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码梁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53990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7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12863.4

申请日:

1997.07.20

公开号:

CN1177132A

公开日:

1998.03.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7.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7.7.20|||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23

主分类号:

G06F3/023

申请人:

梁大石;

发明人:

梁大石; 梁大成

地址:

133101吉林省图们市石岘造纸厂职工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以首音为主(不分平卷舌)、以形音为辅(尽量取其内含字音),最大码长为四键的汉字输入法(第一键为汉字首音,二键三键为首尾形音,四键为识别码)。该码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的事实对形声字简化取码。该码用26键(含学习键)最大特点是完全符合汉字的语音、书写规范,极少人为规则。25键形音对应简单、自然,过目不忘,充分利用了人们的汉字知识,是一种友好易学、准确高效的汉字输入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计算机汉字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1)、是一种以首音为主(不分平卷舌)、以形音为辅,最大码长 为四键的汉字输入法(第一键为汉字首音,二键三键为首尾形音,四 键为识别码)。 (2)、关于音码其特征是: 首音不区分平卷舌。26个英文字母中,除了“U”、“I”两键 不用,“Z”键用作学习键(该键位灵敏度较差),其它键位安排如下: 用“ V”代表首音“z”和“zh”;用“C”代表首音“c”和  ch” ;用“S”代表首音“s”和“sh”,其它首音用原来字母。 (3)、关于型码其特征是: ①非形声字编码:“自然拆成两部分,拆得成字取字音,拆不成 字取部首,宁大勿小奔两头”。 所谓“自然拆分”即按汉字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先外后内)把汉字拆成两半(单笔划汉字重复取码)。因有“取大为 先”的原则,下面几种情况我们做为规定:(一)某些汉字的中间部分既 可算作前一半,又可算作后一半(往上往下都能构成成字)的,本法 约定此种情况一律顾前不顾后。(比如,“天”字分为“二、人”, “卡”字分为“上、卜”,“舌”字分为“千、口”)。一种情况作 为例外:根据人们的认识习惯对左右结构的汉字要按相反规则划分, 即左右结构的汉字凡中间部分可前可后的一律前者让后者。(比如, “树”字分为‘木、对’,“做”字分为‘亻、故’)。(二)从直观出 发,“口”字做为方框内含其它笔划的(本条专指那些内含笔划不冲 出“口”字,只在“口”当中的),按笔顺本应是最后封口。我们约 定方框“口”作为一个成字笔顺在前,内含的笔划笔顺在后(比如, “国”字分为“口、玉”)。仅此特例,其它一律按书写顺序。 所谓“拆得成字取字音”,是指自然拆分中遇到的成字我们取其 首音。需要强调说明,本法所说的成字一律指内含于某个汉字中的“ 简单、常用”字——所说常用即比较生僻的成字(如苟、酉、缶、 圭等)不在此列;所说简单即以大多数小学生都可认得为准。反之, 小学们不常用、不熟悉的字不在此列(如“妾”、“俞”、“厄”等) 另外,遇有多音字做内含字的情况,我们均取其明显常用的首音 (如“会”取首音“h”,“参”取首音“c”)。以下五个汉字“长、 重、朝、乐、辟”两种读音均较常用,故特殊规定:这几个字做内含 字出现时不视为成字(需进一步拆分)。 所谓“拆不成字取部首,宁大勿小奔两头”指若拆得的两半(或 其中某一半)构不成字,则按前半靠前取,后半靠后取(两头奔)的 方法取其字根或部首(取大为先)。如“疆”字分为“弓、一”,“ 两”字分为“一、从”。 ②形声字编码:“形声起源在后半,声源形码(声源字)不取全; 一分为二择其后,顺应首尾听自然”。 所谓“形声字”这里定义为“某字其第二形码(全码的第三键) 是成字且与整个字首音相同(如“纺”、“浪”等)。称其为形声字。 所谓“声源字”即形声字后一半所含的成字,(如前例的“方” 和“良”)。 所谓“不取全”即把声源字按整字的拆分原则再度分半并取其后 半(如“理”分为“王、二”,“捞”分为“扌、力”)。 有些汉字按“不取全”规则回避之后,仍然出现首尾重音(指一 键、三键相同)的情况,这时可不再理会,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即只 回避一次)。例如:“援”字的形码初分是“扌、友”,回避后是“ 扌、又”,至此不用再分。以上所说回避均是针对形声字的内含成字 所讲,而那种虽有一键、三键相重(字母相同),但第三键不是成字[ 另及两个单笔划汉字‘一’(本法归为横:即H)和‘乙’(本法归 为勾:即G)],此种情况不属回避之列,尽可照打。 (4)、关于识别码其特征是: 我们按以下五种基本笔划将键盘分成五个区,每个区又分成五个 (或四个)键位,区位交叉确定末笔识别键。(详见说明书附图4) 五种基本笔划:扭(含带勾的弯或折,如本法定义的‘刀、勾’) 横、竖、撇、点(捺),数字代号依次为0,1,2,3,4。如此 规定可让双手的一二三四指与各区的1234代码基本对应。 扭区:B(扭扭)V(扭横)C(扭竖)X(扭撇)N(扭点) 横区:G(横扭)F(横横)D(横竖)S(横撇)A(横点) 竖区:H(竖扭)J(竖横)K(竖竖)L(竖撇)M(竖点) 撇区:T(撇扭)R(撇横)E(撇竖)W(撇撇)Q(撇点) 点区:Y(点扭)U(点横、点竖)O(点撇)P(点点) 用数字方式表示更加简捷: 0区:B(00)V(01)C(02)X(03)N(04) 1区:G(10)F(11)D(12)S(13)A(14) 2区:H(20)J(21)K(22)L(23)M(24) 3区:T(30)R(31)E(32)W(33)Q(34) 4区:Y(40)U(41、42)O(43)P(44) 识别方法概括如下: “末笔识别不用背,末一是区末二位,” “单笔收口算例外,末一末二往前推。” 所谓末笔是指编码的第三键(或者说形码第二键)即形码的末笔。 末一末二是指打入的末笔笔形按书写顺序的第一笔和第二笔(每 笔都有扭、横、竖、撇、点、五种情况)。比如,汉字“拨、扳、播、 扮”四个字的前三码都是BTF,而三个字的末笔笔形分别是“发、反、 番、分”,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拨”字的末一和末二是“扭、撇” (其识别键为X),“扳”字的末一和末二是“撇、撇”(其识别键为 W),“播、扮”两字的末一和末二都是“撇、点”(其识别键为Q)。 所谓“单笔收口算例外,末一末二往前推”是指类似“太、疆” 两字的末笔形分别是“丶”和“一”(是单笔),所以它的末一、末 二(不算最后的单笔)要往前推两步即“撇、点”和“竖、横”;另 外,凡是以“口”字为末笔的(或日“收口”的),其末一、末二也 要(不算口字)倒推两笔。面不论那种情况,若退到头即算第一笔。 对于大字符集编码,也可就末笔的识别规则细做规定,比如,“ 末一末二往前推”的范围可酌情加宽至‘辶、日、心、辛、又’等。 (5)、关于容错码其特征是: 容错码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针对那些由字形和笔顺引起拆码错 误的,我们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给出相容的编码(即容纳‘非故 意’错误)。第二个含义是容纳‘故意性’错误,有些汉字在打满四 键后仍然出现重码,我们给重码中的第二候选字(第一字可不加选择) 提供一个“替补码”。它的作用是输入某个第二侯选字时,我们可凭 经验直接用“替补码”代替原来的识别码,四键打出该字。如“播、 扮”的四码都是“BTFQ”,因为我们规定用“I”键做末笔容错码,所 以按“ BTFI”可直接打出“扮”字。 本法除了规定用“I”做单字的末笔容错码外(简称“末容”码), 还规定了用“U”键做词组编码的第三键容错码(简称“三容”码)。 其理由在于(一)“ U”键与“I”键一样有许多‘空闲时刻’:比如两者 都与字音无缘;“I”键做第一形码机会很少;另外“U”做第三键时 完全闲置(也属故意安排)。(二)不同于其它编码,为了充分扩展词组 的编码空间,让熟练者在多种情况下都能发挥效率四键选中,我们对 重码中的非首条词组(第一条可不加选择)提供了第三键的替补码, 即‘三容’码。灵活运用,可使上万个词组“死里逃生”。比如:“ 能力、努力”的编码都是“NNLD”,熟练者可用“NNUD”点接打出排 在后面的能力;再如“北京地区、边疆地区”编码都是“BJDQ”,为 了不用选择,可直接输入“BJUQ”使“边疆地区”到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汉字编码方法的键盘音、形对应关系及识 别区位的对应关系,其特征在于采用如说明书附图(1)、(2)、(3) 、(4)[或略做变动]进行汉字编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字编码方法,其特征是按与权利要求 1所述的形声字简化取码方法相类似的方法对形声字简化取码(包括: (1)扩大或缩小形声字的概念,如规定凡某字的内含字与整个字首音相 同即定义为形声字;(2)扩大或缩小简化范围,如依据汉字结构不同对形 声字进行简化;(3)采取其它方法进行简化,如靠前取码等。)
4: 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字编码方法(将键盘上都首转换 成繁体部首或做局部改动)对繁体汉字进行编码,其特征是采用说明 书所述的形、音取码方法(或仅是键盘对应关系不同)对汉字进行编 码。
5: 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字编码方法对字典、词典进行编 码,其特征是按权利要求1所述汉字编码方法对字典、词典进行编码。
6: 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字编码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索引, 其特征是按权利要求1所述汉字编码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索引。

