 2018.05.27 (73)专利权人 胥振国 地址 231513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巢湖经济 开发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72)发明人 胥振安 (51)Int.Cl. A01G 13/02(2006.01) F21V 33/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装置 不便于对古树进行保护的难题, 公开了一种人。

2、文 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包括第一弧形管、 固 定管、 紧固螺钉、 导风管、 风机、 竖杆、 照明灯、 第 一接触块、 第二弧形管、 连接管和万向管, 所述底 座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 所述第二 接触块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 与底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机和照 明灯, 在风机和照明灯进行工作时, 使风机吹风, 照明灯对游客眼部进行照射, 从而对游客进行警 示, 更好的对古树保护, 通过设置第一弧形管和 第二弧形管, 从而便于将装置固定在在树木表面 底部, 避免了游客对第一弧形环和第二弧形环进 行翻越的情况, 从而对游客进行人身进行保护。 权利要求书1页 。

3、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273742 U 2018.12.25 CN 208273742 U 1.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包括第一弧形管 (9) 和第二弧形管 (16) ,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管 (9) 与第二弧形管 (16) 之间安装有固定管 (15) , 所述固定管 (15) 与第 二弧形管 (16) 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 (10) , 所述第二弧形管 (16) 右侧固定安装有导风管 (7) , 所述导风管 (7) 右侧固定安装有接通的风机 (8) , 所述第一弧形管 (9) 和第二弧形管 (16) 表 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管 (2) 和万向管 (6) , 所述。

4、连接管 (2) 表面均匀开有通孔 (3) , 所述连 接管 (2) 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座 (5) , 所述底座 (5) 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 (14) , 所述第二接触块 (14) 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 (12) , 所述螺旋弹簧 (12) 与底座 (5) 固定连 接, 所述螺旋弹簧 (12) 内部套接有竖杆 (13) , 所述竖杆 (13) 上端固定安装有踩板 (1) , 所述 踩板 (1) 与螺旋弹簧 (12) 固定连接, 所述踩板 (1) 下侧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接触块 (14) 向对应的第一接触块 (11) , 所述万向管 (6) 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 (4) 。 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弧 形管 (16) 分别与固定管 (15) 和导风管 (7) 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 形管 (9) 为塑料软管且与固定管 (15) 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 形管 (9) 分别与固定管 (15) 和连接管 (2) 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管 (6) 为硅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

6、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杆 (13) 与底座 (5) 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 触块 (11) 和第二接触块 (14) 为铜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 (7) 上固定安装有与风机 (8) 、 第一接触块 (11) 、 第二接触块 (14) 和照明灯 (4) 串联连接的蓄 电池。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273742 U 2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

7、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 是城市的 “活文物” ,“绿色文物” 具有很高的生态、 科学、 历史和观赏价值,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而一些游客在对古树木进行参观时, 喜欢在古树上刻 有字迹做留念, 而为了使字迹保留长久, 因此字迹往往会刻的很深, 不但对古树造成伤害, 还影响环境的美观, 现有的工人在对古树进行保护时, 一般会在古树周围安装有护栏, 在对 护栏安装时, 需要多个工人配合, 比较浪费时间, 而且也浪费劳动力, 而传统的护栏多为木 质或钢架结构, 不便于调整护栏的长度, 在对不同粗细的古树进行使用时需要更换不同的 护栏, 从而增加使用成本, 而且在护栏受外力的。

8、撞击时易造成钢架变形和木质的断裂, 将会 直接损伤古树, 从而降低对古树的保护, 还有的工人在使用护栏时, 结构比较单一, 没有设 置警示装置, 传统的护栏在使用时游客很容易翻越护栏, 而游客在翻越时可能出现扭伤脚 部的情况, 不便于对游客人身进行保护, 因此, 需要设计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 保护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包括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 所述第一弧 形管与第二弧形管之间安装有固定管, 所。

9、述固定管与第二弧形管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 所 述第二弧形管右侧固定安装有导风管, 所述导风管右侧固定安装有接通的风机, 所述第一 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管和万向管, 所述连接管表面均匀开有通 孔, 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座, 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 所述 第二接触块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螺旋弹簧内部 套接有竖杆, 所述竖杆上端固定安装有踩板, 所述踩板与螺旋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踩板下侧 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接触块向对应的第一接触块, 所述万向管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照 明灯。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10、 所述第二弧形管分别与固定管和导风管接通。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弧形管为塑料软管且与固定管固定连 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弧形管分别与固定管和连接管接通。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万向管为硅胶材料制成。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竖杆与底座滑动连接。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为铜质材料。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273742 U 3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导风管上固定安装有与风机、 第一接触块、 第二接触块和。

