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62268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46386.7

申请日:

2014.04.11

公开号:

CN103924712A

公开日:

2014.07.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64申请日:20140411|||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64; E04B2/08;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4B2/64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曹万林; 巩晓雪; 刘文超; 刘熙; 林栋朝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沈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技术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内藏钢管混凝土柱构造柱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代替传统的砌体墙体,抗震节能一体化,适宜于低多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再生混凝土砌体砖之间采用凹凸键咬合的连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并且有效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及再生混凝土砖之间的砂浆;
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应布置于墙体端部或转角处,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置于墙端侧即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旁,以与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相衔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位于墙体转角处,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的作用是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进行过渡连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的凸键(5)与凹槽(6)之间的咬合作用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并减小冷桥效应进而加强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该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制作方法如下,其特征在于:
S1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的钢管按尺寸插入基础梁内,并浇注基础梁混凝土;
S2将基础梁上表面按房屋平面尺寸进行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混凝土砖砌块的厚度弹出双实线;
S3在基础梁顶部组砌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相邻再生混凝土砖砌块通过凹槽(5)和凸键(6)咬合;
S4在砌筑第一层时,在墙端即柱边放置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前 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逆向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直到与拐角墙处的钢管混凝土柱(7)相连接;在另一边墙端同样放置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钢管混凝土柱(7)嵌合,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柱连接,并再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完成连接;砌筑第二层时,在墙边即柱边砌筑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顺向砌筑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端部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封闭;在另一边墙端砌筑一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完成连接;其上部砖的砌筑方式按此方式依次交叉循环进行;构成错缝搭接、嵌接良好的墙体;
S5在墙体的端部和纵横墙交接处,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藏的钢管混凝土柱。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钢管可采用Q235、Q345、Q390、Q420或Q345GJ钢材;采用Q235、Q345或Q345GJ钢材且工作温度大于0℃时,可选用B级;当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C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D级;采用Q390和Q420钢 材且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D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应选用E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当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要求,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说明书

