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6487222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8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32729.8

申请日:

20160602

公开号:

CN205961921U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游万涓,王顺柳

发明人:

彭堂丽

地址:

352200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城西街道跃进路108号北园新村3幢2单元101室

优先权:

CN201620532729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金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包括外棚和设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外棚主要由架线杆(1)、拉线(2)和托网线(3)组成,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4)、菇架(6)和顶网架(8)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空间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结构设计对光照强度、空气气流以及湿度进行合理自动调控,提升食用菌培养产品的质量和收率。同时替代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减轻了各种污染,节省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投资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棚和设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所述外棚主要由架线杆(1)、拉线(2)和托网线(3)组成;所述架线杆(1)的数量为四根以上且均竖立设置,每两根所述架线杆(1)相对设置组成一个架线杆组,多组所述架线杆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拉线(2)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架线杆(1)固定连接并拉动保持所述架线杆(1)竖立设置;所述托网线(3)连接并设置于所有所述架线杆(1)的顶端;所述托网线(3)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一太阳网(11);所述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4)、菇架(6)和顶网架(8)组成;所述内菇棚架(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菇架槽(7),每个所述菇架槽(7)内对应设置一个菇架(6);所述内菇棚架(4)的外表面覆盖有盖膜,所述顶网架(8)设置于所述内菇棚架(4)的顶部,所述顶网架(8)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太阳网(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还包括拉网线、马达和以及控制所述马达的遥控开关,所述拉网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网(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网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接;所述马达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网线收缩或伸长,继而相应带动所述第一太阳网(11)收纳或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网(11)和所述第二太阳网(9)均为天蓝色太阳网,所述盖膜为酞蓝色盖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太阳网(9)为35%密度太阳网,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55%、75%或90%密度太阳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菇棚架(4)、菇架(6)和顶网架(8)均由不锈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架(6)和所述内菇棚架(4)的下端均为葫芦型脚座(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菇棚架(4)下端的葫芦型脚座(5)下底面设置有弹簧减震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菇棚架(4)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天蓝色地膜(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与所述内菇棚之间设置有排水沟(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架(6)中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的安装设置有六层培养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随之而伴生多种的食用菌养殖专用菇棚。

现有的各种农业食用菌的菇棚,多数还是以往的竹木为基本构架、再四围包上隔热保温的材料,通风换气差,造成许多食用菌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新鲜营养——空气、光等严重缺少。无论使用多少劳动力,也不能提升食用菌的质量与产量。而且这种菇棚数量大、范围广,过多地消耗了宝贵的杉木资源,并且能产生污浊的空气和各种寄生虫、杂菌等,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不利。

同时,现有的各种菇棚结构设计不合理,光照、空气、空间等资料利用不充分,导致养殖所得食用菌质量参差不齐,产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该现代化菇棚空间结构设计合理,替代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减轻了各种污染,节省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投资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包括外棚和设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所述外棚主要由架线杆、拉线和托网线组成;所述架线杆的数量为四根以上且均竖立设置,每两根所述架线杆相对设置组成一个架线杆组,多组所述架线杆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拉线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架线杆固定连接并拉动保持所述架线杆竖立设置;所述托网线连接并设置于所有所述架线杆的顶端;所述托网线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一太阳网;所述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菇架和顶网架组成;所述内菇棚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菇架槽,每个所述菇架槽内对应设置一个菇架;所述内菇棚架的外表面覆盖有盖膜,所述顶网架设置于所述内菇棚架的顶部,所述顶网架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太阳网。

优选改进,所述外棚还包括拉网线、马达和以及控制所述马达的遥控开关,所述拉网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网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接;所述马达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网线收缩或伸长,继而相应带动所述第一太阳网收纳或展开。

优选改进,所述第一太阳网和所述第二太阳网均为天蓝色太阳网,所述盖膜为酞蓝色盖膜。

优选改进,所述第二太阳网为35%密度太阳网,所述第一太阳网为55%、75%或90%密度太阳网。

优选改进,所述内菇棚架、菇架和顶网架均由不锈钢制成。

优选改进,所述菇架和所述内菇棚架的下端均为葫芦型脚座。进一步优选改进,所述内菇棚架下端的葫芦型脚座下底面设置有弹簧减震机构。

优选改进,所述内菇棚架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天蓝色地膜。

优选改进,所述外棚与所述内菇棚之间设置有排水沟。

优选改进,所述菇架中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的安装设置有六层培养架。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其一,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结构设计,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安全舒适生产环境、合适温湿度、新鲜空气、适宜光照度的现代化菇棚。具体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能够防风、防雨、防霜、防雪、防日晒,能够自动调整空间温湿度,保持恒定所需温度,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有效地节省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用地面积。同时保护了森林资源,减轻各种污染,并能消灭多种污染源,减少投资资本。本实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美观实用,使用灵活科学、坚固耐用,寿命可长达10多年。

