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4716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29 CN 103547164 A (21)申请号 201180068543.1 (22)申请日 2011.12.28 2010-293574 2010.12.28 JP A23F 3/16(2006.01) A61K 31/353(2006.01) A61K 31/522(2006.01) A61P 3/06(2006.01) (71)申请人 麒麟饮料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申请人 麒麟控股株式会社 (72)发明人 若林英行 四元祐子 铃木深保子 奥田纮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
2、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金龙河 穆德骏 (54) 发明名称 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赋予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 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是即使为低热量也不会损 害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香味优良的加奶低 热量红茶饮料, 在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 25kcal 以下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中, 将总多酚 量调节至40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 4.5 以上。另外, 本发明提供由该加奶低热量红茶 饮料构成的安全性高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
3、入国家阶段日 2013.08.26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1/007361 2011.12.28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90505 JA 2012.07.05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7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47164 A CN 103547164 A 1/1 页 2 1. 一种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 量为 25kcal。
4、 以下, 其特征在于, 将总多酚量调节至 40 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 4.5 以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其特征在 于, 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使用了高甜度甜味剂和 / 或糖醇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其特征 在于, 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 5 20kcal, 总多酚量为 80 180mg/100mL, 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为 4.5。
5、 22。 4. 如权利要求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 料, 其特征在于, 饮料为容器装饮料。 5.一种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且每100mL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25kcal以下的加奶 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饮料中的总多酚量调节至 40 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 4.5 以上。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方 法, 其特征在于, 饮料为密封容器装饮料。 7. 一种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其由权利要求。
6、 1 4 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 料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47164 A 2 1/17 页 3 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香味丰富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特别是低热量但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香味优良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另外, 本发明涉及由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构 成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由于嗜好性的多样化, 因此作为容器装饮料提供各种饮料。另外, 由于最 近健康意识的提高, 对于日常饮用的容器装饮料也期待低糖、 低热量化。 为了实现饮料的低 热量化, 使用糖醇、 乙酰磺胺酸钾、 三氯蔗糖等高甜度甜味剂代替蔗。
