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51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55115 A (21)申请号 201410040361.9 (22)申请日 2014.01.27 C02F 11/02(2006.01) (71)申请人 南通天淳电机工贸有限公司 地址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开发区瑞兴 路 282 号 (72)发明人 黄苏一 袁建伟 姚民仆 王捷 周宇光 林贞 韩福生 彭圣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芳 (54) 发明名称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固体废弃物 处理系统 (57) 摘要 本。
2、发明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 槽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该发酵槽包括 : 沿纵 向延伸的槽体, 在槽体内设置有隔离蓖, 隔离蓖的 边缘与所述槽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 隔离蓖与上方 的所述槽体的侧壁及端壁围成用于容置污泥的容 置槽, 槽体位于所述隔离蓖下方的部分形成独立 的的气室, 隔离蓖上开设有用于使气室与容置槽 之间气体连通的通气孔 ; 在气室内沿横向设置有 N 个立板, N 个立板将所述气室分隔为沿纵向排列 的、 N+1 个分气室 ; 分气室中设置有导风立板, 导 风立板将分气室分隔为互相独立的涡流室, 且分 气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每个所述涡流室供 风的送风管。 本发酵槽可提高曝气。
3、均匀性, 促进固 体废弃物均匀发酵, 进而缩短发酵周期, 提高处理 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5115 A CN 103755115 A 1/1 页 2 1. 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沿纵向延伸的槽体, 在所述 槽体内设置有隔离蓖, 所述隔离蓖的边缘与所述槽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 所述隔离蓖与上方 的所述槽体的侧壁及端壁围成用于容置污泥的容置槽, 所述槽体位于所述隔离蓖下方的。
4、部 分形成独立的气室, 所述隔离蓖上开设有用于使气室与容置槽之间气体连通的通气孔 ; 在 所述气室内沿横向设置有 N 个立板, N 为自然数 ; 所述 N 个立板将所述气室分隔为沿纵向排 列的、 N+1 个分气室 ; 所述分气室中设置有导风立板, 所述导风立板将所述分气室分隔为互 相独立的涡流室, 且所述分气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每个所述涡流室供风的送风管。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隔离蓖水平设 置, 所述导风立板垂直设置, 所述导风立板的顶端与所述隔离蓖连接, 所述导风立板的底端 与所述槽体底面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固体废弃。
5、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立板 包括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 ;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的和第二导风立板分别包括互相垂 直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一段相对设置、 且形成 间隙 ;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二段和第二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二段朝反向伸出、 并延伸 至相对的两个立板处 ;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将所述分气室分隔为互相独立的 三个涡流室。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和 第二段之间通过弧形过渡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对应。
6、所述分 气室的所述槽体的侧壁上穿设有所述送风管, 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形成用于向所述第一导风 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一段之间及外侧分别送风的送风口。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呈 喇叭状,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的第一段的起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送风口末端 的开口处。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送风 口相对的所述槽体的侧壁处还设置有辅助导风立板, 所述辅助导风立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 与所述隔离蓖和所述槽体底面连接 ; 所述导风立板朝所述送风口中心凸出形成导风棱, 所 述辅助导风立。
