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草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烟叶,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科;植株被腺毛,高1米左右;叶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叶发黏,圆锥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花冠漏斗状,形似军号,末端粉红色;蒴果,种子黄褐色,烟叶为烟草工业的原料。
传统的烟草的栽培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在选好的土地上按照行株距挖穴,再施底肥,移栽育苗;另一种是垄栽大孔栽培,移栽步骤包括起垄、盖薄膜、打孔和移栽育苗,垄的高度通常为10-15cm,宽度为20-30cm,孔的直径一般为7-10cm,然后进行育苗移栽,移栽后育苗通常高于薄膜。由于育苗通常是在薄膜棚里培育,然后再取出带少量土的育苗移栽,而育苗突然离开育苗棚,其根系不发达,适应环境能力差,因此环境的改变使得烟苗生根慢,且为了防止根系不发达而造成的烟苗死亡,栽烟后需要二次上厢培土,费时费力;第一种方式,环境变化太大,烟苗死亡率较高;第二种方式相较环境变化稍小,但是由于其孔的直径过大,移栽时,需要手扶,避免烟苗倒伏,操作麻烦,且孔较浅,移栽后育苗通常高于薄膜,与育苗棚的环境相比,差距较大,因此,烟苗的还苗期较长,还苗期是从育苗移栽到成活的时间,烟苗需要适应新环境后才能定根生长,成活率低,生长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烟叶栽培移栽环境变化大,烟苗的还苗期长,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缺陷,提供一种移栽环境变化小,缩短烟苗还苗期,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烟草栽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烟草栽培方法,包括播种育苗、移栽、除草松土、施肥和收获步骤,移栽方式为垄栽,移栽步骤包括起垄、盖薄膜、打孔和移栽育苗,所述垄的高度为25-30cm,宽度为40-60cm;所述孔的穴口为圆形,孔的直径为3.2-4cm,深度为10-20cm,孔的间距为45-55cm;所述移栽后的育苗位于薄膜下。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烟草栽培方法,所述垄的高度为25-30cm,宽度为40-60cm。起垄是将两边的土堆在一起形成一个梗,相较于传统的小垄体而言,大垄体相较于小垄体,土壤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所述孔的穴口为圆形,孔的直径为3.2-4cm,深度为10-20cm,孔的间距为45-55cm,所述移栽后的育苗位于薄膜下。通常情况下,育苗在移栽时,会从育苗棚里带一定量的湿土。直径为3.2-4cm的孔更接近移栽育苗根部的大小,使育苗放入孔中不易倒,操作时在不用手扶的情况下将育苗放入孔中,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10-22cm深的孔使得育苗放入孔中后,育苗位于薄膜下方,使得移栽的烟苗在孔内的小环境中生长,环境类似于育苗棚中,环境变化小,使烟苗适应新环境,缩短烟苗还苗期,加快育苗生长,提高成活率;孔的间距为45-55cm即为烟苗的株距,适当的密度有利于培育出长短适中的优质烟叶。
进一步,所述的施肥步骤包括施底肥和施提苗肥,施底肥于起垄后盖薄膜前,施肥的宽度为8-10cm,深度为垄面下15cm;所述的施提苗肥于移栽育苗后,提苗肥为氮磷肥和水的混合物,氮磷肥的氮磷比例为30:6,每亩用量1kg。底肥的施肥宽度为8-10cm,深度为垄面下15cm,使得肥料溶于土壤中更有利于烟苗生长,又避免肥料与烟苗根部直接接触,防止将烟苗根部烧坏;提苗肥为氮磷肥和水的混合物,氮磷肥的氮磷比例为30:6,每亩用量1kg,肥水在移栽育苗后淋灌于烟苗孔中,更利于烟苗吸收。
进一步,所述的提苗肥中氮磷肥和水的比例为1:100,每孔用量90-100mL。避免提苗肥少效果差,起不到提苗的作用,提苗肥多将烟苗烧坏的危险。
再进一步,所述的孔的直径为3.2cm,深度为15cm,宽度为50cm。此种孔的大小、深度更接近于烟苗移栽的大小,接近于育苗棚的环境,利于移栽后的育苗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和试验所种植烟草品种为云烟87。
本发明的的种植要点,如表1所示
表1
从以上述数据中选取一组数据为实施例举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一:播种育苗
(1)选苗床地: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远离菜地、烤房、村庄,土壤疏松的水稻田作苗床地;
(2)苗床地整理:先将所需苗床地提早犁翻晒白,然后耙平打碎,平整厢面,除净杂物,稍加刮平压实;
(3)育苗:开厢育苗,采用小孔育苗,在育苗棚中培育。
