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6705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2631.X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号:

CN104144046A

公开日:

2014.1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5/00申请日:20140723|||公开

IPC分类号:

H04L5/00

主分类号:

H04L5/00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黄松; 郑心炜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蔡茂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将可用的时-频资源从时隙和信道两个维度划分为时-频资源块的集合,将主用户的流量在所述时-频资源块集合内进行分配,使任意一个时-频资源块或完全占用或完全空闲。通过本发明可以规范化主用户流量的时-频资源使用,将主用户与二级用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分开,避免出现二者共享时-频资源块的情况,提高了二级用户对时-频资源状态的检测效率,降低了二级用户的数据传输控制复杂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当前可用的总带宽为W,根据无线认知网络的处理能力和主用户的最小可分辨流量,按如下公式确定子载波带宽σ,
σ=W/2Mβ,]]>
其中Mβ为正整数;
S2以σ为单位,将总带宽W划分为Nα个子载波组成的集合A:

其中Nα为子载波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W/σ的最大整数;H(αi)为获取αi带宽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
S3选取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子载波作为公共控制信道,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A中其余的Nα-1条子载波按照子载波带宽σ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信道集合B,

其中Mβ为数据传输信道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W/σ)的最大整数;H(βk)为获取βk带宽的函数;
每一条信道βk包含2k个子载波:
βk={αk(0),αk(1),...αk(L-1)},L=2k;]]>
S4设当前可用的时间帧的时长为TF,根据主用户的数据包长度,按如下公式确定微时隙时长δ:
δ=TF/2Mθ,]]>
其中Mθ为正整数;
S5以δ为单位,将时间帧的时长TF划分为多个微时隙组成的集合S:

S6选取集合S中的任意1个微时隙作为公共控制时隙,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S中其余的Nτ-1个微时隙按照δ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时隙集合Φ,

其中Mθ为数据传输时隙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TF/δ)的最大整数;T(θk)为获取θk时长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
每个时隙θm包含2m个微时隙:
θm={τm(0),τm(1),...τm(L-1)},L=2m;]]>
S7从队列中读取主用户在t时刻的packet流量R(t),并将R(t)表示成子载波带宽σ的2次方倍数的和:

其中,为指示函数,由t时刻从队列中读取的主用户流量R(t)决定,其值为0或1;
S8根据的值,以packe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读取的主用户流量R(t)分配到信道集B上进行转发;
S9对每一个分配了流量的信道βk,确定分配到该信道的实际的bps流量,并记为Rk(t),将Rk(t)表示成微时隙容量[δH(βk)]的2次方倍数的和:

其中,为指示函数,由Rk(t)决定,其值为0或1;
S10根据的值,以bits-per-second为单位将流量Rk(t)分配到时隙集Φ上进行转发;
S11二级用户在信道集合B和时隙集合Φ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以βk为纵坐标,以θm为横坐标,寻找当前状态为空闲的时隙-信道块(θmk),用于传送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S8-1,初始状态下,令k=Mβ-1,Mβ∈Z,并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β,且令Vβ=R(t);
S8-2,如果则从Vβ中分配2kσ的流量给信道βk,并更新Vβ为(Vβ-2kσ),如果则执行S8-3;
S8-3,如果k>0,则更新k为(k-1),返回S8-2;否则,将Vβ的剩余流量分配给信道β0,分配过程结束。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S10-1,初始状态下,令m=Mθ-1,其中并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θ,且令Vθ=Rk(t);
S10-2,如果则从Vθ中分配2mδH(βk)的流量给时隙θm,并更新Vθ为[Vθ-2mδH(βk)],如果则执行S10-3;
S10-3,如果m>0,则更新m为(m-1),返回S10-2;否则,将Vθ的剩余流量分配给时隙θ0,分配过程结束。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每条信道βk所包含的任意两个子载波α(i)(i+1)为相邻频段或是不相邻频段。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检测时隙-信道块(θmk)的状态时,无需逐一检测所有2m+k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而仅需检测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所属时隙-信道块(θmk)的状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子载波带宽σ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微时隙时长δ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当二级用户数目多于一个,需设立一个访问代理负责完成信道状态检测,并协调多个二级用户的资源请求;所述访问代理是专职代理,或选择一个二级用户节点兼任。

