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608540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6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73753.1

申请日:

2010.09.06

公开号:

CN102383373A

公开日:

2012.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19/08申请日:20100906|||公开

IPC分类号:

E01D19/08

主分类号:

E01D19/08

申请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发明人:

许海英; 金德; 郑晨; 颜海; 贺俊

地址:

200092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代理人:

陈颖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本发明克服了常规高架桥梁需利用横坡、纵坡的合成坡度将雨水引至设置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单个雨水收水口,其桥面的若干条纵向排水沟克服了桥面较宽时无法设置多排点式雨水口的问题,大大的节约了接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
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上面盖有雨水篦子,纵向
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
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
联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其特征在于:桥梁顶板上设有15~18cm的桥面铺装,纵向排水沟直接设置在桥
梁顶板上,纵向排水沟底设有4~6cm的树脂混凝土,纵向排水沟深度为9~12cm,
沟槽底部形成3‰~5‰的纵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其特征在于: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10~15m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直径125mm~
200mm,横向联管焊接在桥梁顶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其特征在于: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转换器连接到设置在梁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
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其特征在于:高架桥梁车道边人行道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纵
向雨水主干管,雨棚落水管与柱下联管连通后接入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并连
接至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
6.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桥
梁顶板上设有桥面铺装,将纵向排水沟直接设置在桥梁顶板上,纵向排水沟底设
有树脂混凝土,排水沟底部形成3‰~5‰的纵坡,纵向排水沟上面盖有雨水篦
子;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隔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
水横坡,横向联管焊接在桥梁顶板上;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转换器连接到设置
在梁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
于梁体内,纵向雨水主干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雨水主干管在长度方向
每隔50m~100m,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
统。

说明书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速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等设有专
用高架桥梁车道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
集系统及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速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枢纽的
建设将会越来越多。大型交通枢纽中其高架车道边紧贴建筑站厅,高架桥梁纵坡
为0,即平坡。高架车道边不仅长,且断面很宽,单向横坡。

常规的高架桥梁桥面雨水收集方式是:在每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设置单个
雨水口,点状布设。利用桥梁的纵横坡的合成坡度将桥面雨水汇集于设置在桥面
边缘的单个雨水口,雨水口收集雨水后,接入塑料排水管沿桥梁立柱接入地面道
路排水系统。而且,在单个横坡方向,仅有一排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这种高架
桥梁排水方式普遍运用于常规的快速路高架系统或高架立交桥,总体运行效果较
好。而且根据景观的要求,可将排水管设置在桥梁梁体和桥墩体内部,成为隐形
排水系统。

但是,对于大型交通枢纽其较长距离内为平坡、不满足纵横坡形成的合成坡
度要求;且桥面较宽,单个横坡方向有设多排雨水收集的需求,也不符合仅设一
排雨水收水口的常规要求。而且大型枢纽经常需跨高速铁路等,在跨铁路时由于
铁路设计要求,不同于常规在每跨桥梁桥墩处设雨水口及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
统,可能会隔几跨才可设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雨水的收集排放也不同于常
规要求。因此,常规高架桥梁排水方法不能解决高架桥梁在纵向平坡,横向桥面
较宽需设多道雨水收集沟的雨水收集排放问题。该高架桥梁车道边由于与建筑毗
邻,纵坡为0%,即平坡。而且,桥面较宽,单向横坡,需设置多道雨水口收集
雨水。通常高架桥梁利用纵横坡度合成的点式雨水收集无法完成上述情况的雨水
收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解决在枢纽中或其它情况下,其高架纵坡为0%,单向横坡、断面较宽需设多排
雨水口情况下的雨水收集排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
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
沟,纵向排水沟上面盖有雨水篦子,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管,
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
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横
坡,纵向雨水主干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桥梁顶板上设有15~
18cm的桥面铺装,纵向排水沟直接设置在桥梁顶板上,纵向排水沟底设有4~6cm
的树脂混凝土,排水沟深度为9~12cm,沟槽底部形成3‰~5‰的纵坡。纵向排
水沟底部每隔10~15m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直径125mm~200mm,横向联管
焊接在桥梁顶板上。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转换器连接到设置在梁体内部的平行
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高架桥
梁车道边人行道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纵向雨水主干管,雨棚
落水管与柱下联管连通后接入纵向雨水主干管,各纵向雨水主干管之间还连接有
横向连接管道。雨水主干管在长度方向每隔50m~100m,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
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

