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6067590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4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266800.3

申请日:

2016.12.31

公开号:

CN106596076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M 11/02申请日:20161231|||公开

IPC分类号:

G01M11/02

主分类号:

G01M11/02

申请人: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慧娟; 徐悦佳; 张旭

地址: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3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1

代理人:

贾海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包括对前室内灯的配光评价和对后阅读灯的配光评价,包括以下步骤:⑴、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⑵、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测试点:⑶、测量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照度值:⑷、对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的配光亮度及配光均匀性进行定量分析、判断,本发明评价方便、可靠,能对各配光区域进行均匀性定量分析,能保证乘客的视觉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前室内灯的配光评价和对后
阅读灯的配光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⑴、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以驾驶室的方向盘平面作为前室内
灯的第一配光区域,以座椅平面作为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模拟乘客膝盖前方上倾斜
平面的左右两侧作为后阅读灯的配光区域,且乘客膝盖的平面与水平方向夹角α在27±
0.5°;
⑵、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
区域以方向盘中心为圆心,在圆心设置一个测试点,在两个同心不同直径的圆周上均布多
个测试点,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包括至少三排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测试
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和右侧配光区域相同,包括至少三排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
的多个测试点;
⑶、测量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照度值:点亮前室内灯,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内
各测试点和第二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进行照度测量,得到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
照度值E;点亮后阅读灯,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和右侧配光区域各测试点进行照度测
量,得到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各测试点照度值E和右侧配光区域各测试点照度值E;
⑷、对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的配光亮度及配光均匀性进行定量分
析、判断:
①、判断每个测试点亮度,当前室内灯第一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及第二配光区域内各
测试点的光照度值E≥5lx,且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及右侧配光区域内各测
试点照度E≥8lx,判断亮度合格进入后部的配光均匀性评价,其中任意一个配光区域的亮
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判断不合格,结束评价;
②、按|E1-E2|/L1-2≤n×E0/cm判断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试点的照度梯度,
其中,式中的E1和E2为各配光区域内任意测量点的光照度值,单位为lx;
L1-2为E1和E2之间的距离,单位为cm;
E0为对应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中的最小照度值,单位为lx;
n为梯度比例关系,且n=0.10;
当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试点的照度梯度≤测试点最小照度值的0.1倍,判断该配
光区域的配光均匀性合格,其中任意一个配光区域的照度梯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则配光均
匀性不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室内灯的
第一配光区域为直径在360mm的圆周区域,360mm的圆周区域内圆心设置一个测试点,在直
径D2在170±10mm的圆周和直径D1在340±10mm的圆周上均布有各测试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室内灯的第
二配光区域为420×297mm的矩形区域,且相邻两测试点的横向间距a在75±5mm、纵向间距b
在50±5mm,且各测试点沿矩形区域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配光区域
和右侧配光区域为420×297mm的矩形区域,且相邻两测试点的横向间距c在75±5mm、纵向
间距d在50±5mm,且各测试点沿矩形区域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说明书

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属于汽车灯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已经渐渐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家对
汽车外部照明灯具的法规标准日益完善,对汽车室内灯具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室内灯具的
配光合格与否基本根据汽车生产商主观判断,缺乏一种客观衡量室内灯具配光的方法,进
而导致现在很多室内灯具前期分析合格,装车后却遭到消费者的各种抱怨。与汽车外部照
明灯具略有不同的是,汽车室内灯具不仅需要考虑车内的照明要求,还要兼顾乘客的视觉
体验。因此,提出一种能够客观评价汽车室内灯具配光的新方法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评价方便、可靠,能对各配光区域进行均匀性定量分析
的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对前室内灯的配光评价和对后阅读灯的配光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⑴、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以驾驶室的方向盘平面作为前
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以座椅平面作为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模拟乘客膝盖前方上
倾斜平面的左右两侧作为后阅读灯的配光区域,且乘客膝盖的平面与水平方向夹角α在27
±0.5°;

⑵、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前室内灯的第一
配光区域以方向盘中心为圆心,在圆心设置一个测试点,在两个同心不同直径的圆周上均
布多个测试点,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包括至少三排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
测试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和右侧配光区域相同,包括至少三排沿纵向和横向间隔
排列的多个测试点;

⑶、测量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照度值:点亮前室内灯,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
域内各测试点和第二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进行照度测量,得到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内各测试
点的照度值E;点亮后阅读灯,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和右侧配光区域各测试点进行照
度测量,得到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各测试点照度值E和右侧配光区域各测试点照度值
E;

