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18490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46224.2

申请日:

2013.12.30

公开号:

CN103755049A

公开日:

2014.04.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2F 9/02申请日:20131230授权公告日:20150304终止日期:201712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02申请日:20131230|||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02; C02F9/04

主分类号:

C02F9/02

申请人: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先华; 何志远; 滕建明; 边华川; 张艳兰

地址:

610303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团结南路2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谭昌驰;金光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净水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水源、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浊循环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以及冷却装置,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在该出水管路上的水泵,进、出水管路分别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应急来水,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处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处下游。本发明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对部件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调节水温,使水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其中,所述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顺序连接的水源、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所述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所述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水存储装置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连接的出水口,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水泵,其中,所述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所述出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并且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所述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包括多个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进水支路包括: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水源和斜管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与热水存储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六进水支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多个进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进水阀门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水支路、第二进水支路、第三进水支路、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和第六进水支路上的阀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多个出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出水管路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其中,所述多个出水支路包括: 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一出水支路,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应;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二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三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与化学除油装置连通的第四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对应;与热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五出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与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与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冷却装置下游或位于冷却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六出水支路,第六出水支路与第六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多个出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出水阀门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和第六出水支路上的阀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还包括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10.  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冶金用水。

说明书

说明书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具体来讲,涉及一种冶金用水的综合处理系统以及一种冶金用水的综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通常,冶金企业(例如,钢铁企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的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新水,但是鉴于企业水源的水质限制(例如,存在藻类、悬浮物等,特别是随季节的变换而产生的水质变化),一般需要对水质进行初步的处理,才能将水源中的水送往各用水单位进行使用。
另外,冶金企业耗费大量的新水,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例如,以钢铁企业为例,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皮等沉淀以及其他悬浮物,还含有大量的油类,同时还具有高温的特点。通常需要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补充水量,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可以避免可能的水污染事故。
另外,传统的冶金企业(例如,钢铁企业)通常对新水和废水分别处理,并且相关装置分开布置,这造成了生产协同方面的诸多不便,而且增加了厂房及相关构筑物的占地面积,也造成了管理上困难,不符合集约化的管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冶金用水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的水处理系统。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在线检修和清污功能和/或具有应对应急来水功能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其中,所述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顺序连接的水源、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 用户,所述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所述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水存储装置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连接的出水口,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和水泵,其中,所述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所述出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并且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所述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上。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路可包括多个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进水支路可包括: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水源和斜管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支路;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三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四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与热水存储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路;与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六进水支路。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可包括多个进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进水阀门可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水支路、第二进水支路、第三进水支路、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和第六进水支路上的阀门。