说明书


自成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

    一种以首音为主(不分平卷舌)、以形音为辅,最大码长为四键的汉字输入法(第一键为汉字首音,二键三键为首尾形音,四键为识别码)。该码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的事实对形声字简化取码。该码用26键位(含学习键),最大特点是完全符合汉字的语音、书写规范,极少人为规则。25键形音对应简单自然,过目不忘,充分利用了人们的汉字知识,是一种友好易学、准确高效的汉字输入法。“自成码”含义有二:1.由汉字的自然规律造就而成;2.自己就可学成,无需专门培训。

    8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汉字编码的发展道路上,无论是音码、形码还是音形码都在朝着一个逐渐明朗的目标迈进: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规则,遵从汉字的语音、书写规范,将人们的汉字知识自然渗透到输入法当中,简言之就是要向“无编码”输入法这一极限目标靠进。从最初追求高速度、无重码,到今天的“智能拼音”和各种含有二次编码的“拼音一汉字”整句输入系统,人们对输入法理想境界的追求已经十分迫切了。能否摒弃备种繁索规则,忘掉可恶的字根表,在简易高效并举的同时,又很好地兼顾“字”与“词”这两个方面,该码的创新在于:①首次打破了字根与非字根的界限,开创了“读出音来即字根,首尾(指一键、三键)重音对半分”的起然境界;②该码的第二个突破是:实现了由形到形音的转换(避免了多余的笔划拆分)形音并举,溶汇了人们最自然、最基本地语文知识,这是其它技术无法代替的社会优势,是‘知识迁移’的充分必要条件。

    经验表明,在汉字的自然属性中针对“形”的定性、定量通常是较难把握的,因而众多形码都有字根不统一,拆法不统一,排列无规律(自然规律)等弊端,甚至输入一个极简单的汉字也要大费周折,这是对人工创造规范的无言嘲弄。相反,以语音知识为背景(这里特指汉字的首音和形音面丢弃韵母、声调等其它因素),加上最简单的基本笔划及部首相辅,它的简明易学性是勿容质疑的。正如人们识字,首先是记住它念什么,上边是什么、下边是什么(是尽可能大的分块记忆而不是肢解成许多部件),只有那些笔形零散的汉字(如商、率、飞等)人们才进一步描述其笔划。可以说,这是一种约定成俗的、最自然最流畅的思维方式,是每个社会成员既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例如:“李”、“国”、“章”三个汉字,按“木、子”,“口、玉”、“立、早”来拆分是最自然不过了。但能否每个汉字都这样拆分呢?请看下面的汉字:“拉、拢、抡、搂、拎、拦、揽、捞、擂、掳”,如果第一键用其声母,再按成字取其音的方式组码,则上面10个汉字的编码都将是LTL”。问题的关键十分明显:形声字所内含的“声源字”(本法特指某字的第二形码本身是成字且与整个字首音相同)将带来大量的重码,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声源形码不取全”,我们规定凡此种情况一律用“声源字的后一半”(按成字拆分原则所得)代替“声源字”(如再次重复可不必理会,即只回避一次)。如此做法既顺应了“首、尾取码”的大趋势(这样取码歧义最小),又巧妙地兼顾了既使有对“形声字”的判断模糊,也跑不出‘两种认识,殊途同归’的正确结果。例如,汉字“掳”,无论是否看由它是“形声字”,其形码均为‘扌、力’。本输入法的核心正在于此。

