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相邻建筑结构的粘弹性阻尼器设计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所使用的阻尼器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中人口密集而土地有限,导致相邻建筑结构之间的间距
可能过小。因建筑造型、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需要,许多高层建筑物都
设计成由多个子结构组成的主-从结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两相邻
建筑结构之间的间距十分有限,当强震发生时,彼此发生碰撞的可能
性很大。如在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中,在被调查的330栋严重损
伤或倒塌的建筑中,超过40%发生了碰撞,总数的15%发生了倒塌。
在1977年的Romania地震、1994年Northridge地震、1999年Turkey
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均曾观测到相邻结构之间的碰撞。因此,
有效地防止间隔很近的相邻建筑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碰撞,对于保
证这些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粘弹性阻尼器可以减小地震或风作用下结构的振动,在实际工程
中应用广泛。采用粘弹性阻尼器来连接相邻建筑结构组成振动控制体
系,利用相邻建筑结构间的相互作用耗能,这样既能吸收一部分地震
能量,又可以避免建筑结构间的碰撞。振动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粘弹性阻尼器的设计。粘弹性阻尼器常采用Kelvin模型来模拟,
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即阻尼器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因此,粘弹性
阻尼器的设计中确定合适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又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环节。如果选取恰当,就能够起到较好的耗能减震效果;如果选取
不当,如刚度系数或阻尼系数过大,则会改变原结构的动力特性,带
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地震波输入能量加大以及结构的破坏。当阻
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确定好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两个参数制作出符
合要求的阻尼器了。现有的相邻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阻尼器的刚度系
数和阻尼系数都是通过繁琐的参数化研究得到的,需要对采取不同阻
尼器参数的相邻结构体系样本进行动力分析,提取控制性能指标和结
构的响应指标,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阻尼器的优化参数值,但是这
种参数化研究过程不具有通用性。
因此,需要通用的解析表达式来帮助工程师们选择阻尼器的优化
刚度和阻尼系数,这对于相邻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应用推广非常必
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相邻建筑结构的粘弹性阻尼器设计方法,解
决现有阻尼器设计方法繁琐、不具有通用性的问题,使得粘弹性阻尼
器的设计方便快捷。
下文中,粘弹性阻尼器水平安装,粘弹性阻尼器两端分别连接一
座建筑结构楼板处,因此两座相邻建筑结构需要具有对应楼层相同标
高的楼板。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相邻建筑结构的粘弹性阻尼器设计方法,包括
下述步骤:
(1)确定控制目标步骤:
对于两座相邻建筑结构,在对应楼层相同标高楼板处水平设置粘
弹性阻尼器,连接相邻建筑结构,确定两座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
率ωj和总质量Mj,j=1、2;第一控制目标是使其中一座建筑结构的
平均相对振动能量最小,则将作为控制目标的一座建筑结构作为第一
座建筑结构,转步骤(2);第二控制目标是使两座建筑结构总的平
均相对振动能量最小,则将其中自振频率较大的结构作为第一座建筑
结构,转步骤(3);
(2)第一控制目标优化参数计算步骤:
计算第二座建筑结构与第一座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比
β=ω2/ω1,第一座建筑结构与第二座建筑结构的总质量比
μ=M1/M2;其中,ω1、ω2分别为第一座建筑结构和第二座建筑结
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M1、M2分别为第一座建筑结构和第二座建筑
结构的总质量;
当β≤1时,刚度参数βopt与阻尼参数Δopt为:
β
opt
=
μ
(
1
-
β
2
)
(
1
+
μ
)
2
,
]]>
Δ
opt
=
(
1
-
β
2
)
2
(
1
+
μ
)
μ
(
1
+
μ
)
(
μ
+
β
2
)
;
]]>
当β>1时,刚度参数βopt与阻尼参数Δopt为:
β
opt
=
0
,
Δ
opt
=
β
2
-
1
2
(
1
+
μ
)
μ
μ
+
β
2
;
]]>
转步骤(4);
(3)第二控制目标优化参数计算步骤:
计算第二座建筑结构与第一座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比
β=ω2/ω1,第一座建筑结构与第二座建筑结构的总质量比
μ=M1/M2;
当μ<1时,刚度参数βopt与阻尼参数Δopt为:
β
opt
=
0
,
Δ
opt
=
1
-
β
2
2
(
1
+
μ
)
(
1
+
μ
2
)
(
1
+
μ
)
(
μ
+
β
2
)
;
]]>
当μ≥1时,刚度参数βopt与阻尼参数Δopt为:
β
opt
=
(
μ
-
1
)
(
1
-
β
2
)
(
1
+
μ
)
2
,
]]>
Δ
opt
=
(
1
-
β
2
)
2
(
1
+
μ
)
2
μ
(
1
+
μ
)
(
μ
+
β
2
)
;
]]>
转步骤(4);
(4)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计算步骤:
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刚度系数kdopt与优化阻尼系数cdopt为:
kdopt=βoptω12M1,cdopt=2ΔoptM1ω1;
所述优化刚度系数kdopt和优化阻尼系数cdopt是指连接相邻建筑结
构的所有粘弹性阻尼器的系数和,每一层粘弹性阻尼器的刚度系数为
kdopt/N,阻尼系数为cdopt/N,其中N为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总楼层数。
所述的用于相邻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粘弹性阻尼器设计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控制目标步骤中,建筑结构的总质量Mj和建筑
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ωj依据下述过程求得:
(1)计算建筑结构的总质量:
Mj=m1+m2+…+mn,
(2)计算质量矩阵M和刚度矩阵K:
M
=
m
1
m
2
.