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路可包括多个出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出水管路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其中,所述多个出水支路可包括: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一出水支路,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应;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二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三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 支路对应;与化学除油装置连通的第四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对应;与热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五出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与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与冷却装置、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冷却装置下游或位于冷却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六出水支路,第六出水支路与第六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可包括多个出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其中,所述多个出水阀门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第五出水支路和第六出水支路上的阀门。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优选地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还可包括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优选地低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可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例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冶金用水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的水处理工艺。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在线检修和清污功能和/或具有应对应急来水功能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冶金用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能够对部件(包括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冷却装置等部件)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能够调节水温,降低冷却塔的负荷;能够使对净水和生产污水的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便于集中管理,节约场地。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如下:
11-第一管道、12-水源取水口、13-斜管沉降装置、14-平流沉降装置、15-净水用户、16-第一吸水井;
21-第二管道、22-旋流沉降装置、23-化学除油装置、24-热水存储装置、25-冷水存储装置、26-用水生产线、27-冷却装置、28-第二吸水井;
31-事故水存储装置、32a-第一进水支路、32b-第二进水支路、32c-第三进水支路、32d-第四进水支路、32e-第五进水支路、33-出水管路、33a-第一出水支路、33b-第二出水支路、33b’-替换管道、33c-第三出水支路以及33d-第四出水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
其中,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11顺序连接的水源(例如,自然河渠)取水口12、斜管沉降装置13(例如,斜管沉降池)、平流沉降装置14(例如,平流沉降池)、第一吸水井16和净水用户15(例如,使用净水的相关生产线)。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与平流沉降装置14连通的第一吸水井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提供给各净水用户1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第一吸水井。
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21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22(例如,旋流沉降池)、化学除油装置23(例如,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24(例 如,热水池)、冷水存储装置25(例如,冷水池)、第二吸水井28和用水生产线26(例如,使用经处理后污水的相关生产线);另外,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24和冷水存储装置25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27(例如,冷却塔)。冷却装置27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24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25连接的出水口。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与冷水存储装置25连通的第二吸水井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提供给各用水生产线26,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第二吸水井。
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31(例如,事故水池)、进水管路、出水管路33和水泵。其中,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出水管路33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连通,并且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33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33上。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支路32a、第二进水支路32b、第三进水支路32c、第四进水支路32d和第五进水支路32e中的一个支路或两个以上的支路。其中,第一进水支路32a与第一管道11的位于水源取水口12和斜管沉降装置13之间的管道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进水支路32a可以将水源取水口12与事故水存储装置31连通,从而事故水存储装置31可以对即将进入斜管沉降装置13的水进行分流。第二进水支路32b与第一管道11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13和平流沉降装置14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二进水支路32b可以将从斜管沉降装置13排出并即将进入平流沉降装置14的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第三进水支路32c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22与化学除油装置23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三进水支路32c可以将从旋流沉降装置22排出并即将进入化学除油装置23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第四进水支路32d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23与热水存储装置24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四进水支路32d可以将从化学除油装置23排出并即将进入热水存储装置24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第五进水支路32e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24和冷却装置27之间的管道连通,从而第五进水支路32e可以将从热水存储装置24排出并即将进入冷却装置27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3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进水管路也可包括与第二管道的位于 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进水支路。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出水管路33包括第一出水支路33a、第二出水支路33b、第三出水支路33c和第四出水支路33d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出水管路33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优选地,在第一出水支路、第二出水支路、第三出水支路、第四出水支路和第五出水支路上分别设置阀门。
其中,第一出水支路33a与斜管沉降装置13连通,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支路32a的情况下,出水管路33包括第一出水支路33a,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斜管沉降池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12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斜管沉降装置13进行沉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出水支路也可以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此时,第一出水支路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斜管沉降装置的非检修状态、平流沉降装置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此外,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沿与水流方向(如图1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例如,可以设置两道以上的导水墙),这样能够使事故水存储装置起到良好的沉降作用。
