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61119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63625.7

申请日:

2014.06.13

公开号:

CN104115586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B 79/00申请日:201406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B79/00

主分类号:

A01B79/00

申请人:

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俞元洪; 余朝伟; 干焕军; 张威; 姜欢悦; 杨娜; 谢士猛; 周龙

地址: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江南路599号科技大厦9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代理人:

周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首先为盐碱地治理区域布置真空排水系统和灌浆系统;然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一定深度的位置处灌入浆液,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坚硬层;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一定深度的毛沟;之后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再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最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优点是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②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
③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5m的毛沟;
④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
⑤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
⑥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相邻两块竖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灌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排水板与竖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块竖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竖向灌浆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①中在竖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根竖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竖向灌浆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竖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竖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浆端盖。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①中密封膜铺设1~3层。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①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②中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20~40kPa时,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灌入浆液。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④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的冲力下能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排水端盖。

说明书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土地盐碱化问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灌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土地盐碱化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主要表现在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危害。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是土壤和地下含盐过高,在强烈的地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土壤盐分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并积聚于土壤表层,盐分就留在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日积月累造成了土地盐碱化。目前,治理盐碱地通常采取下列措施:埋设暗管,通过降雨或淡水资源长期排盐;种植耐盐碱植物柽柳;水泥土加土工膜减渗等。但这些盐碱地治理措施存在除盐碱效果不佳、不彻底、投资大以及不易推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除盐碱效果好,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②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
③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5m的毛沟;
④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
⑤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
⑥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相邻两块竖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灌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
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排水板与竖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块竖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竖向灌浆管。
所述的步骤①中在竖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根竖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
所述的步骤①中竖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竖向灌浆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竖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竖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浆端盖。
所述的步骤①中密封膜铺设1~3层。
所述的步骤①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所述的步骤②中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20~40kPa时,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灌入浆液。
所述的步骤④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的冲力下能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排水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方法在真空条件下灌浆形成坚硬层,该坚硬层能够很好地阻止“返盐”现象的发生,有效地防止盐碱地治理区域的二次污染。
2)本发明方法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有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同时也可利用降雨长期排盐,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此外排盐用水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总体实现框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设置的坚硬层、防渗层及排水管道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总体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第一无纺土工布要求铺设平整、松紧度均匀、端部锚着牢固;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及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具体施工时插入深度可设成5m;相邻两根竖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具体施工时可将间距定为1.3m;竖向灌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具体施工时插入深度可设成3.5m;竖向排水板可采用现有的宽度为8~12cm的竖向排水板;水平滤管可采用现有的波纹管;竖向灌浆管和水平灌浆管可采用现有的直径为20~30mm的PVC管,竖向灌浆管可选用直径为2~3cm的PVC管;竖向排水板与竖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根竖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竖向灌浆管;第二无纺土工布的设置是为防止密封膜直接铺设于水平滤管及水平灌浆管上而受破坏;密封膜铺设1~3层,密封膜可采用现有的增厚的16丝真空膜。
在具体施工时,可在水平滤管上沿管身按三角形排列打孔,制成花管,再在水平滤管上包一层覆盖所有孔的无纺布作为滤水层,但要求无纺布捆扎结实,达到只透水不透砂。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在竖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根竖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并安装真空表,以测定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指导灌浆工作的进行。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如压入深度至少为2.5m,以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同时为防止压密封膜的粘土在自然晾晒下干裂漏气,应覆水,以确保密封性良好。
在此,竖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竖向灌浆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竖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竖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浆端盖。
②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30kPa时,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4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80cm的坚硬层。
在此,在真空度在20~40kPa范围内时均可进行灌浆;灌入浆液的具体深度由施工要求决定,但一般在2~5m范围内均可达到洗盐目的;坚硬层的形成可阻止“返盐”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具体施工时可适当的加厚坚硬层的厚度,一般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均能达到阻止“返盐”现象发生的目的。
在此,在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灌入浆液之前,先在水平滤管上连接一个真空泵,在水平灌浆管上连接现有的灌浆设备,真空泵可选用现有的功率为7.5kW射流真空泵。
在具体施工时,可在灌浆结束后,再继续抽真空2~4天。
③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4m的毛沟。在此,毛沟的深度是根据坚硬层所处的深度来确定的;毛沟的宽度可设计成0.8~1.2m。
④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多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相邻两根排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可设计成6~10m。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的冲力下能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排水端盖。
⑤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防止周边水分进入盐碱地治理区域,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
图2给出了坚硬层、防渗层与排水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
⑥采用格田灌溉方式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在采用格田灌溉方式进行洗盐前,先将盐碱地治理区域划分为若干块格田,格田的长度可设计为80~100m,格田的宽度可设计为50~60m,每块格田设置进水口,并要求保证水能漫过待盐碱地治理区域。
在具体施工时,洗盐也可采用其他灌溉方式,也可通过自然降雨来实现洗盐;灌水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可在PH值为6~8时停止灌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的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治理的总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一的治理方法的总体实现过程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灌浆的位置、坚硬层的厚度及毛沟的深度,即本实施例的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②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cm的坚硬层。
③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m的毛沟。
④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
⑤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
⑥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出的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治理的总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一的治理方法的总体实现过程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灌浆的位置、坚硬层的厚度及毛沟的深度,即本实施例的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
②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100cm的坚硬层。
③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5m的毛沟。
④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
⑤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
⑥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558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5586A21申请号201410263625722申请日20140613A01B79/0020060171申请人宁波高新区围海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地址315040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江南路599号科技大厦9楼72发明人俞元洪余朝伟干焕军张威姜欢悦杨娜谢士猛周龙74专利代理机构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6代理人周珏54发明名称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首先为盐碱地治理区域布置真空排水系统和灌浆系统;然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一定深度的位置处灌入浆液,使灌入的浆液固。

