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电力能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而
电表作为用电计量装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一电表为代表的计量装置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现有的计量装置,
特别是三相计量装置,为了规范其的布线和位置等,一般讲计量装置固定在
电表箱或支架上,这种固定的方式使得一旦发生问题后,计量装置等组件的
拆卸不方便。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
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三相电计量总
成结构,其包括:
一支架,用于设置至少一三相电计量装置;
至少一导电接插模块,其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数量与所述的
计量装置数量一致,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包括一接插件座,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二位置;
一导电部,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
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至少一转接模块,其与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相接插;
较佳的,还包括一信号线连接板,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的支架上,用
于使所述的信号线与所述的计量装置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信号线连接板包括:
一信号输出端,其与所述计量装置电连接,用以输出控制信号;
一开口座,设于所述信号线连接板上;
一独立件,与所述开口座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固定在所述独立件上,所述独立件相对所述开口
座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计量装置的
通断。
较佳的,所述独立件上设有滑槽,所述开口座上设有与所述滑槽相互配
合的滑轨。
较佳的,所述独立件上设有卡件,所述开口座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
槽,所述卡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槽时,将所述独立件限位在所述开口座的第一
位置;所述卡件位于所述第二卡槽时,将所述独立件限位在所述开口座的第
二位置。
较佳的,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
槽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滑轨包括第二滑轨,所述滑槽包括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
槽与所述第二滑轨相配合。
较佳的,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有深度差。
较佳的,所述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还包括一控制输入电路通断的进线开
关和一控制输出电路通断的出线开关。
较佳的,所述支架设置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形状与所述转接模块的边
缘形状对应,用于承载所述转接模块。
较佳的,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上固定开关连接块,所述进
线开关、出线开关与所述固定开关连接块横向滑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转接模块包括:
第一进线端子组,其插入所述进线开关对应的槽孔内,以与所述进线开
关电连接;
第一出线端子组,其插入所述出线开关对应的槽孔内,与所述进线开关
电连接;
第二端子组,其插入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对应的连接孔中,以与所述导电
接插模块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支架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动轨,所述导电接插模块侧部对
应设置一滑道卡接结构,所述第一滑动轨和所述滑道卡接结构配合,将所述
导电接插模块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较佳的,所述支架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轨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滑动轨,
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对应的主结合部,所述第二滑动轨与所述主结合
部结合,将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较佳的,所述第二滑动轨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轨的上部。
较佳的,所述支架中部靠近所述第一滑动轨的位置处设置有承载杆,所
述承载杆形状与所述转接模块的边缘形状对应,用于承载所述转接模块。
较佳的,所述支架具有第一槽,所述第一槽上固定开关连接块,所述进
线开关、出线开关与所述固定开关连接块横向滑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包括:至少一信号输出端,用以输出控
制信号;至少一开口座,其设于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至少一独立件,所
述信号输出端设于所述独立件上,所述独立件相对所述开口座滑动时,控制
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表的通断。
较佳的,所述独立件位于所述开口座第一位置时,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
表通电;所述独立件位于所述开口座第二位置时,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表断
开。
较佳的,所述独立件上设有卡件,所述开口座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
槽,当所述卡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槽时,能够使所述独立件限位于所述开口座
的第一位置,当所述卡件位于所述第二卡槽时,能够使所述独立件限位于所
述开口座的第二位置。
较佳的,所述独立件上设有主结合部,所述开口座上设有与所述主结合