第二出水支路33b与平流沉降装置14连通,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支路32b的情况下,出水管路包括第二出水支路33b,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平流沉降装置14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12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平流沉降装置14进行沉降。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出水支路也可以与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如图1中的替换管道33b’。此时,第二出水支路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水源取水口流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沿与水流方向(如图1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31内的导水墙,这样能够使事故水存储装置起到良好的沉降作用。另外,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也可同时包括第二出水支路33b和替换管道33b’。替换管道33b’上也可设置阀门。
第三出水支路33c与化学除油装置23连通,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三进水支路32c的情况下,出水管路包括第三出水支路33c,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化学除油装置23的非检修状态或旋流器来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再返给化学除油装置23进行除油处理。
第四出水支路33d与第二管道21的位于冷水存储装置25下游的管道连通,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在进水管路包括第四进水支路、第五进水支路、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出水管路包括第四出水支路33d,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例如,冷却塔的检修状态或冷却塔降温程度不够的状态(例如,炎热季节常出现的冷却塔出水温度较高的情况)等)下再返给用水生产线。这样能够对浊循环系统中的热水进行自然降温或者能够有效利用水源中的水对浊循环系统中的热水进行中和降温,从而能够降低冷却塔的负荷,有利于浊循环系统顺行。
然而,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不限于此,例如,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连通的出水支路,或者与冷却装置连通的支路,或者与冷却水存储装置连通的出水支路。此外,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出水支路,以调节旋流沉降装置的生产节奏。
此外,本发明的进水管路也可以同时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第一进水支路32a、第二进水支路32b、第三进水支路32c、第四进水支路32d和第五进水支路32e,并且第一进水支路32a、第二进水支路32b、第三进水支路32c、第四进水支路32d和第五进水支路32e上都分别设置一个阀门(例如,可以称为进水阀门);并且出水管路也可同时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第一出水支路33a、第二出水支路33b、第三出水支路33c、第四出水支路33d和替换管道33b’,而且在第一出水支路33a、第二出水支路33b、第三出水支路33c、第四出水支路33d和替换管道33b’上都分别设置一个阀门。在使用时,根据情况调节不同出水支路上的阀门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从而通过事故水调节单元与净水系统和浊循环系统的有机配合,进而实现调节水处理节奏、部件在线检修或清污(包括斜管沉降装置13、平流沉降装置14、化学除油装置 23、冷却装置27等部件的在线检修或清污)、调节水温等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例如,将净水系统、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从而形成全厂的综合水处理站,这样便于管理,并且节约场地。然而,为了方便,旋流沉降装置可就设置在各用水生产线的附近。
另外,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器、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例如,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水存储装置、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和冷却装置等的高度均修建为高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高度,以保证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向事故水存储装置,这样就不需要对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水提供额外的动力,进而达到节能和简化操作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优选地,事故水存储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例如,事故水存储装置的蓄水部分可完全设置于地下,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并在该上边缘上留有地面径流的流入口,并设置闸阀,有效控制开或闭。这样可以在雨季之时,并且在事故水池处在相对闲置的状态下,利用“水往低处流”的机理,用于收集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周围或者全厂区域内能够收集到的自然降水,视所收集到的雨水经静滞、沉降后的水质情况,分别送往不同工序作为水量的补充,以减少在水源处的取水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冶金用水。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从水源取水口12抽取的原水先进入斜管沉降装置13,主要去除大部分的泥沙或者其他的悬浮物质;通过斜管沉降后的水流入平流沉降装置14,平流沉降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泥沙等物质,平流沉降装置14的面积相对大得多,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沉降效果,此外,在从平流沉降装置14的进水口到其 出水口的流程之间可沿水流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两道以上的导水墙,以增加水道的长度,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沉降处理。经过斜管沉降和平流沉降处理后,原水已经能达到各生产线的用水要求。
各用水车间产生的污水直接进入各生产线就近设置的旋流沉降池,初次沉降后上层污水通过水泵汇入排水管路送往综合水处理站,首先进入化学除油装置23,经过除油和沉降,上清液流入热水存储装置24,通过热水泵送往冷却装置,经冷却后进入冷水存储装置25,然后通过冷水泵送往各用水生产线。
供污水处理系统和净循环系统共用的事故水存储装置31,主要用于收集分别来自净水系统和浊循环系统中的不同工序环节的应急来水。事故水存储装置31通过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中的不同支路分别与浊循环系统的中的化学除油装置、热水存储装置、冷却装置、浊循环水用户和第二管道等连通,以及与净水系统中的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净水用户和第一管道等连通。各支路通过阀门控制,一般根据事故水存储装置31在当时所达到的不同目标只开启一条支路的阀门,以达到不同的处理目的,包括达到调节水处理节奏、部件在线检修或清污(包括斜管沉降装置13、平流沉降装置14、化学除油装置23、冷却装置27等部件的在线检修或清污)、调节水温等目的。
例如,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可实现以下目的:
1、当事故水存储装置中的水来自于经化学除油装置处理后的热水时,可以根据净水系统在不同工序的水质情况(以满足浊循环用户水质要求为准),分别选择将水源取水口的来水、斜管沉降装置处理后的出水和/或平流沉降装置的出水导往事故水存储装置与浊循环的热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以达到冷却热水的目的。
2、当水源取水口来水的水质较差时,通过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的作用均难以达到用水指标的时候,可以将经过斜管沉降装置处理的水引向事故水存储装置,再从事故水存储装置通过水泵送往平流沉降装置。通过这样利用事故水存储装置,相当于增加了一道水处理工序,水的沉降更完全,达到了更深度处理的目的。
3、当需要对平流沉降装置进行维修或者彻底清污的时候,可以选择在用水量相对较小的时候,通过将斜管沉降装置处理后的水导往事故水存储装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沉降完全,并通过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水泵将水直接送往 各净水用户。这样就暂时替代了平流沉降装置的作用,待维修或清污完毕,再恢复原来的流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能够对部件(包括斜管沉降装置、平流沉降装置、化学除油装置、冷却装置等部件)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能够调节水温,降低冷却塔的负荷;能够使对净水和生产污水的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便于集中管理,节约场地。
另外,尽管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水处理系统及综合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对冶金企业用的原水和浊水同时或统一地进行有效的综合处理,然而,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水处理系统及综合水处理工艺也能够适用于对含有悬浮物的原水和高温、含固体杂质和油污的浊水同时或统一地进行有效的综合处理。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504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55049 A (21)申请号 201310746224.2 (22)申请日 2013.12.30 C02F 9/02(2006.01) C02F 9/04(2006.01) (71)申请人 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 地址 610303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团结南 路 268 号 (72)发明人 张先华 何志远 滕建明 边华川 张艳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86 代理人 谭昌驰 金光军 (54) 发明名称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 (57) 摘要 本。

