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917336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152037.7

申请日:

2012.05.16

公开号:

CN102661335A

公开日:

2012.09.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16D 25/12申请公布日:201209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D 25/12申请日:20120516|||公开

IPC分类号:

F16D25/12

主分类号:

F16D25/12

申请人: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波; 雷永超; 高永东; 龚洪; 陈传洁; 徐敏

地址:

430057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沌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珠山湖大道3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涂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经拔叉连接带来操作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所述离合分泵包括内缸体、外缸体及套装在内、外缸体间的液压活塞泵,所述分离轴承总成套装在内缸体上,其后端与液压活塞泵的活塞连接。本发明结构极为简单、可靠性高、无需因离合器从动盘磨擦片摩损而调整离合分泵,且成本较低、体积小、传动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
,所述离合分泵包括内缸体、外缸体及套装在内、外缸体间的液压活
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总成套装在内缸体上,其后端与液
压活塞泵的活塞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内缸体的前段设有限位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缸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前端与分离轴承总
成的后端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压缩弹簧外套有防尘罩,防尘置两端设有与压缩弹簧前端连接或接
触的前固定环和与压缩弹簧后端连接或接触的后固定环,所述前固定
环与分离轴承总成的后端接触或卡接或连接。

说明书

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传动系统,具体的说是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
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传动系统中离合操纵一般采用液压推动离合分泵的液压活塞泵,
分泵和分离轴承总成之间通过杠杆(拔叉)传递作用力,分离轴承总
成的前端作于离合器的分离指上,分离轴承总成经轴承座固定在变速
器输入轴上。由于离合分泵和分离轴承总成之间通过拨叉连接,效率
较低,随着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向移动,
分离轴承总成也需要跟着向变速器方向移动,因而需要经常调整离合
分泵,以保证离合分离轴承总成与离合器分离指之间联系。这种方式
带来操作不便、可靠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极为简单、可
靠性好、无需调整离合分泵活塞长度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
构。

技术方案包括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所述离合分泵包括内缸体、
外缸体及套装在内、外缸体间的液压活塞泵,所述分离轴承总成套装
在内缸体上,其后端与液压活塞泵的活塞连接。

所述内缸体的前段设有限位环。

所述外缸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前端与分离轴承总成
的后端接触。

所述压缩弹簧外套有防尘罩,防尘置两端设有与压缩弹簧前端连接或
接触的前固定环和与压缩弹簧后端连接或接触的后固定环,所述前固
定环与分离轴承总成的后端接触或卡接或连接。

发明人对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的连接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经
过多次实验发现,当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
向移动时,造成必需调节离合分泵活塞长度以适应分离轴承总成位移
的原因是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之间非同轴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件
拔叉的存在,因此取消拔叉的同时,必须使离合分泵与分离轴承总同轴
连接设置,因此考虑将分离轴承总成直接套装在离合分泵的内缸体上
,其后端面与内、外缸体间的活塞直接连接。前端面仍作于离合器的
分离指上。这样,当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
向移动时,作用于分离指上的分离轴承总成和活塞在分离指沿轴向直
接传导而来的力的作用下,也会克服压缩弹簧及液压的作用力沿内缸
体轴向随之向变速器方向相应移动,这样无需单独调整离合分泵,也
能保证离合分离轴承总成与离合器分离指之间联系。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利用对其压缩的反作用力,配合活
塞使分离轴承总成的前端始终作于离合器的分离指上,进一步保证分
离轴承总成与分离指的接触状态。所述压缩弹簧上罩有防尘罩,除起
到防尘作用外,还可以为压缩弹簧沿轴向的作用力限位。

本发明将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集成与一体,取消了轴承座、拔叉
等复杂连接部件,安装维护更为简便,更为重要的是无需因离合器从
动盘摩擦片磨损的问题对活塞杆进行反复调整,省时省力,大大提高
了离合控制的安全可靠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体积小
、传动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状态图(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未摩损状态)。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状态图(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摩损状态)。

图3为本发明3D外形图。

其中,1-外缸体、2—防尘罩、3—后固定环、4—压缩弹簧、5—前固
定环、6—分离轴承总成、7—限位环、8—内缸体、9—液压活塞泵、
10—离合分泵、11-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参照图1及图3,离合分泵10的内缸体8和外缸体1之间设有液压活塞泵
9,所述外缸体1上还套有被封闭在防尘罩2内的压缩弹簧4,所述防尘
罩2的两端设有与压缩弹簧4前端接触(或连接)的前固定环5和与压缩
弹簧4后端接触(或连接)的后固定环3,所述防尘罩2为可变形材料(
如橡胶等),可随压缩弹簧4的压缩变形而相应变形,离合分泵10的内
缸体8上还套有分离轴承总成6,所述分离轴承总成6的后端面与液压活
塞泵9的活塞11连接,并同时与前固定环5卡接(或连接),所述内缸
体8的前段还设有限位环7。

安装时,离合分泵10的现有安装方式不变,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器
的壳体上,当安装分离指(图中未示出)后,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始
终使分离轴承总成6的前端与分离指保持接触状态。

参照图1,当液压作用于液压活塞泵9,使液压活塞泵9的活塞15直接推
动分离轴承总成6,分离轴承总成6将推力沿轴向直接传导至分离指,
实现离合分离。

参照图2,而当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发生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向
(分离轴承总成6的后端方向)移动时,分离轴承总成6及活塞11也克
服压缩弹簧4及液压的作用力向同一方向移动,同时分离轴承总成6的
前端仍然会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力下保持与分离指的接触状态,从而实
现真正意义上离合从动盘摩擦片磨损的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调整离合
分泵的目的。