7、糖或淀粉糖等通常使用 的糖类。例如, 已公开了在红茶饮料中使用阿斯巴甜、 麦芽糖醇、 山梨糖醇等这样的高甜度 甜味剂以及糖醇 ( 日本特开平 10-191890 号公报 ), 使用三氯蔗糖、 木糖醇这样的高甜度甜 味剂以及糖醇 ( 日本特开 2007-117087 号公报 ) 来制造低热量的红茶饮料的方法。 0003 但是, 在红茶饮料中, 加奶红茶饮料以往作为奶茶是被喜爱的嗜好性高的饮料。 在 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中, 从增进健康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使用糖醇、 非糖类甜味剂来代替 以往使用的蔗糖、 淀粉糖等糖类的低热量的加奶红茶饮料。例如, 在日本特开平 11-113493 号公报中。
8、公开了作为糖醇使用赤藓糖醇等、 作为非糖类甜味剂使用甜菊苷、 阿斯巴甜、 甘草 甜素等二萜糖苷的奶味红茶饮料。另外, 在日本特开 2002-101818 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赤 藓糖醇、 山梨糖醇、 麦芽糖醇等糖醇的低热量的含乳成分红茶饮料等。 0004 在这些加奶红茶饮料中, 从增进健康的观点出发, 公开了低热量的加奶红茶饮料。 但是, 在加奶饮料中, 例如, 在使用高甜度甜味剂来降低热量时, 与使用糖类的情况相比, 不 仅甜味的饱满度降低, 而且损害了奶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 因此, 存在难以制造香味品质优 良的低热量加奶红茶饮料的问题。 因此, 在加奶红茶饮料中, 仍遗留有开发满足从嗜好方面。
9、 考虑的保持奶的味觉、 和从健康方面考虑的实现低热量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的加奶红茶饮料 这样的课题。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0-191890 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11-113493 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 2002-101818 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开 2007-11708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2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 提供香味丰富的加奶(牛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特别是即使为 低热量也不会损害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 且能够设计香。
10、味的香味优良的以容器装等形式 利用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另外,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 提供由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构成的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3 2/17 页 4 安全性高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0013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4 本发明人在对即使为低热量也不会损害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香味丰富的加奶 ( 牛奶 ) 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发现, 在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 25kcal 以下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中, 通过将红茶饮料的总多酚量调节至特定的值, 并且 将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特定。
11、的值, 能够制造即使为 低热量也保持了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5 即, 本发明包括一种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25kcal以下, 其特征在于, 将总多酚量调节至40250mg/100mL, 并且 将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 4.5 以上。 0016 本发明中, 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能量含量被限定为在每 100mL 饮料中为 25kcal 以下, 其理由之一在于, 在作为低热量宣传健康功能的饮料中, 超过 25kcal/100mL 时,。
12、 可能 会损害消费者的作为健康饮料的印象。另外, 如果能量含量为 25kcal/100mL 以上, 则配合 蔗糖、 油脂类来赋予平衡口感比较容易, 因此, 有时即使没有特别使用本发明方法, 也能够 制备浓厚的奶茶, 但与本发明这样的课题本身也不一致, 所述课题是同时实现立足于增进 健康的低热量、 和从嗜好方面考虑想要制造具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饮料这样的需求。 0017 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能量含量被调节至每 100mL 饮料中为 25kcal 以 下, 更加优选调节至 20kcal 以下。本发明中, 为了将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能量含量调节 至 25kcal 以下, 通常, 通过将。
