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及系统.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90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21 CN 103809042 A (21)申请号 201210441101.3 (22)申请日 2012.11.07 G01R 31/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 430023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三路 66 号 (72)发明人 张巧琳 熊胜 陈世旭 谢平 何向阳 章永崎 周巍 王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79 代理人 郭振兴 彭晓玲 (54) 发明名称 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及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天。
2、线外场测试方法及 系统, 该方法主要包括智能天线外场方向图性能 测试的测试点选择和方向图拟合, 具体用无线电 信号的空间相关性和正常赋形情况下的方向图特 点, 选取一些特征位置进行测试, 对无法到达的特 征点或其他测试点通过插值或拟合完成, 在保证 外场测试总体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外场测试的工 作量。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更简单实用, 能够 缩短方向图测试过程中测试保持周期, 对测试点 的要求较低, 更易于低成本的进行在网智能天线 性能测试, 推广更加容易。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
3、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09042 A CN 103809042 A 1/3 页 2 1. 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主要包括智能天线外场方向图性能测试的测试点选择 和方向图拟合,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当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足预设条件时, 记录待测区 域内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选择测试点, 并对选择的测试点进行实地勘 测 ; 将配置正常的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环境作为仿真条件, 对待测智 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量 ;。
4、 外场实地对上述可达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并根据可达测试点测试获取的权值测量数据 和上述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仿真获取的每个测试点的导向矢量, 进行合并、 转化 和叠加处理, 得到一组权值 ; 利用插值算法, 用上述一组权值对剩余的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插值, 得到其接收功 率值 ; 并对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波束赋形方向图。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当待测区域内 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足预设条件时, 记录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 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的操作之前, 还包括 : 检查所述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
5、否正常和无线环境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的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查所述待测区 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和无线环境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 检查所述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 波束赋形功能是否启动、 测试 UE 工作是否正常, 且待测区域内除测试 UE 外的其他 UE 是否处于待机状态并无业务发起。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待测智能天 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选择测试点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 若选择的测试点不可达, 则在相同角度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长度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6、, 寻找新的测试点, 直至新的测试点可达或与原始选择的测试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预设长 度 ; 当选择的测试点可达时, 在相同角度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角度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在圆 周上寻找新的测试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待测智能 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选择测试点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 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确定波束赋形方向, 以波束赋形方向为 0 度方 向, 选择 0 度、 15 度、 30 度、 60 度、 180 度这 8 个角度, 在这些角度上选择与待测智能 天线之间的距离为100 米的圆的交点作为测试 点, 其中, H 表示天线。