2、发明提供了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 工艺。所述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系统、 浊循环系统 和事故水调节单元, 净水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水 源、 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 浊 循环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 油装置、 热水存储装置、 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 线、 以及冷却装置, 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 储装置、 进、 出水管路和设置在该出水管路上的水 泵, 进、 出水管路分别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 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应急来水, 净 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处位于 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处下 游。本发明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

3、, 对部件进行在 线检修或清污, 调节水温, 使水处理长时间稳定顺 行。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5049 A CN 103755049 A 1/2 页 2 1. 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净水系 统、 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 其中, 所述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顺序连接的水 源、 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 所述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顺序连接 。

4、的旋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装置、 热水存储装置、 冷水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 所述浊循环 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水存储装置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与热 水存储装置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连接的出水口,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包括事故 水存储装置、 进水管路、 出水管路和水泵, 其中, 所述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 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 所述出水 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 并且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 统与出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

5、游, 所 述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路包括多 个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 所述多个进水支路包括 : 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水源和 斜管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支路 ; 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 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 的第三进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四 进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与热水存储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水支 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

6、的管道连通的第六进水支路。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包括多个进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 所述多个进水阀门包括 : 设置在第一进水支 路、 第二进水支路、 第三进水支路、 第四进水支路、 第五进水支路和第六进水支路上的阀门。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多 个出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并且出水管路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 的进水支路对应, 其中, 所述多个出水支路包括 : 与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 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一。

7、出水支路, 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对 应 ; 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二出水支路, 第 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 ; 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 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三出水支路, 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 ; 与化学除 油装置连通的第四出水支路, 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对应 ; 与热水存储装置、 冷却装 置、 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五出水支路, 第 五出水支路与第五进水支路、 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 ; 与冷却装置、 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

8、冷却装置下游或位于冷却装置下游的管道 连通的第六出水支路, 第六出水支路与第六进水支路、 第五进水支路、 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 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包括多个出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 所述多个出水阀门包括 : 设置在第一出水支 路、 第二出水支路、 第三出水支路、 第四出水支路、 第五出水支路和第六出水支路上的阀门。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系统、 浊循环 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

9、55049 A 2 2/2 页 3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还包括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 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器、 热水存储装置、 冷水存储装置、 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 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10. 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 其。

10、特征在于, 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 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冶金用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55049 A 3 1/7 页 4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具体来讲, 涉及一种冶金用水的综合处理系统以 及一种冶金用水的综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 冶金企业 (例如, 钢铁企业) 属于高耗能、 高耗水的行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耗 费大量的新水, 但是鉴于企业水源的水质限制 (例如, 存在藻类、 悬浮物等, 特别是随季节的 变换而产生的水质变化) , 一般需要对水质进行初。

11、步的处理, 才能将水源中的水送往各用水 单位进行使用。 0003 另外, 冶金企业耗费大量的新水, 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例如, 以钢铁企业为例, 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皮等沉淀以及其他悬浮物, 还含有大量的油类, 同时还具有高 温的特点。 通常需要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补充水量, 而且可以节约水 资源, 同时可以避免可能的水污染事故。 0004 另外, 传统的冶金企业 (例如, 钢铁企业) 通常对新水和废水分别处理, 并且相关装 置分开布置, 这造成了生产协同方面的诸多不便, 而且增加了厂房及相关构筑物的占地面 积, 也造成了管理上困难, 不符合集约化的管理要求。 发明。

12、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 0006 例如,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冶金用水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的水 处理系统。优选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在线检修和清污功能和 / 或具有应对应急 来水功能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0007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 包括净水系统、 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 其中, 所述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顺序 连接的水源、 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和净水用户, 所述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 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装置、 热水存储装置、 冷水。

13、存储装置和用水生产线, 所 述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水存储装置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 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连接的出水口,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 进水管路、 出水管路和水泵, 其中, 所述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 与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自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 所述出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与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 并且净水系统和 / 或 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位于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 置下游, 所述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上。 0008 在本发明的。

