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床辅料添加机及辅料添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料添加领域,尤其是一种晾床辅料添加机及辅料添加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公知的在向物料中进行辅料添加时,传统的方法往往采用螺旋辅料添加机,通
过控制螺旋输送机的转速,从而控制辅料添加的量。
比如公开号为102166616A的中国专利申请《辅料添加装置》,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辅
料添加装置,其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螺旋送料器,所述螺旋送料器的出口与一出砂
口连接,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一料斗,所述料斗的出口与所述螺旋送料器的内腔连通。该辅料添
加装置可使型砂及辅料添加剂在输送螺旋向前推动的过程中充分混合,因此无需在使用人工
进行搅拌,可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同时采用这
种辅料添加装置可保证辅料添加剂加入量的准确。
上述辅料添加装置虽然能够保证辅料的添加量,同时实现充分混合,但是需要将物料放
入到送料器的内腔中,通过螺旋充分混合,因此在搅拌的过程中对物料的颗粒的损坏程度严
重。由于在对晾床上的物料进行辅料添加过程中,物料中的颗粒不能收到较大的损伤,如果
物料中大量颗粒被损坏,将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上述辅料添加装置不能应用到晾
床物料中添加辅料。
为了克服物料受损的问题,传统的辅料添加方法往往采用人工按量添加辅料,然后人工
进行混合。采用人工进行添加的方式效率低,同时不能精确的控制添加量。另一种传统的晾
床物料的辅料添加工艺,主要通过在晾床前方设置辅料添加装置,在晾床的末端设置搅笼,
晾床上的物料在晾床前方添加辅料后,运行到晾床的末端时,才通过晾床末端的搅笼对物料
和辅料进行搅拌。因此传统的晾床辅料添加工艺使得物料添加辅料后不能立刻进行搅拌,从
而使得辅料与物料混合不均匀,造成物料局部吸收辅料,部分物料无法吸收到辅料,最终导
致产品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添加辅料与将辅料与搅拌混合均匀同时
进行的晾床辅料添加机。
上述晾床辅料添加机,包括机体、搅拌轴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机体一端设置有送料腔,
另一端设置有搅拌腔;所述送料腔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送料腔底部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
料装置具有出料口;
所述搅拌轴安装在搅拌腔内,所述搅拌腔设置有搅拌口,所述搅拌口位于机体的底面上
靠近出料口的位置;
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杆,位于搅拌口处的搅拌杆延伸出搅拌口;所述搅拌轴与驱动
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送料辊,所述送料腔底部设置有与送料辊匹配的安装凹槽,
所述送料辊安装在安装凹槽内,所述出料口连通安装凹槽,且沿送料辊轴线方向延伸,所述
送料辊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送料凹槽,且所述送料凹槽在送料辊的外圆周面上
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送料辊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空腔分隔为送料腔
和搅拌腔,所述出料口与搅拌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杆在搅拌轴的外圆周面上沿轴线方向成圈分布,且每圈
中的搅拌杆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相邻两圈搅拌杆在垂直于搅拌轴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沿圆
周交叉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搅拌轴与第二驱动
装置传动连接,所述送料辊与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
动,以及送料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均采用减速电机。
上述晾床辅料添加机,设置有送料腔以及搅拌腔,通过出料装置向物料中添加辅料,同
时通过搅拌腔内的搅拌轴驱动搅拌杆对物料和辅料进行搅拌均匀。在进行辅料添加的过程中,
辅料由送料辊均匀的添加到物料中,同时通过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杆对添加辅料后的物料
进行搅拌,从而使得辅料和物料混合均匀。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晾床辅料添加机能够使得物料
在添加辅料后立刻进行搅拌,从而保证物料在添加辅料后立刻混合均匀,避免辅料在物料中
被局部吸收,部分物料无法吸收到辅料,从而有利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晾床辅料添加机的辅料添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调节晾床辅料添加机在晾床上的位置,使得搅拌杆转动至搅拌口时,延伸出搅拌
口的部分插入到晾床上的物料内;且使得晾床上的物料依次经过晾床辅料添加机的送料腔和
搅拌腔;
2)将辅料添加到晾床辅料添加机的送料腔内,启动驱动装置使得搅拌轴转动;
3)调节晾床网带的速度,使得晾床上的物料由晾床辅料添加机的出料口到搅拌口的时间
小于10s,同时调节出料装置的出料量,使得加入晾床物料中的辅料量符合工艺要求。
上述辅料添加方法,由于采用晾床辅料添加机对辅料进行给料,因此能够在辅料添加后,