13、作为甜味剂使用的蔗糖等的全部或一部分用高甜度甜味剂、 糖醇类代替、 或者不使用甜味原料来调节。 另外, 可以使用进一步将奶原料的全部或一部分 用脱脂型奶原料代替等方法。 0018 在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中的能量含量、 总多酚量、 总多酚量 (A) 与咖啡 因量(B)的含有重量比 : (A)/(B)的调节中, 作为特别优选的范围, 可以列举 : 每100mL饮料 中的能量含量为520kcal, 总多酚量为80180mg/100mL, 总多酚量(A)与咖啡因量(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为 4.5 22 的范围。 0019 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可以作为密封容器装饮料这。
14、样的容器装饮料 提供。另外, 本发明包括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且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 25kcal 以下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包括 : 将饮料中的总多酚量调节至 40 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 4.5 以 上。 0020 另外, 本发明人在对即使为低热量也不会损害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 且香味丰富 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发现, 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通过 中性脂肪吸收抑制作用而具有血中中性脂肪的上升抑制效果, 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 本发 明包括提供本。
15、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作为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由本发明的加奶低热 量红茶饮料构成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提供安全性高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0021 即, 具体而言, 本发明包括 : 1 一种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 茶饮料, 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 25kcal 以下, 其特征在于, 将总多酚量调节至 40 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调节至 4.5 以 上 ; 2 如上述 1 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其特征在于,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
16、A 4 3/17 页 5 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使用了高甜度甜味剂和 / 或糖醇类 ; 3 如上述 1 或 2 所述的赋 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其特征在于, 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 为 5 20kcal, 总多酚量为 80 180mg/100mL, 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 比 : (A)/(B) 为 4.5 22。 0022 另外, 本发明包括 : 4 如上述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 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其特征在于, 饮料为容器装饮料 ; 5 一种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且每100mL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2。
17、5kcal以下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饮料中的总多酚量调节至40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A)与咖啡因 量(B)的含有重量比 : (A)/(B)调节至4.5以上 ; 6如上述5所述的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 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饮料为密封容器装饮料 ; 7 一种 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其由上述 1 4 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构成。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本发明提供香味丰富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特别是提供即使为低热量也不会损 害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香味优良的以容器装等形式被利用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另。