14、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进水管路可包括 多个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 所述多个进水支路可包括 : 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水 源和斜管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一进水支路 ; 与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和平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4 2/7 页 5 流沉降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二进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 连通的第三进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 第四进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与热水存储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五进 水支路 ;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和冷却装。

15、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六进水支路。 0009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可包括多个进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 所述多个进水阀门可包括 : 设置在第一进 水支路、 第二进水支路、 第三进水支路、 第四进水支路、 第五进水支路和第六进水支路上的 阀门。 0010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出水管路可包括 多个出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并且出水管路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 括的进水支路对应, 其中, 所述多个出水支路可包括 : 与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或第 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

16、通的第一出水支路, 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 路对应 ; 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二出水支 路, 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 ; 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 与化学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第三出水支路, 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 ; 与 化学除油装置连通的第四出水支路, 第四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对应 ; 与热水存储装置、 冷却装置、 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的第五出水支 路, 第五出水支路与第五进水支路、 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对应 ; 与冷却装置、 冷却水存储装置或第二管。

17、道的位于冷却装置下游或位于冷却装置下游 的管道连通的第六出水支路, 第六出水支路与第六进水支路、 第五进水支路、 第一进水支路 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对应。 0011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可包括多个出水阀门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 所述多个出水阀门可包括 : 设置在第一出 水支路、 第二出水支路、 第三出水支路、 第四出水支路、 第五出水支路和第六出水支路上的 阀门。 0012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净水系统、 浊循 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优选地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0013 在本发明的冶。

18、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事故水调节单元 还可包括沿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的导水墙。 0014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 所处的高度优选地低于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器、 热水存储装置、 冷水存 储装置、 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 0015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事故水存储装置 可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0016 例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冶金用水进行有效地综合处理的水 处理工艺。优。

19、选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具有在线检修和清污功能和 / 或具有应对应急 来水功能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 0017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 所述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 艺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冶金用水。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5 3/7 页 6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 能够调节水处理节奏 ; 能够对部件 (包 括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装置、 冷却装置等部件) 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 ; 能 够调节水温, 降低冷却塔的负荷 ; 能够使对净水和生产污水的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 ; 便于 集中管。

20、理, 节约场地。 附图说明 0019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 楚, 其中 : 0020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主要附图标记如下 : 0022 11- 第一管道、 12- 水源取水口、 13- 斜管沉降装置、 14- 平流沉降装置、 15- 净水用 户、 16- 第一吸水井 ; 0023 21- 第二管道、 22- 旋流沉降装置、 23- 化学除油装置、 24- 热水存储装置、 25- 冷水 存储装置、 26- 用水生产线、 27- 冷却装置、 28- 第二吸水井 ; 0024 31。

21、- 事故水存储装置、 32a- 第一进水支路、 32b- 第二进水支路、 32c- 第三进水支 路、 32d-第四进水支路、 32e-第五进水支路、 33-出水管路、 33a-第一出水支路、 33b-第二出 水支路、 33b - 替换管道、 33c- 第三出水支路以及 33d- 第四出水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在下文中, 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 统及工艺。 0026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如图 1 所示,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冶金用 水综合处理系统包括。

22、净水系统、 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 0028 其中, 净水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 11 顺序连接的水源 (例如, 自然河渠) 取水口 12、 斜管沉降装置 13(例如, 斜管沉降池) 、 平流沉降装置 14(例如, 平流沉降池) 、 第一吸水 井 16 和净水用户 15(例如, 使用净水的相关生产线)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设置与平流 沉降装置 14 连通的第一吸水井主要是为了便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提供给各净水用户 15, 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 也可不设置第一吸水井。 0029 浊循环系统包括通过第二管道 21 顺序连接的旋流沉降装置 22(例如, 旋流沉降 池) 、 化学除油装置。

23、 23(例如, 化学除油器) 、 热水存储装置 24(例如, 热水池) 、 冷水存储装置 25(例如, 冷水池) 、 第二吸水井 28 和用水生产线 26(例如, 使用经处理后污水的相关生产 线) ; 另外, 浊循环系统还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 24 和冷水存储装置 25 并列设置的冷却装置 27(例如, 冷却塔) 。冷却装置 27 具有与热水存储装置 24 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冷水存储装置 25连接的出水口。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设置与冷水存储装置25连通的第二吸水井主要是 为了便于将处理后的水通过水泵提供给各用水生产线 26, 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 也可不设 置第二吸水井。 0030 事故水。