部相互配合的副结合部,通过所述主结合部和所述副结合部的相互配合,能
够实现所述独立件在所述开口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较佳的,所述主结合部为滑槽,所述副结合部为滑轨。
较佳的,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
滑槽存在深度差;所述滑轨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
第一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滑轨和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
较佳的,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线相连。
较佳的,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背面设有一走线滑槽,所述电线置于所述
走线滑槽内。
较佳的,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还设有主结合件,其与电表支架上的副
结合件相互配合。
较佳的,所述主结合件为滑道或滑轨,所述滑道或所述滑轨分别设置于
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通过支架对计量装置和
导电接插模块等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导电接插模块完成了接线对象之间的电
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的规范;可以对三相电计量装置、
控制装置和转接模块进行固定或拆卸,且拆卸方便,使用灵活;所述独立件
相对所述开口座滑动时,能够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表的通断;所述卡件
能够使所述独立件限位于所述开口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卡件的限
位作用能够使电路通断状态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存在深
度差,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滑轨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滑
轨相互配合,既能够使所述独立件与所述开口座结合更加牢固,又能够使所
述独立件在滑动过程中不易从所述开口座上脱离;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背面
设有走线滑槽,所述电线置于所述走线滑槽内,所述走线滑槽既能防止所述
电线在滑动过程中被划破,又能使所述电线排放更加整齐、规范;所述二次
线接插模块背面还设有挡片,所述挡片用于阻挡所述电线在滑动过程中从所
述走线滑槽中脱离;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主结合件,所述主结合件与
电表支架上的副结合件相互配合,方便固定和拆卸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所
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有一限位件,当所述卡槽相对
所述限位件移动时,也能够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表的通断;所述卡槽的
底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的短接孔与其下模块上的
短接孔正好错开,用于防止用户窃电;所述卡槽的顶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
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表断开,此时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的短接孔与其
下模块上的短接孔一一对应,即使用户通过接插头插入所述短接孔进行取电,
由于供电局后台系统接收不到所述电表反馈的电量信息,从而知晓窃电行为
的发生;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的短接孔与其下模块上的短接孔一一对应时,
还能够方便检修者在不拆卸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所述短
接孔检修电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次转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次转接模块去掉下盖后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次转接模块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一次转接模块端子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一次转接模块转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导电接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导电接插模块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二次线接插模块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独立件与开口座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独立件的后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中二次线接插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二次线接插模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
明。
如图1-14所示,一种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其包括:
一支架3,用于设置至少一个计量装置5;
至少一导电接插模块1,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其数量与所述
的计量装置5数量一致,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1包括一接插件座,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二位置;
一导电部,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
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至少一转接模块,其与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相接插。
这样,通过支架对计量装置和导电接插模块等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导电