其二,具体的,通过多层的天蓝色太阳网设计,可调节空气气流,调整光照强度,平均空间温度,使菇棚内起凉变化;可减弱风力,不怕雨水、霜、雪且耐晒。同时,太阳网拉力强、耐磨损,使用寿命长,一般使用寿命长达8~10年。针对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于第一太阳网:高海拔地区选择55%密度的太阳网、中海拔地区选用75%密度的太阳网、低海拔地区选用90%密度的太阳网能够达到相对较佳的空气气流以及日照强度调节所需要求。经过第一太阳网调节过后的日照强度和空气气流,第二过滤网选择35%密度的太阳网时对内菇棚内的空气气流以及日照强度调整效果最佳。基于以上选择,在本实用新型不同限定下的密度太阳网相互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空气气流和光照强度调节效果,最终满足食用菌养殖所需,获得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食用菌。

其三,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天蓝色地膜具有保持内菇棚内温度恒定的作用,具体为:阳光强烈、温度高时就起凉,阳光弱、没有阳光就起温,继而起到温度调节作用。同时可用于覆盖菌种、种子、种苗等,使其生长强壮快速。同时保护地下水分不被蒸发,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适合各种新农业、各种食用菌生产使用。

其四,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酞蓝色盖膜在天气变冷时,能够吸收阳光热能,使本实用新型现代化菇棚增温保暖;天气变暖变热时,能够透气降温。酞蓝色盖膜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相当于绿色树叶的功能:有阳光时,背着阳光一面保持阴凉干爽,并将太阳能量吸储在向阳的一面,无阳光照射后,又会将白天吸储的能量通过背面缓慢地释放出来,起到保持恒温去湿、透气、清洁空气的作用。

其五,本实用新型中内菇棚架、菇架和顶网架均采用不锈钢无毒性的材质制作。菇架的材质材料与六层可拆卸结构,适用于各种食用菌的全立体人工栽培,从而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节约了占地面积。最重要是解决了菇农长期浪费森林资源搭建菇架的问题,特别是残害宝贵的幼林杉木、松木、竹子及杂木等,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

其六,本实用新型的葫芦型脚座具有更可靠的稳定性,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防风性能更好。同时菇架的脚座下部设置的弹簧减震机构,能够减弱菇架意外受到碰撞时产生的剧烈震动,继而减少其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其七,本实用新型中的马达以及拉网线等部件提供了一种极为方便的控制第一太阳网展开和收纳的方式,避免了传统手动展开第一太阳网和手动收纳第一太阳网带来的劳动强度高、费时费力等不便。应当同时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通过马达以及拉网线控制第一太阳网时,亦可在马达转轴之间增设转动轮,马达转轴转动带动转动轮转动,拉网线一端固定在转动轮上,拉网线随着转动轮的转动逐渐缠绕在转动轮上或者从缠绕在转动轮上逐渐解除,进而实现对第一太阳网展开和收纳的控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指示下,马达及拉网线配合控制第一太阳网的结构及操作,通过结合相邻以及本领域现有知识,可以轻松实现,此处不再进一步赘述其细节。同时,显然的,本实用新型技术启示前提下,结合现有技术,亦可以通过设置信号控制器实现通过手机、电脑等远程终端设备实现对马达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第一太阳网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盖膜同时覆盖包围在内菇棚架的上顶面以及内菇棚架的四周。内菇棚架的四周的盖膜亦可采用同样的原理,通过马达来自动控制四周盖膜的开合,进而方便的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其八,通过增设的排水沟可以方便的排出阴雨天气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保持现代化菇棚内的清洁生产,同时排水沟设置在外棚和内菇棚之间,不占用内菇棚的培养食用菌培养空间,且消除了排水沟设置在内菇棚内部时对内菇棚内食用菌生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菇棚的结构示意图(顶网架未画出);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菇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太阳网未画出);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架线杆;2为拉线;3为托网线;4为内棚骨架;5为脚座;6为菇架;7为菇架槽;8为顶网架;9为第二太阳网;10为天蓝色地膜;11为第一太阳网;12为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包括外棚和设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

