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86736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8440.2

申请日:

2004.04.26

公开号:

CN1571092A

公开日:

2005.01.2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H 21/22申请日:20040426授权公告日:20060712|||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H 21/22申请日:20040426授权公告日:2006071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H21/22; H01H21/42; H01H13/14; H01H13/28

主分类号:

H01H21/22; H01H21/42; H01H13/14; H01H13/28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浜崎伸也; 清野泰弘; 鸣尾俊博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03.04.25 JP 121929/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贵亮;杨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对结构部件不需要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而且生产容易且具有稳定动作特性的便宜的开关。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设置:触点机构(10),使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与固定触点(13a)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20),把所述触点机构(10)插入形成;操作杠杆(40),在反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42),将一端部在上述底座(20)上铰接支持,此外将位于自由端部的操作部(41)从上述底座(20)突出;复位弹簧(50),付与所述操作杠杆(40)复位力;盖(60),卡合在所述底座(20)上,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40)的操作部(41)上负担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50)的弹簧力使所述操作杠杆(40)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所述操作杠杆(40)的操作用加强肋(42)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15)来开闭触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触点机构,使位于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
底座,把所述触点机构插入形成、从上下方向能看到可动接触片和固定触点;
操作杠杆,在反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同时将一端部在上述底座的上面上可以转动地铰接支持,此外将位于自由端部的操作部从上述底座向上方突出;
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操作杠杆上并付与复位力;
盖,卡合在所述底座上,防止所述操作杠杆和复位弹簧的脱落,
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部上负担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使所述操作杠杆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用加强肋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对引线框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触点机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把构成触点机构的多个可动接触片并列设置,用并列设置在操作杠杆反面的多个操作用加强肋分别按压或放开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

4、
  如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把板至少粘着在所述底座上下面中的下面上成一体化而把触点机构隔开。

5、
  如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上面中,把仿照弯曲的可动接触片的鼓起面形成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两侧,把上面板粘着在所述鼓起面上成一体化。

6、
  如权利要求1到5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下面板是正反面涂布了粘接剂的两面带。