接插模块完成了接线对象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
的规范。
一信号线连接板2,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的支架3上,用于使信号线与
所述的计量装置电连接。
所述支架3设置有副滑动副334,所述副滑动副334设置于所述支架3中
部相对的两侧面;所述支架3还设置有第三挡位件,所述第三挡位件位于所
述副滑动副334的一端,对所述主滑动副进线限位;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外侧
设置对应的主滑动副,从而可沿所述副滑动副334滑动,并被所述第三挡位
件限位,从而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将所述导电接插模
块进行限位满足其与其他结构的配合需求。
所述信号线连接板2包括信号输出端211,独立件21和开口座22,所述
信号输出端211,用以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开口座22设于所述信号线连接板
上,所述信号输出端211设于所述独立件21上,所述独立件21相对所述开
口座22滑动时,也能够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电表的通断。
当所述独立件21位于所述开口座22第一位置时,所述信号输出端211
与电表通电,当所述独立件21位于所述开口座22第二位置时,所述信号输
出端与电表断开。
所述独立件21上设有卡件212,所述开口座22上设有第一卡槽221和第
二卡槽222,当所述卡件212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21时,能够使所述独立件
21限位于所述开口座22的第一位置,当所述卡件212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22
时,能够使所述独立件21限位于所述开口座22的第二位置,所述卡件212
的限位作用能够使电路通断状态更加稳固。
所述支架3设置有副结合件341,所述副结合件341位于所述支架3相对
的两侧,所述信号线连接板2上对应设置有主结合件24,所述主结合件24与
所述副结合件341相配合,从而将所述信号线连接板2固定于所述支架3上;
进一步,所述主结合件为滑槽或滑轨,所述滑槽或所述滑轨分别设于所
述信号线连接板的两端;所述三相电计量装置5、控制装置和转接模块7与所
述支架3活动连接。
这样,可以对三相电计量装置5、控制装置和转接模块7进行固定或拆卸,
且拆卸方便,使用灵活。
另外,所述三相电计量装置5中电路的排布与控制装置6中电路的排布
不同,使用转接模块7对线路进行转接,使得输入输出电力线整齐、规范,
且通断方便。
所述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还包括导电接插模块1,所述导电接插模块1安
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一端与所述三相电计量装置5电连接,另一端与转接模
块7电连接,对电路进行传输,这样使得电路通断方便,使用安全,且整齐
规范。
所述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还包括二次线接插模块2,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
2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上的信号输出端211与所述三相电计量装置5的对应
槽孔接插,以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进线开关61和出线开关62,所述进线开关61控制
输入电路的通断,所述出线开关62控制输出电路的通断。
转接模块7包括第一端子组751、第二端子组752,第一端子组751包括
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与所述第一出线端子组7512,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
插入进线开关61对应的槽孔内;第一出线端子组7512插入出线开关62对应
的槽孔内;以将转接模块7与控制装置6电连接;第二端子组752插入导电
接插模块1对应的连接孔101中,以将转接模块7与导电接插模块1电连接。
导电接插模块1的导电件111插入三相电计量装置5对应的槽孔中,以
实现电连接。
支架3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动轨334,导电接插模块1侧部对应设置一滑
道卡接结构108,所述第一滑动轨334和滑道卡接结构108配合,将导电接插
模块1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
支架3的相对于滑轨334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滑动轨341,二次线接插模块
2上设有对应的主结合部213,所述第二滑动轨341与所述主结合部213结合,
将二次线接插模块2滑动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
所述主结合部213为滑槽213,这样配合紧密。
第二滑动轨341位于第一滑动轨334的上部,这样,二次线接插模块2
固定后可以对导电接插模块1进行限位,防止其从支架3上滑落。
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的短接孔25,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第一检测孔
1115一一对应,这样可以对输入、输出电路进行短接,方便检测。
支架3上还设置有二次线走线通道332,所述二次线走线通道332用于排
布二次线;所述二次线可以为计量装置的信号输出线,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
力线,优选为信号输出线;所述二次线走线通道332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立
柱的通道孔;所述通道孔竖直贯穿所述立柱柱(二次线一般为比较细的信号
输出线,被碰到后容易断裂或者晃动影响信号传输质量,二次线从所述通道
孔内通过,不仅可以对其走线进行规范,同时可以将二次线与外界隔离开,
防止被触碰后影响信号传输质量);所述立柱在所述支架3的两侧对应放置,
其侧面为第一滑动轨334,上部为第二滑动轨341。
所述信号线连接板2的信号输出线伸入二次线走线通道。省料孔303用
于省料并减轻支架3的重量。
限位件324用于对三相电计量装置5进行限位。
阶梯结构322使滑槽302分为具有高度差的两个部分,阶梯结构322为
期间的过度部分,该阶梯结构322可为形状略微不规则的计量装置5提供容
错的空间,在计量装置形状一边高时,滑槽302高度低的部分让可容纳所述
计量装置,同样的,在计量装置形状一边低时,滑槽302高度高的部分仍可
将所述计量装置垫起,使所述计量装置能够顺利安装固定在所述滑槽302上。
支架3中部靠近第一滑动轨334的位置处设置有承载杆333,所述承载杆
形状与转接模块7的边缘形状对应,用于承载所述转接模块7。其上设置有固
定孔331,对转接模块7进行固定。
支架3具有第一槽311,所述第一槽311上固定开关连接块4,所述进线
开关61、出线开关62与固定开关连接块4横向滑动连接,这样安装和拆卸方
便快捷。
实施例一