18、 外, 本发明提供由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构成的安全性高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附图说明 0025 图 1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的脂质乳液单次给药试 验中, 通过甘油三脂G试验测定血浆中的中性脂肪浓度的结果(血浆中中性脂肪的变化量) 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包括赋有奶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及其制造方法, 在 每 100mL 饮料中的能量含量为 25kcal 以下的加奶 ( 牛奶 ) 低热量红茶饮料中, 其特征在 于, 将总多酚量调节至40250mg/100mL, 并且将总多酚量(A)与咖啡因量(B)的含有重量 比 : (A)/(。
19、B) 调节至 4.5 以上。另外, 本发明包括由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构成的中 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0027 在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制造中,“总多酚量的测定” 、“咖啡因量的测 定” 和 “能量含量的测定” 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 0028 0029 (1) 配合奶原料前的来自红茶的总多酚量通过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编、五訂日本食 品標準成分分析解説 (日本食品标准成分析手册的解说第五版)、 中央法规、 2001 年 7 月、 p.252 中记载的法定方法 ( 酒石酸亚铁法 ) 求得。 0030 (2) 配合有奶原料的饮料的总多酚量可以使用福林 - 酚法 (Folin-Ciocalteu 。
20、method)( 向 ( 财 ) 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的委托分析 )。 0031 0032 (1) 在没有配合奶原料的阶段中, 用膜滤器 (Advantec 株式会社制、 亲水性 PTFE、 0.45m)过滤试样溶液, 通过表1的条件(咖啡因量的测定中的HPLC条件)中示出的高效 液相 (HPLC) 法对咖啡因量进行定量。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5 4/17 页 6 0033 (2) 对配合有奶原料的饮料通过离心式过滤器 ( 日本 Millipore 株式会社制、 Ultrafree CL、 0.45m) 进行过滤后, 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定量。 0034 表 1 0035 00。
21、36 0037 能量含量的测定通过营养表示基准 ( 平成 15 年 4 月 24 日厚生劳动省告示第 176 号 ) 附表第 2 的第 3 栏记载的方法、 即修正 Atwater 法进行计算。本发明中采用的加奶红 茶饮料的能量含量在每 100mL 饮料中为 25kcal/100mL 以下, 更优选为 20kcal/100mL 以下。 0038 0039 本发明的加奶红茶饮料中的总多酚量为 40 250mg/100mL, 优选为 80 180mg/100mL, 更优选为 80 150mg/100mL。 0040 0041 关于本发明的加奶红茶饮料, 由总多酚量(A)和咖啡因量(B)的测定值进行计。
22、算。 本发明中, 总多酚量使用通过酒石酸亚铁法测定配合奶原料前的来自红茶的总多酚量的 值。咖啡因量使用在上述 HPLC 条件下求出的定量值。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B) 的含 有重量比 : (A)/(B) 基于上述测定值进行计算, 本发明中为 4.5 以上, 优选为 6 以上, 更优选 为 10 以上。上限不受特别限定, 但优选为 45 以下, 更优选为 22 以下。 0042 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0043 本发明的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中, 如下所述, 除了 “饮料的能量含量 的调节” 、“饮料的总多酚量的调节” 、“总多酚量 (A) 与咖啡因量 。
23、(B) 的含有重量比 : (A)/(B)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6 5/17 页 7 的调节” 的方面, 并不具有与现有的 “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 的制造方法特别不同的方面。 0044 (1)加奶红茶饮料的制造方法 : 配合的原料、 配合方法(顺序、 操作)、 匀质化方法、 杀菌方法 ( 蒸馏杀菌、 UHT 杀菌等 ) 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现有方法。在制作容器装饮料 的情况下, 瓶和罐等填充饮料的容器也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采用现有的制品形态。 0045 (2) 用于制造加奶红茶饮料的红茶提取原料, 来自红茶叶的提取液或其加工品类 ( 浓缩液体提取物、 粉末提取。
24、物等 ) 的使用等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以往用于制造红茶饮 料的红茶提取原料, 另外, 可以根据香味设计自由地选择。 0046 (3) 作为红茶提取液 / 红茶提取物等的原料的红茶叶的种类、 提取条件的调节、 多 种茶叶的并用等, 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根据香味设计自由地选择。 0047 (4) 咖啡因量的调节 : 咖啡因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 : 0048 i) 通过茶叶的选择和提取法等的设计进行。 0049 ii) 在仅通过上述方法难以调节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 (a) 利用公知的脱咖啡因法 的脱咖啡因处理、 (b) 脱咖啡因处理后的红茶提取物的使用、 进行咖啡因量的调节。 0050 。