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研究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钢管混凝土将钢材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承载力,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耗能能力大大提高,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传统多层住宅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再生混凝土砌体强度显著高于传统砌体,可用于低多层建筑结构,承载力有保障,并且在当今建筑垃圾急剧增多、国家提倡资源回收利用的大背景下可以使建筑垃圾得到循环使用。
将钢管混凝土柱作为墙体的构造柱,再生混凝土砌体砖之间用凹凸键咬合连接,制作成内藏钢管混凝土柱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可以显著增强体系承载力,明显提高结构整体性能以及抗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该墙体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抗震节能一体化等优点,以期有效解决传统低层、多层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抗震能力薄弱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技术及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墙体包括矩形钢管混凝土构造柱,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其中,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形状包括工字形,槽形,凸形,凹凸形;凹槽和凸键为砖砌块衔接处的咬合结构。
具体而言,内藏钢管混凝土柱置于墙体端部及纵横墙体交接处,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再生混凝土砖砌块的凹槽实现了与墙体的有效连接,增强整体力学性能。
在再生混凝土砖砌块的端部设置凹槽、凸键,不同形式砖砌块组砌成墙体时,相邻的键槽互相咬合,增强了该墙体的整体性。再生混凝土砖砌块之间通过凹凸键连接,使墙体内外的裂缝不贯通,有效地减小了冷桥效应,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钢管可采用Q235、Q345、Q390、Q420或Q345GJ钢材。钢管宜采用螺旋焊接管和直缝焊接管,也可采用无缝焊接管。焊接管必须对接熔通焊缝,焊缝强度不应低于管材强度。根据钢管的厚度,要选择相应的钢材屈服强度和强度设计值,其值的选择要根据《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确定。当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并且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同时其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混凝土的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
所述再生混凝土砖强度等级为MU30,MU25,MU20和MU15,其中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单纯套用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其用水量须考虑再生粗集料的吸水率来进行配比设计。
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制作方法如下:
S1将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按尺寸插入基础梁内,浇注基础梁混凝土。
S2将基础梁上表面按房屋平面尺寸进行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混凝土砖砌块的厚度弹出双实线。
S3在基础梁顶部组砌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相邻再生混凝土砖砌块通过凹槽和凸键咬合。
S4在砌筑第一层时,在墙端即柱边放置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工形砖,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逆向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直到与拐角墙处的钢管混凝土柱相连接;在另一边墙端同样放置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钢管混凝土柱嵌合,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凸形砖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工字形砖与柱连接,并再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完成连接。砌筑第二层时,在墙边即柱边砌筑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 顺向砌筑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端部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封闭;在另一边墙端砌筑一再生混凝土凸形砖,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完成连接。其上部砖的砌筑方式按此方式依次交叉循环进行。构成错缝搭接、嵌接良好的墙体。
S5在墙体的端部和纵横墙交接处,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藏的钢管混凝土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适用于村镇多层建筑;墙体端部和纵横墙的交接处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高,延性好,有效增强了墙体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砖砌块之间通过凹凸键连接,使墙体内外的裂缝不贯通,有效地减小了冷桥效应,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钢管混凝土柱和再生混凝土砌块通过凹槽连接,再生混凝土砌块之间通过凹凸键连接,有效增强了墙体的整体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L形墙奇数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图2是L形墙偶数标准层平面布置图。
图3是L形墙三维示意图。
图4是工字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
图5是槽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
图6是凹凸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
图7是凸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
图中:1、再生混凝土工形砖,2、再生混凝土槽形砖,3、再生混凝土凸形砖,4、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5、凸键,6、凹槽,7、方形钢管混凝土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该墙体包括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及再生混凝土砖之间的砂浆。
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应布置于墙体端部或转角处,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置于墙端侧即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旁,以与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相衔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位于墙体转角处,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的作用是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进行过渡连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的凸键5与凹槽6之间的咬合作用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并减小冷桥效应进而加强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制作方法如下。
S1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的钢管按尺寸插入基础梁内,并浇注基础梁混凝土。
S2将基础梁上表面按房屋平面尺寸进行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混凝土砖砌块的厚度弹出双实线。
S3在基础梁顶部组砌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相邻再生混凝土砖砌块通过凹槽5和凸键6咬合。
S4在砌筑第一层时,在墙端即柱边放置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逆向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直到与拐角墙处的钢管混凝土柱7相连接;在另一边墙端同样放置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钢管混凝土柱7嵌合,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柱连接,并再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完成连接。砌筑第二层时,在墙边即柱边砌筑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顺向砌筑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端部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封闭;在另一边墙端砌筑一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完成连接。其上部砖的砌筑方式按此方式依次交叉循环进行。构成错缝搭接、嵌接良好的墙体。
S5在墙体的端部和纵横墙交接处,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藏的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可采用Q235、Q345、Q390、Q420或Q345GJ钢材。采用Q235、Q345或Q345GJ钢材且工作温度大于0℃时,可选用B级; 当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C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D级。采用Q390和Q420钢材且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D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E级。
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要求,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形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712A43申请公布日20140716CN103924712A21申请号201410146386722申请日20140411E04B2/64200601E04B2/08200601E04G21/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地址100124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72发明人曹万林巩晓雪刘文超刘熙林栋朝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代理人沈波54发明名称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技术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内藏钢管混凝土柱构造。

2、柱形式,可以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代替传统的砌体墙体,抗震节能一体化,适宜于低多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再生混凝土砌体砖之间采用凹凸键咬合的连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并且有效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712ACN103924712A1/2页21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方形钢管混凝。

3、土柱(7)及再生混凝土砖之间的砂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应布置于墙体端部或转角处,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置于墙端侧即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旁,以与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相衔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位于墙体转角处,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的作用是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进行过渡连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的凸键(5)与凹槽(6)之间的咬合作用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并减小冷桥效应进而加强了墙体的保温性能。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该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制作方法如下,其特征在于S1将方。