2、化后形成坚硬层;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一定深度的毛沟;之后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再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最后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优点是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5。

3、586ACN104115586A1/1页21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

4、封闭;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5M的毛沟;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相邻两块竖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所述的步骤中竖向灌浆管的。

5、插入深度为25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竖向排水板与竖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块竖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竖向灌浆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在竖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根竖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竖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竖向灌浆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竖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竖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浆端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

6、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密封膜铺设13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2040KPA时,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灌入浆液。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的冲力下能。

7、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排水端盖。权利要求书CN104115586A1/5页3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治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背景技术0002土地盐碱化问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农业灌溉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土地盐碱化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主要表现在环境和经济两方面的危害。0003土地盐碱化的原因是土壤和地下含盐过高,在强烈的地表蒸发作用下,地下浅层水经毛细管输送到地表被蒸发掉,毛细管向地表输水的过程中,也把水中的盐分带到地表,水被蒸发后,。

8、土壤盐分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并积聚于土壤表层,盐分就留在地表及地面浅层土壤中,日积月累造成了土地盐碱化。目前,治理盐碱地通常采取下列措施埋设暗管,通过降雨或淡水资源长期排盐;种植耐盐碱植物柽柳;水泥土加土工膜减渗等。但这些盐碱地治理措施存在除盐碱效果不佳、不彻底、投资大以及不易推广等缺点。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除盐碱效果好,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

9、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5。

10、M的毛沟;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0006所述的步骤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相邻两块竖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所述的步骤中竖向灌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说明书CN104115586A2/5页40007所述的步骤中竖向排水板与竖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块竖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竖向灌浆管。0008所述的步骤中在竖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

11、中一根竖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0009所述的步骤中竖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竖向灌浆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竖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竖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浆端盖。0010所述的步骤中密封膜铺设13层。0011所述的步骤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0012所述的步骤中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2040KPA时,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灌入浆液。0013所述的步骤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

12、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的冲力下能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排水端盖。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方法在真空条件下灌浆形成坚硬层,该坚硬层能够很好地阻止“返盐”现象的发生,有效地防止盐碱地治理区域的二次污染。00152)本发明方法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设置坚硬层,并从土壤的表层开始延伸至坚硬层设置有防渗层,且在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埋设排水管道,使得只需进行一次淡水洗盐,就可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同时也可利用降雨长期排盐,不仅除盐碱效果好,而且除盐碱彻底,不会出现返盐现象,此外排盐用水量少。附图说明001。

13、6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总体实现框图;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设置的坚硬层、防渗层及排水管道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18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总体实现框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第一无纺土工布要求铺设平整、松紧度均匀、端部锚着牢固;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

14、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及水平灌浆管说明书CN104115586A3/5页5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0019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竖向排水板的插入深度为36M,具体施工时插入深度可设成5M;相邻两根竖向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为12M,具体施工时可将间距定为13M;竖向灌浆管的插入深度为25M,具体施工时插入深度可设成35M;竖向排水板可采用现有的宽度为812CM的竖向排水板;水平滤管可采用现有的波纹管;竖向灌浆管和水平灌浆管可采用现有的直径为。

