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6184869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08774.9

申请日:

2014.01.09

公开号:

CN103756585A

公开日:

2014.04.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9J 7/02登记生效日:201707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经济开发区双洋西路6号变更后权利人: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仓经济开发区青岛西路11号|||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C09J 7/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仓经济开发区青岛西路11号变更后: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经济开发区双洋西路6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J 7/02申请日:20140109|||公开

IPC分类号:

C09J7/02; C09J133/12; C09J11/04; C09J11/06; C09J11/08; C08F220/14; C08F220/18

主分类号:

C09J7/02

申请人: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闯; 张庆杰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仓经济开发区青岛西路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王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0.2~0.5份微米级SiO2粉体、0.2~0.5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1.5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0~15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将甲基丙烯酸甲酯75~78份、丙烯酸乙酯30~32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加入25~35份甲苯;依次加入松香树脂4.5~5份,帖烯树脂4~5份,偶氮化合物1.2~1.5份。本发明在不增加颗粒直径的情况下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也避免了SiO2粉体、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提高了与基材结合力。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 将0.2~0.5份微米级SiO2粉体、0.2~0.5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1.5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0~15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 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75~78份、丙烯酸乙酯30~32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加入25~35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 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4.5~5份,帖烯树脂4~5份,偶氮化合物1.2~1.5份,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 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第二步.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1)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
第三步.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3);
第四步. 烘烤;
第五步. 收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12nm,所述纳米级Al2O3粉体平均至今为30nm;所述微米级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1.5~3μm,所述微米级Al2O3粉体平均直径为2~3μ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PE薄膜层、PP薄膜层、PA薄膜层、PC薄膜层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冷凝回收。

说明书

说明书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丙烯酸胶黏剂用于将某种物体粘连在另一种物体上。人们对于各种家具或电子产品的款式、颜色等视觉上的要求更加重视,因此电子产品的外观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粘胶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常需要粘着力强且厚度在较薄的粘胶带。对于电子产品或者其它产品,一旦使用粘胶带,则需要该粘胶带在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能一直维持粘性,且能容易将胶黏剂从薄膜上剥离,其次,现有技术在兼顾均匀性等其它性能下,提高雾面粗糙度存在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该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在不增加颗粒直径的情况下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避免了团簇,也避免了SiO2粉体、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提高了与基材结合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 将0.2~0.5份微米级SiO2粉体、0.2~0.5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1.5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0~15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 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75~78份、丙烯酸乙酯30~32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加入25~35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 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4.5~5份,帖烯树脂4~5份,偶氮化合物1.2~1.5份,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 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第二步.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胶黏层;
第三步.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第四步. 烘烤;
第五步. 收卷。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纳米级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12nm,所述纳米级Al2O3粉体平均至今为30nm;所述微米级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1.5~3μm,所述微米级Al2O3粉体平均直径为2~3μm。
2.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材层为PE薄膜层、PP薄膜层、PA薄膜层、PC薄膜层中的一种。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步中,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冷凝回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发明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其采用2.2~2.8份纳米级和0.2~0.5份微米级SiO2粉体、1.2~1.8份纳米级和0.2~0.5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75~78份,丙烯酸乙酯30~32份,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与硅烷偶联剂1~1.5份、异氰酸酯0.8~1份共同作用,相对单一使用纳米级或微米级SiO2粉体、Al2O3粉体,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也有利于SiO2粉体、Al2O3粉体均匀分布和在体系中的分散,避免了团簇;其次,偶氮化合物1.2~1.5份的加入,也避免了微米级SiO2粉体、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提高了与基材结合力。
2. 本发明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其采用松香树脂4.5~5份,帖烯树脂4~5份与甲基丙烯酸甲酯75~78份,丙烯酸乙酯30~32份,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共同作用,避免了了由SiO2粉体、Al2O3粉体加入导致的耐高温性能的下降,提高了耐高温性能,以及在温差变化下的粘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基材层;2、雾面丙烯酸胶黏层;3、离型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5: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 将0.2~0.5份微米级SiO2粉体、0.2~0.5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1.5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0~15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 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75~78份、丙烯酸乙酯30~32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加入25~35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 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4.5~5份,帖烯树脂4~5份,偶氮化合物1.2~1.5份,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 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第二步.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1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
第三步.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3;
第四步. 烘烤;
第五步. 收卷。
上述第一步中,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冷凝回收。
实施例1~5制备工艺中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各组分重量份含量见表1。
表1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甲基丙烯酸甲酯7876757878丙烯酸乙酯3232313031.5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7181716丁酮10 121513.511甲苯3028322635纳米级SiO2粉体2.82.42.52.32.6纳米级Al2O3粉体1.81.41.51.61.2微米级SiO2粉体0.450.50.30.40.2微米级Al2O3粉体0.250.30.350.450.4异氰酸酯0.9510.90.80.85松香树脂4.554.554.8帖烯树脂4.8454.24.5偶氮化合物11.41.21.21.5偶联剂1.411.511.2
实施1中基材层采用PE薄膜层,实施2中基材层采用PA薄膜层,实施3中基材层采用PP薄膜层,实施4中基材层采用PC薄膜层,实施5中基材层采用PA薄膜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65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56585 A (21)申请号 201410008774.9 (22)申请日 2014.01.09 C09J 7/02(2006.01) C09J 133/12(2006.01) C09J 11/04(2006.01) C09J 11/06(2006.01) C09J 11/08(2006.01) C08F 220/14(2006.01) C08F 220/18(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仓经济 开发区青岛。

