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609828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64178.X

申请日:

2016.09.28

公开号:

CN106291070A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R 19/145申请日:20160928|||公开

IPC分类号:

G01R19/145; G01R19/155

主分类号:

G01R19/145

申请人:

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明功; 罗汉平

地址: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高埔岗雅达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代理人:

罗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都呈弧面形状,以便在待测电缆交变电场检测时能采集到更多的电场变化信号。本发明采用多电极采样,利用单片机I/O口输入阻抗高的特点,在产品中设置多个采样电极,可以有效避免在电缆中只有ABC三相电时因为电场矢量和为零所带来的错误判断;采用圆弧形设计紧贴线缆,增大了感应范围,提高感应判断效果;传感器使用带有唯一编码钢丝扎带的安装方式,消除尼龙扎带容易在非授权的情况下被破坏或者更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都呈弧面形状,以便
在待测电缆交变电场检测时能采集到更多的电场变化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传感器壳体,所述传感器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弧面形状,以便于所述传感器
壳体通过该弧面形状的侧壁与待检测的待测电缆固定,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
则分别贴附在该弧面形状侧壁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带有唯一编码的钢丝扎带,以便所述传感器壳体通过所述钢丝扎带捆绑在待测
电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片通过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一衰减电路电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极片通过第二滤波电路和第二衰减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输入端,通
过所述单片机收集到的电平信号判定待测电缆中是否带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片机采用microchip的PIC12F1840单片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路电连接于一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跟随器的反
向输入端则与所述跟随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由所述跟随器作为检测结果判断告警模块的驱
动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跟随器采用LM258运算放大器。

说明书

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扩大,基站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但很大部分基站是位
于野外无人值守环境中运行,环境相对恶劣,存在较大不可控性。而基站的高质量运行是建
设、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及时了解基站交流供电状况,有效地保障基站的正常运行是
基站维护人员面前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站市电断电检测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通过感应供电线路中的电场判断市
电有无,该传感器为非接触感应式,只需将该传感器捆绑在线缆上即可,无需带电操作,可
避免带电安装带来的安全风险和触电事故,且施工简单易行,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如下问
题:

1、现有传感器感应条件是被测电缆内只有火线,没有零线;存在三相电时因为电
场矢量和为零所带来的错误判断的风险;

2、现有传感器平面设计,感应范围小,存在感应不到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适用于机房、基站等重要防断电场合的
市电断电情况的检测判断,采用交变电场感应原理,通过侦测交流电场的存在实现判断市
电有无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
第二电极片都呈弧面形状,以便在待测电缆交变电场检测时能采集到更多的电场变化信
号。

优选的,还包括传感器壳体,所述传感器壳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弧面形状,以便于
所述传感器壳体通过该弧面形状的侧壁与待检测的待测电缆固定,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
第二电极片则分别贴附在该弧面形状侧壁的内侧。

优选的,还包括带有唯一编码的钢丝扎带,以便所述传感器壳体通过所述钢丝扎
带捆绑在待测电缆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片通过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一衰减电路电连接于一单片机的
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片通过第二滤波电路和第二衰减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的第
二输入端,通过所述单片机收集到的电平信号判定待测电缆中是否带电。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采用microchip的PIC12F1840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路电连接于一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所
述跟随器的反向输入端则与所述跟随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由所述跟随器作为检测结果判断
告警模块的驱动电路。

优选的,所述跟随器采用LM258运算放大器。

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多电极采样,利用单片机I/O口输入阻抗高的特点,在产品中设置多个采样
电极,可以有效避免在电缆中只有A B C三相电时因为电场矢量和为零所带来的错误判断;

2、结构采用圆弧形设计紧贴线缆,增大了感应范围,提高感应判断效果。

3、传感器使用带有唯一编码钢丝扎带的安装方式,消除尼龙扎带容易在非授权的
情况下被破坏或者更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
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包括铜箔制成的第一电极片P1、第二电极
片P1,所述第一电极片P1和所述第二电极片P1都呈弧面形状,以便在待测电缆交变电场检
测时能采集到更多的电场变化信号。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电极片P1、第二电极片P1的检测,本实施例还提供
了一种传感器壳体10,所述传感器壳体10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弧面形状,以便于所述传感器
壳体10通过该弧面形状的侧壁与待检测的待测电缆20固定,所述第一电极片P1和所述第二
电极片P1则分别贴附在该弧面形状侧壁的内侧。

如图2所示,为了消除尼龙扎带容易在非授权的情况下被破坏或者更换,本发明实
施例中的所述传感器壳体10通过钢丝扎带30捆绑在待测电缆20上,所述钢丝扎带30上带有
唯一编码。

继续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P1通过由第一接地电容C1构成的
第一滤波电路和由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构成的第一衰减电路电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
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片P1通过由第二接地电容C2构成的第二滤波电路和由第二电阻R2、
第四电阻R4构成的第二衰减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输入端,将第一电极片P1、第
二电极片P1收集到的电场变化信号分别进行滤波和衰减,衰减程度根据单片机I/O对高低
电平的识别能力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的单片机采用microchip的PIC12F1840单片机,调整
后本电路中的电阻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为100k,第一接地电
容C1、第二接地电容C2为33pF,通过所述单片机收集到的电平信号频率作进一步的数字滤
波来可靠判定待测电缆20中是否带电,根据实测本实施例能可靠检测的电压幅度在100V以
上。

所述上述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路电连接于
一跟随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跟随器的反向输入端则与所述跟随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
施例方案中,所述跟随器采用LM258运算放大器,滤波电路由第五电阻R5和第四接地电容C4
构成,由所述跟随器作为检测结果判断告警模块如信号指示灯、蜂鸣器等的驱动电路,本实
施例方案将带电状态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电缆不带电时输出2.5V,带电时输出5V,输出驱
动能力为≥2k欧姆。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
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
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断电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都呈弧面形状,以便在待测电缆交变电场检测时能采集到更多的电场变化信号。本发明采用多电极采样,利用单片机I/O口输入阻抗高的特点,在产品中设置多个采样电极,可以有效避免在电缆中只有ABC三相电时因为电场矢量和为零所带来的错误判断;采用圆弧形设计紧贴线缆,增大了感应范围,提高感应判断效果;传感器使用带有唯一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