二:移栽
(1)选地整地: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按垄高度为25cm,宽度为40cm起垄,再施底肥,底肥用氮肥,底肥的宽度为8cm,深度为垄面下15cm,按照每米一把底肥的量进行施肥;
(2)盖薄膜:于移栽前20天左右,选择雨后盖薄膜,保证薄膜密封,且进度保证在15-20天完成;
(3)打孔:采用双头打孔器进行打孔,双头打孔器的间距、直径和深度设为45cm、3.2cm和10cm,所打的孔穴口呈圆形,直径为3.2cm,深度为10cm,间距为45cm;
(4)移栽:选择苗龄在50-55天、茎高4-6cm的育苗进行移栽,将育苗从育苗棚中取出,育苗需要带湿土,将育苗放入打好的孔中,保证育苗放入孔中,在薄膜下方,不接触薄膜,做到看不见烟苗为好;
(5)施提苗肥:选用专用氮磷提苗肥,氮磷的比例为30:6,用量为1kg/亩,用0.5kg加入50kg水中,搅拌均匀,盛于水壶内,顺孔穴壁淋下,每孔用量为90mL;
(6)杀虫:施提苗肥后,再喷以土蚕金针杀,用量为每亩25mL,兑入100kg水,用喷洒器喷入孔中,土蚕金针杀是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避免烟苗在薄膜下受到虫害;同时每孔中放4-5粒防治蜗牛的药物,蜗抖6%四聚乙醛颗粒剂;
(7)封口:烟苗长出孔后,再施硝铵磷肥,每亩用4kg硝铵磷肥加入200-300斤水,淋于孔中。
三:田间管理
(1)追肥:移栽育苗三十天后进行追肥,为烟苗提供充足营养,追肥为氮磷肥,氮磷肥的比例为14:31,每亩施15kg,施于孔中,施用后用泥土封口;
(2)打顶抑芽:适时打顶,控制和调节烟叶叶片大小,确保单株留叶数达20-22片,最多不超过25片。
四:采收烘烤。
实施例二:
一:播种育苗
(1)选苗床地: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远离菜地、烤房、村庄,土壤疏松的水稻田作苗床地;
(2)苗床地整理:先将所需苗床地提早犁翻晒白,然后耙平打碎,平整厢面,除净杂物,稍加刮平压实;
(3)育苗:开厢育苗,采用小孔育苗,在育苗棚中培育。
二:移栽
(1)选地整地: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按垄高度为30cm,宽度为60cm起垄,再施底肥,底肥用氮肥,底肥的宽度为10cm,深度为垄面下15cm,按照每米一把底肥的量进行施肥;
(2)盖薄膜:于移栽前20天左右,选择雨后盖薄膜,保证薄膜密封,且进度保证在15-20天完成;
(3)打孔:采用双头打孔器进行打孔,双头打孔器的间距、直径、和深度可事设为50cm、4cm和20cm,所打的孔穴口呈圆形,直径为4cm,深度为20cm,间距为50cm;
(4)移栽:选择苗龄在50-55天、茎高4-6cm的育苗进行移栽,将育苗从育苗棚中取出,育苗需要带土,将育苗放入打好的孔中,保证育苗放入孔中,在薄膜下方,不接触薄膜,做到看不见烟苗为好;
(5)施提苗肥:选用专用氮磷提苗肥,氮磷的比例为30:6,用量为1kg/亩,用0.5kg加入50kg水中,搅拌均匀,盛于水壶内,顺孔穴壁淋下,每孔用量为100mL;
(6)杀虫:施提苗肥后,再喷以土蚕金针杀,用量为每亩25mL,兑入100kg水,用喷洒器喷入孔中,土蚕金针杀是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避免烟苗在薄膜下受到虫害;同时每孔中放4-5粒防治蜗牛的药物,蜗抖6%四聚乙醛颗粒剂;
(7)封口:烟苗长出孔后,再施硝铵磷肥,每亩用4kg硝铵磷肥加入200-300斤水,淋于孔中。
三:田间管理
(1)追肥:移栽育苗三十天后进行追肥,为烟苗提供充足营养,追肥为氮磷肥,氮磷肥的比例为14:31,每亩施15kg,施于孔中,施用后用泥土封口;
(2)打顶抑芽:适时打顶,控制和调节烟叶叶片大小,确保单株留叶数达20-22片,最多不超过25片。
四:采收烘烤。
以下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栽培烟草进行试验,与传统的垄栽大孔烟草栽培技术对比:
一、实验内容:
(1)气候斑点病、病毒病的调查
移栽后于大田团棵期、旺长期,采取大田5点取样法调查烟草病毒病与气候斑点病的发生,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
(2) 环境温度测定
从移栽开始,每日调查孔内温度、薄膜下5cm、10cm、15cm、20cm及25cm的温度。
(3)生育期的调查
按移栽、还苗、团棵、旺长、现蕾、采收6个时期,记载烟株的具体生育日期。
(4)叶绿素含量的调查
叶绿素计测定值与叶绿素含量有稳定的极显著相关性,因此可以用叶绿素计测定值的变化来表示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移栽后10天用叶绿素计CCM-200测定烟叶内叶绿素计值的变化,每10天调查一次,到旺长期后结束,叶绿素计值单位用CCI表示。
(5)农艺性状调查
分别在移栽后的团棵期、旺长期、打顶期调查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茎围等农艺性状。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移栽方式对烟株抗病性的影响