15、2030MM的PVC管,竖向灌浆管可选用直径为23CM的PVC管;竖向排水板与竖向灌浆管的插设位置的分布为形成正方形的四根竖向排水板的正中插设一根竖向灌浆管;第二无纺土工布的设置是为防止密封膜直接铺设于水平滤管及水平灌浆管上而受破坏;密封膜铺设13层,密封膜可采用现有的增厚的16丝真空膜。0020在具体施工时,可在水平滤管上沿管身按三角形排列打孔,制成花管,再在水平滤管上包一层覆盖所有孔的无纺布作为滤水层,但要求无纺布捆扎结实,达到只透水不透砂。0021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在竖向灌浆管插设完成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靠近其中一根竖向灌浆管的位置处插设用于测真空度的管道,并安装真空表,以测定盐碱地治。

16、理区域中的真空度,指导灌浆工作的进行。0022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在密封膜铺设完成后,将覆盖于盐碱地治理区域的边界上的部分密封膜压入粘土中,且压入深度至少为23M,如压入深度至少为25M,以确保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同时为防止压密封膜的粘土在自然晾晒下干裂漏气,应覆水,以确保密封性良好。0023在此,竖向灌浆管的底端端口上连接有用于保证浆液能通过竖向灌浆管进入土壤中且防止插设竖向灌浆管时泥土进入竖向灌浆管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灌浆端盖。0024当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真空度为30KPA时,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4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

17、形成厚度为80CM的坚硬层。0025在此,在真空度在2040KPA范围内时均可进行灌浆;灌入浆液的具体深度由施工要求决定,但一般在25M范围内均可达到洗盐目的;坚硬层的形成可阻止“返盐”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具体施工时可适当的加厚坚硬层的厚度,一般厚度为50100CM的坚硬层均能达到阻止“返盐”现象发生的目的。0026在此,在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灌入浆液之前,先在水平滤管上连接一个真空泵,在水平灌浆管上连接现有的灌浆设备,真空泵可选用现有的功率为75KW射流真空泵。0027在具体施工时,可在灌浆结束后,再继续抽真空24天。0028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4M的毛沟。在此,毛沟的深度是根据坚硬。

18、层所处的深度来确定的;毛沟的宽度可设计成0812M。0029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多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相邻两根排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可设计成610M。0030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排水管道按倾斜的方式埋设,即要求排水管道位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进水端的深度小于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的深度;排水管道的出水端端口上连接有在水的冲力下能够自动打开、用于减少地下水渗进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由镀锡铁片制成的单向排水端盖。说明书CN104115586A4/5页60031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防止周边水分进入盐碱地治理区域,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

19、部之间。0032图2给出了坚硬层、防渗层与排水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0033采用格田灌溉方式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0034在采用格田灌溉方式进行洗盐前,先将盐碱地治理区域划分为若干块格田,格田的长度可设计为80100M,格田的宽度可设计为5060M,每块格田设置进水口,并要求保证水能漫过待盐碱地治理区域。0035在具体施工时,洗盐也可采用其他灌溉方式,也可通过自然降雨来实现洗盐;灌水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可在PH值为68时停止灌水。0036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出的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治理的总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一的治理方法的总体实现过程一致,不同之处仅在。

20、于灌浆的位置、坚硬层的厚度及毛沟的深度,即本实施例的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0037利用真。

21、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2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50CM的坚硬层。0038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2M的毛沟。0039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0040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0041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0042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出的中重度盐碱地治理方法,其治理的总体实现过程与实施例一的治理方法的总体实现过程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灌浆的位置、坚硬层的厚度及。

22、毛沟的深度,即本实施例的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平盐碱地治理区域;然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铺设第一无纺土工布;接着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排水板,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滤管并使水平滤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排水板与水平滤管的连接;之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插设竖向灌浆管,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土壤表层上布置水平灌浆管并使水平灌浆管位于第一无纺土工布上,再完成竖向灌浆管与水平灌浆管的连接;最后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水平滤管和水平灌浆管上依次铺设第二无纺土工布和密封膜,并使密封膜一次性说明书CN104115586A5/5页7完全覆盖盐碱地治理区域,再使盐碱地治理区域完全封闭。0043利用真空灌浆技术,通过水平灌浆管和竖向灌浆管向盐碱地治理区域中深度为5M的位置处灌入浆液,并使灌入的浆液固化后形成厚度为100CM的坚硬层。0044在盐碱地治理区域的四周挖设深度为5M的毛沟。0045在坚硬层的顶部四周各埋设至少一根用于排出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水分的排水管道。0046向毛沟内灌入混凝土,并使灌入的混凝土固化后形成防渗层,同时使排水管道固定于坚硬层的顶部与防渗层的底部之间。0047向盐碱地治理区域灌水进行洗盐,降低盐碱地治理区域中的盐含量。说明书CN104115586A1/1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1558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