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安全制动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特别涉及一种令该门板不会过度开启的
门安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般车辆用的车门都大都为无段式的开启模式,一旦遇到
风大或是斜坡地形时,往往于开启门板时因门板受到风力或重力的影响而
导致突然地过度开启,不仅易使车辆门板损坏故障、或使车内人员于上下
车时受伤或惊吓,且甚至可能造成经过其车旁的其他路人或机车族撞上突
开的门板而受伤。因此,考虑到上述门板开启的种种危险因素,故有本发
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研发动机产生,用来造福用车人的安全。
本发明主要根据车辆的门板安全来作为改善的重点,令该门安全制动
装置在实际使用上可拥有一预设的安全开启角度,更进一步提供使用者所
需的开启大小在安全的范围内作机动性质的改变,形成具有两段以上的开
启门板角度来提升门板安全制动装置,以增加开启门板时的安全度保障车
内与车外的人身安全。也就是说,不论在车内或车外都可通过该门安全制
动装置配合一门把或一制动件达到将门板开启并同时固定于适当的预设固
定角度,使门板不会受到外力的牵引而突然过度开启,造成使用上安全的
疑虑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安全制动装置,其可防止门板因风
力或重力因素而未预期地突然大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安全制动装置,其中,通过该门安
全制动装置达到于门外侧开启门板时,可凭借该门板上的一门把将该门板
开启至一第一角度时,进一步将该门板固定于门板固定座上的第一角度位
置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安全制动装置,其中,通过该门安
全制动装置达到于门外侧开启门板时,利用该门把该门板开启至该第一角
度后,更可持续通过该门把将该门板开启大于该第一角度后的一第二角度,
且令该门板固定于门板固定座上的该第二角度位置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安全制动装置,其中,利用该门安
全制动装置达到于门内侧开启门板时,可凭借持续按压一制动件将该门板
任意开启,且当释放该制动件时可自动将该门板固定于门板固定座上的一
第三角度位置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一门板与一门板固定座之
间,该门板能够进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的开启与关闭动作;该门安全制
动装置包括有:
一座体,设置于该门板上;当门板进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的开启动
作时,该座体往相对于门板固定座的一第一方向移动;相对地,当门板进
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的关闭动作时,该座体往相对于门板固定座的一第
二方向移动;
一单向锁定机构,其包括有一锁位元件以及一连杆元件,该锁位元件
能够在单一方向上对该连杆元件提供位移锁定的功能;其中,该锁位元件
设置于该座体之内并与座体连动;该连杆元件的一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座
上、且另一端伸入该座体内且对应于该锁位元件;并且,该锁位元件能够
切换于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脱位置之间;其中,当锁位元件位于该闭锁位
置时,该锁位元件连同该座体无法进行在该第一方向上相对于该连杆元件
的移动,所以该门板将无法被开启;而当锁位元件位于该松脱位置时,该
门板可以被开启;
一弹性元件,结合于该锁位元件,能够令该锁位元件于一般状态中保
持在该闭锁位置上;以及
一定位模块,包括:一弹性定位体、以及一对应定位块相互配合;其
中,该弹性定位体设置于该座体上,而该对应定位块则设置于该锁位元件
上;
其中,该连杆元件的一第一端部枢接于该门板固定座上,凭借一外力
将该锁位元件带动使切换至该松脱位置,并同时将该门板开启,使该对应
定位块固定于该弹性定位体上,令该门板由该门板固定座推开至一第一角
度θ1时,凭借该连杆元件的一第二端部所衔接的一归位元件将该定位模
块的该对应定位块移动,进而使该对应定位块脱离该弹性定位体,此时,
该弹性元件将该锁位元件弹性回复至该闭锁位置,使该门板于开启至该第
一角度θ1时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座上。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该锁位元件是一单向棘齿,该单向棘齿包括:一枢接部、以及一棘齿
部,通过一枢接轴将该枢接部设置于该座体之内;
该连杆元件是一单向齿排,该单向齿排包括:一齿排部、该第一端部、
以及该第二端部;其中,该齿排部与该单向棘齿的该棘齿部相互啮合;
该弹性元件能够令该单向棘齿于一般状态中保持与该单向齿排相互啮
合,并在该锁位元件受一外力时脱离与该单向齿排的啮合状态,以提供所
述的单向锁定机构的功能。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更包括一第一牵引线、以及一门把;其中,
该门把连接该第一牵引线的一固定端,该第一牵引线的一连接端连接于该
单向棘齿,进而带动该单向棘齿位移,且欲将该门板由该第一角度θ1的
开启更大的角度时,必须通过持续开启该门把进而拉引该第一牵引线将该
单向棘齿脱离该单向齿排的啮合,达到将该门板由该第一角度θ1增大开