说明书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CRN网络中,主用户(Primary Users,PU)指那些对某段频谱的使用具有高优先级或合法授权的用户,二级用户(Secondary Users,SU)是指那些低优先级的用户。SU对频谱的使用不得对PU造成干扰,因此要求其能快速、可靠地感知PU使用授权频谱的情况。SU必须具备对现有信道占用情况的认知能力,因而也称其为认知用户(Cognitive Users),在网络结构中则表示为认知节点。
认知网络开放式的频谱使用策略允许网络中的SU和授权系统的PU共享相同的频段,根据和PU达成的协议以及干扰约束条件,SU可以在不干扰PU的前提下,使用那些未被PU占用的频段。从原理来看,认知网络中的频谱共享策略主要分为覆盖式和叠加式。无论是覆盖式还是叠加式,其目标都是在不影响PU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PU与SU的共享程度、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针对这一目标,已有各种文献提出了多种方案。
S.Huang等于2008年在The27th Conference On ComputerCommunication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会议)上发表的“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认知无线网络中的伺机频谱接入),提出了基于不同的感知、退避和传输机制的三种频谱接入方案,并给出了对于次级用户性能的闭式分析。Anandkumar等于2010年发表在IEEE INFOCOM(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上的“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with multiple users:learning under competition”(多用户的伺机频谱接入:考虑用户竞争的学习算法),研究了如何使多个次级用户中合作式分配达到总吞吐量最大,并提出了一种学习机制以分布式的方式达到渐进式最优。但是上述文献的方法有较强的应用局限。
Ahmad等于2009年发表在Information Theory,IEEE Transaction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信息论)上的“Optimality of myopic sensing in multichannel opportunistic access,,(多频道伺机接入中短视感知方法的最优性),证明了在主 用户是独立和同等分布下的马尔科夫过程模型中,当状态变化与时间正相关时短视感知策略是最优的。Tekin等于2011年在IEEE INFOCOM(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Online learning in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A restless bandit approach,(伺机频谱接入的在线学习机制),构造了一个考虑主用户频段时变条件下次级用户频谱接入的在线学习算法。但是上述算法的缺陷在于均采用集中式算法,拥有较高的运算复杂度以及额外的通信开销。
要达到理想的CRN通信效果,即PU与SU的频谱共享程度最大化而不又影响PU的性能,主要挑战在于SU需要准确和及时地感知PU的忙闲状态以及对频谱的占用情况。现有技术大多从提高SU感知能力入手,设计各种状态和频谱感知算法,以期获得最高的频谱资源利用率。然而,考虑到PU流量的随机性和突发性(burstiness),单纯依赖SU的感知能力,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感知效果。
此外,当PU数据分组(packet)的长度变化较大时,单纯依靠频率划分或单纯依靠时隙划分的做法不能保证资源的高利用率。需要从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同时加以考虑,在时-频空间中合理分配PU流量,同时为SU选择合适的空闲时-频资源块(Time-frequency block),以此来解决PU流量在packet层面和bit层面的突发性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而现有文献缺少这方面的做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当前可用的总带宽为W,根据无线认知网络的处理能力和主用户的最小可分辨流量,按如下公式确定子载波带宽σ,
σ=W/2Mβ,]]>
其中Mβ为正整数;
S2以σ为单位,将总带宽W划分为Nα个子载波组成的集合A:

其中Nα为子载波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W/σ的最大整数;H(αi)为获取αi带宽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
S3选取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子载波作为公共控制信道βCCC,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A中其余的Nα-1条子载波按照子载波带宽σ的2次方倍进 行分组,获得信道集合B,

其中Mβ为数据传输信道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W/σ)的最大整数;H(βk)为获取βk带宽的函数;
每一条信道βk包含2k个子载波:
βk={αk(0),αk(1),...αk(L-1)},L=2k;]]>
S4设当前可用的时间帧的时长为TF,根据主用户的数据包长度,按如下公式确定微时隙时长δ:
δ=TF/2Mθ,]]>
其中Mθ为正整数;
S5以δ为单位,将时间帧的时长TF划分为多个微时隙组成的集合S:

S6选取集合S中的任意一个微时隙作为公共控制时隙θCCC,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S中其余的Nτ-1个微时隙按照δ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时隙集合Φ,

其中Mθ为数据传输时隙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TF/δ)的最大整数;T(θk)为获取θk时长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
每个时隙θm包含2m个微时隙:
θm={τm(0),τm(1),...τm(L-1)},L=2m;]]>
S7从队列中读取主用户在t时刻的packet流量R(t),并将R(t)表示成子载波带宽σ的2次方倍数的和:

其中,为指示函数,由系统在t时刻从队列中读取的PU流量R(t)决定,其值为0或1:

上式中的为ceiling函数,&为按位与操作符。
S8根据的值,以packe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读取的主用户的packet流量R(t)分配到信道集B上进行转发;
S9将分配到信道βk的流量Rk(t)转成实际的比特率(bits-per-second),并 表示成信道βk微时隙容量[δH(βk)]的2次方倍数的和:

其中,为指示函数,由系统在t时刻分配到信道βk的比特流量Rk(t)决定,其值为0或1:

上式中的为ceiling函数,&为按位与操作符。
S10根据的值,以bits-per-second为单位将流量Rk(t)分配到时隙集Φ上进行转发;
S11二级用户在信道集合B和时隙集合Φ所构成的频-时二维平面上,以βk为纵坐标,以θm为横坐标,检测当前状态为空闲的时隙-信道块(θmk),用于传送数据。
所述S8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S8-1,初始状态下,令k=Mβ-1,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β,且令Vβ=R(t);
S8-2,如果则从Vβ中分配2kσ的流量给信道βk,并更新Vβ为(Vβ-2kσ);如果则执行S8-3;
S8-3,如果k>0,则更新k为(k-1),返回S8-2;否则,将Vβ的剩余流量全部分配给信道β0,分配过程结束。
所述S10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
S10-1,初始状态下,令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θ,且令Vθ=Rk(t);
S10-2,如果则从Vθ中分配2mδH(βk)的流量给时隙θm,并更新Vθ为[Vθ-2mδH(βk)];如果则执行S10-3;
S10-3,如果m>0,则更新m为(m-1),返回S10-2;否则,将剩余流量全部分配给时隙θ0,分配过程结束。
所述S3中每条信道βk所包含的任意两个子载波α(i)(i+1)为相邻频段或是不相邻频段。
所述S11中检测时隙-信道块(θmk)的状态时,无需逐一检测所有2m+k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而仅需检测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所属时隙-信道块(θmk)的状态。
所述S1中的子载波带宽σ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
所述S4中的微时隙时长δ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
所述S11中,当二级用户数目多于一个,需设立一个访问代理负责完成信道状态检测,并协调多个二级用户的资源请求;所述访问代理是专职代理,或选择一个二级用户节点兼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降低SU的传输控制复杂度
现有CRN为了使SU的传输不对PU的QoS造成干扰,需要根据PU所能允许的信噪比(S/N)为SU设定一个传输功率门槛值(threshold,也称interference temperature),并将SU的传输功率小心地控制在该门槛值以下。SU既不能影响PU,又要与PU共享频带,这一方面增加了SU传输控制的复杂度,另一方面限制了SU的传输效率;
采用本发明,首先将可用频带划分成二维时-频平面上的一组资源块;PU对其中每个时隙-信道资源块(θmk)的占用是100%占用或100%空闲,避免部分占用的情况出现。由于SU不需要与PU共享一个时-频资源块,无需根据PU的SNR去设定SU的功率门槛值,SU的传输控制算法得到了简化,可以使用该信道全部的传输能力;
2)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
按照一个维度(频率或时隙)进行PU的packet流量分配时,为避免出现信道拥塞,往往会按照最大长度预留资源;而由于实际的packet长度存在较大差异,会导致一部分预留的时频资源的闲置;
本发明从时隙和频带两个维度将带宽资源划分为时隙-信道块;首先将PU流量以packets-per-second(pps)为单位在信道维度上进行分配;然后针对每个信道再以bits-per-second(bps)为单位在时隙维度上进行分配,将PU流量尽可能集中在部分时隙,从而将节省出来的时隙留给SU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的资源利用率;
3)提高SU的检测效率
SU在检测任意一个时隙-信道块(θmk)时,不必逐一检测(θmk)中所有2m+k个微时隙-子载波资源块的状态,仅需选取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θmk)的状态,从而将检测操作的复杂度从Ο(Nβ·Nθ)减小到Ο[(log2Nβ)(log2N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信道、时隙划分及PU流量分配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PU流量在信道集合上的分配步骤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PU流量在时隙集合上的分配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时隙-信道块的状态检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时隙-信道资源块划分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当前CRN(Cognitive Radio Networks,CRN)中PU(Primary User,PU)的可用总带宽W为7.5Mbps,按照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子载波带宽:
σ=W/2Mβ,]]>
其中Mβ为正整数。
显然,选择更大的Mβ可以获得更小的σ和更多的子载波,细化流量分辨率,减少流量分配过程中的频带资源浪费。但更多的子载波会导致OFDM接收端的子载波叠加后的峰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过高,导致在尖峰流量时因非线性而过载以及带外辐射(out-of-band radiation)等问题,降低设备的应用效率。
因此,通过综合考虑系统处理能力和PU的最小可分辨流量,选定Mβ=9,从而得到子载波带宽:
σ=7.5×220/29bps=15Kbps;
S2以σ为单位,将当前可用的总带宽W=7.5Mbps划分为Nα子载波(subcarrier)组成的集合A:
A={αi|H(αi)=σ,0≤i<512,i∈Z}
子载波总数为其中Nα为子载波总数,为floor函数,H(αi)为获取αi带宽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
S3不失一般性,选取集合A中的子载波α0作为公共控制信道βCCC(Common Control Channel)供PU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A中剩余的α1~α511共511条子载波按照σ=15Kbps的2次方倍的进行分组,分组数目Mβ=9;获得信道集合B:
B={βk|H(βk)=2kσ,0≤k<9;k∈Z},
其中,
βk={αk(0),αk(1),...αk(L-1)},L=2k]]>
每条信道βk所包含的任意两个子载波α(i)(i+1)可以为相邻频段,也可以是不相邻频段。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选择了相邻的子载波信道,如表1所示。
表1信道划分与信道带宽

信道βCCCβ0β1β2β3β4子载波α0α1α2~α3α4~α7α8~α15α16~α31带宽(bps)15K15K30K60K120K240K

信道β5β6β7β8(总计)子载波α32~α63α64~α127α128~α255α256~α511 带宽(bps)480K960K1920K3840K7680K