如上述所述的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
所示,转接模块7包括:转接端子,其用于连接所述转接模块两端的电路单
元,使两所述电路单元连接与拆卸方便快捷,省去反复拆卸固定两所述电路
单元之间导线的麻烦;端子固定块,用于将所述转接端子夹持固定,使所述
转接端子形成整体,方便与所述电路单元连接;弹簧76,用于支撑所述端子
固定块,所述端子固定块可在所述弹簧76弹力的作用下进行移动,从而带动
所述转接端子移动,使所述转接模块能与不同规格型号的所述电路单元相配
合。
如图3结合图7所示,所述转接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751、第二端子组
752、软连接带753;所述第一端子组751用于与所述转接模块相连的第一电
路单元进行活动连接;第二端子组752用于与所述转接模块相连的第二电路
单元进行活动连接;所述软连接带753可将所述第一端子组751与所述第二
端子组752通过柔软的导电材质连接于一起,使所述第一端子组751与所述
第二端子组752能进行相对位移活动,设置所述软连接带753的目的在于,
在所述弹簧76的作用下对所述端子固定块进行移动进而对所述转接端子进行
移动时,方便所述转接端子进行位移。所述第一端子组751包含第一进线端
子组7511与第一出线端子组7512,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与所述第一出
线端子组7512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一电路单元;所述第二端子组752包含第
二进线端子组7521与第二出线端子组7522,所述第二进线端子组7521与所
述第二出线端子组7522交叉布置并通过所述软连接带753与所述第一出线端
子组7512和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一一对应,并且共同连接在所述第二
电路单元上。
较佳的,所述软连接带753外层设有绝缘层,用于防止各所述转接端子
之间短路或错误搭接,从而避免导致电流传输错误。
如图3所示,所述端子固定块包括第一进线固定块742、第二进线固定块
744、第一出线固定块741和第二出线固定块743;所述第一进线固定块742
与所述第二进线固定块744配合通过固定槽745将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
固定,使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的各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单元相应连接位
置一一对应,方便连接与拆卸;所述第一出线固定块741与所述第二出线固
定块743配合通过所述固定槽745将所述第一出线端子组7512固定,使所述
第一出线端子组7512的各端子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路单元相应连接位置一一
对应,方便连接与拆卸。
较佳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进线固定块742与所述第一出线固定块
741顶部布置有至少一个沉头通孔7411,所述第二进线固定块744与所述第
二出线固定块743上布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7412,所述沉头通孔7411与所述
固定孔7412一一对应,从而通过固定件将所述第一进线固定块742与所述第
二进线固定块744固定,进而将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固定;通过固定件
将所述第一出线固定块741与所述第二出线固定块743固定,进而将所述第
一出线端子组7512固定。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沉头螺栓;较佳的所述固定
孔上有螺纹。
如图3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转接模块还包括一基座72,所述基座
72上设置有弹簧孔721,滑道723,隔板722和出线通孔。所述弹簧孔721用
于放置所述弹簧76,使所述弹簧76不晃动。所述滑道723用于放置所述端子
固定块,使所述端子固定块在所述弹簧76的作用下沿特定轨道运动,防止所
述端子固定块出现跑偏现象;所述隔板722用于将进线电路与出线电路隔离
开,防止所述转接模块在使用时出现短路的情况。所述基座72上设有出线通
孔,所述第一进线端子组7511的部分端子连接的所述软连接带753通过所述
出线通孔绕到所述基座72底部,进而使部分与所述软连接带753相连的所述
第二进线端子组7521放置于所述基座72下部的端子槽724内。
较佳的,所述基座72下部设置有下盖73,所述下盖73将置于所述基座
72下部的软连接带753支撑,并将位于所述基座72下部的所述第二端子组
752卡紧。
较佳的,所述基座72上部设置有上盖71,所述上盖71将位于所述基座
72上部端子槽724内的所述第二端子组752卡紧。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请参
见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导电接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导电接插模块,用于实现导线与接线对象之间的转接和电连接;所
述导电接插模块包括一接插件座10和一接线部11。所述接线部11包括:一
第一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一位置;一第二电连接部,其位于
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二位置;一导电部,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内部,用于将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这样导线先连接到所述导电
接插模块上,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再与接线对象实现电连接,避免了导线与接
线对象直接连接操作的复杂和费时;所述接插件座10用于安装所述接线部11,
并且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对象安装的载体上,确保所述导电接插模块与
接线对象连接的稳固。
请参见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导电接插模块的爆炸图。
所述接插件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连接孔101,所述连接孔101贯通所述
接插件座10的两侧,用于连接所述接线部11。
所述接线部11包括至少一导电件111,用于实现导线与接线对象的电连
接,其数量与接线对象数量一致;所述导电件111安装在所述连接孔101中,
所述导电件111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孔101的数量一致。所述导电件111包括
一接插端1111和一接线端1112,所述接插端1111为一导电杆,用于与接线
对象接插;所述接线端1112为一设置有接线孔11121的接线结构,导线安装
进入所述接线孔11121中;所述接线端1112的侧部设置有一第一紧固孔1113