25、(5) 本发明中, 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是含有奶原料、 奶替代原料中的任意一种或 两种以上的红茶饮料。 奶原料是指牛奶、 各种奶粉或乳脂等, 奶替代原料是指使用食品用的 植物油脂、 动物油脂、 蛋白质类等的奶替代用组合物, 可以根据香味设计或能量任意使用。 0051 本发明中, 如果例示特别优选的加奶红茶饮料的方式, 则可以例示出 (1) 能量 含量 5 20kcal/100mL、 (2) 总多酚量 80 180mg/100mL、 (3) 总多酚量 (A)/ 咖啡因量 (B)4.5 22 的制品方式。 0052 用于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高甜度甜味剂, 是指在口中含住与蔗糖相同 。
26、量 ( 重量 ) 时感到的甜味高达蔗糖的数十倍至数千倍、 因此通过少量的添加能够对食品赋 予充分的甜味的物质。 0053 作为高甜度甜味剂, 可以为天然高甜度甜味剂, 也可以为合成高甜度甜味剂, 可以 列举例如 : 阿斯巴甜、 乙酰磺胺酸钾、 糖精、 糖精钠、 三氯蔗糖、 甜菊提取物、 甜菊末、 酶处理 甜菊、 纽甜等。高甜度甜味剂可以作为单一成分使用, 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本发明中 使用的高甜度甜味剂可以获得市售品。 本发明中使用的高甜度甜味剂也可以通过公知的方 法制造。 本发明中使用的高甜度甜味剂也可以使用含有目标高甜度甜味剂的植物等的提取 物 ( 例如如果为甜菊则为甜菊提取物 )。 。
27、0054 用于本发明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的糖醇是指将糖类具有的羰基还原而得到的 链状多元醇, 可以列举例如 : 作为单糖醇的赤藓糖醇、 木糖醇、 山梨糖醇、 作为二糖醇的麦芽 糖醇、 乳糖醇、 异麦芽酮糖醇、 异麦芽糖醇、 以及低聚糖醇等。糖醇可以作为单一成分使用, 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根据衛新第 13 号 ( “栄養表示基準栄養成分等分析 方法等” :新開発食品 、 p374-488、 中央法規出版 ( 株 )、 平成 11 年 9 月発行 )( 卫新第 13 号 (“关于营养表示基准中的营养成分等的分析方法等” :“新开发食 品手册” 、 p374-488、 中央法规出版株式会社、 平。
28、成 11 年 9 月发行 ) 中记载的难消化性糖质 的能量换算系数, 关于糖醇的能量值, 赤藓糖醇为 0kcal/g, 木糖醇和山梨糖醇为 3kcal/g, 麦芽糖醇、 乳糖醇、 异麦芽酮糖醇和异麦芽糖醇为 2kcal/g, 与糖质的 4kcal/g 相比, 显示出 较低的值。 0055 以下,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不限于这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7 6/17 页 8 些例示。 0056 实施例 0057 1. 红茶提取液、 红茶提取物的制备 0058 0059 将斯里兰卡产红茶叶 100g 投入 85的离子交换水 3000g 中, 提。
29、取 6 分钟后, 进 行固液分离, 在室温下进行离心分离处理, 得到红茶提取液。该提取液用离子交换水将 液量调节至 3000g 后, 测定总多酚量、 咖啡因量。总多酚量为 207mg/100mL, 咖啡因量为 60mg/100mL。 0060 0061 将印度产红茶叶 100g 投入 3000g 的沸水浴中, 提取 10 分钟后, 进行固液分离, 在 室温下进行离心分离处理, 得到红茶提取液。该提取液用离子交换水将液量调节至 3000g 后, 测定总多酚量、 咖啡因量。总多酚量为 264mg/100mL, 咖啡因量为 93mg/100mL。 0062 0063 将斯里兰卡产红茶叶100g投入9。
30、5的离子交换水1500g中后, 有时进行搅拌的同 时提取 60 分钟。固液分离后, 用滤纸 (Advantec 株式会社制、 No.2、 110mm) 进行过滤, 得到 红茶提取液。该提取液用离子交换水将液量调节至 1200g 后, 浓缩 400g 后进行冷冻干燥处 理, 得到红茶提取物 (1)8.6g。该红茶提取物的咖啡因量为 6.2 重量 %, 总多酚量为 25.2 重 量 %。 0064 向通过与上述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的红茶提取液 400g 中添加活性碳 ( 二村化学 工业株式会社制 )6g, 在 45下搅拌 1 小时后, 过滤。将该滤液浓缩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得到脱咖啡因型的红茶提取。
31、物 (2)6.2g。该红茶提取物的咖啡因量为 0.5 重量 %, 总多酚量 为 22.0 重量 %。 0065 以下的试验中, 将上述红茶提取液 (1)、 红茶提取液 (2)、 红茶提取物 (1)、 红茶提 取物 (2) 组合使用。 0066 2. 测定例 ; 总多酚量的测定 0067 作为总多酚量测定方法, 将加奶饮料中也能够进行测定的福林 - 酚法 ( 财 ) 日本 食品分析中心测定 ) 与酒石酸亚铁法进行比较的结果示于表 2( 各种配合的加奶红茶饮料 的总多酚量 )。 0068 表 2 0069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8 7/17 页 9 0070 * 向 ( 财 )。
32、 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的委托测定 (2010 年 9 月 2010 年 11 月测定) 0071 3.试验1 : 使用红茶提取液和脱咖啡因型红茶提取物的研究 : 比较例12、 实施 例 1 6 0072 以表3(基本配方)所示的配方根据常规方法混合原料, 在匀质化处理后趁热填充 到蒸馏罐中, 实施 124、 20 分钟的蒸馏杀菌处理, 制备比较例 1 2、 实施例 1 6 的加奶 ( 牛奶 ) 红茶饮料。红茶原料以达到表 4 所示的总多酚量的方式配合红茶提取液和红茶提 取物而得。 0073 通过经过训练的评审员 4 名, 以比较例 1 作为基准, 对脂肪感 ( 圆润的奶的浓厚 感 ) 和平衡口感进。