S4设当前可用的时间帧(Time-frame)的时长为TF=1秒,按如下公式确定微时隙时长δ:
δ=TF/2Mθ=1/2Mθ,]]>
根据无线认知网络的处理能力和主用户(PU)的最小可分辨流量,本实施例选择Mθ=8,则有:
δ=1/2M=3.9ms
S5以δ为单位,将当前可用的时间帧TF=1秒划分为N个微时隙:

全部微时隙组成集合S:
S={τi|T(τi)=δ,0≤i<256,i∈Z},
其中T(τi)是获取τi时长的函数。
S6不失一般性,选择集合S中的微时隙τ0作为公共控制时隙βCCC.然后按照微时隙时长δ的2次方倍,对集合S的成员进行分组,分组的数目为Mθ=8;从而获得时隙集合Φ:
Φ={θk|T(θk)=2kδ,0≤k<8,k∈Z},
其中每个时隙包含一组微时隙:
θk={τk(0),τk(1),...τk(L-1)},L=2k.]]>
以信道β3为例,本实施例的时隙划分以及对应的容量如表2所示。
表2.时隙划分与时隙容量
时隙θCCCθ0θ1θ2θ3微时隙τ0τ1τ2~τ3τ4~τ7τ8~τ15时长δδ容量(bps)48048096019203840

时隙θ4θ5θ6θ7(总计)微时隙τ16~τ31τ32~τ63τ64~τ127τ128~τ255 时长16δ32δ64δ128δ256δ容量(bps)7680153603072061440120K

S7从队列中读取PU在t时刻的packet流量R(t),将R(t)表示成子载波带宽σ的2次方倍的和:

其中,为指示函数(Indicator Function),由系统在t时刻从队列中读取的PU流量R(t)决定,其值为0或1:

0≤k<9
上式中的为ceiling函数,&为按位与操作符(bitwise AND operator)。
如图2所示,S8根据0≤k<9的值,以pps(packe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的PU流量R(t)分配到信道集B上进行转发,流量分配采用如下方法,其步骤为:
S8-1初始状态下,令k=Mβ-1=8,将当前t时刻读取的PU待分配流量记为Vβ,且Vβ=R(t)。假设PU的8个时刻(0-7T)的packet流量片段{R(0),...,R(7T)}为{383,256,184,74,74,248,152,496}(单位:pps);
S8-2,如果则从Vβ中分配2kσ的流量给信道βk,并更新Vβ为Vβ-2kσ;如果否则执行S8-3;
S8-3,如果k>0,则更新k为令(k-1),返回S8-2;否则将Vβ的剩余流量全部分配给信道β0,分配过程结束。
如果信道带宽的单位为bps,而PU流量单位为packet,因此,在对PU流量进行分配前,需首先针对表1进行bps(bits-per-second)与pps之间的转换。每个Packet的长度可能有差异,最大1538字节(byte),最小64字节。
为保证信道能够容纳最长的packet,本实施例采用1538字节进行计算,则获得的以pps为单位的子载波带宽为

其中表示floor函数,则相应的信道带宽列表3如下。
表3基于pps的信道带宽
信道βCCCβ0β1β2β3子载波α0α1α2~α3α4~α7α8~α15信道带宽(pps)11248

信道β4β5β6β7β8子载波α16~α31α32~α63α64~α127α128~α255α256~α511信道带宽(pps)163264128256

基于表3所示信道容量,进行PU流量分配之后的信道使用情况如表4所示。
表4.PU流量分配与信道使用情况

表4中最右列的UMC代表PU每次发送数据所实际使用信道的掩码,该掩码被PU发送方通过公共控制信道βCCC发送给PU接收方,接收方通过UMC获知PU发送方本次发送数据实际使用的信道列表,从而过滤掉其它无关信道,避免受SU数据传送的影响。
S9以bit-per-second为单位,将分配给信道βk的比特流量Rk(t)表示成微时隙容量[δH(βk)]的2次方倍的和:

其中,代表上述和式中第m项的系数,其值为0或1,由t时刻分配到信道βk上的PU流量Rk(t)决定。
如图3所示,S10根据的值,以bi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信道βk上的主用户的流量Rk(t)分配到时隙集Φ的时隙上进行转发。流量分配采用如下方法,其步骤为:
S10-1,初始状态下,令m=Mθ-1=7,并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θ,且令 Vθ=Rk(t);
S10-2,如果则从R(t)中分配2mδH(βk)的流量给时隙θm,并更新Vθ为[Vθ-2mδH(βk)];否则执行S10-3;
S10-3,如果m>0,则更新m为(m-1),返回S10-2;否则将Vθ的剩余流量分配给时隙θ0,分配过程结束。
以表4中的首个流量采样383pps为例,分配到β3上的packet流量为8pps.假设平均packet长度少于1538字节,实际为980字节,则实际分配到β3上的bit流量为980byte/p*8pps*8bit/byte=62720bps.在Φ中的分配如表5所示。
表5β3信道的时隙占用情况示例