4、形钢管混凝土柱(7)的钢管按尺寸插入基础梁内,并浇注基础梁混凝土;S2将基础梁上表面按房屋平面尺寸进行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混凝土砖砌块的厚度弹出双实线;S3在基础梁顶部组砌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相邻再生混凝土砖砌块通过凹槽(5)和凸键(6)咬合;S4在砌筑第一层时,在墙端即柱边放置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逆向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直到与拐角墙处的钢管混凝土柱(7)相连接;在另一边墙端同样放置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钢管。

5、混凝土柱(7)嵌合,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柱连接,并再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完成连接;砌筑第二层时,在墙边即柱边砌筑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顺向砌筑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端部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封闭;在另一边墙端砌筑一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

6、)完成连接;其上部砖的砌筑方式按此方式依次交叉循环进行;构成错缝搭接、嵌接良好的墙体;S5在墙体的端部和纵横墙交接处,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藏的钢管混凝土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钢管可采用Q235、Q345、Q390、Q420或Q345GJ钢材;采用Q235、Q345或Q345GJ钢材且工作温度大于0时,可选用B级当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C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D级;采用Q390和Q420钢材且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D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应选用E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

7、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当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要求,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权利要求书CN103924712A2/2页3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权利要求书CN103924712A1/4页4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

8、研究技术领域。技术背景0002钢管混凝土将钢材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承载力,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钢管内部混凝土的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构件的延性性能明显改善,耗能能力大大提高,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0003传统多层住宅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再生混凝土砌体强度显著高于传统砌体,可用于低多层建筑结构,承载力有保障,并且在当今建筑垃圾急剧增多、国家提倡资源回收利用的大背景下可以使建筑垃圾得到循环使用。0004将钢管混凝土柱作为墙体的构造柱,再生混凝土砌体砖之间用凹凸键咬合连接,制作成内藏钢管混凝土。

9、柱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可以显著增强体系承载力,明显提高结构整体性能以及抗震性能。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该墙体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抗震节能一体化等优点,以期有效解决传统低层、多层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抗震能力薄弱等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技术及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墙体包括矩形钢管混凝土构造柱,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其中,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形状包括工字形,槽形,凸形,凹凸形;凹槽和凸键为砖砌块衔接处的咬合结构。0007具体而言,内藏钢管混凝土柱置于墙体端部及。

10、纵横墙体交接处,钢管混凝土柱通过再生混凝土砖砌块的凹槽实现了与墙体的有效连接,增强整体力学性能。0008在再生混凝土砖砌块的端部设置凹槽、凸键,不同形式砖砌块组砌成墙体时,相邻的键槽互相咬合,增强了该墙体的整体性。再生混凝土砖砌块之间通过凹凸键连接,使墙体内外的裂缝不贯通,有效地减小了冷桥效应,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0009钢管可采用Q235、Q345、Q390、Q420或Q345GJ钢材。钢管宜采用螺旋焊接管和直缝焊接管,也可采用无缝焊接管。焊接管必须对接熔通焊缝,焊缝强度不应低于管材强度。根据钢管的厚度,要选择相应的钢材屈服强度和强度设计值,其值的选择要根据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确定。

11、。当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并且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同时其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0010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混说明书CN103924712A2/4页5凝土的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应符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0011所述再生混凝土砖强度等级为MU30,MU25,MU20和MU15,其中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单纯套用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其用水量须考虑再生粗集料的吸水率来进行配比设计。0012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

12、其制作方法如下0013S1将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按尺寸插入基础梁内,浇注基础梁混凝土。0014S2将基础梁上表面按房屋平面尺寸进行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混凝土砖砌块的厚度弹出双实线。0015S3在基础梁顶部组砌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相邻再生混凝土砖砌块通过凹槽和凸键咬合。0016S4在砌筑第一层时,在墙端即柱边放置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工形砖,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逆向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直到与拐角墙处的钢管混凝土柱相连接;在另一边墙端同样放置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钢管混凝土柱嵌。