⑷、对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的配光亮度及配光均匀性进行定量
分析:

①、判断每个测试点亮度,当前室内灯第一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及第二配光区域
内各测试点的光照度值E≥5lx,且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及右侧配光区域内
各测试点照度E≥8lx,判断亮度合格进入后部的配光均匀性评价,其中任意一个配光区域
的亮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判断不合格,结束评价;

②、按|E1-E2|/L1-2≤n×E0/cm判断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试点的照度梯度,

其中,式中的E1和E2为各配光区域内任意测量点的光照度值,单位为lx;

L1-2为E1和E2之间的距离,单位为cm;

E0为对应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中的最小照度值,单位为lx;

n为梯度比例关系,且n=0.10;

当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试点的照度梯度≤测试点最小照度值的0.1倍,判断
该配光区域的配光均匀性合格,其中任意一个配光区域的照度梯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则配
光均匀性不合格。

本发明针对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和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确定以驾驶室的方向盘平面
作为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以座椅平面作为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而模拟乘客膝
盖前方上倾斜的平面的左右侧作为后阅读灯的配光区域,分别在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和后阅
读灯配光区域域内布各测试点,通过测量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照度值,对各配光区域
内的配光亮度进行判断,在各配光区域光亮度满足条件后,再对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
试点的照度梯度进行比对,对各自的配光区域进行均匀性能进行定量判断和分析,评价方
便、可靠,能保证乘客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前室内灯配光区域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后阅读灯配光区域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配光区域,1-1—测试点,2—第二配光区域,2-1—测试点,3—左侧
配光区域,3-1—测试点,4—右侧配光区,4-1—测试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包括对前室内灯的配光评价和对后阅读灯
的配光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⑴、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

见图1所示,以驾驶室的方向盘平面作为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以座椅平面
作为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见图2所示,模拟乘客膝盖前方上倾斜平面的左右侧作为
后阅读灯的配光区域,该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相同,乘客膝盖的平面与水平方
向夹角α在27±0.5°。

⑵、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测试点。

见图1所示,本发明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以方向盘中心为圆心,在圆心设置
一个测试点1-1,在两个同心不同直径的圆周上均布多个测试点1-1,不同直径上的多个测
试点1-1可同角度设置或相错设置。本发明的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为直径在360mm的
圆周区域,360mm的圆周区域内圆心设置一个测试点1-1,在直径D2在170±10mm的圆周和直
径D1在340±10mm的圆周上均布有各测试点1-1。

见图1所示,本发明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包括至少三排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
列设置的多个测试点2-1。本发明的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为420×297mm的矩形区域,
且相邻两测试点2-1的横向间距a在75±5mm、纵向间距b在50±5mm,且各测试点沿矩形区域
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见图2所示,本发明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相同,并对称设
置,包括至少三排沿纵向和横向间隔排列的多个测试点4-1。见图2所示,本发明后阅读灯的
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均为420×297mm的矩形区域,且两相邻测试点3-1、4-1的
横向间距c在75±5mm、纵向间距d在50±5mm,且各测试点沿矩形区域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
中心线对称设置。

⑶、测量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照度值。

点亮前室内灯,对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和第二配光区域2内
各测试点2-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的照度值E和第二配光区域
2内各测试点2-1的照度值E。点亮后阅读灯,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
各测试点4-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各测试点3-1照度值E和右侧配
光区域4各测试点4-1照度值E。

⑷、对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的配光亮度及配光均匀性进行定量
分析、判断。

①、判断各配光区域内测试点的亮度。

当前室内灯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及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测试点2-1的光
照度值E≥5lx,且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各测试点3-1及右侧配光区域4内各测试点4-1
照度E≥8lx,判断亮度合格进入后部的配光均匀性评价,其中任意一个配光区域的亮度达
不到上述要求,判断不合格,结束评价。

②、按|E1-E2|/L1-2≤n×E0/cm判断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试点的照度梯度。

其中,式中的E1和E2为各配光区域内任意测量点的光照度值,单位为lx;

L1-2为E1和E2之间的距离,单位为cm;

E0为对应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中的最小照度值,单位为lx;

n为梯度比例关系,且n=0.10;式中的cm为单位。

当各配光区域内任意两个测试点的照度梯度≤测试点最小照度值的0.1倍,判断
该配光区域的配光均匀性合格,其中任意一个配光区域的照度梯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则配
光均匀性不合格,因此通过对各自配光区域的照度梯度进行计算和对比,实现定量判断和
分析,评价方便、可靠。