其中θ1流量为960bps,θ7流量为61440bps;剩余的320bps分配给θ0.表明θ1和θ7为全部占用,θ0为部分占用。
表5中最右列的UMT代表该PU流量所对应的时隙掩码,该掩码被PU发送方通过公共控制时隙θCCC发送给PU接收方,接收方通过UMC获知PU发送方实际使用的时隙列表,从而在接收数据时过滤掉无关时隙,以免受SU数据传送的影响。
显然,β3的时隙θ2~θ6均为空闲状态,构成了5个时隙-信道块,分别是:(θ23),(θ33),(θ43),(θ53),(θ53).这些资源块都可以为SU所利用。相比仅采用频率划分、PU流量占用β3全部8个时隙-资源块的做法,本发明通过对信道进一步的时隙划分,为SU提供更多的可以利用的空闲资源,进一步提高了信道利用率。
如图4、图5所示,S11二级用户在信道集合B和时隙集合Φ所构成的频-时二维平面上,以βk为纵坐标,以θm为横坐标,选择当前状态为空闲的时隙-信道块(θmk),用于传送数据。
所述S11中二级用户检测时隙-信道块(θmk)的状态时,无需逐一检测其中所有的2m+k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而仅需检测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所属时隙-信道块(θmk)的状态。
比如,SU需要检测时隙-信道块(θ73)的状态,θ7包含的微时隙为τ128~τ255,β3包含的子载波为α8~α15,(θ73)包含的时-频二维平面上一共27+3=1024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由于本发明采用的PU流量分配方式使得(θ73)中所有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完全一致,因此SU只需从1024个微时隙-子载波块中选取一个进行检测,即可获得(θ73)的状态,从而将SU的检测操作次数从最多1024次减少到1次。
所述S1和S4确定子载波带宽σ和微时隙时长δ时,需综合考虑PU的最小可分辨流量和系统处理能力来确定。减小σ和δ有利于减少带宽和时隙资源的浪费;但减小σ和δ也会增加时-频资源平面内的微时隙-子载波资源块的数目,从而增大了系统的处理负荷。适当做法是在系统能力允许的前提下,选取最优的σ和δ.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4046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2CN104144046A21申请号201410352631X22申请日20140723H04L5/0020060171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黄松郑心炜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代理人蔡茂略54发明名称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将可用的时频资源从时隙和信道两个维度划分为时频资源块的集合,将主用户的流量在所述时频资源块集合内进行分配,使任意一个时频资源块或完全占用或完全空闲。通过本发明可以规范化主。

2、用户流量的时频资源使用,将主用户与二级用户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分开,避免出现二者共享时频资源块的情况,提高了二级用户对时频资源状态的检测效率,降低了二级用户的数据传输控制复杂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4046ACN104144046A1/3页21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设当前可用的总带宽为W,根据无线认知网络的处理能力和主用户的最小可分辨流量,按如下公式确定子载波带宽,其中M为正整数;S2以为单位,将总带宽W划分为N个子载波组成的。

3、集合A其中N为子载波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W/的最大整数;HI为获取I带宽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S3选取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子载波作为公共控制信道,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A中其余的N1条子载波按照子载波带宽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信道集合B,其中M为数据传输信道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W/的最大整数;HK为获取K带宽的函数;每一条信道K包含2K个子载波S4设当前可用的时间帧的时长为TF,根据主用户的数据包长度,按如下公式确定微时隙时长其中M为正整数;S5以为单位,将时间帧的时长TF划分为多个微时隙组成的集合SS6选取集合S中的任意1个微时隙作为公共控制时隙,用于。

4、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S中其余的N1个微时隙按照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时隙集合,其中M为数据传输时隙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TF/的最大整数;TK为获取K时长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每个时隙M包含2M个微时隙S7从队列中读取主用户在T时刻的PACKET流量RT,并将RT表示成子载波带宽的2次方倍数的和权利要求书CN104144046A2/3页3其中,为指示函数,由T时刻从队列中读取的主用户流量RT决定,其值为0或1;S8根据的值,以PACKE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读取的主用户流量RT分配到信道集B上进行转发;S9对每一个分配了流量的信道K,确定分配到该信道的。

5、实际的BPS流量,并记为RKT,将RKT表示成微时隙容量HK的2次方倍数的和其中,为指示函数,由RKT决定,其值为0或1;S10根据的值,以BITSPERSECOND为单位将流量RKT分配到时隙集上进行转发;S11二级用户在信道集合B和时隙集合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以K为纵坐标,以M为横坐标,寻找当前状态为空闲的时隙信道块M,K,用于传送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S81,初始状态下,令KM1,MZ,并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且令VRT;S82,如果则从V中分配2K的流量给信道K,并更新V为V2K,如果则执行S83;S83,如果K0,则更新K为K1,。

6、返回S82;否则,将V的剩余流量分配给信道0,分配过程结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S101,初始状态下,令MM1,其中并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且令VRKT;S102,如果则从V中分配2MHK的流量给时隙M,并更新V为V2MHK,如果则执行S103;S103,如果M0,则更新M为M1,返回S102;否则,将V的剩余流量分配给时隙0,分配过程结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每条信道K所包含的任意两个子载波I,I1为相邻频段或是不相邻频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检测时隙信道块M,K的状态时,无需逐一。