启,成为更大的一第二角度θ2的开启角度,因此,该门板最佳的总开启
角度θT=第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2(θT=θ1+θ2)。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第一角度θ1的较佳范围在于20°~50
°之间,而该门板最佳总开启角度θT的较佳范围在于20°~90°之间;
因此,该第二角度θ2的较佳范围是该门板的最大总开启角度θT-第一角
度θ1(θ2=θT-θ1)。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更包括一第二牵引线、以及一制动件;其
中,该制动件设置于该门板的内侧,该制动件连接该第二牵引线的一固定
端,该第二牵引线的一连接端连接于该单向棘齿,进而带动该单向棘齿位
移,并通过持续启动该制动件将该单向棘齿由该单向齿排上加以脱离啮合
状态,以达到将该门板由该门板座顺利开启;此外,当释放该制动件时,
该弹性元件将该单向棘齿弹性回复与该单向齿排相互啮合,以进一步将该
门板开启固定于所需的一第三角度θ3的开启角度;其中,该制动件将该
门板所开启的该第三角度θ3较佳角度范围在于20°~90°之间。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单向锁定机构更包括有一中空的汽缸,该汽缸固定于座体上,且于汽
缸对应于该锁位元件的位置处设有一通气孔;
该锁位元件包括有:一枢接部、以及一气孔塞,通过一枢接轴将该枢
接部设置于该座体之内,该气孔塞的位置恰对应于该通气孔;
该连杆元件是一活塞连杆,该活塞连杆在邻近该气孔塞的端处并设有
一活塞;
该锁位元件能够切换于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脱位置之间;
该弹性元件能够令该锁位元件的该气孔塞于一般状态中保持闭合在该
汽缸的该通气孔上,并在该锁位元件受一外力时使气孔塞脱离该通气孔,
以提供所述的单向锁定机构的功能。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连杆元件是一齿排,而该锁位元件则是
包括了:一枢接部、及一棘齿部;该棘齿部是直立长条块状且与枢接部相
分离的独立元件,该棘齿部中央枢设于座体上而可顺时针或逆时针适量摆
动,并且,于棘齿部的上半部左侧设有可抵靠住该棘齿部上半部的一复位
元件;该复位元件与枢接部分别邻靠于棘齿部的上半部的左右两侧,使棘
齿部在未受外力的一般状态下是呈垂直站立的状态,且此时棘齿部下端啮
合于齿排;
其中,当该锁位元件是处于没有被施加外力的一般状态时,该锁位元
件保持在该闭锁位置;此时,该棘齿部的上半部右侧会被枢接部所抵顶住,
导致门板无法被开启;相对地,倘若此时有人想要关闭门板时,则棘齿部
的下端受到齿排的齿的推动而使棘齿部的上端左侧将会压迫复位元件使其
内缩,使棘齿部的下端不再啮合于齿排,进而使门板可以顺利被关闭,以
提供所述的单向锁定机构的功能;
其中,当施加外力使该锁位元件被切换至该松脱位置时,枢接部的一
端会被抬起且不再能抵顶棘齿部的该上半部右侧;如此,将可让门板顺利
被开启与关闭而暂时没有单向锁定的功能。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棘齿部的下端与齿排之间更增设有一齿
轮,且该棘齿部的下端啮合于齿轮上、同时齿轮的下端则又啮合于齿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安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一门板与一门板固定座之
间,该门板能够进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的开启与关闭动作;该门安全制
动装置包括有:
一座体,设置且固定于该门板上;当门板进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的
开启动作时,该座体往相对于门板固定座的一第一方向移动;相对地,当
门板进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的关闭动作时,该座体往相对于门板固定座
的一第二方向移动;
一单向锁定机构,其包括有一锁位元件以及一连杆元件,该锁位元件
可在单一方向上对该连杆元件提供位移锁定的功能;其中,该锁位元件设
置于该座体之内并与座体连动;该连杆元件的一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座上、
且另一端伸入该座体内且对应于该锁位元件;以及
至少一牵引线,其一端连接于该锁位元件,另一端则连接于一制动件,
凭借操作该制动件可拉动牵引线、进而使该牵引线带动该锁位元件,而使
得锁位元件可切换于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脱位置之间;
其中,当锁位元件位于该闭锁位置时,该锁位元件连同该座体无法进
行在该第一方向上相对于该连杆元件的移动,所以该门板将无法被开启;
而当锁位元件位于该松脱位置时,该门板可以被开启。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该锁位元件是一单向棘齿,该单向棘齿包括:一枢接部、以及一棘齿
部,通过一枢接轴将该枢接部设置于该座体之内;
该连杆元件是一单向齿排,其一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座上、另一端伸
入该座体内且对应于该单向棘齿,使该单向棘齿以一可脱离的方式啮合于
该单向齿排上;其中,该单向齿排包括:一齿排部、一第一端部、以及一
第二端部;
该至少一牵引线包括有一第一牵引线以及一第二牵引线;
该门安全制动装置更包括有:
一弹性元件,可令该单向棘齿于未受外力的状态中能保持与该单向齿
排相互啮合;
