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6313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6313A21申请号201410281278022申请日20140620A61M1/1220060171申请人冯森铭地址528400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健康路1号72发明人张锡文冯森铭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代理人张海文54发明名称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泵体以及套筒外的驱动线圈,泵体包括前导叶、转子和后导叶;转子与前导叶和后导叶的接触部分呈圆锥形。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是轴包括固定在转子。
2、内表面与后导叶通过凹凸半球式轴腕连接的后轴、弹性塞、与前导叶通过凹凸半球式轴腕连接的滑动前轴且与转子无相对转动,转子与前导叶、后导叶接触处由凸半球和凹半球组成,前导叶与后导叶固定在套筒上,转子由两个半球结构支撑,本发明由于弹性塞的存在能自动调节轴距弥补了由于轴腕处的磨损造成转子与前后导叶接触间隙增大、轴流泵寿命减短的缺陷。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6313ACN104056313A1/1页21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3)、设置在套。
3、筒(13)内的泵体以及设置在套筒(13)外的驱动线圈(12);所述的泵体包括位于套筒(13)内前端的前导叶(4)、位于套筒(13)内中部的转子(5)、以及位于套筒(13)内尾部的后导叶(6),所述前导叶(4)上设置有前导叶叶片(1),所述后导叶(6)上设置有后导叶叶片(3),所述转子(5)包括转子叶片(2)、永磁体(11)、后轴(17)、前轴(19)及弹性件(18),所述转子(5)轴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后轴(17)、弹性件(18)、前轴(19)依次设置在该通孔内且所述后轴(17)和前轴(19)的端部外露,所述后轴(17)和前轴(19)端部设置有凸半球(7),所述前导叶(4)和后导叶(6)上均设。
4、置有与凸半球(7)对应的凹半球(8),所述前导叶(4)和后导叶(6)分别固定至套筒(13)内部的两端,所述后轴(17)和前轴(19)的凸半球(7)分别与前导叶(4)、后导叶(6)的凹半球(8)配合形成半球支撑结构(16),以支撑定位转子(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17)固定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前轴(19)能够与转子(5)相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半球(8)底部设置有一小穴(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5)两端还分。
5、别设置有前锥形结构(9)、后锥形结构(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叶叶片(3)与转子(5)之间存在一间隙(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11)嵌入至转子(5)内部,所述泵体除永磁体(11)外的结构均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权利要求书CN104056313A1/3页3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流血泵,特别是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背景技术0002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占全球总死亡人。
6、数的30左右,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有效途径是心脏移植或采用植入式辅助人工心脏。虽然心脏移植已经获得很大成功,但心脏供体问题难以解决,研制长期可植入式微型血泵极为重要和迫切。现在临床应用的血泵主要以轴流泵为主,轴流泵的流量性能比离心泵好,可以提供较大的血流量。血泵内部的流场非常复杂,血泵的内部结构对血液的流动阻力和血泵的效率有很大影响,血细胞在血泵内相对较高剪应力环境下还会发生破裂造成溶血。由于有轴式轴流泵在前导叶与转子接触区及后导叶与转子接触区间隙的存在,导致间隙处有大量热量产生且剪应力较大,间隙处是凝血发生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一种能减少间隙处凝血的发生的轴流泵非常重要。
7、。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的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泵体以及设置在套筒外的驱动线圈;所述的泵体包括位于套筒内前端的前导叶、位于套筒内中部的转子、以及位于套筒内尾部的后导叶,所述前导叶上设置有前导叶叶片,所述后导叶上设置有后导叶叶片,所述转子包括转子叶片、永磁体、后轴、前轴及弹性件,所述转子轴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后轴、弹性件、前轴依次设置在该通孔内且所述后轴和前轴的端部外露,所述后轴和前轴端部设置有凸半球,所述前导叶和后导。