和一第二紧固孔1114,与所述接线孔11121连通,用于通过所述紧固件105,
使导线电连接在所述接线端1112上,并使导线固定在所述接线孔11121中,
这样可以防止导线与所述导电件111脱离。
所述连接孔101的侧部设置有一第一紧固槽106,所述第一紧固槽106连
通所述连接孔101,所述第一紧固槽106用于容置所述紧固件105,使所述紧
固件10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紧固槽106直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紧固孔1113和所
述第二紧固孔106中,从而实现对导线的固定的连接;所述第一紧固槽106
为一四周封闭的结构,可以实现对所述紧固件105位置的限定,进而实现对
所述导电件111在所述接插件座10上的固定,防止所述导电件111与所述接
插件座10脱离;所述紧固件105完全沉在所述第一紧固槽106中,防止所述
紧固件105裸露在外,造成触电风险。
所述连接孔101包括一第一阶梯孔1011和一第二阶梯孔1012,所述第二
阶梯孔10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阶梯孔1011的直径;所述导电件111安装
在所述第一阶梯孔1011中,所述第一阶梯孔1011的形状与所述导电件111
的接插端1111形状一致,便于所述导电件111的插入;并且所述导电件111
的安装截止于所述第一阶梯孔1011和所述第二阶梯孔1012的过渡面,防止
所述导电件111暴漏在外,带来触电风险;所述第二阶梯孔1012方便于导线
的插入。
所述紧固件105可以为螺钉或者螺母,所述螺钉或者螺母通过所述第一
安装孔1041、所述第二紧固孔106安装到所述第一紧固孔1113中,将所述导
电件111连接到所述基座103上。
实施例三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接插端1111
上设置有至少一贯通所述接插端1111的豁口11111,将所述接插端1111至少
分成两部分,所述接插端1111的尺寸略大于接线对象上的接插孔,接插时所
述豁口11111闭合,将所述接插端1111插入到接线对象中后,所述接插端1111
会胀紧接线对象的接插孔,增加所述接插端1111与接线对象的接触面积,使
接插后的电连接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接插件座
10上还设置有一第一阶梯面107,用于与外部固定件配合,使两者间的配合
更加牢固。
实施例五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接线端1112
设置为双导线连接模式,可以实现分别连接两根导线,所述接插端1111仍为
单孔位对接模式,即为:输入为两根导线,输出为连接接线对象的一个孔位;
所述接插件座10上的所述第一紧固槽106设置为与该实施例所述导电件111
配合的形式。
实施例六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接插件座
10的侧部设置至少一滑道卡接结构108,用于实现所述接插件座10与安装在
其一侧或者两侧的外部载体进行滑行连接和卡接,既限制了所述接插件座10
的上下移动,也限制了其左右移动,使所述接插件座10与载体连接的更加稳
固;所述滑道卡接结构108包括一卡扣结构1081和一第一轨1082,所述卡扣
结构1081用于卡接在外部载体上,所述第一轨1082用于实现与外部载体的
滑动连接。
实施例七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导电件111
上设置有一第一检测孔1115,所述接插件座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检
测孔1115对应的第二检测孔109,所述第一检测孔1115与所述第二检测孔
109配合,用于短接,实现从外部检测电的电压等参数;同时,可以实现在没
有接线对象连接的情况下短接到用户处,防止用户断电,确保电供应的畅通。
实施例八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导电接插
模块用于连接其他转接件与接线对象,实现其他转接件与接线对象的电连接。
实施例九
如上述所述的三相电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请分
别参阅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发明二次线接插模块的爆炸图,图11为本发
明独立件与开口座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图11所示,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包括独立件21、开口座22和
信号输出端211,所述信号输出端211用以输出控制信号;所述开口座22设
于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所述信号输出端211设于所述独立件21上,所述
独立件21相对所述开口座22滑动时,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电表的通
断。
当所述独立件21位于所述开口座22第一位置时,所述信号输出端211
与电表通电,当所述独立件21位于所述开口座22第二位置时,所述信号输
出端与电表断开。
所述独立件21上设有卡件212,所述开口座22上设有第一卡槽221和第
二卡槽222,当所述卡件212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21时,能够使所述独立件
21限位于所述开口座22的第一位置,当所述卡件212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22
时,能够使所述独立件21限位于所述开口座22的第二位置,所述卡件212
的限位作用能够使电路通断状态更加稳固。
所述独立件21上设有主结合部213,所述开口座22上设有与所述主结合
部213相互配合的副结合部223,所述主结合部213为滑槽213,所述副结合
部223为滑轨223,通过所述滑槽213在所述滑轨223上滑动,能够实现所述
独立件21在所述开口座2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
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所述电表的通断。
所述独立件21上还设有手柄214,所述手柄214与所述卡件212相连,
所述开口座上还设有导向件224,推动所述手柄214,所述独立件21在所述
开口座22上滑动,通过所述卡件212的限位作用,实现所述信号输出端211
与电表的通断,其中所述导向件224既可使所述独立件21沿着所述导向件224
滑动,又能够使所述独立件21在所述开口座22上滑动时更加稳固。
较佳的,所述独立件21和所述开口座22的个数为两个,每一个所述独
立件21上设有两个信号输出端。所述独立件21和所述开口座22的个数不仅
仅限于两个,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其它个数,只需满足所述独立件21和所
述开口座22个数对应即可,每一个所述独立件21上的信号输出端个数也不
仅仅限于两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个数的信号输出端。
请参阅图12所示,其为本发明独立件的后视图。
结合图10、图11所示,所述滑轨223包括第一滑轨2231和第二滑轨2232,