7、挂高 ; 表示天线默认内置下倾角。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将配置正常的 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环境作为仿真条件, 对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 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量的操作中, 所述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量的操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9042 A 2 2/3 页 3 进一步包括 : 选取一个自然数 N, 来作为待绘制波束方向图的离散点的数量, 令这些点均匀分布, 即 相邻两个离散点对应的方向图中方位角的夹角相同 ; 接下来计算各个离散点所对应的方位 角和导向矢量。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智能天线。
8、外场测试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各个离散点 所对应的方位角和导向矢量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 利用公式计算出各离散点所对应的方位角, 其中 i 为所在离散点的编 号, N 为离散点的数量 ; 设 i 号离散点所对应的导向矢量为 ai, 则由于采用的双极化天线, 故 ai ai-1, ai-2, ai-3, ai-4, 同时设 ai 所对应的极化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阵元中心的间距为 d, 则由公式可以计算出各个元素 ai-k 的数值。 8. 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记录模块、 测试点选择模块、 方向图 仿真模块、 外场实地测试模块和曲线拟合模块, 其中 : 所述记录模块用于。
9、当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足预设条 件时, 记录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所述测试点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选择测试点, 并对选 择的测试点进行实地勘测 ; 所述方向图仿真模块用于将配置正常的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环 境作为仿真条件, 对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量 ; 所述外场实地测试模块用于外场实地对上述可达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并根据可达测试 点测试获取的权值测量数据和上述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仿真获取的每个测试点 的导向矢量, 进行合并、 转化和叠加处理, 得到一组权值 ; 所述。
10、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利用插值算法用上述一组权值对剩余的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 行插值, 得到其接收功率值 ; 并对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波束赋形方向图。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预先检查模块 ; 所述预先检查模块用于检查所述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和无线环境 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检查模块 包括天线参数和无线环境检查子模块 ; 所述天线参数和无线环境检查子模块用于检查所述 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 波束赋形功能是否启动、 测试 UE 。
11、工作是否正 常, 且待测区域内除测试 UE 外的其他 UE 是否处于待机状态并无业务发起。 11.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图仿真模块 包括方位角和导向矢量计算子模块 ; 所述方位角和导向矢量计算子模块用于选取一个自然 数 N, 来作为待绘制波束方向图的离散点的数量, 令这些点均匀分布, 即相邻两个离散点对 应的方向图中方位角的夹角相同 ; 接下来计算各个离散点所对应的方位角和导向矢量。 12.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点选择模块 包括测试点验证子模块 ; 所述测试点验证子模块用于若选择的测试点不可达,。
12、 则在相同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9042 A 3 3/3 页 4 度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长度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寻找新的测试点, 直至新的测试点可达或 与原始选择的测试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预设长度 ; 当选择的测试点可达时, 在相同角度 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角度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在圆周上寻找新的测试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09042 A 4 1/6 页 5 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和无线网络优化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无线系统 ( 如 T。
13、D-SCDMA、 TD-LTE、 IEEE802.11n 和 Wimax 等 ) 引入智能天线技术以提升系统容量、 覆盖范围和系统吞吐。不仅如此, 移动终 端也开始采用智能天线以提升链路质量和用户吞吐。 0003 智能天线根据天线阵列中各阵元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估计上行用户的方向 ( 即波 达角, DOA-Direction of Angle), 发射下行功率时根据估计的方向设置智能天线各天线阵 元上的发射功率权重, 形成指向被估计用户的波束。增强了该用户的接收功率但并不对其 他用户产生干扰, 同时增强了链路稳定性和系统吞吐容量。 其核心在于天线权值设置, 其设 置影响到整个智能天线性能。面对如此。