7、检测所有2MK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而仅需检测其中一个微时权利要求书CN104144046A3/3页4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所属时隙信道块M,K的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子载波带宽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微时隙时长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当二级用户数目多于一个,需设立一个访问代理负责完成信道状态检测,并协调多个二级用户的资源请求;所述访问代理是专职代理,或选择一个二级用户节点兼任。权利要求书CN104144046A1/10页5一种。

8、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CRN网络中,主用户PRIMARYUSERS,PU指那些对某段频谱的使用具有高优先级或合法授权的用户,二级用户SECONDARYUSERS,SU是指那些低优先级的用户。SU对频谱的使用不得对PU造成干扰,因此要求其能快速、可靠地感知PU使用授权频谱的情况。SU必须具备对现有信道占用情况的认知能力,因而也称其为认知用户COGNITIVEUSERS,在网络结构中则表示为认知节点。0003认知网络开放式的频谱使用策略允许网络中的SU和授权系统的PU共享相同的频段,根据和PU达成的协。

9、议以及干扰约束条件,SU可以在不干扰PU的前提下,使用那些未被PU占用的频段。从原理来看,认知网络中的频谱共享策略主要分为覆盖式和叠加式。无论是覆盖式还是叠加式,其目标都是在不影响PU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PU与SU的共享程度、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针对这一目标,已有各种文献提出了多种方案。0004SHUANG等于2008年在THE27THCONFERENCEONCOMPUTERCOMMUNICATION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会议上发表的“OPPORTUNISTICSPECTRUMACCESSINCOGNITIVERADIONETWORKS”认知无线网络中的伺机频谱接入,提出了基于不。

10、同的感知、退避和传输机制的三种频谱接入方案,并给出了对于次级用户性能的闭式分析。ANANDKUMAR等于2010年发表在IEEEINFOCOM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上的“OPPORTUNISTICSPECTRUMACCESSWITHMULTIPLEUSERSLEARNINGUNDERCOMPETITION”多用户的伺机频谱接入考虑用户竞争的学习算法,研究了如何使多个次级用户中合作式分配达到总吞吐量最大,并提出了一种学习机制以分布式的方式达到渐进式最优。但是上述文献的方法有较强的应用局限。0005AHMAD等于2009年发表在INFORMATIONTHEORY,IEEETRANSA。

11、CTION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信息论上的“OPTIMALITYOFMYOPICSENSINGINMULTICHANNELOPPORTUNISTICACCESS,多频道伺机接入中短视感知方法的最优性,证明了在主用户是独立和同等分布下的马尔科夫过程模型中,当状态变化与时间正相关时短视感知策略是最优的。TEKIN等于2011年在IEEEINFOCOM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ONLINELEARNINGINOPPORTUNISTICSPECTRUMACCESSARESTLESSBANDITAPPROACH,伺机频谱接入的在线学习机制,构造了一个考虑主用户频段时变条件下次级用。

12、户频谱接入的在线学习算法。但是上述算法的缺陷在于均采用集中式算法,拥有较高的运算复杂度以及额外的通信开销。0006要达到理想的CRN通信效果,即PU与SU的频谱共享程度最大化而不又影响PU的性能,主要挑战在于SU需要准确和及时地感知PU的忙闲状态以及对频谱的占用情况。现有技术大多从提高SU感知能力入手,设计各种状态和频谱感知算法,以期获得最高的频谱资源利用率。然而,考虑到PU流量的随机性和突发性BURSTINESS,单纯依赖SU的感知能说明书CN104144046A2/10页6力,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感知效果。0007此外,当PU数据分组PACKET的长度变化较大时,单纯依靠频率划分或单纯依靠时隙。

13、划分的做法不能保证资源的高利用率。需要从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同时加以考虑,在时频空间中合理分配PU流量,同时为SU选择合适的空闲时频资源块TIMEFREQUENCYBLOCK,以此来解决PU流量在PACKET层面和BIT层面的突发性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而现有文献缺少这方面的做法。发明内容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0009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10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1S1设当前可用的总带宽为W,根据无线认知网络的处理能力和主用户的最小可分辨流量,按如下公式确定子载波带宽,00120013其中M为正整数;。

14、0014S2以为单位,将总带宽W划分为N个子载波组成的集合A00150016其中N为子载波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W/的最大整数;HI为获取I带宽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0017S3选取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子载波作为公共控制信道CCC,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A中其余的N1条子载波按照子载波带宽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信道集合B,00180019其中M为数据传输信道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W/的最大整数;HK为获取K带宽的函数;0020每一条信道K包含2K个子载波00210022S4设当前可用的时间帧的时长为TF,根据主用户的数据包长度,按如下公式确定微时隙时长002。

15、30024其中M为正整数;0025S5以为单位,将时间帧的时长TF划分为多个微时隙组成的集合S0026说明书CN104144046A3/10页70027S6选取集合S中的任意一个微时隙作为公共控制时隙CCC,用于主用户传送控制信息;对集合S中其余的N1个微时隙按照的2次方倍进行分组,获得时隙集合,00280029其中M为数据传输时隙总数;为FLOOR函数,返回小于LOG2TF/的最大整数;TK为获取K时长的函数;Z代表整数集;0030每个时隙M包含2M个微时隙00310032S7从队列中读取主用户在T时刻的PACKET流量RT,并将RT表示成子载波带宽的2次方倍数的和00330034其中,为指。