2、西路 11 号 (72)发明人 金闯 张庆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 王健 (54) 发明名称 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57) 摘要 本发明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 将 0.20.5 份微米级 SiO2粉体、 0.20.5 份微米级 Al2O3粉体和 11.5 份硅烷偶联 剂加入 1015 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 散液 ; 将 2.22.8 份纳米级 SiO2粉体、 1.21.8 份 纳米级 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 0.81 份加入预分 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 将 甲基丙烯。

3、酸甲酯7578份、 丙烯酸乙酯3032份和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8份加入2535份甲苯 ; 依次加入松香树脂 4.55 份, 帖烯树脂 45 份, 偶 氮化合物 1.21.5 份。本发明在不增加颗粒直径 的情况下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 也避免了 SiO2粉体、 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 提高了与 基材结合力。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56585 A CN 103756585 A 1/1 页 2 1. 。

4、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 步骤 1. 将 0.20.5 份微米级 SiO2粉体、 0.20.5 份微米级 Al2O3粉体和 11.5 份硅烷 偶联剂加入 1015 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 步骤2.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 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 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 步骤 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7578 份、 丙烯酸乙酯 3032 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618 份加入 2535。

5、 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 步骤 4. 将步骤 2 的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 3 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 4.55 份, 帖烯树脂 45 份, 偶氮化合物 1.21.5 份, 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 从而 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 步骤 5. 将步骤 4 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 酸胶黏剂 ; 第二步 .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 (1) 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 烯酸胶黏层 (2) ; 第三步 .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 (2) 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3) ; 第四步 . 烘烤 ; 第五步 . 。

6、收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纳米级 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 12nm, 所述纳米级 Al2O3粉体平均至今为 30nm ; 所述微米级 SiO2粉体 平均直径为 1.53m, 所述微米级 Al2O3粉体平均直径为 23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材层为 PE 薄膜层、 PP 薄膜层、 PA 薄膜层、 PC 薄膜层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步中, 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 冷凝回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

7、103756585 A 2 1/3 页 3 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 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丙烯酸胶黏剂用于将某种物体粘连在另一种物体上。 人们对于各种家具或电子产 品的款式、 颜色等视觉上的要求更加重视, 因此电子产品的外观显得尤为重要, 这对粘胶带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常常需要粘着力强且厚度在较薄的粘胶带。对于电子产品或者其它产 品, 一旦使用粘胶带, 则需要该粘胶带在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能一直维持粘性, 且能容易将 胶黏剂从薄膜上剥离, 其次, 现有技术在兼顾均匀性等其它性能下, 提高雾面。

8、粗糙度存在瓶 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该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在不增 加颗粒直径的情况下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 避免了团簇, 也避免了 SiO2粉体、 Al2O3 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 提高了与基材结合力。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 步骤 1. 将 0.20.5 份微米级 SiO2粉体、 0.20.5 份微米级 Al2O3粉体和 11.5 份硅烷 偶联剂加入 1015 份丁酮中进行超声。