所述滑槽213为双深度滑槽213,所述双深度滑槽213包括第一滑槽2131和
第二滑槽2132,所述第一滑槽2131与所述第二滑槽2132存在深度差,所述
第一滑槽2131与所述第一滑轨2231相互配合,所述第二滑槽2132与所述第
二滑轨2232相互配合,既能够使所述独立件21与所述开口座22结合更加牢
固,又能够使所述独立件21在滑动过程中不易从所述开口座22上脱离。
请参阅图13所示,其为本发明二次线接插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背面设有走线滑槽23,所述电线231
置于所述走线滑槽23内,当所述独立件21在所述开口座22上滑动时,所述
独立件21带动所述电线231在所述走线滑槽23内滑动,所述走线滑槽23既
能防止所述电线231在滑动过程中被划破,又能使所述电线231排放更加整
齐、规范。进一步,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背面还设有挡片232,所述挡片232
用于阻挡所述电线231在滑动过程中从所述走线滑槽23中脱离。
实施例十
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
图14所示,其为本发明二次线接插模块的侧视图,其中,所述二次线接插模
块上设有主结合件24,所述主结合件24与电表支架上的副结合件相互配合,
将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固定于所述电表支架上,所述主结合件24为滑道或滑
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两端,所述主结合件24可滑入或滑
出所述电表支架,方便固定和拆卸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
实施例十一
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二
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主结合件24,所述主结合件24与电表支架上的副结合件
相互配合,将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固定于所述电表支架上,所述主结合件24
为滑道或滑轨,其设置在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中部,所述主结合件24可滑
入或滑出所述电表支架,方便固定和拆卸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
实施例十二
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
和图11所示,所述独立件21上设有主结合部213,所述开口座22上设有与
所述主结合部213相互配合的副结合部223,所述主结合部213为滑轨213,
所述副结合部223为滑槽223,通过所述滑轨213在所述滑槽223上滑动,能
够实现所述独立件21在所述开口座2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从而实现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电表的通断。
实施例十三
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
所示,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4个短接孔25,当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
的短接孔与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下部的模块上的短接孔一一对应时,用户通
过接插头插入所述短接孔25,可以直接进行取电。
为了防止用户窃电,在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还设有卡槽26,所述卡槽
26中设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螺丝、螺栓或者小圆柱,当所述卡槽26相
对所述限位件移动时,也能够控制所述信号输出端与电表的通断,具体为当
所述卡槽26的底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所述电表连
接,向下拉动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使所述卡槽26的顶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
时,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所述电表断开。
进一步,当所述卡槽26的底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所述二次线接插模
块上的短接孔25与所述模块上的短接孔正好错开,可以防止用户窃电;当所
述卡槽26的顶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时,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的短接孔25
与所述模块上的短接孔一一对应,即使用户通过短接插头插入所述短接孔25
进行取电,由于所述信号输出端211与所述电表断开,供电局后台系统接收
不到所述电表反馈的电量信息,从而知晓窃电行为的发生;所述二次线接插
模块上的短接孔25与所述模块上的短接孔一一对应时,还能够方便检修者在
不拆卸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所述短接孔25检修电路问
题。
其中,所述短接孔25的个数也不仅仅限于4个,但必须保证所述短接孔
25的个数至少为2个,使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短接孔25与
所述模块上的短接孔一一对应。
实施例十四
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
所示,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省料孔27,所述省料孔27既可减小资源的
浪费,又可减轻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重量,从而减小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
施加于所述电表支架上载重负荷。
实施例十五
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线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
所示,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上设有把手28,所述把手28为空心部,所述把手
28既可减小资源的浪费,减轻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重量,又可通过所述把
手28实现所述二次线接插模块的安装和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
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