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666262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3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28509.4

申请日:

20130731

公开号:

CN103348823B

公开日:

201504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D91/04,A01D41/02,A01D41/12

主分类号:

A01D91/04,A01D41/02,A01D41/12

申请人: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发明人:

聂军,廖育林,谢坚,鲁艳红,杨曾平,周兴

地址: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优先权:

CN201310328509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颜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包括田间清沟排水--调整收割机--田间杂物清理--紫云英田间收割,其装置包括风机、双层振动筛、拨禾轮、切割器、搅龙和收割台,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风机风量为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夹角为3°~5°;拨禾轮的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过15cm;拨禾轮的转速为10~15r/min;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向后倾斜且与垂线夹角为5°~15°;切割器与搅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切割器高度离地面5cm,本发明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调整,从而可以用传统的收割机收割紫云英,解决了南方稻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发展中种子生产的瓶颈问题,对我国再次兴起的绿肥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紫云英留种农户的收入,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田间清沟排水:当大田紫云英的荚果中有75~90%变黑时,田间清沟排水使得田间含水量少于40%;S2:调整收割机:选择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并且将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调整:风机风量调节到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调节到与水平面夹角为3°~5°;拨禾轮高度调节到使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过15cm;拨禾轮的转速降至10~15r/min;调节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将单性拨禾齿向后倾斜与垂线夹角为5°~15°;调节割台搅龙和切割器间的距离,使得切割器与搅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S3:田间杂物清理:将田间直径大于5cm的杂物清理出去;S4:紫云英田间收割:调整切割器高度离地面5cm,并且将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调整至0.8~1.2m/s进行收割作业。 2.一种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风机、双层振动筛、拨禾轮、切割器和搅龙,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风机风量为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夹角为3°~5°;所述拨禾轮的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过15cm;拨禾轮的转速为10~15r/min;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向后倾斜且与垂线夹角为5°~15°;切割器与搅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所述切割器高度离地面5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起过重要的作用。 由于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近30年 来绿肥种植面积急剧下滑。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能源价格不 断的上涨,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粮食、饲料的供应紧缺,恢复与发展绿肥 生产已经受到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紫云英是南方稻田的主要绿肥作物。改革开放以前,紫云英的生产与利用 在南方水稻生产和稻田土壤培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南 方稻田具有种植和利用紫云英的茬口间隙。南方稻田的耕作制度一般是双季 稻或一季稻,在晚稻或一季稻(10月中下旬)收获至第二年四月底或五月初 这段时期,南方稻田多处于闲置状态。在稻田冬闲季节种植紫云英可充分利 用冬春季节的光热资源,用以节能增肥,改良土壤。随绿肥作物种植面积急 剧减少的大趋势,南方稻田紫云英种植面积也急剧减少。

自“十一五”以来,由于耕地地力明显下降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等一系列 原因,国家重新开始重视绿肥作物的生产与利用。当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遇 到新的发展机遇时,绿肥作物种子的供应成为了限制绿肥作物恢复发展的瓶 颈问题,尤其是南方稻田绿肥作物—紫云英种子供应问题。紫云英种子产量 低,且传统的紫云英种子收获均是人工采收,耗时费力,损失率高,过程繁 琐。

传统的人工紫云英种子收获一般选择清晨或上午进行田间人工刈割,挑 回晒坪堆积3-4天,趁天晴时晒干2-3天后,将种子人工用竹竿或木棒捶打 出来,再收集种子晒干后,除杂。人工收获1亩紫云英种子大致需要4-5个 工。采用人工收获紫云英的种子产量多在25kg/亩左右(损失率在20-30%之 间)。因此,轻简化收获紫云英种子已成为现代农作制下南方稻田绿肥生产与 利用最主要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了紫云英种子的机 械收获、增加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频率、减少了其闲置时间、降低农户 成本、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的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田间清沟排水:当大田紫云英的荚果中有75~90%变黑时,田间清沟 排水使得田间含水量少于40%;