    以下按字、词两个部分叙述本方法主要内容。

    一、单字编码

    单字最大码长为四码:第一键(首)音码,第二、三键形音码,第四键为识别码。(另有一、二级简码及三级码)

    1、音码部分

    本输入法首音不必区分平卷舌。26个英文字母中,除了“U”、“I”两键不用,“Z”键用作学习键(该键位灵敏度较差),其它键位安排如下:

    用“V”代表首音“z”和“zh”;用“C”代表首音“c”和“ch”;用“S”代表首音“s”和“sh”,其它首音用原来字母。

    2、形码部分

    (1)非形声字编码:“自然拆成两部分,拆得成字取字音,拆不成字取部首,宁大勿小奔两头”。

    所谓“自然拆分”即按汉字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先外后内)把汉字拆成两半(单笔划汉字重复取码)。因有“取大为先”的原则,下面几种情况我们做为规定:①某些汉字的中间部分既可算作前一半,又可算作后一半(往上往下都能构成成字)的,本法约定此种情况一律顾前不顾后。(比如,“天”字分为“二、人”,“卡”字分为“上、卜”,“舌”字分为“千、口”)。一种情况作为例外:根据人们的认识习惯对左右结构的汉字要按相反规则划分,即左右结构的汉字凡中间部分可前可后的一律前者让后者。(比如,“树”字分为‘木、对’,“做”字分为‘亻、故’)。②从直观出发,“口”字做为方框内含其它笔划的(本条专指那些内含笔划不冲出“口”字,只在“口”当中的),按笔顺本应是最后封口。我们约定方框“口”作为一个成字笔顺在前,内含的笔划笔顺在后(比如,“国”字分为“口、玉”)。仅此特例,其它一律按书写顺序。

    所谓“拆得成字取字音”,是指自然拆分中遇到的成字我们取其首音。需要强调说明,本法所说的成字一律指内含于某个汉字中的“简单、常用”字——所说常用即比较生僻的成字(如苟、酉、缶、圭等)不在此列;所说简单即以大多数小学生都可认得为准。反之,小学们不常用、不熟悉的字不在此列(如“妾”、“俞”、“厄”等)。另外,遇有多音字做内含字的情况,我们均取其明显常用的首音(如“会”取首音“h”,“参”取首音“c”)。以下五个汉字“长、重、朝、乐、辟”两种读音均较常用,故特殊规定:这几个字做内含字由现时不视为成字(需进一步拆分)。

    所谓“拆不成字取部首,宁大勿小奔两头”指若拆得的两半(或其中某一半)构不成字,则按前半靠前取,后半靠后取(两头奔)的方法取其字根或部首(取大为先)。如“疆”字分为“弓、一”,“两”字分为“一、从”。

    (2)形声字编码:“形声起源在后半,声源形码(声源字)不取全;一分为二择其后,顺应首尾听自然”。

    所谓“形声字”这里定义为“某字其第二形码(全码的第三键)是成字且与整个字首音相同(如“纺”、“浪”等)。称其为形声字。

    所谓“声源字”即形声字后一半所含的成字,(如前例的“方”和“良”)。

    所谓“不取全”即把声源字按整字的拆分原则再度分半并取其后半(如“理”分为“王、二”,“捞”分为“扌、力”)。

    有些汉字按“不取全”规则回避之后,仍然出现首尾重音(指一键、三键相同)的情况,这时可不再理会,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即只回避一次)。例如:“援”字的形码初分是“扌、友”,回避后是“扌、又”,至此不用再分。