33、行官能评价。评价以与比较例 1 相比弱 (-3)、 稍弱 (-2)、 略微弱 (-1)、 同 等 (0)、 略微强 (+1)、 稍强 (+2)、 增强 (+3) 这 7 个阶段进行评价。将制备的饮料的配方归纳 于表 3、 表 4( 红茶原料的配方 ), 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归纳于表 5( 评价结果 )。需要说 明的是, 比较例 1、 2、 实施例 1 6 的能量含量均为 13 14kcal/100mL。实施例 1 6 与 比较例 1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074 表 3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9 8/17 页 10 0075 0076 表 4 0077 0。
34、078 表 5 0079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0 9/17 页 11 0080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L 0081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082 4. 试验 2 : 使用通常提取物和脱咖啡因型提取物的研究 : 比较例 3、 实施例 7 12 0083 除了将表 4 的红茶原料配方替换为表 6( 红茶原料的配方 ) 以外, 与比较例 1 2、 实施例 1 6 同样操作, 制备比较例 3、 实施例 7 12。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示于 表 7( 评价结果 )。官能评价的基准设为比较例 3。比较例 3、 实施例。
35、 7 12 的能量含量为 13 14kcal/100mL。实施例 7 12 与比较例 3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084 表 6 0085 0086 表 7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1 10/17 页 12 0087 0088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L 0089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090 5. 试验 3 : 低多酚量下的研究 (1) : 比较例 4、 实施例 13 18 0091 除了将表4的红茶原料配方替换为表8(红茶原料的配方)以外, 与比较例12、 实施例 1 6 同样操作, 制备比较。
36、例 4、 实施例 13 18。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示于表 9( 评价结果 )。官能评价的基准设为比较例 4。比较例 4、 实施例 13 18 的能量含量为 13kcal/100mL。实施例 13 18 与比较例 4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092 表 8 0093 0094 表 9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2 11/17 页 13 0095 0096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L 0097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098 6. 试验 4 : 低多酚量下的研究 (2) : 比较例 5、 实施例 19 。
37、21 0099 除了将表 4 的红茶原料配方替换为表 10( 红茶原料配方 ) 以外, 与比较例 1 2、 实施例 1 6 同样操作, 制备比较例 5、 实施例 19 21。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示于表 11( 评价结果 )。官能评价的基准设为比较例 5。比较例 5、 实施例 19 21 的能量含量为 13 14kcal/100mL。实施例 19 21 与比较例 5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100 表 10 0101 0102 表 11 0103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3 12/17 页 14 0104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
38、100mL 0105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106 7. 试验 5 : 更低能量组成下的研究 : 比较例 6 7、 实施例 22 27 0107 除了将表3的基本配方替换为表12(基本配方)以外, 与比较例12、 实施例1 6 同样操作, 制备比较例 6、 7、 实施例 22 27。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示于表 13( 评价结 果 )。官能评价的基准设为比较例 6。需要说明的是, 比较例 6、 7、 实施例 22 27 的能量含 量为 8 9kcal/100mL。实施例 22 27 与比较例 6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108 表 12 0109 011。
39、0 如上所述, 试验 5 中的红茶原料的配方与表 4 同样。其中, 将表 4. 红茶原料的配 方中的比较例 1、 2 替换成比较例 6、 7, 将实施例 1 至 6 替换成实施例 22 至 27。 0111 表 13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4 13/17 页 15 0112 0113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 L 0114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115 8. 试验 6 : 没有添加甜味剂的加牛奶红茶饮料 : 比较例 8 9、 实施例 28 33 0116 除了将表3的基本配方替换为表14(基本配方)以外, 与。