14、复杂的输入参数和限制条件, 需要进行各种实地外 场测试来评价及调整这些参数的设置。现有智能天线评测体系和方法包括两大类 : 一是在 外场环境的理想状态下, 固定用户数量、 位置或运动轨迹, 通过打开和关闭智能天线的波束 赋形功能来获取智能天线方向图或赋形增益以评估智能天线性能的优劣 ; 二是在外场环境 在, 固定用户数量, 发起语音或数据业务, 通过接收信号功率、 数据速率来衡量智能天线的 性能优劣。 0004 但是, 仅仅通过信号功率、 数据速率, 并不能完全地, 或者说更细致地反映出智能 天线的性能优劣, 从而对于评估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性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0005 因此, 对智能天线的。
15、衡量指标进行更细节的比较和改进至关重要, 这样不仅可以 更好地反映出智能天线性能的优劣, 也可以进而更好地改进智能天线的性能。 0006 现有的智能天线性能测试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 0007 (1) 智能天线的方向图测试工作量大, 需在待测小区开启天线赋形功能条件下, 且 在用户启动业务的情况下, 使用扫频仪在待测小区的大量采样点内对特定频率进行扫描测 试, 以获取方向图 ; 0008 (2) 智能天线的方向图测试可操作性差, 在外场测试中, 因地形或物业等因素, 大 量测试区域不可达, 无法对小区覆盖范围内所有位置都进行测试 ; 0009 (3) 智能天线的方向图测试期间同步保持难, 在方。
16、向图测试中, 需保证在扫描测试 周期中, 特定用户一直开启业务, 且无用户进入或离开测试区域。 发明内容 0010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网智能天线的外场测试的复杂度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 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及系统, 能够缩短方向图测试过程中测试保持周期, 更易于低成本的 进行在网智能天线性能测试, 推广更加容易。 0011 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 主要包括智能天线外场方向 说 明 书 CN 103809042 A 5 2/6 页 6 图性能测试的测试点选择和方向图拟合,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0012 当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
17、足预设条件时, 记录待 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0013 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选择测试点, 并对选择的测试点进行实 地勘测 ; 0014 将配置正常的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环境作为仿真条件, 对待 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量 ; 0015 外场实地对上述可达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并根据可达测试点测试获取的权值测量 数据和上述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仿真获取的每个测试点的导向矢量, 进行合并、 转化和叠加处理, 得到一组权值 ; 0016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用上述一组权值对剩余的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插值, 得 到。
18、其接收功率值 ; 并对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波束赋形方向图。 0017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 包括记录模块、 测试点选 择模块、 方向图仿真模块、 外场实地测试模块和曲线拟合模块, 其中 : 0018 所述记录模块用于当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足预 设条件时, 记录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0019 所述测试点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选择测试点, 并对选择的测试点进行实地勘测 ; 0020 所述方向图仿真模块用于将配置正常的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 线环境作为仿真条件, 对。
19、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 量 ; 0021 所述外场实地测试模块用于外场实地对上述可达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并根据可达 测试点测试获取的权值测量数据和上述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仿真获取的每个测 试点的导向矢量, 进行合并、 转化和叠加处理, 得到一组权值 ; 0022 所述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利用插值算法用上述一组权值对剩余的预设数量的测试 点进行插值, 得到其接收功率值 ; 并对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波束赋形方向 图。 002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基于特征点的智能天线方向图拟合方法, 根据方向图特 点, 实地测量一些关键点的性能, 再使用拉格朗。
20、日插值算法对其他参考点进行拟合, 最终形 成完整的方向图。 这样, 通过用无线电信号的空间相关性和正常赋形情况下的方向图特点, 选取一些特征位置进行测试, 对无法到达的特征点或其他测试点通过插值或拟合完成, 在 保证外场测试总体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外场测试的工作量, 缩短了方向图测试过程中测试 保持周期, 更易于低成本的进行在网智能天线性能测试, 推广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根据特征点拟合的波束赋形方向示意图。 002。