如图1以及图4所示,所述外棚主要由架线杆1、拉线2和托网线3组成;所述架线杆1的数量为四根以上且均竖立设置,每两根所述架线杆1相对设置组成一个架线杆组,多组所述架线杆组平行并列设置;所述拉线2的一端与地面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架线杆1固定连接并拉动保持所述架线杆1竖立设置;所述托网线3连接并设置于所有所述架线杆1的顶端;所述托网线3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一太阳网11(图中为了更清楚展示其他细节,第一太阳网11未画出)。

如图2~图4所示,所述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4、菇架6和顶网架8组成;所述内菇棚架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菇架槽7,每个所述菇架槽7内对应设置一个菇架6;所述内菇棚架4的外表面覆盖有盖膜(图中为了更清楚展示其他结构细节,盖膜未画出),所述顶网架8设置于所述内菇棚架4的顶部,所述顶网架8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太阳网9。

出于方便控制第一太阳网11的角度考虑,所述外棚还包括拉网线、马达和以及控制所述马达的遥控开关,所述拉网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网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网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接;所述马达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网线收缩或伸长,继而相应带动所述第一太阳网11收纳或展开。为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控制,所述遥控开关可以是与信号器信号连接的手机、电脑等终端,手机、电脑等终端通过信号器间接控制马达。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现代化菇棚的温湿控制效果,所述第一太阳网11和所述第二太阳网9均为天蓝色太阳网,所述盖膜为酞蓝色盖膜。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现代化菇棚的光照强度及空气气流的调控效果,所述第二太阳网9为35%密度太阳网;当现代化菇棚设置于高海拔地区时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55%密度太阳网,当现代化菇棚设置于中海拔地区时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75%密度太阳网,当现代化菇棚设置于低海拔地区时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90%密度太阳网。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各种害虫寄生虫的产生,维持内菇棚内的良好清新空气环境,所述内菇棚架4、菇架6和顶网架8均由不锈钢制成。

为了进一步增加内菇棚的稳定性,所述菇架6和所述内菇棚架4的下端均为葫芦型脚座5。为了减弱意外碰撞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所述内菇棚架4下端的葫芦型脚座5下底面设置有弹簧减震机构。

为了进一步维持内菇棚内合适的温度环境,避免土壤水分过度散失,所述内菇棚架4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天蓝色地膜10。

为了引导雨天积水以及生产废水的顺利排出,同时减弱排水过程对生产的影响,所述外棚与所述内菇棚之间设置有排水沟12。

为了增加空间利用效率,方便食用菌生产流程操作,所述菇架6中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的安装设置有六层培养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532729.8 (22)申请日 2016.06.02 (73)专利权人 游万涓 地址 352200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城西街 道跃进路108号北园新村3幢2单元101 室 专利权人 王顺柳 (72)发明人 彭堂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王金宝 (51)Int.Cl. A01G 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 现代化菇棚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菌。

2、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提 供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 代化菇棚, 包括外棚和设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 菇棚, 外棚主要由架线杆(1)、 拉线(2)和托网线 (3)组成, 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4)、 菇架(6)和 顶网架(8)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 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通过结 构设计对光照强度、 空气气流以及湿度进行合理 自动调控, 提升食用菌培养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同时替代了传统的木质结构, 减轻了各种污染, 节省了劳动时间, 减轻了劳动强度, 减少了投资 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5961921 U 2017.02.。

3、22 CN 205961921 U 1.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棚和设 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 所述外棚主要由架线杆(1)、 拉线(2)和托网线(3)组成; 所述架线杆(1)的数量为四根 以上且均竖立设置, 每两根所述架线杆(1)相对设置组成一个架线杆组, 多组所述架线杆组 平行并列设置; 所述拉线(2)的一端与地面固定, 另一端与所述架线杆(1)固定连接并拉动 保持所述架线杆(1)竖立设置; 所述托网线(3)连接并设置于所有所述架线杆(1)的顶端; 所 述托网线(3)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一太阳网(11); 所述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4)、 菇架(。