8、叶上均设置有与凸半球对应的凹半球,所述前导叶和后导叶分别固定至套筒内部的两端,所述后轴和前轴的凸半球分别与前导叶、后导叶的凹半球配合形成半球支撑结构,以支撑定位转子。0004所述后轴固定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前轴能够与转子相对转动。0005所述凹半球底部设置有一小穴。0006所述转子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前锥形结构、后锥形结构。0007所述后导叶叶片与转子之间存在一间隙。0008所述永磁体嵌入至转子内部,所述泵体除永磁体外的结构均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传统轴流血泵由于运转过程中轴腕处的磨损其寿命减短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子与前后导叶接触处的间隙逐渐增大易形成凝血,而本发明的微型轴。
9、流血泵由于弹性件的存在能自动调节轴距弥补了由于轴腕处的磨损造成转子与前后导叶接触间隙增大、轴流泵寿命减短的缺陷;2、传统的轴流泵由于前后导叶与转子交界区间隙说明书CN104056313A2/3页4的存在,而本发明的微型轴流血泵由于弹性件的存在使转子的凸半球结构与前、后导叶的凹半球结构能保持紧密接触,接触间隙足够小,从而避免了血细胞进入间隙而造成血细胞破坏及血栓的形成。附图说明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简图。0012图2为泵体部分的结构图。0013图3为泵体的前导叶结构图。0014图4为泵体的转子的部分结构图。0015图5为泵体的后导叶结构图。00。
10、16附图编号说明1前导叶叶片;2转子叶片;3后导叶叶片;4前导叶;5转子;6后导叶;7凸半球;8凹半球;9前锥形结构;10后锥形结构;11永磁体;12驱动线圈,13套筒,14小穴,15间隙,16半球结构,17后轴,18弹性件,19前轴。具体实施方式0017参照图1、图2,图1、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可植入式自动调节轴距的微型轴流血泵,包括套筒13、设置在套筒13内的泵体以及设置在套筒13外的驱动线圈12;所述的泵体包括位于套筒13内前端的前导叶4、位于套筒13内中部的转子5、以及位于套筒13内尾部的后导叶6,所述前导叶4上设置有前导叶叶片1,所述后导叶6上设置有。
11、后导叶叶片3,所述后导叶叶片3与转子5之间存在一较小的间隙15,保证后导叶叶片3的导向作用,所述转子5包括转子叶片2、永磁体11、前锥形结构9、后锥形结构10、后轴17、前轴19及弹性件18,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18采用弹性胶制成弹性塞,其还可采用弹簧等弹性恢复件,所述转子5轴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后轴17、弹性件18、前轴19依次设置在该通孔内且所述后轴17和前轴19的端部外露,所述后轴17固定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前轴19能够与转子5相对转动,所述后轴17和前轴19端部设置有凸半球7,所述前导叶4和后导叶6上均设置有与凸半球7对应的凹半球8,所述凹半球8底部设置有一小穴14,所述前导叶4和后导。
12、叶6分别固定至套筒13内部的两端,所述后轴17和前轴19的凸半球7分别与前导叶4、后导叶6的凹半球8配合形成半球支撑结构16,以支撑定位转子5。0018所述的转子5内部嵌有永磁体11,泵体内其余部件均为不导磁材料,如钛合金,因为钛合金不导磁,因此可以获得较大的传输扭矩,而且钛合金质量轻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可采用铌、钽等合金材料或其他新型的不导磁材料。套筒13可采用圆柱形;泵体内部的前端为起导流作用的前导叶4,中间部分为转子5,尾部是后导叶6,通过套筒13将三者连接在一起,转子5由7、8组成的半球结构支撑。0019在本发明中,所述转子5、前导叶4、后导叶6通过可自动调节轴距。
13、的轴及轴腕连接起来,安装时,后轴17固定至通孔内,弹性件18被前轴19压紧,使得弹性件18能够对前轴19产生一定的弹性回复力,当轴流血泵运转过程中轴腕磨损而使转子5与前、后导叶4、6说明书CN104056313A3/3页5接触处间隙增大时,弹性件18给后轴17、前轴19一定的推力使转子5与前、后导叶4、6紧密接触保持较小的间隙,弥补了由于轴腕处的磨损造成转子5与前、后导叶4、6接触间隙增大、轴流泵寿命减短的缺陷,延长轴流血泵的使用寿命;且本发明的微型轴流血泵由于弹性件18的存在使转子5的凸半球结构与前、后导叶4、6的凹半球结构能保持紧密接触,接触间隙足够小,从而避免了血细胞进入间隙而造成血细胞破坏及血栓的形成。0020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如后轴17和前轴19的固定方式可采用前轴19固定,后轴17滑动的方式,故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56313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56313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56313A3/3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563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