21、7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点 i 在 8 个端口所测得的赋形权值图。 说 明 书 CN 103809042 A 6 3/6 页 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9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该 智能天线外场测试系统可以包括记录模块 1、 测试点选择模块 2、 方向图仿真模块 3、 外场实 地测试模块 4 和曲线拟合模块 5, 还可以包括预先检查模块 6。 0030 记录模块用于当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足预设条 件时, 记录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
22、角 。 0031 测试点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选择测试点, 并对 选择的测试点进行实地勘测 ; 若选择的测试点不可达, 则在相同角度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 长度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寻找新的测试点, 直至新的测试点可达或与原始选择的测试点之 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预设长度 ; 当选择的测试点可达时, 在相同角度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角 度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在圆周上寻找新的测试点。 0032 方向图仿真模块用于将配置正常的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环 境作为仿真条件, 对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导向矢量。 0033 外场实地测试模块用于外场实地。
23、对上述可达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并根据可达测试 点测试获取的权值测量数据和上述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仿真获取的每个测试点 的导向矢量将每个阵元对应的功率数据记录和相位数据记录合并、 并转化为复数 ; 将相同 方位角的不同极化方向的测试点的功率值进行叠加, 得到多个测试点的接收功率值 ; 对所 得的多个功率值进行合并、 转化和叠加处理, 得到一组权值。 0034 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用上述一组权值对剩余的预设数量的 测试点进行插值, 得到其接收功率值 ; 并对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波束赋形 方向图。 0035 预先检查模块用于检查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
24、正常和无线环境 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0036 该预先检查模块进一步包括天线参数和无线环境检查子模块 ; 天线参数和无线环 境检查子模块用于检查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 波束赋形功能是否启 动、 测试用户终端设备 (UE, 简称 User Equipment) 工作是否正常, 且待测区域内除测试 UE 外的其他 UE 是否处于待机状态并无业务发起。 0037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该 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法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0038 步骤 201、 检查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和无线环境是否满足 预设条件。。
25、 该检查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和无线环境是否满足预设条 件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 0039 检查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是否正常、 波束赋形功能是否启动、 测试 UE 工作是否正常, 且待测区域内除测试 UE 外的其他 UE 是否处于待机状态并无业务发起。 0040 步骤 202、 当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参数配置正常、 且无线环境满足预设条件 时, 记录待测区域内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0041 参见图 3, 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确定波束赋形方向, 以波束赋 说 明 书 CN 103809042 A 7 4/6 页 8 形方向为 0 度方向, 。
26、选择 0 度、 15 度、 30 度、 60 度、 180 度这 8 个角度, 在这些角度上 选择与待测智能天线之间的距离为 100 米的 圆的交点作为测试点。这里, H 表示天线挂高, 该参数是在建设站点或者规划站点时即已经 得到的数据 ; 表示天线默认内置下倾角, 该此参数是天线的参数, 在天线采购时即已经 得到。 0042 步骤 203、 根据待测智能天线法线方向和下倾角 , 选择测试点, 并对选择的测试 点进行实地勘测 ; 若选择的测试点不可达, 则在相同角度方向依次以第一预设长度 ( 如 10 米 ) 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寻找新的测试点, 直至新的测试点可达或与原始选择的测试点之 间。
27、的距离等于第二预设长度 ( 如 50 米 ) ; 当选择的测试点可达时, 在相同角度方向依次以 第一预设角度 ( 如 1 度 ) 为递进或递减步长, 在圆周上寻找新的测试点。 0043 步骤 204、 将配置正常的待测智能天线参数和满足预设条件的无线环境作为仿真 条件, 对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进行仿真, 获取各测试点的 导向矢量。 也就是说, 选 取一个较大的自然数 N, 来作为待绘制波束方向图的离散点的数量, 令这些点均匀分布, 即 相邻两个离散点对应的方向图中方位角的夹角相同 ; 接下来计算各个离散点所对应的方位 角和导向矢量。 0044 例如, 取 N 为 360, 则对应的在波束。