40、比较例12、 实施例1 6 同样操作, 制备比较例 8、 9、 实施例 28 33。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示于表 15( 评价 结果 )。官能评价的基准设为比较例 8。比较例 8、 9、 实施例 28 33 的能量含量为 13 14kcal/100mL。实施例 28 33 与比较例 8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117 表 14 0118 0119 如上所述, 试验 6 中的红茶原料的配方与表 4 同样。其中, 将表 4. 红茶原料的配 方中的比较例 1、 2 替换成比较例 8、 9, 将实施例 1 至 6 替换成实施例 28 至 33。 0120 表 15 说 明 书 CN 10。
41、3547164 A 15 14/17 页 16 0121 0122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L 0123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124 9. 试验 7 ; 高多酚量下的研究 : 比较例 10、 实施例 34 35 0125 除了将表 4 的红茶原料替换为表 16( 红茶原料的配方 ) 以外, 与比较例 1 2、 实施例 1 6 同样操作, 制备比较例 10、 实施例 34、 35。将成分量和官能评价结果示于表 17( 评价结果 )。官能评价的基准设为比较例 10。比较例 10、 实施例 34、 35 的能量含量为 15kcal/1。
42、00mL。实施例 34 35 与比较例 10 相比, 脂肪的浓厚感和平衡口感高。 0126 表 16 0127 0128 表 17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6 15/17 页 17 0129 0130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L 0131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132 10. 试验 8 : 加牛奶红茶饮料的脂质乳液单次给药试验中的脂质吸收抑制作用 0133 大鼠中的脂质乳液吸收的测定试验根据已经报告的方法 (Int.J.Obes.Relat. Metab.Disord.25,1459-1464(2001) 如下。
43、实施。脂质乳液通过将玉米油 (6mL)、 胆酸 (80mg)、 胆固醇油酸酯(2g)、 蒸馏水(2mL)混合, 并进行超声波处理来制备。 对禁食12小时 后的89周的雄性Wistar大鼠(日本Charles River), 对于对照组, 使用胃管以10mL/kg 体重口服给予上述脂质乳液 (N=6)。另一方面, 对于奶茶给药组, 给予以每给药量为 4.33g/ kg 体重的方式混合了奶茶粉末的脂质乳液 (N=6)。 0134 对于两组, 分别在脂质乳液给药前和给药 1、 2、 3、 4、 5、 7、 9 小时后通过尾静脉采 血, 根据常规方法制备血浆后, 通过甘油三脂 G 试验 Wako( 和。
44、光纯药 ) 测定血浆中的中性脂 肪浓度, 求出减去脂质乳液给药前值的变化量。 需要说明的是, 在奶茶给药组中使用的奶茶 粉末如下制备。即, 在配合表 18( 脂质乳液试验用配方 ) 所示的原料后, 趁热填充到蒸馏罐 中, 实施12420分钟的蒸馏杀菌处理, 得到容器装饮料。 此时的总多酚量(A)与咖啡因量 (B) 的含有重量比 (A/B) 为 4.8。对该饮料 1380g 进行冷冻干燥处理, 由此, 作为奶茶粉 末得到 49.8g。 0135 表 18 0136 原料名称制品每 1000g 中使用量 (g) 牛奶100 全脂奶粉5.5 砂糖10 红茶提取液 (1)400 红茶提取物 (2)1.。
45、7 香料1.0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7 16/17 页 18 甜菊0.1 安赛蜜 K0.04 L- 抗坏血酸钠0.4 碳酸氢钠0.4 0137 结果, 在对照组中, 在脂质乳液给药后第34小时在峰中可确认到血浆中中性脂 肪的变化量的上升, 相对于此, 在奶茶给药组中, 该上升得到抑制, 在 2、 3、 4、 5 小时, 相对于 对照组的变化量显示出显著的低值 ( 图 1)。 0138 11. 试验 9 : 加牛奶红茶饮料的高温保存时的稳定性 0139 配合表 19( 稳定性试验用配方 ) 所示的原料后, 趁热填充到蒸馏罐中, 实施 124 20 分钟的蒸馏杀菌处理, 得。
46、到容器装饮料。60恒温下静置保存 4 周后, 在静置状态 下急冷, 开罐, 确认白色悬浮物的有无。将各配合的成分量示于表 20( 评价结果 )。 0140 对于白色悬浮物的有无, 将开罐的饮料轻柔地转移至透明塑料容器中后, 目视进 行评价。另外, 将定点拍摄的图像用 Adobe Photoshop 进行 RGB 分离, 通过 Scion Imag 进 行二值化, 由此, 使白色悬浮物的占有表面积 ( 总面积、 平均面积 ) 及其数目数值化。将其 结果示于表 20。 0141 表 19 0142 0143 表 20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8 17/17 页 19 0144 0145 A: 总多酚量 ( 酒石酸亚铁法 ), 单位 :mg/100mL 0146 B: 咖啡因量 , 单位 :mg/100mL 014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8 本发明提供香味丰富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特别是即使为低热量也不会损害奶 的浓厚感、 平衡口感的香味优良的以容器装等形式被利用的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 另外, 本 发明提供由加奶低热量红茶饮料构成的安全性高的中性脂肪吸收抑制剂。 说 明 书 CN 103547164 A 19 1/1 页 2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47164 A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