7、板位于所述导风棱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弧形导风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立板 呈 “十字” 状, 所述导风立板将所述分气室分隔为四个互相独立的涡流室 ; 对应每个所述涡 流室的所述槽体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送风管。 9. 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一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 离蓖上的通气孔均匀设置, 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 6mm。 10. 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以及如权利要求 1-9 任一所述的固 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55115 A。
8、 2 1/5 页 3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 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本文中的固体废弃物是指, 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 以及指生活污水和工 业污水处理后形成的污泥等 (是污水处理后的必然产物) , 量很大, 且为了避免其对环境的 影响, 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无害化处理。 0003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中, 需要将畜禽粪便、 污泥等放置在发酵槽中、 并向发酵槽 中通入氧气, 以使其中的微生物与氧作用, 即好氧发酵, 以生成有利用价值的腐殖质。而由 发酵槽向畜。
9、禽粪便和 / 或污泥中送氧的过程即为曝气。 0004 现有技术中的发酵槽一般呈条状延伸, 在槽底铺设多个曝气管, 曝气管上铺设鹅 卵石等形成用于与污泥分隔开的隔离层 ; 曝气管壁上开设多个出气孔, 曝气管与供气系统 连通, 使供气系统提供的空气经个出气孔排出、 并经鹅卵石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槽内的污泥 中, 实现曝气。 0005 但是, 这种带状延伸的发酵槽中, 即使将底部的曝气管均匀排列, 并保证出气孔在 曝气管上的均匀排列, 但是, 在整个发酵槽中, 经隔离层进入到固体废弃物中的气体的量 (曝气量) 差异较大, 曝气不均匀, 导致整个发酵槽中不同部位发酵程度相差很大, 直接影响 处理效果和处理。
10、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固 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提高发酵槽曝气均匀性, 提高固体废弃物发酵效果, 缩短发酵周期, 从 而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工艺用发酵槽, 包括 : 沿纵向延伸的槽体, 在所述槽体 内设置有隔离蓖, 所述隔离蓖的边缘与所述槽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 所述隔离蓖与上方的所 述槽体的侧壁及端壁围成用于容置固体废弃物的容置槽, 所述槽体位于所述隔离蓖下方的 部分形成独立的气室, 所述隔离蓖上开设有用于使气室与容置槽之间气体连通的通气孔 ; 在所述气室内沿横向设置有 N 个立板。
11、, N 为自然数 ; 所述 N 个立板将所述气室分隔为沿纵 向排列的、 N+1 个分气室 ; 所述分气室中设置有导风立板, 所述导风立板将所述分气室分隔 为互相独立的涡流室, 且所述分气室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每个所述涡流室供风的送风 管。 0008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隔离蓖水平设置, 所述导风立 板垂直设置, 所述导风立板的顶端与所述隔离蓖连接, 所述导风立板的底端与所述槽体底 面连接。 0009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所述导风立板包括第一导风 说 明 书 CN 103755115 A 3 2/5 页 4 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 ; 所。
12、述第一导风立板的和第二导风立板分别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段和 第二段 ;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一段相对设置、 且形成间隙 ; 所述第 一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二段和第二导风立板的所述第二段则朝反向伸出、 并延伸至相对的两 个立板处 ; 所述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将所述分气室分隔为互相独立的三个涡流 室。 0010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通 过弧形过渡板连接。 0011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对应所述分气室的所述槽体 的侧壁上穿设有所述送风管, 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形成用于向所述第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 立板的所。