4、6)和顶网架(8)组成; 所述内菇棚架(4)的内部 设置有多个菇架槽(7), 每个所述菇架槽(7)内对应设置一个菇架(6); 所述内菇棚架(4)的 外表面覆盖有盖膜, 所述顶网架(8)设置于所述内菇棚架(4)的顶部, 所述顶网架(8)的外表 面覆盖有第二太阳网(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棚还包括拉网线、 马达和以 及控制所述马达的遥控开关, 所述拉网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网(1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网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接; 所述马达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网线 收缩或伸长, 继而相应带动所述第一太阳网(11)收纳或展开。 3.根据权利要。

5、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太阳网(11)和所述第二太 阳网(9)均为天蓝色太阳网, 所述盖膜为酞蓝色盖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太阳网(9)为35密度太 阳网, 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55、 75或90密度太阳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菇棚架(4)、 菇架(6)和顶网 架(8)均由不锈钢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菇架(6)和所述内菇棚架(4)的 下端均为葫芦型脚座(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菇棚架(4)下端的葫芦型脚 。

6、座(5)下底面设置有弹簧减震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菇棚架(4)内的地面上铺设 有天蓝色地膜(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棚与所述内菇棚之间设置有 排水沟(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化菇棚, 其特征在于: 所述菇架(6)中自上而下依次可拆 卸的安装设置有六层培养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961921 U 2 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菌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 用菌的现代化菇棚。 背景。

7、技术 0002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 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 通称为蘑菇。 八十年代初期 以来, 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 周期短、 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 随 之而伴生多种的食用菌养殖专用菇棚。 0003 现有的各种农业食用菌的菇棚, 多数还是以往的竹木为基本构架、 再四围包上隔 热保温的材料, 通风换气差, 造成许多食用菌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新鲜营养空气、 光等严重缺少。 无论使用多少劳动力, 也不能提升食用菌的质量与产量。 而且这种菇棚数量 大、 范围广, 过多地消耗了宝贵的杉木资源, 并且能产生污浊的空气和各种寄生虫、 杂菌等, 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不利。 0。

8、004 同时, 现有的各种菇棚结构设计不合理, 光照、 空气、 空间等资料利用不充分, 导致 养殖所得食用菌质量参差不齐, 产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 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 该现代化菇棚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替代了传统的木质结构, 减 轻了各种污染, 节省了劳动时间, 减轻了劳动强度, 减少了投资成本。 0006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包括外棚和设置 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 所述外棚主要由架线杆、 拉线和托网线组成; 所述架线杆的数量。

9、 为四根以上且均竖立设置, 每两根所述架线杆相对设置组成一个架线杆组, 多组所述架线 杆组平行并列设置; 所述拉线的一端与地面固定, 另一端与所述架线杆固定连接并拉动保 持所述架线杆竖立设置; 所述托网线连接并设置于所有所述架线杆的顶端; 所述托网线的 上表面覆盖有第一太阳网; 所述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 菇架和顶网架组成; 所述内菇棚架 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菇架槽, 每个所述菇架槽内对应设置一个菇架; 所述内菇棚架的外表面 覆盖有盖膜, 所述顶网架设置于所述内菇棚架的顶部, 所述顶网架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太 阳网。 0008 优选改进, 所述外棚还包括拉网线、 马达和以及控制所述马达的遥控开关, 。

10、所述拉 网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网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网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 接; 所述马达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网线收缩或伸长, 继而相应带动所述第一太阳 网收纳或展开。 0009 优选改进, 所述第一太阳网和所述第二太阳网均为天蓝色太阳网, 所述盖膜为酞 蓝色盖膜。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961921 U 3 0010 优选改进, 所述第二太阳网为35密度太阳网, 所述第一太阳网为55、 75或 90密度太阳网。 0011 优选改进, 所述内菇棚架、 菇架和顶网架均由不锈钢制成。 0012 优选改进, 所述菇架和所述内菇棚架的下端均为葫芦型脚座。 进一步优。

11、选改进, 所 述内菇棚架下端的葫芦型脚座下底面设置有弹簧减震机构。 0013 优选改进, 所述内菇棚架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天蓝色地膜。 0014 优选改进, 所述外棚与所述内菇棚之间设置有排水沟。 0015 优选改进, 所述菇架中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的安装设置有六层培养架。 0016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7 其一,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结构设计, 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安全舒适生产环境、 合 适温湿度、 新鲜空气、 适宜光照度的现代化菇棚。 具体使用中, 本实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能 够防风、 防雨、 防霜、 防雪、 防日晒, 能够自动调整空间温湿度, 保持恒定所需温度, 充分。