24、调节单元包括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例如, 事故水池) 、 进水管路、 出水管路 33 和水泵。其中, 进水管路将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与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以接纳来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6 4/7 页 7 自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中的应急来水。出水管路 33 将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与净水系 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连通, 并且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与出水管路 33 连通的位置位于 净水系统和 / 或浊循环系统与进水管路连通的位置下游。水泵设置在出水管路 33 上。 0031 另外, 如图 1 所示,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进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支路。

25、 32a、 第二进 水支路 32b、 第三进水支路 32c、 第四进水支路 32d 和第五进水支路 32e 中的一个支路或两 个以上的支路。 其中, 第一进水支路32a与第一管道11的位于水源取水口12和斜管沉降装 置 13 之间的管道连通, 也就是说, 第一进水支路 32a 可以将水源取水口 12 与事故水存储装 置 31 连通, 从而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可以对即将进入斜管沉降装置 13 的水进行分流。第二 进水支路 32b 与第一管道 11 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 13 和平流沉降装置 14 之间的管道连通, 从而第二进水支路 32b 可以将从斜管沉降装置 13 排出并即将进入平流沉降装置 。

26、14 的水分 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 31。第三进水支路 32c 与第二管道 21 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 22 与化 学除油装置 23 之间的管道连通, 从而第三进水支路 32c 可以将从旋流沉降装置 22 排出并 即将进入化学除油装置 23 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 31。第四进水支路 32d 与第 二管道 21 的位于化学除油装置 23 与热水存储装置 24 之间的管道连通, 从而第四进水支路 32d 可以将从化学除油装置 23 排出并即将进入热水存储装置 24 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 存储装置 31。第五进水支路 32e 与第二管道 21 的位于热水存储装置 24 和冷却装置 27 之。

27、 间的管道连通, 从而第五进水支路32e可以将从热水存储装置24排出并即将进入冷却装置 27 的循环水分流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 31。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 进水管路也可包括 与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上游的管道连通的进水支路。 0032 另外, 如图1所示,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 出水管路33包括第一出水支路33a、 第二 出水支路 33b、 第三出水支路 33c 和第四出水支路 33d 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 并且出水管路 33所包括的出水支路能够与进水管路所包括的进水支路对应。 优选地, 在第一出水支路、 第 二出水支路、 第三出水支路、 第四出水支路和第五出水支路上分别设置阀门。

28、。 0033 其中, 第一出水支路 33a 与斜管沉降装置 13 连通, 第一出水支路与第一进水支路 对应。也就是说, 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一进水支路 32a 的情况下, 出水管路 33 包括第一出水 支路 33a, 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 (例如, 斜管沉降池的非检修 状态或水源取水口 12 流量不大的情况) 下再返给斜管沉降装置 13 进行沉降。然而, 本发明 不限于此, 例如, 第一出水支路也可以与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 游的管道连通。此时, 第一出水支路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 (例如, 斜 管沉降装置的非检修状态、 平流沉降装。

29、置的非检修状态或水源取水口流量不大的情况) 下 再返给平流沉降装置或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 此外, 优选地, 事故水存 储装置具有沿与水流方向 (如图1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 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故水存储装置 内的导水墙 (例如, 可以设置两道以上的导水墙) , 这样能够使事故水存储装置起到良好的 沉降作用。 0034 第二出水支路 33b 与平流沉降装置 14 连通, 第二出水支路与第二进水支路对应。 也就是说, 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二进水支路 32b 的情况下, 出水管路包括第二出水支路 33b, 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 (例如, 平流沉降装置14的非检修状。

30、态 或水源取水口 12 流量不大的情况) 下再返给平流沉降装置 14 进行沉降。然而, 本发明不 限于此, 例如, 第二出水支路也可以与第一管道的位于平流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连通, 如图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7 5/7 页 8 1 中的替换管道 33b 。此时, 第二出水支路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 (例 如, 水源取水口流量不大的情况) 下再返给第一管道的位于斜管沉降装置下游的管道。优选 地, 事故水存储装置具有沿与水流方向 (如图 1 中的从左至右的方向) 垂直的方向设置在事 故水存储装置 31 内的导水墙, 这样能够使事故水存储装置起到良好的沉降作用。另。