    另外,以上所说回避均是针对形声字的内含成字所讲,而那种虽有一键、三键相重(字母相同),但第三键不是成字[另及两个单笔划汉字‘一’(本法归为横:即H)和‘乙’(本法归为勾:即G)],此种情况不属回避之列,尽可照打。

    3、识别码

    首先需要阐明,按本法的取码方式,一、二、三键之后大多数汉字可以唯一确准。若令其到位,最简捷的方法是加补空格(按组码的思维节奏这也是十分明显的),我们把“一二三+空格”即可到位的汉字编码称为“三级码”(换个说法也可叫‘空’识别),这是单字编码最主要的部分。

    除三级码外,还有些单字三键之后会有重码,需第四键进一步敲定,为此我们按以下五种基本笔划将键盘分成五个区,每个区又分成五个(或四个)键位,区位交叉确定末笔识别键。(详见附图4)

    五种基本笔划:扭(含带勾的弯或折,如本法定义的‘刀、勾’)横、竖、撇、点(捺),数字代号依次为0,1,2,3,4。如此规定可让双手的一二三四指与各区的1234代码基本对应。

    扭区:B(扭扭)V(扭横)C(扭竖)X(扭撇)N(扭点)

    横区:G(横扭)F(横横)D(横竖)S(横撇)A(横点)

    竖区:H(竖扭)J(竖横)K(竖竖)L(竖撇)M(竖点)

    撇区:T(撇扭)R(撇横)E(撇竖)W(撇撇)Q(撇点)

    点区:Y(点扭)U(点横、点竖)O(点撇)P(点点)

    用数字方式表示更加简捷:

    0区:B(00)V(01)C(02)X(03)N(04)

    1区:G(10)F(11)D(12)S(13)A(14)

    2区:H(20)J(21)K(22)L(23)M(24)

    3区:T(30)R(31)E(32)W(33)Q(34)

    4区:Y(40)U(41、42)O(43)P(44)

    识别方法概括如下:

    “末笔识别不用背,末一是区末二位,”

    “单笔收口算例外,末一末二往前推。”所谓末笔是指编码的第三键(或者说形码第二键)即形码的末笔。

    末一末二是指打入的末笔笔形按书写顺序的第一笔和第二笔(每笔都有扭、横、竖、撇、点、五种情况)。比如,汉字“拨、扳、播、扮”四个字的前三码都是BTF,而三个字的末笔笔形分别是“发、反、番、分”,按照上面所述的方法“拨”字的末一和末二是“扭、撇”(其识别键为X),“扳”字的末一和末二是“撇、撇”(其识别键为W),“播、扮”两字的末一和末二都是“撇、点”(其识别键为Q)。

    所谓“单笔收口算例外,末一末二往前推”是指类似“太、疆”两字的末笔形分别是“丶”和“一”  (是单笔),所以它的末一、末二(不算最后的单笔)要往前推两步即“撇、点”和“竖、横”;另外,凡是以“口”字为末笔的(或日“收口”的),其末一、末二也要(不算口字)倒推两笔。而不论那种情况,若退到头即算第一笔。

    当然,对于大字符集编码,也可就末笔的识别规则细做规定,比如,“末一末二往前推”的范围酌情加宽至‘辶、日、心、辛、又’等。

    4、简码

    ①一级简码:在键盘上除Z键外的25个字母键上分别设置一个最常用的汉字,只需击该键一次加空格便可。一级简码25个。

    ②二级简码:二级简码的编码方式是取全码的前两码加上一个空格键即可。

    5、容错码

    容错码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针对那些由字形和笔顺引起拆码错误的,我们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给出相容的编码(即容纳‘非故意’错误)。第二个含义是容纳‘故意性’错误,有些汉字在打满四键后仍然出现重码,我们给重码中的第二侯选字(第一字可不加选择)提供一个“替补码”。它的作用是输入某个第二侯选字时,我们可凭经验直接用“替补码”代替原来的识别码,四键打出该字。如“播、扮”的四码都是“BTFQ”,因为我们规定用“I”键做末笔容错码,所以按“BTFI”可直接打出“扮”字。