一定位模块,包括:一弹性定位体、以及一对应定位块相互配合;其
中,该弹性定位体设置于该座体上,而该对应定位块则设置于该单向棘齿
上;
一门把,设置于门板的一外侧;以及
其中,该门把连接该第一牵引线的一固定端,该第一牵引线的一连接
端连接于该单向棘齿,凭借扳动门把可带动该单向棘齿位移而脱离与齿排
部的啮合状态;并且,该制动件设置于门板的一内侧且是连接于该第二牵
引线的一固定端,该第二牵引线的一连接端连接于该单向棘齿,凭借操作
该制动件可带动该单向棘齿位移而脱离与齿排部的啮合状态;
其中,该单向齿排的该第一端部枢接于该门板固定座上,该门把凭借
该第一牵引线将该单向棘齿加以拉引使其脱离与该单向齿排的啮合状态,
并同时将该门板开启使该对应定位块固定于该弹性定位体上,令该门板由
该门板固定座推开至一第一角度θ1时,通过该单向齿排的该第二端部所
衔接的一归位元件将该定位模块的该对应定位块位移,进而使该对应定位
块脱离该弹性定位体,此时,该弹性元件将该单向棘齿弹性回复与该单向
齿排相互啮合,使该门板于开启至该第一角度θ1时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
座上;另外,经由持续启动该制动件将该单向棘齿由该单向齿排上加以脱
离释放,以达到将该门板由该门板固定座持续进行开启动作,而当释放该
制动件时,该弹性元件将该单向棘齿弹性回复与该单向齿排相互啮合,以
进一步将该门板开启固定于所需的一第三角度θ3上。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欲将该门板由该第一角度θ1开启更大的
角度时,必须通过持续开启该门把进而拉引该第一牵引线将该单向棘齿脱
离该单向齿排的啮合,达到将该门板由该第一角度θ1增大开启,成为更
大的一第二角度θ2的开启角度,因此,该门板最佳的总开启角度θT=第
一角度θ1+第二角度θ2(θT=θ1+θ2);其中,该第一角度θ1的较
佳范围在于20°~50°之间,而该门板的最佳总开启角度θT的较佳范围
在于20°~90°之间;因此,该第二角度θ2的较佳范围是该门板的最大
总开启角度θT-第一角度θ1(θ2=θT-θ1);此外,该制动件将该
门板所开启的该第三角度θ3较佳角度范围在于20°~90°之间。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该单向锁定机构更包括有一中空的汽缸,该汽缸固定于座体上,且于
汽缸对应于该锁位元件的位置处设有一通气孔;
该锁位元件包括有:一枢接部、以及一气孔塞,该锁位元件通过一枢
接轴枢设于该座体之内,该气孔塞的位置恰对应于该通气孔;
该连杆元件是一活塞连杆,该活塞连杆在邻近该气孔塞的端处并设有
一活塞;
该锁位元件可受该至少一牵引线的带动而切换于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
脱位置之间;该气孔塞于一般状态中保持闭合在该汽缸的该通气孔上因此
使锁位元件位于该闭锁位置时,而在当该锁位元件受该至少一牵引线的带
动时,可使气孔塞脱离该通气孔进而使锁位元件切换至该松脱位置,以提
供所述的单向锁定机构的功能。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连杆元件是一齿排,而该锁位元件则是
包括了:一枢接部、及一棘齿部;该棘齿部是直立长条块状且与枢接部相
分离的独立元件,该棘齿部中央枢设于座体上而可顺时针或逆时针适量摆
动,并且,于棘齿部的上半部左侧设有可抵靠住该棘齿部上半部的一复位
元件;该复位元件与枢接部分别邻靠于棘齿部的上半部的左右两侧,使棘
齿部在未受外力的一般状态下是呈垂直站立的状态,且此时棘齿部下端啮
合于齿排;
其中,当该锁位元件是处于没有被施加外力的一般状态时,该锁位元
件保持在该闭锁位置;此时,该棘齿部的上半部右侧会被枢接部所抵顶住,
导致门板无法被开启;相对地,倘若此时有人想要关闭门板时,则棘齿部
的下端受到齿排的齿的推动而使棘齿部的上端左侧将会压迫复位元件使其
内缩,使棘齿部的下端不再啮合于齿排,进而使门板可以顺利被关闭,以
提供所述的单向锁定机构的功能;
其中,当施加外力使该锁位元件被切换至该松脱位置时,枢接部的一
端会被抬起且不再能抵顶棘齿部的该上半部右侧;如此,将可让门板顺利
被开启与关闭而暂时没有单向锁定的功能。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棘齿部的下端与齿排之间更增设有一齿
轮,且该棘齿部的下端啮合于齿轮上、同时齿轮的下端则又啮合于齿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该单向齿排的该第一端部枢接于该门板固定座上,且于该门板外侧
的一门把连接一第一牵引线的一固定端,而该第一牵引线的另一连接端连
接于该单向棘齿,进而带动该单向棘齿位移,通过将该单向棘齿由该单向
齿排上加以拉引位移使其脱离啮合状态,并同时将该门板开启,使该对应
定位块上的一定位点与该弹性定位体相互弹性嵌合,令该门板由该门板固
定座推开至一第一角度时,凭借该单向齿排的该第二端部所衔接的该归位
元件将该定位模块的该对应定位块位移,进而使该定位点脱离该弹性定位
体,此时,该弹性元件将该单向棘齿弹性回复与该单向齿排相互啮合,使
该门板于开启时可固定于该第一角度的位置上。
2.此外欲将该门板由该第一角度的开启更大的角度时,必须通过持续
开启该门把所拉引的该第一牵引线将该单向棘齿脱离该单向齿排的啮合,
达到将该门板由该第一角度增大开启,成为更大开启角度的一第二角度,
此时,该单向棘齿不受该定位模块的影响,直到释放该门把时通过该弹性
元件的复位弹力将该单向棘齿带往与该单向齿排进行相互啮合。
3.在该门板的内侧设置一制动件,该制动件连接一第二牵引线的一固
定端,该第二牵引线的另一连接端连接于该单向棘齿,进而带动该单向棘
齿位移,并通过持续启动该制动件将该单向棘齿由该单向齿排上加以脱离
啮合状态,以达到将该门板由该门板座顺利开启;此外,当释放该制动件
时,该弹性元件将该单向棘齿弹性回复与该单向齿排相互啮合,以进一步