S2:调整收割机:选择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并且将全喂入水稻联合收 割机进行调整:风机风量调节到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调节 到与水平面夹角为3°~5°;拨禾轮高度调节到使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 过15cm;拨禾轮的转速降至10~15r/min;调节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 角度,将单性拨禾齿向后倾斜与垂线夹角为5°~15°;调节割台搅龙和切割 器间的距离,使得切割器与搅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

S3:田间杂物清理:将田间直径大于5cm的杂物清理出去;

S4:紫云英田间收割:调整切割器高度离地面5cm,并且将全喂入水稻 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调整至0.8~1.2m/s进行收割作业。

一种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所述全喂入 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风机、双层振动筛、拨禾轮、切割器和搅龙,所述全喂 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风机风量为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 平面夹角为3°~5°;所述拨禾轮的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过15cm;拨 禾轮的转速为10~15r/min;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向后倾斜且与垂 线夹角为5°~15°;切割器与搅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所述切割器高度离 地面5cm。

采用上述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对现有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调整,使得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 机可以用于紫云英种子的收割,从而创新性地实现了紫云英种子的机械收获, 克服了紫云英种子收获历来依赖于人工收获,解决了人工收获过程繁琐、劳 动力需求量大、耗时较长及种子损失率高等一系列问题,简化了紫云英种子 收获过程,实现传统农业的进一步机械化程度。

2、对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调整针对紫云英的收割经过长期的试验和 实践后得出的经验,而且本方法针对紫云英的特殊情况,对收割时间和田间 水份也进行了调整,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收割紫云英扩展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 功能和利用效率。现在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处于闲 置状态,利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紫云英种子不仅扩展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功 能,还增加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频率,减少了其闲置时间。

3、降低了紫云英留种的劳动成本,提高了紫云英种子生产的经济效益。 传统人工收获紫云英种子每亩需要4-5个工作日,采用本发明收获紫云英种 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小时可收获6亩紫云英种子,直接降低劳动成本400 元/亩左右,而且在稻田冬闲季节种植紫云英可充分利用冬春季节的光热资 源,用以节能增肥,改良土壤,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户 的收入,缩短了种子的入库的时间,降低了种子的除杂难度。传统人工收获 紫云英种子通过含有大量的沙粒和植物茎叶残渣,除杂难度较大,由于收割 的难度降低,便于对紫云英的推广,从而对恢复与发展绿肥生产起到了巨大 的作用。

4、采用本方法,收割紫云英与传统收割水稻方法一致,由于紫云英鲜草 含水量较稻草高,调整收割机行进速度至0.8~1.2m/s,以防止鲜草在割台 打捆。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调整,从而可以用传统的收割机收 割紫云英,解决了南方稻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发展中种子生产的瓶颈问题, 对我国再次兴起的绿肥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紫云英留种农户的 收入,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收割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装置收割台工作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田间清沟排水:

在3月中下旬,进行紫云英留种田的排水沟疏通和清理,达到天晴田面不 留水,下雨田间不积水。当大田紫云英的荚果中有75-90%变黑时,选择当紫 云英达到干燥程度(不湿手)时开始采收,此时紫云英茎秆含水量低于70%。 水稻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前,田间潮湿度要达到人单脚下田时脚的下沉深度 不超过5cm,即土壤在田间含水量的40%以下。

第二步,水稻联合收割机喂入机型选择与调整:

选择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并且对水稻联合收割机风机的风量调节。先拧 松风机壳上的螺栓,将调出(进)风量调节板调整最小位置也就是使得风机 风量为6~9m/s,并拧紧螺栓。

调节双层振动筛倾斜角度,先打开水稻联合收割机大防护罩,在脱粒机架 墙板上拧下螺栓,旋转调节板至水平或接近水平方向,也就是使得双层振动 筛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夹角为3°~5°;。