    本法除了规定用“I”做单字的末笔容错码外(简称“末容”码),还规定了用“U”键做词组编码的第三键容错码(简称“三容”码)。其理由在于①“U”键与“I”键一样有许多‘空闲时刻’:比如两者都与字音无缘;“I”键做第一形码机会很少;另外“ U”做第三键时完全闲置(也属故意安排)。②不同于其它编码,为了充分扩展词组的编码空间,让熟练者在多种情况下都能发挥效率四键选中,我们对重码中的非首条词组(第一条可不加选择)提供了第三键的替补码,即‘三容’码。灵活运用,可使上万个词组“死里逃生”。比如:“能力、努力”的编码都是“NNLD”,熟练者可用“NNUD”直接打出排在后面的能力;再如“北京地区、边疆地区”编码都是“BJDQ”,为了不用选择,可直接输入“BJUQ”使“边疆地区”到位。

    上面两类容错码,有心者可在输入过程中凭提示窗口(对容错码有事前和事后预告)强化印象、逐步熟练,初学者也可不必理会。

    6、学习键

    在输入过程中,遇到某些未知的音、形或识别时,可用学习键查寻帮助。

    (1)代替形码或识别码

    例如,对“舞”字的未笔及识别码不清楚,可按WPZZ进行查寻。

    (2)代替音码

    本输入法中,如果不知道某个字的首音,可用“U”(称左音键)或“I”(右音键)来代替未知的首音。如此做法必要性在于:形声汉字的形码部分在不知道首音的情况下将与原编码不同。如“授”字,知道首音打STY,不知道首音时打?TS。如用“Z”键代表首音输入ZTS将查不到原来编码。所以我们规定用‘左音键’U代表“撇、点、扭”起笔的未知汉字首音,用‘右音键’I代表“横、竖”起笔的未知汉字首音,后面的二、三、四码照样用Z代表。比如,我们不知道首音时查寻“锂、冀”两个字,输入UJL和IBG即可。

    二、词组编码

    1、双字词输入

    双字词取每个字的前两码。

    2、三字词输入

    三字词取三个字的首音加第三字的第二码。

    3、多字词输入

    多字词取前三字加上最后一字的首音。

    ※  对说明书附图的简要说明:

    一、说明书附图(3)和摘要附图中所提‘梁码’系‘自成码’简称。

    二、有关说明书附图(4)的具体说明见本说明书第4、第5页。

    三、有关说明书附图(3)的具体说明见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

    四、对说明书附图(1)、附图(2)的几点说明:

    1、以下三个成字“一”(归作‘横’)、“乙”  (归作‘勾’)“水”(归作‘水’),因为这三个字按键不在本首音(分别是H、G、A)故型音对照表中特别列出。

    2、以下三个成字“戈”、“爪”、“皿”虽然按键在本首音,但这三个成字不属于本法定义的简单常用字,故型音对照表中也特别列出。  

    3、除了1中所提“一、乙、水”三个字外,凡‘简单常用字’作内含字,形音一律用其首音代表,故型音对照表中,此类字不再列出。

    4、成字按以下两种方式产生的变形字,变形前后应予同样看待:

    ①横变提:如“王→”、“牛→牜”、“子→孑”等。

    ②弯勾变提:如“九→”、“几→”、“匕→”等。

    5、说明书附图(1)、(2)中,“音形”一栏是对相应按键所代表的字根(或部件)的具体说明。如“H”代表‘横、提’等;“I”代表‘竖、竖勾’等。

自成码梁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成码梁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成码梁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成码梁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成码梁码汉字输入编码方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以首音为主(不分平卷舌)、以形音为辅(尽量取其内含字音),最大码长为四键的汉字输入法(第一键为汉字首音,二键三键为首尾形音,四键为识别码)。该码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的事实对形声字简化取码。该码用26键(含学习键)最大特点是完全符合汉字的语音、书写规范,极少人为规则。25键形音对应简单、自然,过目不忘,充分利用了人们的汉字知识,是一种友好易学、准确高效的汉字输入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