本发明克服了常规高架桥梁需利用横坡、纵坡的合成坡度将雨水引至设置在
桥墩处的桥梁边缘单个雨水收水口,其桥面的若干条纵向排水沟克服了桥面较宽
时无法设置多排点式雨水口的问题,解决了高架桥梁在纵向平坡,横向桥面较宽
需设多道雨水收集沟的雨水收集排放问题。。纵向的雨水主干管的设置也使得不
必在每个桥墩处将收集到的雨水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大大的节约了接入地面雨水
系统的雨水管排水系统的数量。不仅维修方便,且节约造价,有很好的经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3为图2中A-A断面图

图4为图1和图2中B-B断面图

图5为图1和图2中C-C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
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1,纵向排水沟1上面盖有雨水篦子,纵向
排水沟1底部通过横向联管2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纵
向雨水主干管3通过横向联管2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8,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
向联管2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3倾斜设置,
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高架桥梁车道边人行道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
梁体内部设有纵向雨水主干管3,雨棚落水管4通过柱下联管7接入雨棚下纵向
雨水主干管8,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8通过横向连接管道6接入与纵向排水沟
连接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当然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8也可直接连接顺桥墩的
雨水管8,接入地面雨水系统。主要步骤和方法为:

1、设置多条纵向排水沟1,该纵向排水沟1即是一个防渗式集水槽。通常
桥梁顶板上会设有16~17cm的桥面铺装,该纵向排水沟利用桥面铺装的厚度,
排水沟直接座于桥梁顶板上,在排水沟底铺筑厚度约为6cm的树脂混凝土,则沟
槽内深度约9~11cm。可调节沟槽内树脂混凝土的铺筑厚度,在沟槽内提供一定
的纵坡3‰~5‰。沟槽宽度为40cm,上面盖有雨水篦子。

2、每隔10~15m在排水沟底设置雨水收水管,雨水收水管为钢管,即横向
联管2,直径125mm~200mm。焊接在梁顶板上。

3、将这些单个端点的横向联管2再通过一个变径三通的转换器5连接到设
置在梁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
固定于梁体内,且雨水主干管管径可适当加大,并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
若桥面较宽或雨量较大时、可设置多道雨水主干管,减少横向联管的长度。同时,
纵向雨水主干管之间可每隔一定距离通过横向连接管道连通,保证雨水量的均
衡。

4、雨水主干管3在长度方向每隔50m~100m左右,即隔几个桥梁跨径后、
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9,接入地面雨水系统。

实施例为上海某交通枢纽的高架车道边,高架车道边横向跨越高铁与磁浮,
单侧车道边长700m,路幅宽达32.5m。单向横坡1%向外,纵坡为零,并且在跨
高铁轨道线路和磁浮轨道线路时,其下无地面雨水系统,即该处的几跨高架桥梁
收集的雨水不容许顺桥墩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即不能在每个桥墩处将雨水
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由于高架车道边宽度达32.5m(不含内侧人行道),设两道纵
向排水沟收集桥面雨水,一道纵向排水沟对应一道梁体内的纵向主干管。车道边
还分别在2处人行道处加盖了雨棚,雨棚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棚柱及柱下联管连接
到纵向主干管。

1)设置纵向排水沟两道,每道纵向排水沟宽38~42cm,沟槽深9~11cm,
相邻沟槽之间间距为20m。雨棚柱作为雨水落水管。

2)通过纵向排水沟1下沿沟槽走向每隔约10.2m在沟底设置雨水管Φ125,
即横向联管,将横向联管通过125/300变径三通连接到分别各对应的梁
体内纵向雨水主干管Φ300PE管。雨棚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棚柱及柱下联
管Φ114及114/250变径三通连接到纵向主干管3,纵向主干管采用
Φ250PE管。

3)共设置4道纵向雨水主干管,其中两根雨水主干管与雨棚落水管连接,
因此称为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另外两根分别与一道纵向排水沟连接,
雨水主干管的纵坡为5‰。

4)将对应收集雨棚雨水的纵向主干管内的雨水通过250等径三通、横向连
接管道Φ250PE管、250/300变径三通汇入其余两个纵向主干管。

5)隔50m~75m,即2~3跨后,遇桥梁桥墩处,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Φ300PE
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83373A43申请公布日20120321CN102383373ACN102383373A21申请号201010273753122申请日20100906E01D19/08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200092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72发明人许海英金德郑晨颜海贺俊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代理人陈颖洁54发明名称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其设置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管,。