16、示函数,由系统在T时刻从队列中读取的PU流量RT决定,其值为0或100350036上式中的为CEILING函数,为按位与操作符。0037S8根据的值,以PACKE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读取的主用户的PACKET流量RT分配到信道集B上进行转发;0038S9将分配到信道K的流量RKT转成实际的比特率BITSPERSECOND,并表示成信道K微时隙容量HK的2次方倍数的和00390040其中,为指示函数,由系统在T时刻分配到信道K的比特流量RKT决定,其值为0或100410042上式中的为CEILING函数,为按位与操作符。说明书CN104144046A4/10页80043S10根。

17、据的值,以BITSPERSECOND为单位将流量RKT分配到时隙集上进行转发;0044S11二级用户在信道集合B和时隙集合所构成的频时二维平面上,以K为纵坐标,以M为横坐标,检测当前状态为空闲的时隙信道块M,K,用于传送数据。0045所述S8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0046S81,初始状态下,令KM1,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且令VRT;0047S82,如果则从V中分配2K的流量给信道K,并更新V为V2K;如果则执行S83;0048S83,如果K0,则更新K为K1,返回S82;否则,将V的剩余流量全部分配给信道0,分配过程结束。0049所述S10中,具体分配方法如下0050S101,初始状态下,令。

18、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且令VRKT;0051S102,如果则从V中分配2MHK的流量给时隙M,并更新V为V2MHK;如果则执行S103;0052S103,如果M0,则更新M为M1,返回S102;否则,将剩余流量全部分配给时隙0,分配过程结束。0053所述S3中每条信道K所包含的任意两个子载波I,I1为相邻频段或是不相邻频段。0054所述S11中检测时隙信道块M,K的状态时,无需逐一检测所有2MK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而仅需检测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所属时隙信道块M,K的状态。0055所述S1中的子载波带宽是在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0056所述S4中的微时隙时长是在认。

19、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最优值。0057所述S11中,当二级用户数目多于一个,需设立一个访问代理负责完成信道状态检测,并协调多个二级用户的资源请求;所述访问代理是专职代理,或选择一个二级用户节点兼任。005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00591降低SU的传输控制复杂度0060现有CRN为了使SU的传输不对PU的QOS造成干扰,需要根据PU所能允许的信噪比S/N为SU设定一个传输功率门槛值THRESHOLD,也称INTERFERENCETEMPERATURE,并将SU的传输功率小心地控制在该门槛值以下。SU既不能影响PU,又要与PU共享频带,这一方面增加了SU传输控制的复杂度,另一方面限制了SU的传输效率。

20、;0061采用本发明,首先将可用频带划分成二维时频平面上的一组资源块;PU对其中说明书CN104144046A5/10页9每个时隙信道资源块M,K的占用是100占用或100空闲,避免部分占用的情况出现。由于SU不需要与PU共享一个时频资源块,无需根据PU的SNR去设定SU的功率门槛值,SU的传输控制算法得到了简化,可以使用该信道全部的传输能力;00622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0063按照一个维度频率或时隙进行PU的PACKET流量分配时,为避免出现信道拥塞,往往会按照最大长度预留资源;而由于实际的PACKET长度存在较大差异,会导致一部分预留的时频资源的闲置;0064本发明从时隙和频带两个维度将。

21、带宽资源划分为时隙信道块;首先将PU流量以PACKETSPERSECONDPPS为单位在信道维度上进行分配;然后针对每个信道再以BITSPERSECONDBPS为单位在时隙维度上进行分配,将PU流量尽可能集中在部分时隙,从而将节省出来的时隙留给SU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的资源利用率;00653提高SU的检测效率0066SU在检测任意一个时隙信道块M,K时,不必逐一检测M,K中所有2MK个微时隙子载波资源块的状态,仅需选取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M,K的状态,从而将检测操作的复杂度从NN减小到LOG2NLOG2N。附图说明0067图1是本发明的信道、时隙划分及PU流量分配原理示意图。0。

22、068图2是本发明的PU流量在信道集合上的分配步骤示意图。0069图3是本发明的PU流量在时隙集合上的分配步骤示意图。0070图4是本发明的时隙信道块的状态检测流程示意图。0071图5是本发明的时隙信道资源块划分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7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73实施例0074如图1所示,一种OFDM时频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75S1设当前CRNCOGNITIVERADIONETWORKS,CRN中PUPRIMARYUSER,PU的可用总带宽W为75MBPS,按照认知无线网络处理能力允许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子载波带宽00。