.
.
m
n
,
]]>
K
=
k
1
+
k
2
-
k
2
-
k
2
k
2
+
k
3
-
k
3
-
k
3
.
.
.
k
n
-
1
+
k
n
-
k
n
-
k
n
k
n
,
]]>
其中,mi为建筑结构第i层的质量,ki为建筑结构第i层的层间刚度,
i=1、2、...、n,n为建筑结构的层数;
(3)计算自振频率
根据方程|K-ω2M|=0,解出n个自振频率,其中最小的自振频
率为第一阶自振频率ωj。
本发明方便快捷,仅利用两座相邻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和
总质量,便可采用给出的通用解析表达式确定相邻建筑结构振动控制
体系中粘弹性阻尼器最优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解决了现有阻尼器
设计方法繁琐、不具有通用性的问题,能够很方便的帮助工程师们选
择粘弹性阻尼器的参数值,从而再根据此参数值来制作符合要求的阻
尼器,这对于相邻结构振动控制体系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粘弹性阻尼器连接的相邻建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A建筑结构、B建筑结构、粘弹性阻尼器C、地震
波D。
具体实施方式
两相邻A建筑结构、B建筑结构,均为20层,层高均为3.3m。
A建筑结构每层集中质量为1.29×106kg,剪切刚度为4.0×109N/m;B
建筑结构每层集中质量为1.29×106kg,剪切刚度为2.0×109N/m。采
用瑞利阻尼模型,两结构的第一、二阶阻尼比均为0.02,粘弹性阻尼
器沿20层均匀布置。
实施例1:
(1)确定控制目标步骤:使其中A建筑结构的平均相对振动能
量最小;
对于A建筑结构、B建筑结构,在相同标高楼板处设置粘弹性阻
尼器C,水平连接相邻建筑结构,确定A、B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
频率分别为ω1=4.26rad/s和ω2=3.01rad/s、总质量M1=2.58×107kg和
M2=2.58×107kg;将A建筑结构作为第一座建筑结构,将B建筑结构
作为第二座建筑结构;
(2)第一控制目标优化参数计算步骤:
计算第二座建筑结构与第一座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比
β=ω2/ω1=0.707,第一座建筑结构与第二座建筑结构的总质量比
μ=M1/M2=1.0;
刚度参数βopt与阻尼参数Δopt为:
β
opt
=
μ
(
1
-
β
2
)
(
1
+
μ
)
2
=
0.125
,
]]>
Δ
opt
=
(
1
-
β
2
)
2
(
1
+
μ
)
μ
(
1
+
μ
)
(
μ
+
β
2
)
=
0.0722
;
]]>
(3)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计算步骤:
粘弹性阻尼器的刚度系数kdopt与阻尼系数cdopt为:
kdopt=βoptω12M1=5.87×107N/m,
cdopt=2ΔoptM1ω1=1.59×107N.s/m;
所述优化刚度系数kdopt和优化阻尼系数cdopt是指连接相邻建筑结
构的所有粘弹性阻尼器的系数和,每一层粘弹性阻尼器的刚度系数为
kdopt/20,阻尼系数为cdopt/20,其中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总楼层数为
20层。
实施例2:
(1)确定控制目标步骤:使所述相邻两座建筑结构总的平均相
对振动能量最小;
对于A建筑结构、B建筑结构,在相同标高楼板处设置粘弹性阻
尼器C,水平连接相邻建筑结构,确定A、B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
频率分别为4.26rad/s和3.01rad/s、总质量分别为2.58×107kg和
2.58×107kg;将其中自振频率较大的A建筑结构作为第一座建筑结构,
将B建筑结构作为第二座建筑结构;
(2)第二控制目标优化参数计算步骤:
计算第二座建筑结构与第一座建筑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比
β=ω2/ω1=0.707,第一座建筑结构与第二座建筑结构的总质量比
μ=M1/M2=1.0;
刚度参数βopt与阻尼参数Δopt为:
β
opt
=
(
μ
-
1
)
(
1
-
β
2
)
(
1
+
μ
)
2
=
0
,
]]>
Δ
opt
=
(
1
-
β
2
)
2
(
1
+
μ
)
2
μ
(
1
+
μ
)
(
μ
+
β
2
)
=
0.1021
;
]]>
(3)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计算步骤:
粘弹性阻尼器的刚度系数kdopt与阻尼系数cdopt为:
kdopt=βoptω12M1=0,
cdopt=2ΔoptM1ω1=2.25×107N.s/m;
所述优化刚度系数kdopt和优化阻尼系数cdopt是指连接相邻建筑结
构的所有粘弹性阻尼器的系数和,每一层粘弹性阻尼器的刚度系数为
kdopt/20,阻尼系数为cdopt/20,其中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总楼层数为
2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