2、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本发明克服了常规高架桥梁需利用横坡、纵坡的合成坡度将雨水引至设置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单个雨水收水口,其桥面的若干条纵向排水沟克服了桥面较宽时无法设置多排点式雨水口的问题,大大的节约了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的雨水管排水系统的数量,不仅维修方便,且节约造价,有很好的经济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CN102383389A1/1页21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

3、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上面盖有雨水篦子,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桥梁顶板上设有1518CM的桥面铺装,纵向排水沟直接设置在桥梁顶板上,纵向排水沟底设有46CM的树脂混凝土,纵向排水沟深度为912CM,沟槽底部形成35的纵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4、其特征在于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1015M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直径125MM200MM,横向联管焊接在桥梁顶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转换器连接到设置在梁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架桥梁车道边人行道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纵向雨水主干管,雨棚落水管与柱下联管连通后接入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并连接至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6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设置方法,其特。

5、征在于桥梁顶板上设有桥面铺装,将纵向排水沟直接设置在桥梁顶板上,纵向排水沟底设有树脂混凝土,排水沟底部形成35的纵坡,纵向排水沟上面盖有雨水篦子;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隔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横向联管焊接在桥梁顶板上;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转换器连接到设置在梁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纵向雨水主干管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雨水主干管在长度方向每隔50M100M,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权利要求书CN102383373ACN102383389A1/3页3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

6、及其设置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各大型交通枢纽如机场、高速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等设有专用高架桥梁车道边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及设置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随着高速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枢纽的建设将会越来越多。大型交通枢纽中其高架车道边紧贴建筑站厅,高架桥梁纵坡为0,即平坡。高架车道边不仅长,且断面很宽,单向横坡。0003常规的高架桥梁桥面雨水收集方式是在每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设置单个雨水口,点状布设。利用桥梁的纵横坡的合成坡度将桥面雨水汇集于设置在桥面边缘的单个雨水口,雨水口收集雨水后,接入塑料排水管沿桥梁立柱接入地面道。

7、路排水系统。而且,在单个横坡方向,仅有一排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这种高架桥梁排水方式普遍运用于常规的快速路高架系统或高架立交桥,总体运行效果较好。而且根据景观的要求,可将排水管设置在桥梁梁体和桥墩体内部,成为隐形排水系统。0004但是,对于大型交通枢纽其较长距离内为平坡、不满足纵横坡形成的合成坡度要求;且桥面较宽,单个横坡方向有设多排雨水收集的需求,也不符合仅设一排雨水收水口的常规要求。而且大型枢纽经常需跨高速铁路等,在跨铁路时由于铁路设计要求,不同于常规在每跨桥梁桥墩处设雨水口及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可能会隔几跨才可设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雨水的收集排放也不同于常规要求。因此,常规高架桥梁。

8、排水方法不能解决高架桥梁在纵向平坡,横向桥面较宽需设多道雨水收集沟的雨水收集排放问题。该高架桥梁车道边由于与建筑毗邻,纵坡为0,即平坡。而且,桥面较宽,单向横坡,需设置多道雨水口收集雨水。通常高架桥梁利用纵横坡度合成的点式雨水收集无法完成上述情况的雨水收集。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解决在枢纽中或其它情况下,其高架纵坡为0,单向横坡、断面较宽需设多排雨水口情况下的雨水收集排放。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上面盖有雨。

9、水篦子,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纵向雨水主干管通过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桥梁顶板上设有1518CM的桥面铺装,纵向排水沟直接设置在桥梁顶板上,纵向排水沟底设有46CM的树脂混凝土,排水沟深度为912CM,沟槽底部形成3说明书CN102383373ACN102383389A2/3页45的纵坡。纵向排水沟底部每隔1015M设置横向联管,横向联管直径125MM200MM,横向联管焊接在桥梁顶板上。横向联管通过变径三通转换器连接到设置在梁。

10、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高架桥梁车道边人行道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纵向雨水主干管,雨棚落水管与柱下联管连通后接入纵向雨水主干管,各纵向雨水主干管之间还连接有横向连接管道。雨水主干管在长度方向每隔50M100M,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0007本发明克服了常规高架桥梁需利用横坡、纵坡的合成坡度将雨水引至设置在桥墩处的桥梁边缘单个雨水收水口,其桥面的若干条纵向排水沟克服了桥面较宽时无法设置多排点式雨水口的问题,解决了高架桥梁在纵向平坡,横向桥面较宽需设多道雨水收集沟的雨水收集排放问题。纵向的雨水主干。