将该门板开启任意固定于所需的一第三角度的开启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与车体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设置于车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A~图4E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门板外侧门把开启门板的动
作示意图;
图5A~图5E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门板由外侧开启的定位模块
局部动作示意图;
图6A~图6D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门板由外侧开启示意图;
图7A~图7D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门板内侧制动件开启门板的
动作示意图;
图8A~图8D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门板由内侧开启的定位模块
局部动作示意图;
图9A~图9C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的门板由内侧开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动模块剖面
放大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动模块另一
视角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动模块剖面
放大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动模块另一
视角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更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a、1b、1c、1d~门安全制动装置;11~座体;
110~汽缸;1101~通气孔;111、111’~轴孔;112~定位点;113~固定
片;1131~第一贯孔;12~单向棘齿;12b、12c、12d~锁位元件;121、
121b、121c、121d~枢接部;122、122c、122d~棘齿部;1220~齿轮;122b~
气孔塞;1221~复位元件;123~第二触发部;124~第一触发部;13~单
向齿排;13b~活塞连杆;131~齿排部;131b~活塞;132~第一端部;133~
第二端部;14~枢接轴;15~弹性元件;16~归位元件;161~连接端;162~
传动端;17~定位模块;171~弹性定位体;172~对应定位块;1721~凹
点;18~第二连动模块;181~第二框体;1811~第二框体枢接孔;1812~
第二贯孔;182~第二杠杆;1821~第二杠杆枢接孔;1822~第二触动端;
18221~第二螺孔;1823~第二连动端;183~第二枢接轴;184~第二螺丝
组;185~第二弹簧;19~第一连动模块;191~第一框体;1911~第一框
体枢接孔;192~第一杠杆;1921~第一杠杆枢接孔;1922~第一触动端;
1923~第一连动端;193~第一枢接轴;194~第一螺丝组;195~第一弹簧;
2~车体;21~门板;210~旋转枢轴;211~外侧;2111~门把;212~内
侧;2121~制动件;22~门板固定座;3~第一牵引线;31~连接端;32~
固定端;4~第二牵引线;41~连接端;42~固定端;9~运动方向;91~
第一方向;9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提出的门安全制动装置,以下将配合图
式详细说明的。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其中,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的较佳
实施例设置于一车辆的车体2上,用来连动一门板21以及一门板固定座
22之间,该门板21可进行相对于该门板固定座22的开启与关闭动作。
本发明的门安全制动装置1主要包括:一座体11以及一单向锁定机构
(图中未编号)。该单向锁定机构包括有一锁位元件以及一连杆元件。该
锁位元件可在单一方向上对该连杆元件提供位移锁定的功能。其中,该锁
位元件设置于该座体之内并与座体连动。该连杆元件的一端固定于该门板
固定座上、且另一端伸入该座体内且对应于该锁位元件。并且,该锁位元
件可切换于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脱位置之间。其中,当锁位元件位于一闭
锁位置时,该锁位元件连同该座体无法进行在一第一方向上相对于该连杆
元件的移动,所以该门板将无法被开启只能被关闭;而当锁位元件位于一
松脱位置时,该门板可以被开启与关闭。
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锁位元件是一单向棘齿12,且该连
杆元件是一单向齿排13。并且,该门安全制动装置1更包括有:一枢接轴
14、一弹性元件15、一归位元件16、以及一定位模块17。由于该车体2
上所设的该门板21均通过一旋转枢轴210枢接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使
该门板21与该门板固定座22上形成扇形的开启方向,因此,由于该门板
21与该门板固定座22的连动关系,造成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本身配
合该门板21开启或闭合而产生的一线性运动方向9,其更包括:一第一方
向91、以及一第二方向92。该第一方向91是该门板21由该门板固定座