28、方向图中每隔 1 度取一个点, 共有 360 个点, 并 设起始位置为正北方向, 对应 0 度角, 各离散点的编号依次为 0、 1、 2359, 利用公式 计算出各离散点所对应的方位角, 其中 i 为所在离散点的编号, N 为离散点 的数量。 0045 设 i 号离散点所对应的导向矢量为 ai, 则由于采用的双极化天线, 故 ai ai-1, ai-2, ai-3, ai-4, 同时设 ai 所对应的极化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阵元中心的间距为 d, 由上 述操作可知 d 270mm, 则由公式 可以计算出各个 元素 ai-k 的数值。 0046 步骤 205、 外场实地对上述可达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29、 并根据可达测试点测试获取的 权值测量数据和上述待测智能天线外场测试方向图仿真获取的每个测试点的导向矢量将 每个阵元对应的功率数据记录和相位数据记录合并、 并转化为复数 ; 将相同方位角的不同 极化方向的测试点的功率值进行叠加, 得到多个测试点的接收功率值 ; 对所得的多个功率 值进行合并、 转化和叠加处理, 得到一组权值。该多个测试点具体包括 24 个测试点。 0047 例如, 在外场利用测量系统对上述 24 个点进行测量, 然后根据所测数据对每个阵 元对应的功率数据记录和相位数据记录进行计算 ; 0048 (1) 通过汽车反复来回运动来进行测试, 开启波束赋形, 通过侦听 Iub 端口来获。
30、得 赋形权值。图 4 为测试点 i 在 8 个端口所测得的赋形权值图。 0049 (2) 由图 4 即可计算出测试点 i 在 +45极化方向对应的矢量 w 为 说 明 书 CN 103809042 A 8 5/6 页 9 0050 0051 在 -45极化方向对应的矢量 w 为 0052 0053 (3) 将相同方位角的不同极化方向的测试点的功率值进行叠加, 得到这 M 个测试 点的接收功率值。仍以测试点 i 为例, 由公式 Pi 20log10(wHai) 可得其在 +45 度方向上 的功率 P1 为 -61dBm, -45 度方向上的功率值 P2 为 -64dBm, 叠加后的功率 Pi 由。
31、公式 Pi 10log10(10P1/10+10P2/10) 可得 Pi -59.236dBm。 0054 步骤 206、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用上述一组权值对剩余的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 行插值, 得到其接收功率值 ; 并对预设数量的测试点进行曲线拟合, 得到波束赋形方向图。 剩余的预设数量的测试点具体包括 336 个测试点。 0055 例如,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 进而绘出波束赋形方向图, 具 体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子步骤 : 0056 (1) 设第 j 个点的坐标为 (xj, yj, zj), 则可以计算出点 j 距离天线的距离为 并由步骤 6 计算出这 M 个点所对应的功率。
32、 P, 由此形成 M 个数组 (d1, P1), (d2, P2), (dm, Pm)。 0057 (2) 根 据 拉 格 朗 日 插 值 公 式 对 上 述 数 组 进 行 处 理, 首 先 计 算 出 其 权 值 则可以计算出所选 N 个离散点中的任一点的功率为 0058 (3) 计算出各点的功率值后, 利用仿真软件将各个点拟合成一条曲线, 此即为如图 3 所示的波束赋形方向图。 005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在网智能天线的外场测试的复杂度问题, 利用无线 电信号的空间相关性的特点, 并结合方向图特点, 对智能天线的外场测试进行简化, 从而在 保证外场测试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外场测试。
33、的工作量, 并对性能异常进行定位。 0060 为实现上述智能天线外场性能测试。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特征点选择、 位置不可 达特征点的替代参考点选择方法、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插值。 0061 参考点选择及实测 : 根据这些空间抽样的性能, 得出智能天线的方向图特性。 假设 我们共有 N 个这样的外场测试点。在以上分析智能天线空间模式和所建立的空间相关性模 型基础上, 从这些均匀分布的 N 个外场测试点种选取 M 个测试点, 进行实际的外场测试。参 考点选择时根据待测智能天线的工程参数 ( 主要是坐标、 法线方向和天线倾角 ), 选择特定 角度上与天线特定距离的交点作为测试点进行测试 ; 若交点位置不。
34、可达, 先在特定角度上 调整距离选择测试点 ; 若仍不达, 则调整角度选择测试点。 0062 空间插值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调整 : 针对不同指标, 如智能天线接收信号的功率强 说 明 书 CN 103809042 A 9 6/6 页 10 度, 结合信号的空间相关模型, 建立适当的插值模型。 此外, 在几种规定的典型测试场景中, 进行全 N 点的测试, 并利用所测的实际数据与通过测量其中 M 个测试点和空间插值得到的 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矫正和修改插值模型的相应参数。 0063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0064 (1) 通过对接收信号空间相关性的分析, 可以得到智能天线空间传播特性, 从而。
35、便 于掌握智能天线的波束赋形性能。 0065 (2) 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基于空间相关性的插值方法和基于场景的参数调整方 法, 具有极大的通用性, 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 0066 (3) 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外场测试可以极大地减少测试的工作量, 同时利用 本方法得到的智能天线空间传播特性能很好地反应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的实际性能, 也便于 简化智能天线性能评估与故障检测。 0067 应说明的是 :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 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 举例, 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 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范围中。 说 明 书 CN 103809042 A 10 1/3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042 A 11 2/3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042 A 12 3/3 页 13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09042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