病毒和气候斑点病是烟叶常见的病症,病毒病主要包括烟草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及蚀纹病毒,烟蚜虫是主要传播媒介。高海拔烟区移栽后还苗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天气大幅度变化很容易造成气候斑点病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烟苗的成活率。对烟株的抗病性影响结果见表1、表2:
表1 团棵期的抗病性影响
表2 旺长期的抗病性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示范区团棵期的气候斑点病、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病情指数平均为1.415、1.625,要明显低于传统栽培的3.78、4.27;从表2可以看出,旺长期的两种病害的发生都有所上升,本发明仍比传统栽培的发生程度要轻。总体而言,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技术可以明显的降低病害的发生。
(二)不同移栽方式对烟苗生长前期环境温度的影响
从移栽开始,每日调查孔穴温度、薄膜下5cm、10cm、15cm、20cm及25cm的温度,确定最接近育苗棚内的温度。
表3环境温度比较
注:育苗棚的温度为23.79℃
从表3可看出:①本发明中,本发明孔内的平均温度为21.73℃,要明显高于传统栽培中孔内的平均温度18.23℃,高出3.5℃;②薄膜内的温度更接近育苗棚内的温度。
(三)不同移栽方式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1.对烟草生育期的影响
按移栽、还苗、团棵、旺长、现蕾、采收6个时期,记载烟株的具体生育日期。
表4生育期的比较
处理 移栽 还苗 团棵 旺长 现蕾 采收始期 实施例一 5月16日 无 6月14日 6月24日 7月13日 7月29日 移栽后 天数 - 0 29 39 58 74 实施例二 5月16日 无 6月15日 6月25日 7月13日 7月30日 移栽后 天数 - 0 30 40 58 75 常规移栽 5月16日 5月24日 6月20日 6月29日 7月17日 8月3日 移栽后 天数 - 8 35 44 62 79
由表4可知,本发明无还苗期,而对照需要常规移栽的8天左右的还苗期;本发明的团棵、旺长、现蕾、成熟期平均提前5天左右。说明本发明技术具有明显的促苗早生快发的作用。
2.对烟叶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移栽后10天用叶绿素计CCM-200测定烟叶内叶绿素计值的变化,每10天调查一次,到旺长期后结束,叶绿素计值单位用CCI表示,如表5
表5叶绿素含量比较
实施例一 28.52 27.44 31.56 37.89 38.23 实施例二 27.89 26.53 31.03 37.24 37.68 传统栽培 23.63 22.21 25.89 37.36 37.98
从表5看出,采用本发明的烟叶体内的叶绿素计值在旺长期之前都要明显高于常规移栽,平均高出4.00CCI左右。说明本发明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高,烟叶光合作用越强,生长速度越快。
3.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在团棵期、旺长期和打顶期对不同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农艺性状比较
从表6可知:本发明比较传统栽培,在株高、茎围、叶片数、叶长、叶宽均有增加,说明采用本发明移栽能有效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四、结论
(一)采用本发明能较好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首先,减少了苗床的剪叶次数,降低了病毒病的感染机率,保证烟苗移栽健康;其次,烟苗还可以躲避烟蚜在苗期的迁入高峰期,有效的降低了蚜虫对烟草的传毒机会和蚜传病毒病的发生;再次,烟苗移栽后在比较稳定的温度下生长,不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自然伤害,进而保证在苗期的健康生长,促进苗期的早生快发。
(二)本发明栽培的方式可以提高烟苗前期叶内叶绿素的含量,有效促进烟株前期光合产物的积累,也提高了烟株的抗病性与抗逆性。
(三)本发明移栽方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苗床管理用工,减少了多次剪叶、多次施药等产生的经济成本;大田栽法简单,工序少,成苗率高,补苗少,可减少用工。
(四)本发明移栽适宜在高海拔烟区应用。高海拔烟区大田苗期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对烟苗产生自然伤害,而通过本发明移栽可以保证稳定的温度供苗期健康生长。通过本发明移栽,可以提前烤烟的生育期5天左右,可明显的提高农艺性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