13、述第一段之间及外侧分别送风的送风口。 0012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所述送风口呈喇叭状, 所述第 一导风立板和第二导风立板的第一段的起始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送风口末端的开口处。 0013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在与所述送风口相对的所述 槽体的侧壁处还设置有辅助导风立板, 所述辅助导风立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隔离蓖 和所述槽体底面连接 ; 所述导风立板朝所述送风口中心凸出形成导风棱, 所述辅助导风立 板位于所述导风棱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弧形导风表面。 0014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所述导风立板呈 “十字” 状, 。
14、所 述导风立板将所述分气室分隔为四个互相独立的涡流室 ; 对应每个所述涡流室的所述槽体 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送风管。 0015 如上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优选地, 所述隔离蓖上的通气孔均匀 设置, 所述通气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 6mm。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包括 : 如上任一所述的污泥处理工艺用 发酵槽。 0017 本发明提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通过设置各 分气室、 并在分气室内设置导风立板, 使得气体先充满各涡流室后、 通过篦子分别进入上方 的容置槽中, 与现有技术中, 气体在发酵槽下方自由流动、 仅部分进入上方固体废弃。
15、物的曝 气方式相比, 可使整个容置槽各处的曝气量趋于一致, 有效提高曝气均匀性 ; 另外, 由于气 体先充满各涡流室后可使涡流室压力有所上升, 从而在气体经由通气孔进入容置槽时, 可 使隔离蓖与固体废弃物之间形成一个气体隔离区, 有效避免固体废弃物发酵过程中形成的 固体颗粒附着到隔离蓖上而引发通气孔堵塞, 从而也有效避免了因通气孔堵塞引发的曝气 不均匀, 可缩短发酵周期, 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 方便维护。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 0019 图 2 为图 1 中 A-A 向剖视图 ; 0020 图 3 为图 2 中隔离蓖的俯视图 ;。
16、 0021 图 4 为图 1 所示实施例中一个分气室的俯视图 ; 0022 图 5 为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另一实施例中一个分气室的俯视图 ; 0023 图 6 为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又一实施例中一个分气室的俯视图。 说 明 书 CN 103755115 A 4 3/5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图1为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 图2为图1中A-A 向剖视图 ; 图3为图2中隔离蓖的俯视图 ; 请参照图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 (例 如污泥、 畜禽粪便等) 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包括 : 沿纵向延伸的槽体 10, 在槽体 10 内。
17、设置有 隔离蓖 12, 隔离蓖 12 的边缘与槽体 10 的侧壁固定连接 ; 隔离蓖 12 与上方的槽体 10 侧壁 及端壁围成用于容置固体废弃物的容置槽 11, 槽体 10 位于隔离蓖 12 下方的部分形成独立 的气室 2, 隔离蓖 2 上开设有用于使气室 2 与容置槽 11 之间气体连通的通气孔 201 ; 在气室 2 内沿横向设置有 N 个立板 3, N 个立板 3 将气室 2 分隔为沿纵向排列的、 N+1 个分气室 21, N 为自然数 ; 分气室 21 中设置有导风立板 4, 导风立板 4 将分气室 21 分隔为互相独立的涡 流室 210, 且分气室 21 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为每个。
18、涡流室 210 供风的送风管 5。 0025 具体地, 槽体 10 可以呈直线带状延伸, 其延伸方向即为所述 “纵向” 。槽体 10 可以 为由两侧槽体的侧壁 101 和前、 后两端的端壁 102 围成的、 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状 ; 隔离蓖 12 可以水平固定设置在所槽体 10 内、 距离槽体底面第一距离处, 以将槽体内部空腔分隔为上 部的容置槽 11 和下部的气室 2, 则固体废弃物可以方便地由转运设备置入到容置槽 11 内。 其中, 隔离蓖12边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槽体的侧壁101上, 例如, 可以使槽体的侧壁 101 底部形成凸台, 隔离蓖 12 则可以可拆卸地置于该凸台上。且隔离蓖上。
