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0893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52094.8

申请日:

2011.08.30

公开号:

CN102383353A

公开日:

2012.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1C 3/00申请公布日:201203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3/00申请日:20110830|||公开

IPC分类号:

E01C3/00; E01C3/04; E01B2/00

主分类号:

E01C3/00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姚裕春; 李安洪; 魏永幸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代理人:

王建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的特点,且有利于高速行车。它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0),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10)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30),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路基组合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轨道变形小,且累积变形小等优点,有利于高速行车,可大大减小养护维修工作量;施工工艺简单,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钢筋混凝土
桩(10),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
结构(20),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10)桩顶且与之固
结;路基填筑体(30),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
是: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内侧与路基填筑体(30)设置
有碎石反滤层(31);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侧底部及墙面
间隔泄水孔(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
是:所述泄水孔(22)的间距为2~3m,孔径为Φ50mm,呈梅花型布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
是:所述碎石反滤层(31)的厚度为0.3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
征是: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每间隔15~20m于纵向相邻钢筋
混凝土桩(10)之间设置一处伸缩缝(21),伸缩缝(21)内采用沥青木
板填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
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0)的竖向主钢筋需伸入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20)内并与之连接成一个整体。

说明书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铁路、公路等陡坡路基的构造,特别涉及山区陡边坡且地表有较厚分布土层,避免出现路基设置下部支挡结构水平变形较大、陡坡路基土层沉降量较大并且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困难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山区高等级道路开始大量修建,陡坡路基越来越多。高速铁路对线路的高平顺性、稳定性、耐久性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路基地基总沉降、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量都有严格限制。 

传统的陡坡路基结构存在如下问题,陡坡路基设置路基下部支挡结构,由于下部支挡结构水平变形较大,往往需要设置桩长较长和桩截面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桩才能满足高速铁路要求;陡坡路基表层土层较厚地基不处理沉降量大不满足高速铁路要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难以施工,且存在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若采用桥梁结构一是挖方桥台开挖边坡较高,二是造价太高。 

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并且施工工艺简单的新结构路基,并符合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的特点,且有利于高速行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钢筋混凝土桩,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悬臂内侧与路基填筑体间设置有碎石反滤层,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悬臂侧底部及墙面间隔设置泄水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路基组合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轨道变形小,且累积变形小等优点,有利于高速行车,可大大减小养护维修工作量;施工工艺简单,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钢筋混凝土桩10、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伸缩缝21、泄水孔22、路基填筑体30、碎石反滤层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0,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10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30,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侧。参照图2,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内侧与路基填筑体30设置有碎石反滤层31;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侧底部及墙面间隔设置泄水孔22。 

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钢筋混凝土桩10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刚性连接使得该结构整体性强,通过钢筋混凝土桩10承担上部填土及列车荷载,利用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解决路基竖向沉降和横向不均匀沉降问题满足高速行车要求和减小组合结构悬臂高度,利用外侧钢筋混凝土桩10减小该组合结构外力作用形成的弯距,利用靠山侧钢筋混凝土桩10增加该组合结构抵抗外力弯距作用。 

参照图2,通常,所述碎石反滤层31的厚度为0.3m,所述泄水孔22按间距为2~3m、呈梅花型布设,孔径为Φ50mm。参照图1,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每间隔15~20m于纵向相邻钢筋混凝土桩10之间设置一处伸缩缝21,伸缩缝21内采用沥青木板填塞。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0的竖向主钢筋需伸入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并与之连接成一个整体。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83353A43申请公布日20120321CN102383353ACN102383353A21申请号201110252094822申请日20110830E01C3/00200601E01C3/04200601E01B2/0020060171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610031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72发明人姚裕春李安洪魏永幸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51215代理人王建国54发明名称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57摘要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的特点,且有利于高速行车。它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0,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

2、,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10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30,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路基组合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轨道变形小,且累积变形小等优点,有利于高速行车,可大大减小养护维修工作量;施工工艺简单,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83369A1/1页21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0,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

3、混凝土结构20,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10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30,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内侧与路基填筑体30设置有碎石反滤层31;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侧底部及墙面间隔泄水孔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泄水孔22的间距为23M,孔径为50MM,呈梅花型布设。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所述碎石反滤层31的厚度为03M。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

4、构20每间隔1520M于纵向相邻钢筋混凝土桩10之间设置一处伸缩缝21,伸缩缝21内采用沥青木板填塞。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0的竖向主钢筋需伸入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并与之连接成一个整体。权利要求书CN102383353ACN102383369A1/2页3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主要涉及铁路、公路等陡坡路基的构造,特别涉及山区陡边坡且地表有较厚分布土层,避免出现路基设置下部支挡结构水平变形较大、陡坡路基土层沉降量较大并且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困难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背景技术0002目前,我国山区高等级道。

5、路开始大量修建,陡坡路基越来越多。高速铁路对线路的高平顺性、稳定性、耐久性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路基地基总沉降、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量都有严格限制。0003传统的陡坡路基结构存在如下问题,陡坡路基设置路基下部支挡结构,由于下部支挡结构水平变形较大,往往需要设置桩长较长和桩截面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桩才能满足高速铁路要求;陡坡路基表层土层较厚地基不处理沉降量大不满足高速铁路要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难以施工,且存在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若采用桥梁结构一是挖方桥台开挖边坡较高,二是造价太高。0004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并且施工工艺简单的新结构路基,并符合环保的要求。发明内容0005本。

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的特点,且有利于高速行车。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钢筋混凝土桩,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内侧。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悬臂内侧与路基填筑体间设置有碎石反滤层,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悬臂侧底部及墙面间隔设置泄水孔。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路基组合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坚固耐用,。

7、轨道变形小,且累积变形小等优点,有利于高速行车,可大大减小养护维修工作量;施工工艺简单,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0009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0010图1是本发明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0011图2是本发明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的正面示意图;0012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钢筋混凝土桩10、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伸缩缝21、泄水孔22、路基填筑体30、碎石反滤层31。说明书CN102383353ACN102383369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4参照图1,本发。

8、明的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桩10,沿路基横向布置两排,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沿线路方向延伸,置于各钢筋混凝土桩10桩顶且与之固结;路基填筑体30,填筑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侧。参照图2,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内侧与路基填筑体30设置有碎石反滤层31;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悬臂侧底部及墙面间隔设置泄水孔22。0015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钢筋混凝土桩10与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刚性连接使得该结构整体性强,通过钢筋混凝土桩10承担上部填土及列车荷载,利用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解决路基竖向沉降和横向不均匀沉降问题满足高速行车要求和减小组合结。

9、构悬臂高度,利用外侧钢筋混凝土桩10减小该组合结构外力作用形成的弯距,利用靠山侧钢筋混凝土桩10增加该组合结构抵抗外力弯距作用。0016参照图2,通常,所述碎石反滤层31的厚度为03M,所述泄水孔22按间距为23M、呈梅花型布设,孔径为50MM。参照图1,所述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每间隔1520M于纵向相邻钢筋混凝土桩10之间设置一处伸缩缝21,伸缩缝21内采用沥青木板填塞。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0的竖向主钢筋需伸入L型钢筋混凝土结构20内并与之连接成一个整体。0017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高速铁路陡坡路基组合结构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说明书CN102383353ACN102383369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8335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