说明书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特别是涉及具有从引线框切下来形成触点机构的超小型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超小型开关是能从上方压下操作的开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16589号公报
但所述的开关装置中,使从线圈弹簧延伸的臂的自由端部作为可动触点使用,同时在所述臂的自由端部的移动轨迹上配置有由板簧构成的夹状的固定触点。通过使所述臂的自由端部压入夹状的所述固定触点,从而实现电连接。因此,对于结构部件需要有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从而不仅成为生产麻烦、成本提高的原因,而且动作特性也容易不稳定。特别是由于使所述线圈弹簧的臂的自由端部作为可动触点而使用,在所述线圈弹簧上有必要实施贵金属电镀,由此存在进一步提高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宜的开关,其对结构部件不需要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且生产容易、具有稳定的动作特性。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开关包括:触点机构,使位于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把所述触点机构插入形成、从上下方向能看到可动接触片和固定触点;操作杠杆,在背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同时将一端部在上述底座的上面上可以转动地铰接支持,此外将位于自由端部的操作部从上述底座向上方突出;复位弹簧,定位在所述操作杠杆上并付与复位力;盖,卡合在所述底座上,防止所述操作杠杆和复位弹簧的脱落,其中,根据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部上负担的外力,抵抗所述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使所述操作杠杆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所述操作杠杆的操作用加强肋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
根据本发明,是使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按下所述可动接触片来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离开。因此不像现有例那样对结构部件需要有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所以能得到生产容易且动作特性稳定的便宜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对引线框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触点机构。
根据本实施例,能连续生产触点机构,能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由于在引线框上预先地部分实施贵金属电镀,所以不必像现有例那样在成为可动触点的线圈弹簧上实施贵金属电镀,因此生产工序减少,可以得到更加便宜的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也可以把构成触点机构的多个可动接触片并列设置,用并列设置在操作杠杆反面的多个操作用加强肋分别按压或放开所述可动接触片来开闭触点。
根据本实施例,能开闭多个电路,所以能得到用途广泛的开关。
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也可以把板至少粘着在所述底座上下面中的下面上成一体化而把触点机构隔开。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隔开了触点机构,所以能防止向印刷基板安装时助焊剂的侵入。特别是只要把板粘着在底座的上下面上成一体化、就能把触点机构密闭在规定的空间内,所以能可靠防止灰尘和腐蚀性气体等的侵入。因此能防止动作不良,能在提高接触可靠性的同时延长寿命。
作为不同的实施例,也可以把底座的上面中仿照弯曲的可动接触片的鼓起面形成在所述可动接触片的两侧,把上面板粘着在所述鼓起面上成一体化。
根据本实施例,能仿照弯曲的可动接触片那样把上面板粘着在底座的上面成一体化。因此操作用加强肋对可动接触片的动作变得平滑,能进行顺利的触点开闭,并且能防止板的破损,延长寿命。
作为其他的实施例,下面板也可以是正反面涂布了粘接剂的两面带。
根据本实施例,能把本发明的开关在向印刷基板安装时进行临时固定,所以有提高操作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开关第1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1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例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接着图4地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6A和图6B和图6C是表示第1实施例开关动作前,动作中,动作后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触点机构的应用例的开关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7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开关的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接着图10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触点机构的其他应用例的开关的整体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12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2所示开关的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接着图15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触点机构的另外应用例的开关的整体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图17所示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图17所示开关的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接着图20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开关第2实施例的触点机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B的扩大立体图;
