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40990.2 (22)申请日 2016.05.23 (71)申请人 杨文明 地址 554400 贵州省江口县双江镇双月路 29号 (72)发明人 杨文明 (51)Int.Cl. A01G 31/00(2006.01) A01C 21/00(2006.01) C05F 15/00(2006.01) C05F 1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 法, 具体是采用在组培苗驯化后。
2、, 采用条状施肥 带, 移植上述进行栽种, 保证铁皮石斛的生长需 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035015 A 2016.10.26 CN 106035015 A 1.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1)苗的驯化: 先将洗净后经软化的组培苗每丛加少量苔藓一起捆扎在长约12厘米、 宽 5-6厘米、 厚约0.5-1厘米的松树皮、 杉树皮或者竹板过度介质上, 每块介质的上方带一个直 径为0.3毫米的小孔, 将带苗的过渡介质挂在大棚里集中喷施营养液, 待新根附生在过渡介 质上时即可移植上树; (2)肥料制备: 将羊粪和菜子枯按1 1的比例加适量的水拌匀后用薄膜盖上待其。
3、完全发 酵, 然后取出放太阳下晒干装入袋中备用; 用纱布或无纺布做成宽约5厘的条状袋子, 袋子 的长度根据树的周长而定, 即得条状施肥袋; (3)上树操作: 按间距12-15厘米沿树的周长方向用钉子将介质钉在树上, 钉完一圈就 在上方扎一条肥料袋, 然后下移30厘米重复上述操作。 (4)采收与换肥: 新株采收后, 即在介质上方取下原肥料袋, 重新换上新的肥料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035015 A 2 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铁皮石斛的种植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仿野生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仿野生种植方法是将。
4、铁皮石组培苗栽到大棚里的基质上驯化3个月以上然 后连根拔起, 每丛加少量苔藓用细麻纯或遮阳网条捆在野外的树干上。 接着按时浇水和喷 施营养液, 促进其长出新根附生在树干上。 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有4个方面: 1、 费时费工, 这 种方法从驯化3个月后拔出上树, 到长出新根附长成活, 需要大量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需要 栽1次拔1次再绑1次, 再加上满山遍野去喷营养液太费工。 2、 成活率较低, 由于野外多种因 素的影响, 上树成活率最高也只是在90左右。 3、 不方便操作, 传统方法在捆绑时最少要两 人配合才能完成, 往往在树干的高处, 特别是在坡度较大的地方施工时, 楼梯根本无法架, 所以既困难。
5、又危险。 4、 季节性强, 只有在石斛生长旺盛的季节才能较快附生在树干上。 为 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人对仿野生种植方法进行了研究, 从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 题, 具有很好的市场效应。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 (1)苗的驯化: 先将洗净后经软化的组培苗每丛加少量苔藓一起捆扎在长约12厘 米、 宽5-6厘米、 厚约0.5-1厘米的松树皮、 杉树皮或者竹板过度介质上, 每块介质的上方带 一个直径为0.3毫米的小孔, 将带苗的过渡介质挂在大棚里集中喷施营养液, 待新根附生在 过渡介质上时即可移植上树; 0005 (2)肥料制备。
6、: 将羊粪和菜子枯按1 1的比例加适量的水拌匀后用薄膜盖上待其完 全发酵, 然后取出放太阳下晒干装入袋中备用; 用纱布或无纺布做成宽约5厘的条状袋子, 袋子的长度根据树的周长而定, 即得条状施肥袋; 0006 (3)上树操作: 按间距12-15厘米沿树的周长方向用钉子将介质钉在树上, 钉完一 圈就在上方扎一条肥料袋, 然后下移30厘米重复上述操作。 0007 (4)采收与换肥: 0008 新株采收后, 即在介质上方取下原肥料袋, 重新换上新的肥料袋。 0009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优势: 用过渡介质法驯化石斛组培苗, 使上树成 活率达到100, 而且大大节约人工、 降低生产成本; 。
7、介质放在大棚里集中驯化好管理; 介质 上的苗是已经长活了的, 不要漫山遍野去喷营养液节约劳动力; 把组培苗直接捆在介质上 驯化, 要用时直接拿走即可, 可省去栽一次和拔一次的工时。 同时, 在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 过程中, 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施肥, 传统的做法是把牛粪发酵后与粘土调成泥浆刷在附生石 斛的周围, 而采用传统肥料及施肥存在操作不方便, 由于沾土不透气, 不利于石斛生长和养 分吸收, 而本发明人采用了 “条带施肥法” , 把条袋中装入经完全发酵的羊粪和菜子枯, 在下 雨或者喷水时, 肥料会随着少量的水滴慢慢侵入下方的树皮, 让石斛根吸收。 这种方法肥料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
8、106035015 A 3 释放缓慢均匀, 可在每年采鲜条时一并进行更换, 省时又省工。 0010 具体实例: 0011 苗的驯化: 先将洗净后经软化的组培苗每丛加少量苔藓一起捆扎在长约12厘米、 宽5-6厘米、 厚约0.5-1厘米的松树皮、 杉树皮或者竹板过度介质上, 每块介质的上方带一个 直径为0.3毫米的小孔, 将带苗的过渡介质挂在大棚里集中喷施营养液, 待新根附生在过渡 介质上时即可移植上树; 0012 肥料制备: 将羊粪和菜子枯按1 1的比例加适量的水拌匀后用薄膜盖上待其完全 发酵, 然后取出放太阳下晒干装入袋中备用; 用纱布或无纺布做成宽约5厘的条状袋子, 袋 子的长度根据树的周长。
9、而定, 即得条状施肥袋; 0013 上树操作: 按间距12-15厘米沿树的周长方向用钉子将介质钉在树上, 钉完一圈就 在上方扎一条肥料袋, 然后下移30厘米重复上述操作。 0014 采收与换肥: 新株采收后, 即在介质上方取下原肥料袋, 重新换上新的肥料袋。 0015 发明人做了3组对比试验, 其结果是: 用过渡介质驯化最长45天, 最短33天组培苗 的根就长在了介质上, 与同一天栽到基质上驯化的组培苗长势相当; 同时, 3组试验分别是 在驯化60天后移植上树, 3组移植的数量都为50丛, 其成活率均为100, 3组未见一丛死亡。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035015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