通过搅拌轴的转动带动搅拌杆对物料和辅料立刻进行搅拌,使之混合均匀。从而能够使得物
料在添加辅料后及立刻进行混匀;保证了物料对辅料的均匀吸收,避免了辅料的在物料中被
局部吸收,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上述方法通过控制送料辊的转速能够应用于不同物
料的辅料添加,满足不同的辅料添加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晾床辅料添加机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晾床辅料添加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送料辊的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搅拌轴的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搅拌轴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搅拌轴的俯视图;
图中标示:1-机体,11-送料腔,12-搅拌腔,13-出料口,14-进料口,15-搅拌口,2-
搅拌轴,21-搅拌杆,3-送料辊,31-送料凹槽,4-第一驱动装置,5-第二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晾床辅料添加机,包括机体1、搅拌轴2以及驱动装置,
所述机体1一端设置有送料腔11,另一端设置有搅拌腔12;所述送料腔11设置有进料口14,
所述送料腔11底部设置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具有出料口13;所述搅拌轴2安装在搅
拌腔12内,所述搅拌腔12设置有搅拌口15,所述搅拌口15位于机体1的底面上靠近出料
口13的位置;所述搅拌轴2上设置有搅拌杆21,位于搅拌口15处的搅拌杆21延伸出搅拌
口15;所述搅拌轴2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2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所述搅拌口15位于机体1的底面上靠近出料口13的位置是指在机体1的底面上最接近
出料口13的区域内设置搅拌口15。
所述搅拌杆21可以为棱柱形或者圆柱形等,由于圆柱体在于物料接触时对物料的损坏较
小,因此优选的所述搅拌杆21为圆柱形。
在使用晾床辅料添加机进行辅料添加的过程中:
首先将晾床辅料添加机安装到晾床上方,同时保证晾床上的物料依次经过晾床辅料添加
机的送料腔11和搅拌腔12下方,且搅拌杆21能够插入到物料中。
在对晾床上的物料添加辅料的过程中,首先向送料腔11内添加辅料,然后开启出料装置,
通过出料装置向晾床上的物料添加辅料。同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搅拌轴2转动,
搅拌轴2带动搅拌轴2上的搅拌杆21转动,同时由于所述搅拌轴2安装在搅拌腔12内,所
述搅拌腔12设置有向下的搅拌口15,所述搅拌轴2上设置有搅拌杆21;所述搅拌杆21转动
至搅拌口15时,延伸出搅拌口15;因此搅拌杆21延伸出搅拌口15的部分插入到物料中对
晾床上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实现辅料添加的同时进行搅拌。
综上所述,上述晾床辅料添加机,设置有送料腔11以及搅拌腔12,通过出料装置向物
料中添加辅料,同时通过搅拌腔12内的搅拌轴2驱动搅拌杆21对物料和辅料进行搅拌均匀。
在进行辅料添加的过程中,辅料由出料装置添加到物料中,同时通过搅拌轴2转动,带动搅
拌杆21对添加辅料后的物料进行搅拌,从而使得辅料和物料混合均匀。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晾
床辅料添加机能够使得物料在添加辅料后立刻进行搅拌,从而保证物料在添加辅料后立刻混
合均匀,避免辅料在物料中被局部吸收,部分物料无法吸收到辅料,从而有利于保证最终产
品的质量。
所述出料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排出辅料,所述出料装置可以采用开关。为了便于控制物料
中辅料的添加量,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送料辊3,所述送料腔11底部设置有与送料
辊3匹配的安装凹槽,所述送料辊3安装在安装凹槽内,所述出料口13连通安装凹槽,且沿
送料辊3轴线方向延伸,所述送料辊3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送料凹槽31,且所
述送料凹槽31在送料辊3的外圆周面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送料辊3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在向物料添加辅料的过程中:
首先向送料腔11内添加辅料,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送料辊3以及搅拌轴2,
使得送料辊3以及搅拌轴2转动。此时辅料在添加到送料腔11内会进入到送料辊3的送料凹
槽31内,在送料辊3转动到送料凹槽31位于出料口14时,辅料从送料凹槽31内由于重力
和惯性作用从出料口14掉下,从而实现辅料的添加。
由于所述送料辊3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送料凹槽31,且所述送料凹槽31
在送料辊3的外圆周面上沿圆周均匀分布;同时由于辅料是在进入到送料凹槽31后,在出料
口13排出,因此能够给保证辅料的添加均匀,同时便于精准的控制辅料的添加量。
为了简化设备的结构,同时使得物料在添加辅料后能够及时的进行搅拌,进一步的,所
述机体1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空腔分隔为送料腔11和搅拌腔
12,所述出料口13与搅拌口15连通。
通过将送料腔11和搅拌腔12紧挨在一起设置能够减少制造材料,简化结构。同时所述
出料口13与搅拌口15连通。使得辅料添加到物料中马上得到搅拌,更加有利于物料对辅料
的吸收,以及物料与辅料的均匀混合。
为了使得物料与辅料搅拌的更加均匀,进一步的如图5-图7所示,所述搅拌轴2上的搅
拌杆21在搅拌轴2的外圆周面上沿轴线方向成圈分布,且每圈中的搅拌杆21沿圆周均匀分