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661335A43申请公布日20120912CN102661335ACN102661335A21申请号201210152037722申请日20120516F16D25/1220060171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430057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沌口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珠山湖大道399号72发明人王波雷永超高永东龚洪陈传洁徐敏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代理人涂洁54发明名称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经拔叉连接带来操作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离合分泵及分。

2、离轴承总成,所述离合分泵包括内缸体、外缸体及套装在内、外缸体间的液压活塞泵,所述分离轴承总成套装在内缸体上,其后端与液压活塞泵的活塞连接。本发明结构极为简单、可靠性高、无需因离合器从动盘磨擦片摩损而调整离合分泵,且成本较低、体积小、传动效率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1页21一种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所述离合分泵包括内缸体、外缸体及套装在内、外缸体间的液压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总成套装在内缸体上,其后端与液压活塞泵的活塞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

3、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体的前段设有限位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前端与分离轴承总成的后端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外套有防尘罩,防尘置两端设有与压缩弹簧前端连接或接触的前固定环和与压缩弹簧后端连接或接触的后固定环,所述前固定环与分离轴承总成的后端接触或卡接或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661335A1/2页3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传动系统,具体的说是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背景技术00。

4、02汽车传动系统中离合操纵一般采用液压推动离合分泵的液压活塞泵,分泵和分离轴承总成之间通过杠杆(拔叉)传递作用力,分离轴承总成的前端作于离合器的分离指上,分离轴承总成经轴承座固定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由于离合分泵和分离轴承总成之间通过拨叉连接,效率较低,随着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向移动,分离轴承总成也需要跟着向变速器方向移动,因而需要经常调整离合分泵,以保证离合分离轴承总成与离合器分离指之间联系。这种方式带来操作不便、可靠性差等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极为简单、可靠性好、无需调整离合分泵活塞长度的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的连接结构。000。

5、4技术方案包括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所述离合分泵包括内缸体、外缸体及套装在内、外缸体间的液压活塞泵,所述分离轴承总成套装在内缸体上,其后端与液压活塞泵的活塞连接。0005所述内缸体的前段设有限位环。0006所述外缸体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前端与分离轴承总成的后端接触。0007所述压缩弹簧外套有防尘罩,防尘置两端设有与压缩弹簧前端连接或接触的前固定环和与压缩弹簧后端连接或接触的后固定环,所述前固定环与分离轴承总成的后端接触或卡接或连接。0008发明人对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的连接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当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向移动时,造成必需调节。

6、离合分泵活塞长度以适应分离轴承总成位移的原因是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之间非同轴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件拔叉的存在,因此取消拔叉的同时,必须使离合分泵与分离轴承总同轴连接设置,因此考虑将分离轴承总成直接套装在离合分泵的内缸体上,其后端面与内、外缸体间的活塞直接连接。前端面仍作于离合器的分离指上。这样,当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向移动时,作用于分离指上的分离轴承总成和活塞在分离指沿轴向直接传导而来的力的作用下,也会克服压缩弹簧及液压的作用力沿内缸体轴向随之向变速器方向相应移动,这样无需单独调整离合分泵,也能保证离合分离轴承总成与离合器分离指之间联系。0009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压缩弹。

7、簧,利用对其压缩的反作用力,配合活塞使分离轴承总成的前端始终作于离合器的分离指上,进一步保证分离轴承总成与分离指的接触状态。所述压缩弹簧上罩有防尘罩,除起到防尘作用外,还可以为压缩弹簧沿轴向的作用力限位。说明书CN102661335A2/2页40010本发明将离合分泵及分离轴承总成集成与一体,取消了轴承座、拔叉等复杂连接部件,安装维护更为简便,更为重要的是无需因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磨损的问题对活塞杆进行反复调整,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离合控制的安全可靠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状态图(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未摩损状态)。0012图2为。

8、本发明的第二状态图(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摩损状态)。0013图3为本发明3D外形图。0014其中,1外缸体、2防尘罩、3后固定环、4压缩弹簧、5前固定环、6分离轴承总成、7限位环、8内缸体、9液压活塞泵、10离合分泵、11活塞。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0016参照图1及图3,离合分泵10的内缸体8和外缸体1之间设有液压活塞泵9,所述外缸体1上还套有被封闭在防尘罩2内的压缩弹簧4,所述防尘罩2的两端设有与压缩弹簧4前端接触(或连接)的前固定环5和与压缩弹簧4后端接触(或连接)的后固定环3,所述防尘罩2为可变形材料(如橡胶等),可随压缩弹簧4的压缩变形而相应变。

9、形,离合分泵10的内缸体8上还套有分离轴承总成6,所述分离轴承总成6的后端面与液压活塞泵9的活塞11连接,并同时与前固定环5卡接(或连接),所述内缸体8的前段还设有限位环7。0017安装时,离合分泵10的现有安装方式不变,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变速器的壳体上,当安装分离指(图中未示出)后,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始终使分离轴承总成6的前端与分离指保持接触状态。0018参照图1,当液压作用于液压活塞泵9,使液压活塞泵9的活塞15直接推动分离轴承总成6,分离轴承总成6将推力沿轴向直接传导至分离指,实现离合分离。0019参照图2,而当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发生磨损,分离指会向变速器方向(分离轴承总成6的后端方向)移动时,分离轴承总成6及活塞11也克服压缩弹簧4及液压的作用力向同一方向移动,同时分离轴承总成6的前端仍然会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力下保持与分离指的接触状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离合从动盘摩擦片磨损的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调整离合分泵的目的。说明书CN102661335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661335A2/2页6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66133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