22往外(车体外)开启方向,也就是该座体11往该第一方向91移动;而
该第二方向92是该门板21由该门板固定座22往内(车体内)关闭方向,
也就是该座体11往该第二方向92移动。
该单向棘齿12可与该单向齿排13相互对应并啮合,其更包括:一枢
接部121、以及一棘齿部122;其中,该单向棘齿12通过该枢接轴14经由
该座体11两侧边上相对的两轴孔111、111’将该枢接部121串接并设置于
该座体11的内部预设位置处。也就是说,该单向棘齿12与设置于该门板
21上的该座体11于该线性运动方向9上同步进行位移。
该单向齿排13的一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另一端伸入该座体
11内且对应于该单向棘齿12,使该单向棘齿12以一可脱离的方式啮合于
该单向齿排13上。该单向齿排13更包括:一齿排部131、一第一端部132、
以及一第二端部133。该单向齿排13的该齿排部131提供该单向棘齿12
的该棘齿部122相互啮合,而该第一端部132则枢接于该门板固定座22
上,该第二端部133与该归位元件16相连接。当该齿排部131与该棘齿部
122相互啮合时,该门板21朝该门板固定座22闭合可顺利凭借该单向棘
齿12的原理将该单向棘齿12于该座体11内进行该第二方向92的位移,
却无法反方向朝该第一方向91进行位移,如此以达到开启车门时可将该门
板21固定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而可防止不受控制突然大开的状况发生。
该定位模块17用来控制该单向棘齿12以及该单向齿排13的啮合与
否,也就是控制该门板21开启达到一预设角度后是否可固定于该门板固定
座22上的关键。该定位模块17更包括:一弹性定位体171、以及一对应
定位块172。该弹性定位体171设置于该座体11预设的一定位点112上;
该对应定位块172则设置于该单向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顶端上,且于该
对应定位块172上预设位置处设有一凹点1721以提供该弹性定位体171
进行弹性嵌合。另外,该对应定位块172也可以与该单向棘齿12成为一体
成形,由于此技术属现有常见的技艺,故在此不再详加赘述。
该归位元件16是一弯折的U形的曲件,其中一连接端161与该单向
齿排13的该第二端部133相连接,也就是该连接端161接合于该齿排部
131的背面处;而另一传动端162则用来推动该对应定位块172位移,使
该凹点1721脱离该弹性定位体171的牵制。该归位元件16被该单向齿排
13所同步牵引,且由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归位元件16的该传动端162
是叉状,故可避开该单向棘齿12本体的干涉,进而推动位于该单向棘齿
12上的该对应定位块172进行位移,使该对应定位块172由该弹性定位体
171上释放;同样的,该归位元件16也可以是与该单向齿排13一体成形。
该弹性元件15主要令该单向棘齿12于一般不受外力拉引时均能保持
与该单向齿排13相互啮合。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元件15是一
回复弹簧尤其是一扭力弹簧为佳,且位于该单向棘齿12的枢接部121并通
过该枢接轴14枢接于该座体11之内,使该门板21与该门板固定座22于
一般未开启时,该单向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与该单向齿排13的该齿排
部131呈啮合状态,而当拉引该棘齿部122脱离该齿排部131的牵制时才
得以使该门板21可自由开启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
于该门板21上的一外侧211及一内侧212边上分别设有一门把2111
以及一制动件2121。该门把2111连接一第一牵引线3的一固定端31,而
该第一牵引线3的另一连接端32连接于该单向棘齿12。该制动件2121连
接一第二牵引线4的一固定端41,而该第二牵引线4的一连接端42连接
于该单向棘齿12。于本发明中,该门把2111就是目前所有车辆的车门外
侧都会有的门把,只是增设了前述的牵引线3;并且,该制动件2121则可
以是一把手或是按钮,且设置于车辆的车门内侧靠近车门扶手的位置附近,
以方便车内乘客或驾驶要开启车门时可以很方便地操作或按压该制动件
2121。
请参阅图4A~图4E并配合图5A~图5E以及图6A~图6D所示。图
4A~图4E为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其揭示了有人要从车辆外侧开启
车门时,本发明的门安全制动装置的作动方式,换句话说,就是从该外侧
211边所设的该门把2111并通过该第一牵引线3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进
行开启该门板21的动作步骤。
图4A是步骤一,该门安全制动装置1处于起始的位置,也就是如图
6A所示的该车体2尚未开启该门板21的状态(开启角度θ为0度),此
时,该定位模块17的状态恰如图5A所示,该对应定位块172上尚未被该
座体11上所设的该弹性定位体171所牵制,因此,该单向棘齿12与该单
向齿排13相互啮合,也就是该门板21与该门板固定座22两者呈闭合状态。
图4B是步骤二,延续上述图4A步骤一的动作,当有人欲从车辆外侧
开启车门时,将需要去板动该门板21上的该门把2111以进行开启动作,
令该门把2111进一步拉动该第一牵引线3,并使该第一牵引线3将该单向
棘齿12间接加以拉引,进而将该棘齿部122脱离该齿排部131的啮合。此
时,如图6A所示该车体2的该门板21尚未开启(开启角度θ为0度),
而该定位模块17的状态恰如图5B所示;其中,该对应定位块172经由该
单向棘齿12的带动而位移,令该对应定位块172上所预设的该凹点1721