布,所述相邻两圈搅拌杆21在垂直于搅拌轴2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沿圆周交叉分布。
由于搅拌杆21在在搅拌轴2的外圆周面上沿轴线方向成圈分布,因此能够使得搅拌杆
21随着搅拌轴2转动的过程中对物料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均匀的搅拌。同时所述相邻两圈搅
拌杆21在垂直于搅拌轴2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沿圆周交叉分布,能够使得流过搅拌轴2下方
的物料在沿搅拌轴2的轴线方向上得到充分的搅拌。
为了便于调节辅料的添加量以及搅拌杆21对物料和辅料的搅拌频率。进一步的,所述驱
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4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所述搅拌轴2与第二驱动装置5传动连接,
所述送料辊3与第一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2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驱动转动,以
及送料辊3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转动。
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的转速调节送料辊3的转速从而调节辅料的添加量,通过第二驱动
装置5的转速调节搅拌轴2的转速,从而调节搅拌杆21对物料和辅料的搅拌频率,保证物料
与辅料混合均匀。由于送料辊3和搅拌轴2分别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进行
调节,从而能够实现辅料添加量和搅拌频率的单独调节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电机或者马达;为了便
于控制,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以及第二驱动装置5均采用减速电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晾床辅料添加机的辅料添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调节晾床辅料添加机在晾床上的位置,使得搅拌杆21转动至搅拌口15时,延伸
出搅拌口15的部分插入到晾床上的物料内;且使得晾床上的物料依次经过晾床辅料添加机的
送料腔11和搅拌腔12;
2)将辅料添加到晾床辅料添加机的送料腔11内,启动驱动装置使得搅拌轴2转动;
3)调节晾床网带的速度,使得晾床上的物料由晾床辅料添加机的出料口13到搅拌口15
的时间小于10s,同时调节出料装置的出料量,使得加入晾床物料中的辅料量符合工艺要求。
在步骤1)中通过对晾床辅料添加机在晾床上的位置的调节使得搅拌杆21转动至搅拌口
15时,延伸出搅拌口15的部分能够插入到晾床上的物料内;从而保证搅拌杆21在被搅拌轴
2带动时,能够对物料进行搅拌。
同时晾床上的物料依次经过送料腔11和搅拌腔12,因此能够保证物料是在被添加辅料
后进行搅拌。
在步骤2)中添加辅料到送料腔11内,为辅料添加到物料中做准备。
在步骤3)中所述的工艺要求是指各种不同物料对不同辅料添加量的工艺要求;通过调
节出料装置的出料量,能够调节辅料的添加量,从而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
由于通过调节晾床网带的速度,使得晾床上的物料由晾床辅料添加机的出料口13到搅拌
口15的时间小于10s,同时调节出料装置的出料量,使得加入晾床物料中的辅料量符合工艺
要求。因此能够保证物料在添加辅料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物料和辅料进行混合均匀,避免
辅料在物料中长时间未被搅拌均匀,从而造成物料中局部物料吸收较多的辅料,部分物料吸
收不到辅料,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同时由于晾床上的物料由晾床辅料添加机的出料口13到搅拌口15的时间小于10s,因
此在物料中添加辅料后经过时间t,即可对物料和辅料进行搅拌混合均匀,从而能够使得辅
料在物料表面还具有少量水分时与物料充分接触,因此辅料与物料更加容易结合,物料对辅
料的吸收更加充分。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辅料添加方法由于采用晾床辅料添加机对辅料进行给料,同时
由于在步骤1)中对晾床辅料添加机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得搅拌杆21能够对晾床上的
物料进行搅拌。同时在步骤3)中由于控制晾床上的物料由晾床辅料添加机的出料口13到搅
拌口15的时间小于10s,因此能够保证辅料与物料在搅拌混合均匀的时候,物料处于与辅料
进行接触吸收的最佳状态。
在传统工艺中:首先在晾床前方添加辅料,然后在晾床末端设置搅笼进行搅拌。因此传
统工艺中的物料在添加辅料后,物料便开始与辅料接触咬合,然而此时的物料与辅料并没有
混合均匀,从而与辅料接触的局部物料与辅料咬合,而部分物料无法接触到辅料,然而即使
在晾床末端进行物料和辅料搅拌,也无法使得辅料与物料均匀混合。由于在物料中添加辅料
后,与辅料接触的物料即与辅料接触咬合,在末端混合时部分物料已经与辅料充分咬合,而
剩下的未被咬合的辅料量较少,从而使得最终物料和辅料的混合不均匀;造成同一批物料中
的部分物料质量差异。
本发明所述的辅料添加方法,由于在步骤1)中实现了在物料中添加辅料后,然后对物
料和辅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同时在步骤3)中控制晾床的速度,使得晾
床上的物料由晾床辅料添加机的出料口13到搅拌口15的时间小于10s,从而能够保证辅料与
物料在搅拌混合均匀的时候,物料处于与辅料进行接触咬合的最佳状态,能够保证物料与辅
料的充分咬合。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辅料添加工艺,本发明所述的辅料添加方法,能够保证辅
料与物料混合均匀,避免了辅料在物料中被局部吸收,同时能够使得物料与辅料充分咬合;
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