9、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 步骤2.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 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 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 步骤 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7578 份、 丙烯酸乙酯 3032 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618 份加入 2535 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 步骤 4. 将步骤 2 的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 3 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 4.55 份, 帖烯树脂 45 份, 偶氮化合物 1.21.5 份, 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 从而 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 步骤 5. 将步骤 4 的雾面丙。

10、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 酸胶黏剂 ; 第二步 .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 胶黏层 ; 第三步 .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 第四步 . 烘烤 ; 第五步 . 收卷。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756585 A 3 2/3 页 4 1. 上述方案中, 所述纳米级 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 12nm, 所述纳米级 Al2O3粉体平均至 今为 30nm ; 所述微米级 SiO2粉体平均直径为 1.53m, 所述微米级 Al2O3粉体平均直径为 23m。

11、。 0006 2. 上述方案中, 所述基材层为 PE 薄膜层、 PP 薄膜层、 PA 薄膜层、 PC 薄膜层中的一 种。 0007 3. 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步中, 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 冷凝回收。 000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 1. 本发明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其采用 2.22.8 份纳米级和 0.20.5 份微 米级 SiO2粉体、 1.21.8 份纳米级和 0.20.5 份微米级 Al2O3粉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7578 份, 丙烯酸乙酯 3032 份,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618 份与硅烷偶联剂 11.5 份、 异氰酸酯 0。

12、.81 份共同作用, 相对单一使用纳米级或微米级 SiO2粉体、 Al2O3粉体, 提高了丙烯酸胶黏 剂粗糙度, 也有利于 SiO2粉体、 Al2O3粉体均匀分布和在体系中的分散, 避免了团簇 ; 其次, 偶氮化合物1.21.5份的加入, 也避免了微米级SiO2粉体、 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 提高 了与基材结合力。 0009 2. 本发明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其采用松香树脂 4.55 份, 帖烯树脂 45 份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7578 份, 丙烯酸乙酯 3032 份,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618 份共 同作用, 避免了了由 SiO2粉体、 Al2O3粉体加入导致的耐高温性能的。

13、下降, 提高了耐高温性 能, 以及在温差变化下的粘度的稳定性, 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0 附图 1 为本发明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1 以上附图中 : 1、 基材层 ; 2、 雾面丙烯酸胶黏层 ; 3、 离型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实施例 15 : 一种高粘性丙烯酸胶带的制备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 步骤 1. 将 0.20.5 份微米级 SiO2粉体、 0.20.5 份微米级 Al2O3粉体和 11.5 份硅烷 偶联剂加入。

14、 1015 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 步骤2. 将2.22.8份纳米级SiO2粉体、 1.21.8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81 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 步骤 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7578 份、 丙烯酸乙酯 3032 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1618 份加入 2535 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 步骤 4. 将步骤 2 的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 3 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 4.55 份, 帖烯树脂 45 份, 偶氮化合物 1.21.5 份, 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 从而 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 步。

15、骤 5. 将步骤 4 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 酸胶黏剂 ; 第二步 .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 1 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 说 明 书 CN 103756585 A 4 3/3 页 5 酸胶黏层 2 ; 第三步 .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 2 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3 ; 第四步 . 烘烤 ; 第五步 . 收卷。 0013 上述第一步中, 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 冷凝回收。 0014 实施例 15 制备工艺中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各组分重量份含量见表 1。 0015 表 1 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三 实施例四 实施例五 甲基丙烯酸。

16、甲酯7876757878 丙烯酸乙酯3232313031.5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17181716 丁酮10121513.511 甲苯3028322635 纳米级 SiO2粉体2.82.42.52.32.6 纳米级 Al2O3粉体1.81.41.51.61.2 微米级 SiO2粉体0.450.50.30.40.2 微米级 Al2O3粉体0.250.30.350.450.4 异氰酸酯0.9510.90.80.85 松香树脂4.554.554.8 帖烯树脂4.8454.24.5 偶氮化合物11.41.21.21.5 偶联剂1.411.511.2 实施 1 中基材层采用 PE 薄膜层, 实施 2 中基材层采用 PA 薄膜层, 实施 3 中基材层采用 PP 薄膜层, 实施 4 中基材层采用 PC 薄膜层, 实施 5 中基材层采用 PA 薄膜层。 0016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756585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56585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