图24A到图24C是分别表示开关动作前、动作中和动作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到图24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底座20,具备能开闭一个电路的触点机构10;下面板30和上面板31,分别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上下面上成一体化;操作杠杆40;复位弹簧50;盖60。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底座20的触点机构10是由用冲压加工把连接片12按规定的间距切下来的引线框11形成的。
即从所述连接片12的两侧分别把一对的引线13、14延长地切下来(图4A)。在一侧的所述引线13的自由端部配置固定触点13a,同时将成为引线的辅助舌片13c延伸。在剩下的另一侧的所述引线14的自由端部形成可动接触片15,同时将成为引线的辅助舌片14b延伸。在对所述可动接触片15施加冲压加工使其弯曲后,对所述引线14施加冲压加工,通过形成弯曲部14a使所述可动接触片15向所述连接片12接近。其结果是所述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以规定的触点间距离与所述固定触点13a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图4B、4C)。在所述引线框11的连接片12的两侧把底座20分别插入成形后(图5A),通过把所述引线13、14切断,这样底座20就完成了(图5B)。
所述底座20如图5B所示,在上面两侧边缘部分别突出设置有侧壁21,在所述侧壁21的相对内侧面上形成可以转动支持后述操作杠杆40的轴承凹部21d。进而,所述侧壁21的内侧基部上形成有把上面板31进行粘着成一体化用的鼓起面24。进而,在所述侧壁21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为将后述的盖60卡合用的突起21a、21b。
把下面板30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底面上成一体化,同时把上面板31粘着在所述鼓起面24上成一体化,这样所述固定触点13a和可动接触片15就被密闭在规定的空间内。上面板31被粘着在所述鼓起面24上成一体化,所以所述上面板31自身仿照所述可动接触片15弯曲。根据本实施例,通过防止灰尘和腐蚀性气体等的侵入,有能防止动作不良,能在提高接触可靠性的同时延长寿命的优点。
所述上面板30,31至少能耐受10~20万次的开闭动作,例如可使用聚酰亚胺、聚氟化乙烯(登录商标:聚四氟乙烯)。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操作杠杆40用于将在其下端侧的两侧面上同一轴心上突设的旋转轴47可以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20的轴承凹部21c上。在所述旋转轴47,47之间形成将后述复位弹簧50收容的收容凹部48。此外,在所述收容凹部48的反面侧突出设置用于将所述可动接触片15驱动的操作肋42。
所述复位弹簧50是用于对所述操作杠杆40给予自身复位力线圈弹簧,能收容在所述操作杠杆40的收容凹部48中,用于将从其两端延伸的臂51,51分别卡合在所述底座20以及所述盖60上。
所述盖60具有能把所述底座20的上面覆盖的平面形状,在垂直弯曲形成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底座20的卡合用突起21a、21b卡合用的缺口部61和卡合孔62。
组装本实施例的开关时,如图2、图3所示,把下面板30粘着在插入了触点机构10而形成的底座20的底面上成一体化,并且把上面板31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鼓起面24上成一体化。接着把操作杠杆40的旋转轴47装配在所述底座20的轴承凹部21d上,之后将复位弹簧50装配定位在所述操作杠杆40的收容凹部48上。然后把盖60的缺口部61和卡合孔62分别卡合在所述底座20的卡合用突起21a、21b上则组装完成(图1)。为了方便说明,图1B中上面板31以及盖60没有图示。
如图6A所示,当外力从箭头I、II方向对所述操作杠杆40的操作部41施加负荷时,操作杠杆40抵抗所述复位弹簧50的弹簧力而以旋转轴47为中心旋转。因此由于操作用加强肋42通过上面板31把可动接触片15按下,所以可动触点15a接触在固定触点13a上(图6B)。当进一步按下操作杠杆40时、则可动触点15a以规定的触点压压接在固定触点13a上(图6C)。接着,当解除所述负荷时,则由复位弹簧50的弹簧力把操作杠杆40反转,所述可动接触片15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可动触点15a从固定触点13a离开。
所述实施例对把下面板30和上面板31粘着在底座20上成一体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下面板30和上面板31根据需要适当使用便可,不一定必须需要。
而且若在所述下面板30上使用两面带的话,则在把开关从剥离板上取下来后通过把所述开关定位在未图示的印刷基板上,有能把所述开关临时固定的优点。
所述鼓起面24的曲率最好与可动接触片15弯曲部分的曲率完全一致,但也可以仅是近似。
本实施例的引线框11例如如图7到图11所示,操作杠杆40根据左以及正面的两个方向的外力滑动移动、也能在开闭一个电路的开关上应用。对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上付与同一号码进行说明。