被该弹性定位体171所牵制定位,使该门板21可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自
由开启,即便是放开该门把2111也可进行开启该门板21的程序。
图4C是步骤三,延续上述图4B步骤二的动作,由于此时该棘齿部
122已脱离该齿排部131的啮合,所以可顺利进行如图6B的该门板21一
第一角度θ1的开启连续动作,也就是将该门板21由起始的开启角度θ(0
度)推开至于该第一角度θ1的位置处,此时,该门安全制动装置1内的
该弹性定位体171所牵制定位的该对应定位块172渐渐朝着该归位元件16
方向位移。该门板21开启的该第一角度θ1的较佳范围在于20°~50°之
间,在这个第一角度θ1范围下,人员应可自由进出车辆且不会因开启角
度太大而影响经过车体附近的其他人车的安全。
也就是说,由于该单向齿排13的该第一端部132枢接于该门板固定座
22上,所以,当该门板21开启时,该座体11内经该门把2111释放后的
该单向棘齿12可于该门板21的该线性运动方向9上进行位移,同时使该
棘齿部122顶端上的该对应定位块172随着该座体11往该第一方向91也
就是朝该归位元件16的该传动端162方向同步移动。
图4D是步骤四,延续上述图4C步骤三的动作,恰如图6C所示,将
该门板21开启至该第一角度θ1的开启角度时,配合图5C以及图5D所
示,该座体11内的该对应定位块172被该单向齿排13上所连动的该归位
元件16所推动,造成该对应定位块172上的该凹点1721脱离该弹性定位
体171的牵制,通过该弹性元件15将该单向棘齿12弹性复位,使该单向
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重新啮合于该单向齿排13的该齿排部131上;此
时,该门板21即到达该第一角度θ1的开启角度且同时将该门板21固定
于该门板固定座22上。换句话说,由于此时该单向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
已重新啮合于该单向齿排13的该齿排部131上,所以,除非重新去扳动开
启该门把2111,否则,该门板21将会因为棘齿部122与齿排部131的啮
合而无法再被继续开启(但是仍可顺利关上门板21);如此,便能避免门
板因无法预期的外力因素而不受控制地被继续开启。
图4E是步骤五,延续上述图4D步骤四的动作以及开启的该第一角度
θ1,恰如图6D所示,倘若想把门板21开得更开时,只要重新或继续去
扳动该门把2111以持续拉动该第一牵引线3,便能将该门板21于该门板
固定座22上开启比该第一角度θ1更大的一第二角度θ2。也就是说,该
门板21的最佳总开启角度θT=第一角度θ1(20°~50°)+第二角度
θ2;其中,该门板21的最佳总开启角度θT的较佳范围在于20°~90°
之间,因此,该第二角度θ2的较佳范围是该门板21可固定的最佳总开启
角度θT-第一角度θ1(θ2=θT-θ1)。
换句话说,当扳动该门把2111使门把2111持续拉动该第一牵引线3
进而拉动该单向棘齿12向上提高,进一步将该棘齿部122再次脱离该齿排
部131的啮合,此时,恰如图5E所示,该对应定位块172受限于该归位
元件16的该传动端162,使该对应定位块172上的该凹点1721不会受到
该弹性定位体171的牵制,进而可将该门板21由该第一角度θ1开启更大
的该第二角度θ2,且当放开该门把2111时依旧可通过该弹性元件15使该
单向棘齿12与该单向齿排13相互啮合固定,使该门板21可任意定位于该
第二角度θ2范围内的该门板固定座22上。
请参阅图7A~图7D并配合图8A~图8D以及图9A~图9C所示。图
7A~图7D为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其揭示了有人要从车辆里面开启
车门时,本发明的门安全制动装置的作动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由该门板
21的该内侧212边所设的该制动件2121并通过一第二牵引线4于该门板
固定座22上进行开启该门板21的动作步骤。
图7A是步骤甲,该门安全制动装置1处于起始的位置,也就是如图
9A所示的该车体2尚未开启该门板21的状态,此时,该定位模块17的状
态恰如图8A所示;因此,该单向棘齿12与该单向齿排13相互啮合,也
就是该门板21于该门板固定座22呈闭合状态(开启角度θ为0度)。
图7B是步骤乙,延续上述图7A步骤甲的动作,由于该制动件2121
所拉引的该第二牵引线4行程距离要比该门把2111拉引该第一牵引线3
来得较短,恰如图8B所示,因此,即使把该制动件2121按压到底时,也
不会使该对应定位块172上的该凹点1721被该座体11上所设的该弹性定
位体171所牵制,所以,当按压该制动件2121时,该单向棘齿12虽足以
脱离该单向齿排13的啮合状态,但是,只要随时放开制动件2121不按压
时,该单向棘齿12将会立刻又下降而重新啮合到单向齿排13上,并不会
有和从车辆外部开门(扳动门把2111)时可以使弹性定位体171嵌合入凹
点1721的相同定位效果。
图7C是步骤丙,延续上述图7B步骤乙的动作,在持续按压着该制动
件2121的前提的下,位于车辆内部的人可将该门板21由该门板固定座22
往外推一第三角度θ3,恰如图8C以及图9B所示,由于该制动件2121拉
动该第二牵引线4行程距离较短的因素,致使该单向棘齿12不会受到该单
向齿排13上所同步牵引的该归位元件16的该传动端162影响,可持续按
压该制动件2121并同时将该门板21由该门板固定座22上往该车体2外方
向由闭合状态(开启角度θ为0度)推开至该第三角度θ3。该第三角度θ
3的较佳范围在于20°~90°之间,也就是说,在前述图6D的该门板21
最佳总开启角度θT的范围内,只要是持续按压着该制动件2121的前提的
下,都可以将门板21顺利开启到20°~90°之间的任意角度。
图7D是步骤丁,延续上述图7C步骤丙的动作,当释放该制动件2121
时,恰如图8D以及图9C所示,该单向棘齿12受到该弹性元件15回复带