13、合,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凸形砖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工字形砖与柱连接,并再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完成连接。砌筑第二层时,在墙边即柱边砌筑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顺向砌筑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端部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封闭;在另一边墙端砌筑一再生混凝土凸形砖,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槽形砖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完成连接。其上部砖的砌筑方式按此方式依次交叉循环进行。构成错缝搭接、嵌接良好的墙体。0017S5在墙体的端。

14、部和纵横墙交接处,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藏的钢管混凝土柱。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19本发明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适用于村镇多层建筑;墙体端部和纵横墙的交接处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高,延性好,有效增强了墙体的抗震性能;再生混凝土砖砌块之间通过凹凸键连接,使墙体内外的裂缝不贯通,有效地减小了冷桥效应,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钢管混凝土柱和再生混凝土砌块通过凹槽连接,再生混凝土砌块之间通过凹凸键连接,有效增强了墙体的整体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0020图1是L形墙奇数标准层平面布置图。0021图2是L形墙偶数标准层平面布置图。0022图3是L。

15、形墙三维示意图。0023图4是工字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0024图5是槽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0025图6是凹凸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0026图7是凸形再生混凝土砖示意图。说明书CN103924712A3/4页60027图中1、再生混凝土工形砖,2、再生混凝土槽形砖,3、再生混凝土凸形砖,4、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5、凸键,6、凹槽,7、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具体实施方式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29如图17所示,一种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该墙体包括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及再。

16、生混凝土砖之间的砂浆。0030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应布置于墙体端部或转角处,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置于墙端侧即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旁,以与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相衔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位于墙体转角处,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的作用是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进行过渡连接。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的凸键5与凹槽6之间的咬合作用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并减小冷桥效应进而加强了墙体的保温性能。0031内藏钢管混凝土柱L形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制作方法如下。0032S1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的钢管按尺寸插入基础梁内,并浇注基础梁混凝土。0033S2将基础梁上表面按房屋平面尺寸进行抄测放线,。

17、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混凝土砖砌块的厚度弹出双实线。0034S3在基础梁顶部组砌再生混凝土砖砌块墙体,相邻再生混凝土砖砌块通过凹槽5和凸键6咬合。0035S4在砌筑第一层时,在墙端即柱边放置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逆向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直到与拐角墙处的钢管混凝土柱7相连接;在另一边墙端同样放置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钢管混凝土柱7嵌合,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工形砖1与柱连接,并再用一再生混凝。

18、土槽形砖2完成连接。砌筑第二层时,在墙边即柱边砌筑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柱身恰好嵌在一起,柱身另一侧放置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与前述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及方形钢管混凝土柱7无缝衔接在一起,之后顺向砌筑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之间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粘结,端部用一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封闭;在另一边墙端砌筑一再生混凝土凸形砖3,之后用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顺序连接,至墙另一端处改用再生混凝土槽形砖2与再生混凝土凹凸形砖4完成连接。其上部砖的砌筑方式按此方式依次交叉循环进行。构成错缝搭接、嵌接良好的墙体。0036S5在墙体的端部和纵横墙交接处,向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藏的钢管混凝土柱。0037钢管可采用Q23。

19、5、Q345、Q390、Q420或Q345GJ钢材。采用Q235、Q345或Q345GJ钢材且工作温度大于0时,可选用B级当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C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D级。采用Q390和Q420钢材且工作温度低于0而高于20时,应选用D级。当工作温度低于20时,应选用E级。0038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0039当抗震设计时,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要求,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说明书CN103924712A4/4页7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0040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形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说明书CN103924712A1/3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3924712A2/3页9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924712A3/3页10图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3924712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