12、地利 用资源和能源, 有效地节省劳动时间, 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用地面积。 同时保护了森林资源, 减轻各种污染, 并能消灭多种污染源, 减少投资资本。 本实用新型的现代化菇棚美观实用, 使用灵活科学、 坚固耐用, 寿命可长达10多年。 0018 其二, 具体的, 通过多层的天蓝色太阳网设计, 可调节空气气流, 调整光照强度, 平 均空间温度, 使菇棚内起凉变化; 可减弱风力, 不怕雨水、 霜、 雪且耐晒。 同时, 太阳网拉力 强、 耐磨损, 使用寿命长, 一般使用寿命长达810年。 针对不同的地理条件, 对于第一太阳 网: 高海拔地区选择55密度的太阳网、 中海拔地区选用75密度的太阳网、 低。

13、海拔地区选 用90密度的太阳网能够达到相对较佳的空气气流以及日照强度调节所需要求。 经过第一 太阳网调节过后的日照强度和空气气流, 第二过滤网选择35密度的太阳网时对内菇棚内 的空气气流以及日照强度调整效果最佳。 基于以上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不同限定下的密度 太阳网相互配合, 能够取得更好的空气气流和光照强度调节效果, 最终满足食用菌养殖所 需, 获得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食用菌。 0019 其三,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天蓝色地膜具有保持内菇棚内温度恒定的作用, 具体 为: 阳光强烈、 温度高时就起凉, 阳光弱、 没有阳光就起温, 继而起到温度调节作用。 同时可 用于覆盖菌种、 种子、 种苗等, 使。

14、其生长强壮快速。 同时保护地下水分不被蒸发, 保护生态环 境不受污染, 适合各种新农业、 各种食用菌生产使用。 0020 其四,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酞蓝色盖膜在天气变冷时, 能够吸收阳光热能, 使本实 用新型现代化菇棚增温保暖; 天气变暖变热时, 能够透气降温。 酞蓝色盖膜在本实用新型中 的作用相当于绿色树叶的功能: 有阳光时, 背着阳光一面保持阴凉干爽, 并将太阳能量吸储 在向阳的一面, 无阳光照射后, 又会将白天吸储的能量通过背面缓慢地释放出来, 起到保持 恒温去湿、 透气、 清洁空气的作用。 0021 其五, 本实用新型中内菇棚架、 菇架和顶网架均采用不锈钢无毒性的材质制作。 菇 架的材。

15、质材料与六层可拆卸结构, 适用于各种食用菌的全立体人工栽培, 从而充分利用了 空间资源, 节约了占地面积。 最重要是解决了菇农长期浪费森林资源搭建菇架的问题, 特别 是残害宝贵的幼林杉木、 松木、 竹子及杂木等, 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 0022 其六, 本实用新型的葫芦型脚座具有更可靠的稳定性, 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现代 化菇棚防风性能更好。 同时菇架的脚座下部设置的弹簧减震机构, 能够减弱菇架意外受到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961921 U 4 碰撞时产生的剧烈震动, 继而减少其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0023 其七, 本实用新型中的马达以及拉网线等部件提供了一种极为方便。

16、的控制第一太 阳网展开和收纳的方式, 避免了传统手动展开第一太阳网和手动收纳第一太阳网带来的劳 动强度高、 费时费力等不便。 应当同时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通过马达以及拉网线 控制第一太阳网时, 亦可在马达转轴之间增设转动轮, 马达转轴转动带动转动轮转动, 拉网 线一端固定在转动轮上, 拉网线随着转动轮的转动逐渐缠绕在转动轮上或者从缠绕在转动 轮上逐渐解除, 进而实现对第一太阳网展开和收纳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指示下, 马达及 拉网线配合控制第一太阳网的结构及操作, 通过结合相邻以及本领域现有知识, 可以轻松 实现, 此处不再进一步赘述其细节。 同时, 显然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启示前。