动,进一步使该单向棘齿12与该单向齿排13相互啮合固定,使该门板21
可任意定位于该第三角度θ3范围内的该门板固定座22上。也就是说,由
该门板21的该内侧212边持续按压该制动件2121的同时,该第二牵引线
4拉动该单向棘齿12使其脱离该单向齿排13的啮合,使该门板21与该门
板固定座22间成为可自由开启状态,而当释放该制动件2121时,该单向
棘齿12可回复与该单向齿排13啮合状态,达到将该门板21固定于该门板
固定座22于开启的该第三角度θ3的位置上。
以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元件相同或类
似于前述实施例,故相同的元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且相同的元件将
直接给予相同的名称及编号,并对于类似的元件则给予相同名称但在原编
号后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且不予赘述,合先叙明。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门安全制动装置与
前述图1、图2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该门安全制动装置1a更包括:一第
二连动模块18、以及一第一连动模块19。该第二连动模块18设置于该座
体11上且大致位于该单向棘齿12的该枢接部121上方处,并与该第二牵
引线4连接。该第一连动模块19设置于该座体11上且大致位于该单向棘
齿12的该棘齿部122下方处,并与该第一牵引线3连接。
请参阅图11A、图11B并配合图10所示,其中,该第二连动模块18
更包括:一第二框体181、一第二杠杆182、一第二枢接轴183、一第二螺
丝组184、以及一第二弹簧185。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框体181是一
ㄇ形框体,且大致于该第二杠杆182之中央处设有一第二杠杆枢接孔1821
并通过该第二枢接轴183枢接于该第二框体181的一第二框体枢接孔1811
内,而该第二杠杆182的一第二触动端1822设有一第二螺孔18221以提供
该第二螺丝组184螺合并固定于其上。
此外,该第二杠杆182的一第二连动端1823凭借该第二弹簧185的弹
性固定于该第二框体181之内,且经由该第二框体181上的一第二贯孔
1812将该第二连动端1823与该第二牵引线4相互连接,使该制动件2121
拉引该第二牵引线4时利用杠杆原理的方式带动该第二连动模块18,进一
步通过该第二杠杆182将该第二螺丝组184向下压制以触动该单向棘齿12
的该枢接部121上方两侧边所分别向上延伸的一第二触发部123向下位移,
使该单向棘齿12以该枢接轴14为中心进行跷跷板式运动,进而令该单向
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脱离该单向齿排13的该齿排部131。
请参阅图12A、图12B并配合图10所示,其中,该第一连动模块19
更包括:一第一框体191、一第一杠杆192、一第一枢接轴193、一第一螺
丝组194、以及一第一弹簧195。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框体191是一
ㄇ形框体,且大致于该第一杠杆192之中央处设有一第一杠杆枢接孔1921
并通过该第一枢接轴193枢接于该第一框体191的一第一框体枢接孔1911
内,而该第一杠杆192的一第一触动端1922设有一第一螺孔以提供该第一
螺丝组194螺合并固定于其上。
此外,该第一杠杆192的该第一触动端1922侧边设有垂直延伸的一第
一连动端1923,且该第一连动端1923凭借该第一弹簧195的弹性固定于
该座体11同一侧边所垂直延伸的一固定片113上,且经由该固定片113
上的一第一贯孔1131将该第一连动端1923与该第一牵引线3相互连接,
使该门把2111拉引该第一牵引线3时利用杠杆原理的方式带动该第一连动
模块19,进一步通过该第一杠杆192将该第一螺丝组194向上拉抬以触动
该单向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两侧所分别向下延伸的一第一触发部124
向上位移,使该单向棘齿12以该枢接轴14为中心进行跷跷板式运动,进
而令该单向棘齿12的该棘齿部122脱离该单向齿排13的该齿排部131。
承上述,该第二螺丝组184以及该第一螺丝组194都可利用其所属的
螺丝与螺帽分别于该第二触动端1822以及该第一触动端1922上进行触动
行程的长短微调,进一步用来配合该制动件2121以及该门把2111的位置
调整该第二牵引线4以及该第一牵引线3行程长短至最佳的状态。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b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
视配置示意图。其中,该单向锁定机构更包括有一中空的汽缸110,该汽
缸110固定于座体11上,且于汽缸110对应于该锁位元件12b的位置处设
有一通气孔1101。该锁位元件12b包括有一枢接部121b、一第二触发部
123、一第一触发部124、以及一气孔塞122b。该锁位元件12b通过一枢接
轴14枢设于该座体11之内,该气孔塞122b的位置恰对应于该通气孔1101。
于本实施例中,该气孔塞122b可以是一橡皮球或其他可将通气孔1101塞
住避免泄气的物体。该连杆元件是一活塞连杆13b,该活塞连杆13b在邻
近该气孔塞122b的端处并设有一活塞131b。该锁位元件12b可受该两牵
引线3、4其中之一的带动而切换于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脱位置之间。该气
孔塞122b于一般状态中凭借弹性元件15的弹力而保持闭合在该汽缸110
的该通气孔1101上,因此使得锁位元件12b位于该闭锁位置。此时,倘若