进行拨禾轮高度、快慢等方面调整:高度调整是将拨禾轮高度至较低位置, 使得拨禾轮的拨禾齿与割台距离不超过15cm;快慢调整是将过渡带轮总轮的 小带轮片的进出位置,使小带轮皮带槽适当增大,降低拨禾轮的转速,使得 拨禾轮的转速为10~15r/min;调节拨禾轮上单性拨禾轮倾斜角度,将单性 拨禾齿向后倾斜,使得拨禾轮与垂线夹角为5°~15°;调节割台搅龙和切割 器间的距离,使得切割器与搅龙间距离不超过15cm;切割后,保持割下的紫 云英能捆状倒向搅龙,(由于紫云英植株高度通常不高于25cm,所以切割器 与搅龙间距离不能超过15cm)。

第三步:田间杂物清理:

紫云英种子收获前,绕田间几圈,清除田间较硬较大(直径大于5cm) 的杂物清除,杂物包括土块、石块、铁丝、铁罐和树木等。

第四步:紫云英田间收割:

开始收割紫云英种子前,调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台高度,调整收割台 至离地面5cm左右,并且将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前进速度调整至0.8~ 1.2m/s进行收割作业。

收割后的紫云英种子,晾晒1-2天,除杂,入库。

如图1-3所示,一种收获紫云英种子的装置:包括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包括风机3、双层振动筛4、拨禾轮2、切割器1、 搅龙5和收割台,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风机3风量为6~9m/s;双 层振动筛4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夹角为3°~5°;拨禾轮2的拨禾齿与 切割器1距离不超过15cm;拨禾轮2的转速为10~15r/min;拨禾轮2上 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向后倾斜且与垂线夹角为5°~15°;切割器1与搅龙5 间距离不超过15cm;切割器1高度离地面5cm。

实施例1

1、选择长沙县高桥镇一季稻田500亩左右,于前年秋季水稻收获前15天 将紫云英种子撒播在水稻行间。

2、水稻收获后,用开沟机在田块四周开好围沟,同时,每隔10m左右开 一条直沟,使稻田形成“井”字形沟系。

3、在3月中旬,清理田间“井”字形沟系,保证排水沟的畅通,达到天 晴田面不留水,下雨田间不积水。

4、在4月底至5月初紫云英种子快成熟时,选择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并对水稻联合收割机风机风量、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拨禾轮高度和 快慢等方面进行调整。

5、当大田紫云英的荚果中有75-90%变黑时,绕田间几圈,清除田间较硬 较大土块、石块、铁丝铁罐、树木等杂物。

6、选择天晴天气,进行紫云英种子收割,收割前调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 收割台高度至离地面5cm左右,即可开始紫云英种子机械收割,其后的收割 程序与水稻收割相似。

实施例2

1、选择洞庭湖区南县三仙湖镇一季稻田300亩左右,于前年秋季水稻收 获后2-3天将紫云英种子撒播在田间。

2、紫云英播种完毕后半个月内选择天晴天气用开沟机在稻田开好横沟、 竖沟和边沟。

3、在4月中旬,清理田间横沟、竖沟和边沟,使横沟、竖沟和边沟均保 持排水畅通,达到天晴田面不留水,下雨田间不积水。

4、在5月中旬紫云英种子快成熟时,选择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并对 水稻联合收割机风机风量、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拨禾轮高度和快慢 等方面进行调整。

5、当大田紫云英的荚果中有75-90%变黑时,绕田间几圈,清除田间较硬 较大土块、石块、铁丝铁罐、树木等杂物。

6、选择天晴天气,进行紫云英种子收割,收割前调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 收割台高度至离地面5cm左右,即可开始紫云英种子机械收割,其后的收割 程序与水稻收割相似。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机械收获紫云英种子的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包括田间清沟排水-调整收割机-田间杂物清理-紫云英田间收割,其装置包括风机、双层振动筛、拨禾轮、切割器、搅龙和收割台,所述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风机风量为69m/s;双层振动筛上筛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夹角为35;拨禾轮的拨禾齿与切割器距离不超过15cm;拨禾轮的转速为1015r/min;拨禾轮上单性拨禾齿倾斜角度向后倾斜且与垂线夹角为515;切割器与搅龙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