19、的通气孔可以根 据所需曝气量等具体参数设置, 一般而言, 通气孔可以呈圆形孔, 且直径小于或等于 6mm, 通 气孔可均匀设置在隔离蓖 12 上, 相邻通气孔的间距在 5-10cm, 。 0026 立板 3 可竖直固定设置在隔离蓖 12 下方的气室 21 内, 其顶端和底端可分别与隔 离蓖和槽体底面固定连接 ; N 个立板 3 尺寸与气室 21 横截面相匹配, 均沿横向设置, 以将纵 向延伸的气室 2 分隔为 N+1 个纵向排列的分气室 21。当然, 各立板 3 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 以使各分气室 21 具有同样的储器空间。即容置槽 11 为纵向延伸的一体通槽, 而其下方的 气室 2 则包括了。
20、多个分气室 21 ; 当然, 本实施例对隔离蓖 12 的具体形式不作特别限定, 隔 离蓖12可以为与整个槽体10匹配的一体形式, 也可以为由多个分板拼接形成 ; 但可以理解 的是, 当采用多个与分气室 21 形状匹配的分板拼接形成时, 可以更方便地拆下隔离蓖 12, 便于清洗, 放置通气孔 201 堵塞。 0027 每个分气室21仅通过隔离蓖12与容置槽11相通, 各分气室21之间相对密封。 每 个分气室 21 中还设置有导风立板 4, 导风立板 4 可垂直设置, 导风立板 4 的顶端与隔离蓖 12 连接, 导风立板 4 的底端与槽体 10 底面连接, 且导风立板 4 的起始端侧部和末端侧部还。
21、 与槽体的侧壁 101 或立板 3 接合, 从而将整个分气室 21 分隔为互相独立的涡流室 210 ; 其 中互相独立是指, 每个涡流室 210 仅通过隔离蓖 12 与容置槽 11 连通, 各涡流室 210 之间并 不相通 ; 但是, 每个涡流室 210 可以与送风管 5 连通, 以使外界供风系统的风同时进入各涡 流室 210。 0028 具体地, 涡流室 210 的数量和形状由导风立板 4 决定。例如, 导风立板 4 可以为位 于涡流室中间的平板, 从而将矩形分气室21分隔为两半 ; 或者, 导风立板4可以呈特定的几 何形状, 即从俯视方向看, 呈三角形、“L” 形等, 以将分气室 21 分。
22、隔成既定数量和形状的涡 流室 210。例如, 当导风立板 4“十” 字形状 (即, 如图 4 所示, 从俯视方向看呈十字形) 时, 导风立板4可将分气室21分隔为四个互相独立的涡流室210, 此时, 对应每个涡流室210的 说 明 书 CN 103755115 A 5 4/5 页 6 槽体的侧壁10上可分别设置有送风管5, 实现同时向各涡流室210送气。 当然, 为了满足送 气量可以根据每个涡流室 210 的容积确定, 以保证各个涡流室 210 经隔离蓖 12 拍向容置槽 11 的气体量区域一致 ; 例如, 当四个涡流室 210 体积相同时, 向各个涡流室 210 送入的气体 量也相同。 00。
23、29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酵槽在使用时, 可以将固体废弃物由顶部开口置入到容置槽 11 中, 同时将送风管连接至外部供风系统, 使得含有氧气的气体 (可以是空气) 经送风管5进入 到各分气室的各涡流室210中, 从而气体在各涡流内形成涡流, 且由于涡流室210仅通过隔 离蓖 12 与容置槽 11 连通, 因此气体迅速充满整个涡流 210 后压力上升、 只能由顶部隔离蓖 12 上的通气孔 201 流出, 从而均匀地进入上方的容置槽 11。 0030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酵槽, 通过设置各分气室、 并在分气室内设置导风立板, 使得气 体先充满各涡流室后、 分别进入上方的容置槽中, 与现有技术中, 气体在发。
24、酵槽下方自由流 动、 仅部分进入上方固体废弃物的曝气方式相比, 可使整个容置槽各处的曝气量趋于一致, 有效提高曝气均匀性 ; 另外, 由于气体先充满各涡流室后可使涡流室压力有所上升, 从而在 气体经由通气孔进入容置槽时, 可使隔离蓖与固体废弃物之间形成一个气体隔离区, 有效 避免固体废弃物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固体颗粒附着到隔离蓖上而引发通气孔堵塞, 从而也有 效避免了因通气孔堵塞引发的曝气不均匀, 可缩短发酵周期, 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 方 便维护。 0031 图 5 为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另一实施例中一个分气室的俯视图 ;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本。
25、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 处在于, 通过进一步优化导风立板的结构进一步提高曝气均匀性。请参照图 2 和图 5, 在本 实施例中, 导风立板 4 包括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 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 导风立板 42 分别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段 411 和第二段 422, 该第一段 411 和第二段 422 形 成一个 “L” 状 ; 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的第一段 411 相对设置、 且形成间隙, 以使气体可以经该间隙进入到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之间 ; 第一导风立板 41 的第二段 422 和第二导风立板的第二段 422 则朝反向伸。
26、出、 并延伸至相对的两个立板 3 处 ; 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将分气室 21 分隔为互相独立的三个涡流室 210 ; 所述 三个涡流室 210 包括 : 立板 3、 槽体的侧壁 101 和第一导风立板 41 围成的涡流室 210, 槽体 的侧壁 101、 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围成的涡流室 210, 以及立板 3、 槽体的侧 壁 10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围成的涡流室 210。 0032 优选地, 第一段 411 和第二段 422 之间还可通过弧形过渡板 433 连接 ; 即 “L” 形的 拐角处呈形成导圆角, 以进一步促进涡流的迅速形成。 003。