31、外, 本 发明的出水管路也可同时包括第二出水支路 33b 和替换管道 33b 。替换管道 33b 上也可 设置阀门。 0035 第三出水支路 33c 与化学除油装置 23 连通, 第三出水支路与第三进水支路对应 ; 也就是说, 在进水管路包括第三进水支路 32c 的情况下, 出水管路包括第三出水支路 33c, 这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31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 (例如, 化学除油装置23的非检修状态 或旋流器来水量不大的情况) 下再返给化学除油装置 23 进行除油处理。 0036 第四出水支路 33d 与第二管道 21 的位于冷水存储装置 25 下游的管道连通, 第四 出水支路与第四进水支路、 第。

32、五进水支路、 第一进水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 个以上进水支路对应。也就是说, 在进水管路包括第四进水支路、 第五进水支路、 第一进水 支路以及第二进水支路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况下, 出水管路包括第四出水支路 33d, 这 样能够将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分流的水在适当情况 (例如, 冷却塔的检修状态或冷却塔降温 程度不够的状态 (例如, 炎热季节常出现的冷却塔出水温度较高的情况) 等) 下再返给用水 生产线。 这样能够对浊循环系统中的热水进行自然降温或者能够有效利用水源中的水对浊 循环系统中的热水进行中和降温, 从而能够降低冷却塔的负荷, 有利于浊循环系统顺行。 0037 然而, 本。

33、发明的出水管路不限于此, 例如, 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与热水存储装置连 通的出水支路, 或者与冷却装置连通的支路, 或者与冷却水存储装置连通的出水支路。此 外, 本发明的出水管路也可以包括与旋流沉降装置或第二管道的位于旋流沉降装置与化学 除油装置之间的管道连通的出水支路, 以调节旋流沉降装置的生产节奏。 0038 此外, 本发明的进水管路也可以同时包括如图 1 中所示出的第一进水支路 32a、 第 二进水支路 32b、 第三进水支路 32c、 第四进水支路 32d 和第五进水支路 32e, 并且第一进水 支路 32a、 第二进水支路 32b、 第三进水支路 32c、 第四进水支路 32d 和第五。

34、进水支路 32e 上 都分别设置一个阀门 (例如, 可以称为进水阀门) ; 并且出水管路也可同时包括如图 1 中所示 出的第一出水支路 33a、 第二出水支路 33b、 第三出水支路 33c、 第四出水支路 33d 和替换管 道33b , 而且在第一出水支路33a、 第二出水支路33b、 第三出水支路33c、 第四出水支路33d 和替换管道 33b 上都分别设置一个阀门。在使用时, 根据情况调节不同出水支路上的阀门 处于打开或闭合状态, 从而通过事故水调节单元与净水系统和浊循环系统的有机配合, 进 而实现调节水处理节奏、 部件在线检修或清污 (包括斜管沉降装置 13、 平流沉降装置 14、 化。

35、 学除油装置 23、 冷却装置 27 等部件的在线检修或清污) 、 调节水温等效果。 0039 另外,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优选地, 净水 系统、 浊循环系统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例如, 将净水系统、 浊循环系统 和事故水调节单元布置于同一块场地内, 从而形成全厂的综合水处理站, 这样便于管理, 并 且节约场地。然而, 为了方便, 旋流沉降装置可就设置在各用水生产线的附近。 0040 另外,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优选地, 事故 水存储装置所处的高度低于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器、 热水存储装置。

36、、 冷 水存储装置、 冷却装置和冷却水存储装置中一个或两个以上所处的高度。 例如, 化学除油装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8 6/7 页 9 置、 热水存储装置、 冷水存储装置、 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和冷却装置等的高度均修 建为高于事故水存储装置的高度, 以保证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向事故水存储装置, 这样就不需要对进入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水提供额外的动力, 进而达到节能和简化操作的效 果。 0041 另外, 在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优选地, 事故 水存储装置设置于地面之下并且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例如, 事故水存储 装置的蓄水。