有人想要打开门板21时,则锁位元件12连同座体11以及汽缸110将会有
进行朝向第一方向91(相对于活塞连杆13b也就是连杆元件)移动的趋势;
如此一来,将使得汽缸110内部呈现趋近真空现象并把气孔塞122b紧紧吸
牢在通气孔1101上,进而导致门板21无法被开启。相对地,倘若此时有
人想要关闭门板21时,则锁位元件12连同座体11以及汽缸110将会有进
行朝向第二方向92(相对于活塞连杆13b也就是连杆元件)移动的趋势;
如此一来,将使得汽缸110内部呈现气压增加的现象并把气孔塞122b推离
通气孔1101,进而使门板21可以顺利被关闭,以提供所述的单向锁定机
构的功能。此外,当该锁位元件12b受该两牵引线3、4其中之一的带动时,
可使气孔塞122b向上抬起并脱离该通气孔1101进而使锁位元件12b切换
至该松脱位置,也就是使通气孔1101开启透气,如此将可让门板21顺利
被开启与关闭。
请参阅图14所示,为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c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
视配置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该单向锁定机构同样包括有一锁位元件12c
以及一连杆元件。其中,该连杆元件是一齿排13,而该锁位元件12c则是
包括了:一枢接部121c、棘齿部122c、第一触发部124、第二触发部123。
该枢接部121c一样凭借一枢接轴14而可有限度地枢转摆动。本实施例与
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于图14所示的本实施例中,该棘齿部
122c是直立长条块状且与枢接部121c相分离的独立元件,于该棘齿部122c
中央枢设于座体11上而可顺时针或逆时针适量摆动,并且,于棘齿部122c
的上半部左侧设有可抵靠住该棘齿部122c上半部的一复位元件1221例如
可以内缩的弹簧等。该复位元件1221与枢接部121c具有凹点1721的端分
别邻靠于棘齿部122c的上半部的左右两侧,使棘齿部122c在未受外力的
一般状态下是呈垂直站立的状态,且此时棘齿部122c下端恰啮合于齿排
13的齿。该锁位元件12c可受该两牵引线3、4其中之一的带动而切换于
一闭锁位置以及一松脱位置之间。
当两牵引线3、4都没被拉动时,也就是没有施加外力的一般状态时,
该锁位元件12c是位于该闭锁位置;此时,该棘齿部122c的上半部右侧会
被枢接部121c具有凹点1721的端所抵顶住,所以,倘若此时有人想要打
开门板21时,则锁位元件12c连同座体11及棘齿部122c将会有进行朝向
第一方向91(相对于齿排13也就是连杆元件)移动的趋势;如此一来,
将使得棘齿部122c的下端受到齿排13的齿的推动而有朝向顺时针方向旋
转的趋势,但是同时棘齿部122c的上端右侧却又被枢接部121c具有凹点
1721的端所抵顶住而无法顺利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导致门板21无
法被开启。相对地,倘若此时有人想要关闭门板21时,则锁位元件12c
连同座体11及棘齿部122c将会有进行朝向第二方向92(相对于齿排13
也就是连杆元件)移动的趋势;如此一来,棘齿部122c的下端受到齿排
13的齿的推动而有朝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趋势,此时棘齿部122c的上端
左侧将会压迫复位元件1221使其内缩,使棘齿部122c可顺利朝向逆时针
方向旋转摆动一角度直到棘齿部122c的下端不再啮合于齿排13,进而使
门板21可以顺利被关闭,以提供所述的单向锁定机构的功能。
此外,当拉动该两牵引线3、4其中之一时,该锁位元件12c将会被牵
引线3(或牵引线4)所带动而被切换至该松脱位置。也就是说,当拉动该
两牵引线3、4其中之一时,该锁位元件12c的枢接部121c会被第一连动
模块19(或第二连动模块18)所带动而以该枢接轴14为轴进行顺时针方
向的适量摆动,而导致枢接部121c具有凹点1721的端会被抬起且不再能
抵顶棘齿部122c的上半部右侧。如此,将可让门板21顺利被开启与关闭
而暂时没有单向锁定的功能。
请参阅图15所示,为本发明门安全制动装置1d更一较佳实施例的侧
视配置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该单向锁定机构同样包括有一锁位元件12d
以及一连杆元件。其中,该连杆元件是一齿排13,而该锁位元件12d则是
包括了:一枢接部121d、棘齿部122d、第一触发部124、第二触发部123。
该枢接部121d一样凭借一枢接轴14而可有限度地枢转摆动。本实施例与
图14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于图15所示的本实施例中,该棘齿部
122d的下端与齿排13之间更增设有一齿轮1220,且该棘齿部122d的下端
啮合于齿轮1220上、同时齿轮1220的下端则又啮合于齿排13。该棘齿部
122d中央枢设于座体11上而可顺时针或逆时针适量摆动,并且,于棘齿
部122d的上半部右侧设有可抵靠住该棘齿部122d上半部右侧的一复位元
件1221例如可以内缩的弹簧等。该棘齿部122c的上半部左侧则会被枢接
部121c具有凹点1721的端所抵顶住。凭借此结构,该锁位元件12d同样
可受该两牵引线3、4其中之一的带动而切换于一闭锁位置(只可关门板无
法开门板)以及一松脱位置(可顺利开、关门板)之间。至于,本实施例
的其他元件与作动原理,则几乎都与图14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所以
不再赘述。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
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