23、760077其中M为正整数。0078显然,选择更大的M可以获得更小的和更多的子载波,细化流量分辨率,减少流量分配过程中的频带资源浪费。但更多的子载波会导致OFDM接收端的子载波叠加后的峰均比PEAKTOAVERAGEPOWERRATIO,PAPR过高,导致在尖峰流量时因非线性而过载以及带外辐射OUTOFBANDRADIATION等问题,降低设备的应用效率。0079因此,通过综合考虑系统处理能力和PU的最小可分辨流量,选定M9,从而得说明书CN104144046A6/10页10到子载波带宽008075220/29BPS15KBPS;0081S2以为单位,将当前可用的总带宽W75MBPS划分为N子。

24、载波SUBCARRIER组成的集合A0082AI|HI,0I0,则更新K为令K1,返回S82;否则将V的剩余流量全部分配给信道0,分配过程结束。0119如果信道带宽的单位为BPS,而PU流量单位为PACKET,因此,在对PU流量进行分配前,需首先针对表1进行BPSBITSPERSECOND与PPS之间的转换。每个PACKET的长度可能有差异,最大1538字节BYTE,最小64字节。0120为保证信道能够容纳最长的PACKET,本实施例采用1538字节进行计算,则获得的以PPS为单位的子载波带宽为01210122其中表示FLOOR函数,则相应的信道带宽列表3如下。0123表3基于PPS的信道带宽。

25、0124信道CCC0123子载波012347815信道带宽PPS112480125信道45678子载波1631326364127128255256511信道带宽PPS1632641282560126基于表3所示信道容量,进行PU流量分配之后的信道使用情况如表4所示。0127表4PU流量分配与信道使用情况0128说明书CN104144046A129/10页130129表4中最右列的UMC代表PU每次发送数据所实际使用信道的掩码,该掩码被PU发送方通过公共控制信道CCC发送给PU接收方,接收方通过UMC获知PU发送方本次发送数据实际使用的信道列表,从而过滤掉其它无关信道,避免受SU数据传送的影响。。

26、0130S9以BITPERSECOND为单位,将分配给信道K的比特流量RKT表示成微时隙容量HK的2次方倍的和01310132其中,代表上述和式中第M项的系数,其值为0或1,由T时刻分配到信道K上的PU流量RKT决定。0133如图3所示,S10根据的值,以BITSPERSECOND为单位,将T时刻信道K上的主用户的流量RKT分配到时隙集的时隙上进行转发。流量分配采用如下方法,其步骤为0134S101,初始状态下,令MM17,并将当前待分配流量记为V,且令VRKT;0135S102,如果则从RT中分配2MHK的流量给时隙M,并更新V为V2MHK;否则执行S103;0136S103,如果M0,则更。

27、新M为M1,返回S102;否则将V的剩余流量分配给时隙0,分配过程结束。0137以表4中的首个流量采样383PPS为例,分配到3上的PACKET流量为8PPS假设平均PACKET长度少于1538字节,实际为980字节,则实际分配到3上的BIT流量为980BYTE/P8PPS8BIT/BYTE62720BPS在中的分配如表5所示。0138表53信道的时隙占用情况示例说明书CN104144046A1310/10页1401390140其中1流量为960BPS,7流量为61440BPS;剩余的320BPS分配给0表明1和7为全部占用,0为部分占用。0141表5中最右列的UMT代表该PU流量所对应的时隙。

28、掩码,该掩码被PU发送方通过公共控制时隙CCC发送给PU接收方,接收方通过UMC获知PU发送方实际使用的时隙列表,从而在接收数据时过滤掉无关时隙,以免受SU数据传送的影响。0142显然,3的时隙26均为空闲状态,构成了5个时隙信道块,分别是2,3,3,3,4,3,5,3,5,3这些资源块都可以为SU所利用。相比仅采用频率划分、PU流量占用3全部8个时隙资源块的做法,本发明通过对信道进一步的时隙划分,为SU提供更多的可以利用的空闲资源,进一步提高了信道利用率。0143如图4、图5所示,S11二级用户在信道集合B和时隙集合所构成的频时二维平面上,以K为纵坐标,以M为横坐标,选择当前状态为空闲的时隙。

29、信道块M,K,用于传送数据。0144所述S11中二级用户检测时隙信道块M,K的状态时,无需逐一检测其中所有的2MK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而仅需检测其中一个微时隙子载波块其状态等同于所属时隙信道块M,K的状态。0145比如,SU需要检测时隙信道块7,3的状态,7包含的微时隙为128255,3包含的子载波为815,7,3包含的时频二维平面上一共2731024个微时隙子载波块。由于本发明采用的PU流量分配方式使得7,3中所有微时隙子载波块的状态完全一致,因此SU只需从1024个微时隙子载波块中选取一个进行检测,即可获得7,3的状态,从而将SU的检测操作次数从最多1024次减少到1次。0146所述S。

30、1和S4确定子载波带宽和微时隙时长时,需综合考虑PU的最小可分辨流量和系统处理能力来确定。减小和有利于减少带宽和时隙资源的浪费;但减小和也会增加时频资源平面内的微时隙子载波资源块的数目,从而增大了系统的处理负荷。适当做法是在系统能力允许的前提下,选取最优的和0147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44046A141/5页1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44046A152/5页16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44046A163/5页1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44046A174/5页18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44046A185/5页19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44046A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