即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框11相同,如图10A所示,从所述连接片12的两侧分别把一对的引线13、14延长地切下来。在一侧的所述引线13的自由端部配置固定触点13a,同时将成为引线的辅助舌片13c延伸。在剩下的另一侧的所述引线14的自由端部将可动接触片15延伸,同时将成为引线的辅助舌片14b延伸。在对所述可动接触片15施加冲压加工使其弯曲后,对所述引线14施加冲压加工,通过形成弯曲部14a使所述可动接触片15向所述固定触点13a接近(图10B)。其结果是所述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以规定的触点间距离与所述固定触点13a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图10C)。在所述引线框11的连接片12的两侧把底座20分别插入成形后(图11A),通过从所述引线框11把所述引线13、14切断,这样底座20就完成了(图11B)。
本实施例的引线框11,不仅可以形成前述应用例的开关的触点机构10,例如,如图12到图16所示,根据左右以及正面的三方向的外力操作杠杆40滑动移动,也可以应用于将两电路开闭的开关中。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即在与第一实施例的引线框形状基本相同的引线框11(图15A)上施加冲压加工而形成弯曲部13b,14a,形成触点机构10(图15B,15C)。接着,将所述触点机构10插入底座20上成形(图16A),通过把引线13、14切断使底座20从引线框11离开(图16B)。然后把下面板30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底面上成一体化,将上面板31粘着在鼓起面24上成一体化。接着在所述底座20的上面中央处设置的收容凹部22中,将插入操作杠杆40的插入轴44的复位弹簧40定位。最后,在上述底座20的突起21a,21b上分别卡合盖60的缺口部61和卡合孔62则开关完成(图12)。23是防止复位弹簧50的脱落的支持部。
操作杠杆40滑动移动,操作用加强肋42通过按压或放开所述可动接触片15,可动触点15a与固定触点13a接触离开,根据左右以及正面的三方向的外力开闭不同的两电路。其他的与前述应用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而且所述实施例的引线框11例如如图17到图21所示,也可以在根据水平的两方向的外力而转动的旋转式操作杠杆40,开闭两电路的开关上应用。对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付与同一号码进行说明。
即将通过与所述应用例相同的引线框11(图20)形成的触点机构10在底座20上插入形成(图21A),通过把引线13、14切断使底座20从引线框11离开(图21B)。然后把下面板30以及上面板31、31分别粘着在所述底座20的上下面上成一体化。接着,在所述底座20的中心轴25上将操作杠杆40的中心孔46a插通。进而,在所述操作杠杆40的补强用加强肋45和台座部46之间装配复位弹簧50的同时,将所述复位弹簧50的臂51,51分别卡合在所述底座的侧壁21上设置的缺口部21c,21c上。最后,在上述底座20的突起21a,21b上分别卡合盖60的缺口部61和卡合孔62则开关完成(图17)。
所述实施例都是对仅有常开触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对例如图22到图24所示第2实施例那样具有常开触点13a和常闭触点16a的触点机构10也适用。但对与所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付与同一号码而省略详细说明。
即如图22所示,所述底座20的触点机构10用冲压加工把连接片12从引线框11切下来。从所述连接片12的两侧分别延长有三根一组的引线13、14、16(图22A)。在所述引线13的自由端部设置常开固定触点13a,并在所述引线16的自由端部设置常闭固定触点16a。而在另一所述引线14的自由端部把可动接触片15延长,并把成为引线的辅助舌片14b延长。
然后对所述引线框11施加冲压加工,一方面使常开固定触点13a下落一层,一方面使所述常闭固定触点16a折弯,并使所述可动接触片15弯曲。因此所述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成为位于常开固定触点13a与所述常闭固定触点16a之间的高度(图22B、图23)。再施加冲压加工,通过在引线13、14上形成弯曲部13b、14a使常开固定触点13a和可动接触片15向连接片12接近(图22C)。因此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就位于相对的常开固定触点13a与常闭固定触点16a之间,而且所述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与常闭固定触点16a接触。
在所述引线框11的连接片12两侧分别把底座20插入成形后(22D),把所述引线13、14、16从所述引线框11切断,底座20就完成了。
如图24所示,当外力向所述操作杠杆40的操作部41施加负荷时,抵抗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弹簧力而操作杠杆40被按入。因此操作用加强肋42通过上面板31把可动接触片15按下,所以可动触点15a从常闭固定触点16a离开后就接触在常开固定触点13a上(图24B)。当再把操作杠杆40按入时则可动触点15a以规定的触点压压接在常开固定触点13a上(图24C)。接着当把所述负荷解除时则由复位弹簧的弹簧力而操作杠杆40被推回,由于可动接触片15复位到原来的位置,所以可动触点15a从常开固定触点13a离开后就接触在常闭固定触点16a上。
具有所述常开固定触点13a和常闭固定触点16a的触点机构10能适用于所述所有的实施例和应用例。
所述开关也能适用触点机构10仅具有常闭固定触点的情况或并列设置有常开固定触点和常闭固定触点的情况。
本发明的开关中,使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对并能接触离开,把所述可动接触片按下而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离开。因此不像现有例那样对结构部件需要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所以有能得到生产容易并且动作特性稳定的便宜的开关的效果。

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对结构部件不需要高的部件精度和组装精度,而且生产容易且具有稳定动作特性的便宜的开关。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设置:触点机构(10),使悬臂支承的可动接触片(15)的可动触点(15a)与固定触点(13a)相对并能接触离开;底座(20),把所述触点机构(10)插入形成;操作杠杆(40),在反面突出设置操作用加强肋(42),将一端部在上述底座(20)上铰接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