17、提下, 结合现有技 术, 亦可以通过设置信号控制器实现通过手机、 电脑等远程终端设备实现对马达的控制, 进 而实现对第一太阳网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 盖膜同时覆盖包围在内菇棚架 的上顶面以及内菇棚架的四周。 内菇棚架的四周的盖膜亦可采用同样的原理, 通过马达来 自动控制四周盖膜的开合, 进而方便的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0024 其八, 通过增设的排水沟可以方便的排出阴雨天气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 保持 现代化菇棚内的清洁生产, 同时排水沟设置在外棚和内菇棚之间, 不占用内菇棚的培养食 用菌培养空间, 且消除了排水沟设置在内菇棚内部时对内菇棚内食用菌生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5。

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菇棚的结构示意图(顶网架未画出); 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菇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的结构示意 图(第一太阳网未画出); 0029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的结构示意 图; 0030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化菇棚的结构示意 图。 0031 图中: 1为架线杆; 2为拉线; 3为托网线; 4为内棚骨架; 5为脚座; 6为菇架; 7为菇架 槽; 8为顶网架; 9为第二太阳网; 10为天。

19、蓝色地膜; 11为第一太阳网; 12为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33 如图1图4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培育各种农业食用菌的现代 化菇棚, 包括外棚和设置于所述外棚内部的内菇棚。 0034 如图1以及图4所示, 所述外棚主要由架线杆1、 拉线2和托网线3组成; 所述架线杆1 的数量为四根以上且均竖立设置, 每两根所述架线杆1相对设置组成一个架线杆组, 多组所 述架线杆组平行并列设置; 所述拉线2的一端与地面固定, 另一端与所述架线杆1固定连接 并拉动保持所述架线杆1竖立设置; 所述托网线3连接并设置于所有所述架线杆1。

20、的顶端; 所 述托网线3的上表面覆盖有第一太阳网11(图中为了更清楚展示其他细节, 第一太阳网11未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961921 U 5 画出)。 0035 如图2图4所示, 所述内菇棚主要由内菇棚架4、 菇架6和顶网架8组成; 所述内菇 棚架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菇架槽7, 每个所述菇架槽7内对应设置一个菇架6; 所述内菇棚架4 的外表面覆盖有盖膜(图中为了更清楚展示其他结构细节, 盖膜未画出), 所述顶网架8设置 于所述内菇棚架4的顶部, 所述顶网架8的外表面覆盖有第二太阳网9。 0036 出于方便控制第一太阳网11的角度考虑, 所述外棚还包括拉网线、 马达和以及控 。

21、制所述马达的遥控开关, 所述拉网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网1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拉 网线的另一端与所述马达的转轴连接; 所述马达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拉网线收缩或 伸长, 继而相应带动所述第一太阳网11收纳或展开。 为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控制, 所述遥控 开关可以是与信号器信号连接的手机、 电脑等终端, 手机、 电脑等终端通过信号器间接控制 马达。 0037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现代化菇棚的温湿控制效果, 所述第一太阳网11和所 述第二太阳网9均为天蓝色太阳网, 所述盖膜为酞蓝色盖膜。 0038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实施例的现代化菇棚的光照强度及空气气流的调控效果, 所述 第二太阳网9为35。

22、密度太阳网; 当现代化菇棚设置于高海拔地区时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 55密度太阳网, 当现代化菇棚设置于中海拔地区时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75密度太阳 网, 当现代化菇棚设置于低海拔地区时所述第一太阳网11为90密度太阳网。 0039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减少各种害虫寄生虫的产生, 维持内菇棚内的良好清新空气 环境, 所述内菇棚架4、 菇架6和顶网架8均由不锈钢制成。 0040 为了进一步增加内菇棚的稳定性, 所述菇架6和所述内菇棚架4的下端均为葫芦型 脚座5。 为了减弱意外碰撞对食用菌生产的影响, 所述内菇棚架4下端的葫芦型脚座5下底面 设置有弹簧减震机构。 0041 为了进一步维持内菇棚内合适。

23、的温度环境, 避免土壤水分过度散失, 所述内菇棚 架4内的地面上铺设有天蓝色地膜10。 0042 为了引导雨天积水以及生产废水的顺利排出, 同时减弱排水过程对生产的影响, 所述外棚与所述内菇棚之间设置有排水沟12。 0043 为了增加空间利用效率, 方便食用菌生产流程操作, 所述菇架6中自上而下依次可 拆卸的安装设置有六层培养架。 0044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 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 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 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 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 近似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961921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5961921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5961921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5961921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5961921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5961921 U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5961921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