27、3 对应地, 可以在每个涡流210对应的槽体的侧壁101上穿设一个送气管, 以分别送 入所需量的气体。 0034 或者, 也可以通过一个送气管同时为各涡流室 210 送气。具体地, 包括两种形式, 一种是采用具有多个出口的送风口, 即同一送风管5连接多个送风口, 即对应分气室210的 槽体的侧壁 101 上可穿设一个送风管 5, 送风管 5 的一端形成用于向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 二导风立板 42 的第一段 411 之间及外侧分别送风的送风口 (图未示) ; 另一种是采用仅具有 一个出口的送风口 50 (如图 6 所示) , 此时需要利用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与 送风口5。
28、0的配合, 实现将同一送风口排出的气体分流 ; 即, 送风口50可以呈喇叭状, 第一导 说 明 书 CN 103755115 A 6 5/5 页 7 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的第一段 411 的起始端分别延伸至送风口 50 末端的开口处, 且可以根据各涡流室 210 的容积确定第一导风立板 41 和第二导风立板 42 将送风口 50 末 端开口分隔出的各部分的面积, 以保证进入个涡流室的气体流量趋于一致, 从而进一步保 证曝气均匀性。 0035 图 6 为本发明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又一实施例中一个分气室的俯视图 ; 本实施例在图 5 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辅助导风立板。具体地, 如。
29、图 6 所示, 在与送风口 50 相 对的槽体的侧壁101处还设置有辅助导风立板44, 辅助导风立板1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隔 离蓖 12 和槽体底面连接 ; 导风立板 4 朝送风口 50 中心凸出形成导风棱 441, 辅助导风立板 44 位于导风棱 441 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弧形导风表面 442, 两弧形导风表面 442 关于导风 棱 441 和送风口 50 中心确定的平面对称。其中, 辅助导风立板 44 可以为一体结构, 或者, 也可以通过两个弧形板的起始端侧边对齐、 末端侧边相对远离的方式设置拼接形成辅助导 风立板 44。 0036 由于设置了该辅助导风立板 44, 当气体进入第一导风立板。
30、 41、 第二导风立板 42、 槽体的侧壁 101 及立板 3 围成的涡流室 210 后, 气体流至导风棱 441 处时, 便分别沿弧形导 风表面 442 朝反向流动、 形成两个涡流, 即通过辅助导风立板 44 的设置将一个涡流室 210 内进一步划分成两个涡流区域, 可进一步促进气体流动、 并充满整个涡流室 210。本实施例 通过增设辅助导风立板, 可以进一步提高曝气均匀性, 将发酵周期缩短至 3-5 天, 显著提高 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 0037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包括 : 下料装置, 以及如上任一 实施例所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用发酵槽 ; 下料装置可以包括混。
31、料机及传输设备, 处理 过程中, 可以将畜禽粪便和 / 或污泥、 连同辅料等装入到混料机中混合均匀输出至传输设 备, 再由传输设备将混合好的固体废弃物转移至发酵槽中的容置槽内进行发酵。 0038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通过在发酵槽内设置各分气室、 并在分气 室内设置导风立板, 可使整个容置槽各处的曝气量趋于一致, 有效提高曝气均匀性 ; 另外, 还可使隔离蓖与固体废弃物之间形成一个气体隔离区, 有效避免固体废弃物发酵过程中形 成的固体颗粒附着到隔离蓖上而引发通气孔堵塞, 从而也有效避免了因通气孔堵塞引发的 曝气不均匀, 可缩短发酵周期, 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效率, 能方便了维护。 。
32、0039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其 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 ;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 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755115 A 7 1/4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5115 A 8 2/4 页 9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5115 A 9 3/4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5115 A 10 4/4 页 11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5115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