11、照明灯串联连接的蓄电池。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风机和照明灯相配合, 在风机和照明灯进行工作时, 使气流 通过连接管对地面的落叶进行吹起, 在游客朝向古树走进时, 对游客进行警示, 使照明灯对 游客眼睛进行照射, 使游客睁眼困难, 使游客无法走到古树跟前进行乱涂乱画, 从而便于对 树木进行更好的保护, 通过设置紧固螺钉, 便于调整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之间的间距, 从而便于对不同粗细的树木进行固定地, 从而扩大了装置的使用范围, 通过设置第一弧形 管和第二弧形管, 从而便于将装置固定在在树木表面底部, 避免了游客对第一弧形环和第 二弧。

12、形环进行翻越的情况, 从而对游客进行人身进行保护, 同时也避免了需要工人对古树 搭建护栏的较繁琐, 更加省力, 而且提高了环境的美观, 且结构简单, 设计合理, 操作方便, 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踩板和底座的侧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弧形管和固定管的连接示意图。 0018 图中: 1、 踩板, 2、 连接管, 3、 通孔, 4、 照明灯, 5、 底座, 6、 万向管, 7、 导风管, 8、 风机, 9、 第一弧形管, 10、 紧固螺钉, 11、 第一接触块, 12、 螺旋弹簧, 13、 竖杆, 14、 第二接触块。

13、, 15、 固定管, 16、 第二弧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1 一种人文风光互补式树木保护装置, 包括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 所述第一 弧形管9与第二弧形管16之间安装有固定管15, 所述第一弧形管9为塑料软管且与固。

14、定管15 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管15与第二弧形管16之间安装有紧固螺钉10, 所述第二弧形管16右侧 固定安装有导风管7, 所述第二弧形管16分别与固定管15和导风管7接通, 所述导风管7右侧 固定安装有接通的风机8, 所述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 和万向管6, 所述万向管6为硅胶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弧形管9分别与固定管15和连接管2接 通, 所述连接管2表面均匀开有通孔3, 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底座5, 所述底座5上 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块14, 所述第二接触块14两侧对称安装有螺旋弹簧12, 所述 螺旋弹簧12与底座5固定连接, 所述螺旋弹簧12。

15、内部套接有竖杆13, 所述竖杆13与底座5滑 动连接, 所述竖杆13上端固定安装有踩板1, 所述踩板1与螺旋弹簧12固定连接, 所述踩板1 下侧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接触块14向对应的第一接触块11, 所述第一接触块11 0022 和第二接触块14为铜质材料, 所述万向管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照明灯4, 所述导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273742 U 4 管7上固定安装有与风机8、 第一接触块11、 第二接触块14和照明灯4串联连接的蓄电池。 0023 工作原理: 在对装置进行使用时, 首先将第一弧形环9和第二弧形环16卡在古树下 侧, 使底座5与地面接触, 然后拧紧进紧固螺。

16、钉10, 将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固定在古 树上, 工人可转动万向管6, 调整照明灯4的角度, 使照明灯4的光线照射在踩板1的方向, 然 后打开蓄电池, 当游客朝向古树走到过近时, 脚部将会踩到踩板1上侧, 将会使踩板1向下推 动竖杆13, 此时踩板1和底座5对螺旋弹簧12进行挤压, 就会使螺旋弹簧12进行压缩, 将会缩 短第一接触块11和第二接触块14之间的间距, 使第一接触块11和第二接触块14接触, 此时 第一接触块11、 第二接触块14、 照明灯4、 风机8和蓄电池形成闭合回路, 使风机8和照明灯4 进行工作, 此时照明灯4对使用者眼睛进行照射, 使游客睁眼睛困难, 此时风机8吹。

17、出的风将 会经过导风管7进入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16内部, 然后使第一弧形管9和第二弧形管 16内部的风流经过连接管2, 通过通孔3向外吹出, 从而对连接管2周围的落叶进行吹起, 对 游客进行警示, 无法朝向古树走进, 从而对古树进行保护, 当游客脚部离开踩板1时, 此时螺 旋弹簧12将会对踩板1向上推动, 使踩板1带动第一接触块11向上运动, 使第一接触块11与 第二接触块14进行分离, 使风机8和照明灯4停止工作。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0025 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 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 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273742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273742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273742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