11、管的设置也使得不必在每个桥墩处将收集到的雨水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大大的节约了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的雨水管排水系统的数量。不仅维修方便,且节约造价,有很好的经济效果。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0009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排水系统平面布置图0010图3为图2中AA断面图0011图4为图1和图2中BB断面图0012图5为图1和图2中CC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一种应用于平坡的高架桥梁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隐形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桥面内的纵向排水沟1,纵向排水沟1上面盖有雨水篦子,纵向排水沟1底部通过横向联管2连接到设在桥梁梁体内部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纵向雨水主。

12、干管3通过横向联管2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8,接入地面雨水系统。横向联管2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横坡,纵向雨水主干管3倾斜设置,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高架桥梁车道边人行道设有雨棚,雨棚下方的桥梁梁体内部设有纵向雨水主干管3,雨棚落水管4通过柱下联管7接入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8,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8通过横向连接管道6接入与纵向排水沟连接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当然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8也可直接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8,接入地面雨水系统。主要步骤和方法为00141、设置多条纵向排水沟1,该纵向排水沟1即是一个防渗式集水槽。通常桥梁顶板上会设有1617CM的桥面铺装,该纵向排水沟利用桥面铺装的厚度,排。

13、水沟直接座于桥梁顶板上,在排水沟底铺筑厚度约为6CM的树脂混凝土,则沟槽内深度约911CM。可调节沟槽内树脂混凝土的铺筑厚度,在沟槽内提供一定的纵坡35。沟槽宽度为40CM,上面盖有雨水篦子。00152、每隔1015M在排水沟底设置雨水收水管,雨水收水管为钢管,即横向联管2,直径125MM200MM。焊接在梁顶板上。00163、将这些单个端点的横向联管2再通过一个变径三通的转换器5连接到设置在梁说明书CN102383373ACN102383389A3/3页5体内部的平行于纵向排水沟的纵向雨水主干管3上,雨水主干管通过管架固定于梁体内,且雨水主干管管径可适当加大,并形成不小于3的排水纵坡。若桥面。

14、较宽或雨量较大时、可设置多道雨水主干管,减少横向联管的长度。同时,纵向雨水主干管之间可每隔一定距离通过横向连接管道连通,保证雨水量的均衡。00174、雨水主干管3在长度方向每隔50M100M左右,即隔几个桥梁跨径后、在遇到桥梁桥墩处时,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9,接入地面雨水系统。0018实施例为上海某交通枢纽的高架车道边,高架车道边横向跨越高铁与磁浮,单侧车道边长700M,路幅宽达325M。单向横坡1向外,纵坡为零,并且在跨高铁轨道线路和磁浮轨道线路时,其下无地面雨水系统,即该处的几跨高架桥梁收集的雨水不容许顺桥墩雨水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即不能在每个桥墩处将雨水接入地面雨水系统。由于高架车道边宽度。

15、达325M不含内侧人行道,设两道纵向排水沟收集桥面雨水,一道纵向排水沟对应一道梁体内的纵向主干管。车道边还分别在2处人行道处加盖了雨棚,雨棚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棚柱及柱下联管连接到纵向主干管。00191设置纵向排水沟两道,每道纵向排水沟宽3842CM,沟槽深911CM,相邻沟槽之间间距为20M。雨棚柱作为雨水落水管。00202通过纵向排水沟1下沿沟槽走向每隔约102M在沟底设置雨水管125,即横向联管,将横向联管通过125/300变径三通连接到分别各对应的梁体内纵向雨水主干管300PE管。雨棚收集的雨水通过雨棚柱及柱下联管114及114/250变径三通连接到纵向主干管3,纵向主干管采用250PE管。

16、。00213共设置4道纵向雨水主干管,其中两根雨水主干管与雨棚落水管连接,因此称为雨棚下纵向雨水主干管,另外两根分别与一道纵向排水沟连接,雨水主干管的纵坡为5。00224将对应收集雨棚雨水的纵向主干管内的雨水通过250等径三通、横向连接管道250PE管、250/300变径三通汇入其余两个纵向主干管。00235隔50M75M,即23跨后,遇桥梁桥墩处,连接顺桥墩的雨水管300PE管,接入地面雨水系统。说明书CN102383373ACN102383389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83373ACN102383389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83373ACN102383389A3/4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83373ACN102383389A4/4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8337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