37、部分可完全设置于地下, 事故水存储装置的上边缘略高于地面, 并在该上边缘 上留有地面径流的流入口, 并设置闸阀, 有效控制开或闭。这样可以在雨季之时, 并且在事 故水池处在相对闲置的状态下, 利用 “水往低处流” 的机理, 用于收集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 统周围或者全厂区域内能够收集到的自然降水, 视所收集到的雨水经静滞、 沉降后的水质 情况, 分别送往不同工序作为水量的补充, 以减少在水源处的取水量。 0042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来处理冶金用水。 0043 例如,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 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可以通过以下。

38、方式来实现。 0044 从水源取水口 12 抽取的原水先进入斜管沉降装置 13, 主要去除大部分的泥沙或 者其他的悬浮物质 ; 通过斜管沉降后的水流入平流沉降装置 14, 平流沉降的目的是进一步 去除泥沙等物质, 平流沉降装置 14 的面积相对大得多, 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沉降效果, 此外, 在从平流沉降装置 14 的进水口到其出水口的流程之间可沿水流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两道 以上的导水墙, 以增加水道的长度, 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沉降处理。 经过斜管沉降和平流沉 降处理后, 原水已经能达到各生产线的用水要求。 0045 各用水车间产生的污水直接进入各生产线就近设置的旋流沉降池, 初次沉降后上 层污水。

39、通过水泵汇入排水管路送往综合水处理站, 首先进入化学除油装置 23, 经过除油和 沉降, 上清液流入热水存储装置 24, 通过热水泵送往冷却装置, 经冷却后进入冷水存储装置 25, 然后通过冷水泵送往各用水生产线。 0046 供污水处理系统和净循环系统共用的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主要用于收集分别来自 净水系统和浊循环系统中的不同工序环节的应急来水。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通过进水管路 和出水管路中的不同支路分别与浊循环系统的中的化学除油装置、 热水存储装置、 冷却装 置、 浊循环水用户和第二管道等连通, 以及与净水系统中的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 净水用户和第一管道等连通。各支路通过阀门。

40、控制, 一般根据事故水存储装置 31 在当时所 达到的不同目标只开启一条支路的阀门, 以达到不同的处理目的, 包括达到调节水处理节 奏、 部件在线检修或清污 (包括斜管沉降装置 13、 平流沉降装置 14、 化学除油装置 23、 冷却 装置 27 等部件的在线检修或清污) 、 调节水温等目的。 0047 例如, 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工艺可实现以下目的 : 0048 1、 当事故水存储装置中的水来自于经化学除油装置处理后的热水时, 可以根据净 水系统在不同工序的水质情况 (以满足浊循环用户水质要求为准) , 分别选择将水源取水口 的来水、 斜管沉降装置处理后的出水和 / 或平流沉降装置的出水。

41、导往事故水存储装置与浊 循环的热水进行充分的混合, 以达到冷却热水的目的。 0049 2、 当水源取水口来水的水质较差时, 通过斜管沉降装置和平流沉降装置的作用均 难以达到用水指标的时候, 可以将经过斜管沉降装置处理的水引向事故水存储装置, 再从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9 7/7 页 10 事故水存储装置通过水泵送往平流沉降装置。通过这样利用事故水存储装置, 相当于增加 了一道水处理工序, 水的沉降更完全, 达到了更深度处理的目的。 0050 3、 当需要对平流沉降装置进行维修或者彻底清污的时候, 可以选择在用水量相对 较小的时候, 通过将斜管沉降装置处理后的水导往事故水存。

42、储装置, 在事故水存储装置内 沉降完全, 并通过事故水存储装置的水泵将水直接送往各净水用户。这样就暂时替代了平 流沉降装置的作用, 待维修或清污完毕, 再恢复原来的流程。 0051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处理系统及工艺的有益效果包括 : 能够调节水 处理节奏 ; 能够对部件 (包括斜管沉降装置、 平流沉降装置、 化学除油装置、 冷却装置等部 件) 进行在线检修或清污 ; 能够调节水温, 降低冷却塔的负荷 ; 能够使对净水和生产污水的 处理长时间稳定顺行 ; 便于集中管理, 节约场地。 0052 另外, 尽管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水处理系统及综合水处理工艺适用于对冶金企 业用的原水和浊水同时或统一地进行有效的综合处理, 然而, 本发明的冶金用水综合水处 理系统及综合水处理工艺也能够适用于对含有悬浮物的原水和高温、 含固体杂质和油污的 浊水同时或统一地进行有效的综合处理。 0053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应该清楚,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说 明 书 CN 103755049 A 10 1/1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5049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