实施例1

见图1、2所示,本发明的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为直径在360mm的圆周区域,中
心设置一个测试点1-1,其它测试点1-1的中心均布在直径D2为170mm的圆周和直径D1为
340mm的圆周上,且直径D2上的测试点位置与2上的测试点设置角度相同。

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在420×297mm的矩形区域内,两相邻测试点2-1的横向
间距a在75mm、纵向间距b在50mm,可采用五排横向测点和五排纵向测点沿矩形区域的横向
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设置。

点亮前室内灯,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和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
测试点2-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表1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和表2
中第二配光区域2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

表1单位(lx)



10.71




15.25


9.01
12.93
14.41
14.70
12.09


12.73




10.55

表2单位(lx)

12.53
12.78
13.20
11.96
12.20
10.23
11.77
11.83
10.88
10.39
9.36
10.24
10.02
9.64
9.35
7.87
8.49
8.63
8.49
8.21
6.91
7.24
6.86
7.80
7.23

可以看出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及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测试点
2-1的光照度值E均≥5lx,评价亮度合格,再根据|E1-E2|/L1-2≤n×E0/cm进行计算,前室内
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的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593<0.10,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的梯度
最大值为0.0671<0.10,前室内灯配光均匀性合格。

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在420×297mm的矩形区域,相邻两测
试点3-1的横向间距c在75mm、纵向间距d在50mm,采用五排横向测点和五排纵向测点并沿矩
形区域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设置。点亮后阅读灯,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的各
对应位置的测试点3-1和右侧配光区域4对应各位置的测试点4-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表3的
左侧配光区域对应各位置测试点和右侧配光区域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

表3单位(lx)



从表3可以看出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和右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光照度值E
均≥8lx,评价亮度合格。再根据|E1-E2|/L1-2≤n×E0/cm进行计算,左侧配光区域照度梯度
最大值为0.0437<0.10;右侧配光区域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447<0.10,后阅读灯的配光
区域配光均匀性合格,各配光区域的亮度和配光均匀性均达到定量分析、判断标准,前室内
灯配光合格。

实施例2

见图1、2所示,本发明的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为直径在360mm的圆周区域内,
中心设置一个测试点2-1,其它测试点2-1的中心均布在直径D2为160mm的圆周和直径D1为
330mm的圆周上,且直径D2上的测试点位置与2上的测试点设置角度相同。

而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在420×297mm的矩形区域,相邻两测试点2-1的横向
间距a在70mm、纵向间距b在45mm,采用五排横向测点和五排纵向测点并沿矩形区域的横向
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设置。

点亮前室内灯,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和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
测试点2-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表4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和表5
中第二配光区域2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

表4单位(lx)



11.10




15.97


24.20
20.70
16.03
11.51
7.53


13.89




11.75

表5单位(lx)

21.10
18.70
17.79
16.36
13.84
19.48
17.01
15.72
14.29
12.33
17.33
15.18
13.79
12.94
11.01
15.39
13.56
12.33
11.27
9.67
13.68
12.09
10.88
9.89
8.66

可以看出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及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测试点
的光照度值E均≥5lx,评价亮度合格。再根据|E1-E2|/L1-2≤n×E0/cm进行计算,前室内灯的
第一配光区域1的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799<0.10;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的照度梯度
最大值为0.0600<0.10,前室内灯配光均匀性合格。

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在420×297mm的矩形区域,相邻两测
试点的横向间距c在70mm、纵向间距d在45mm,采用五排横向测点和五排纵向测点并沿矩形
区域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设置。点亮后阅读灯,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对应各
位置的测试点3-1和右侧配光区域4对应各位置的测试点4-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表6的左侧
配光区域对应各位置测试点和右侧配光区域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

表6单位(lx)



可以看出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内各测试点3-1的光照度值
E均≥8lx,评价亮度合格。再根据|E1-E2|/L1-2≤n×E0/cm进行计算,左侧配光区域3照度梯
度最大值为0.0437<0.10;右侧本光区域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447<0.10,后阅读灯配光
均匀性合格,各配光区域的亮度和配光均匀性均达到定量分析、判断标准,前室内灯配光合
格。本发明左侧配光区域照度梯度和右侧配光区域4照度梯度最大值均小于0.05,具有较好
的配光均匀性。

实施例3

见图1、2所示,本发明的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为直径在360mm的圆周区域内,
中心设置一个测试点1-1,其它测试点1-1的中心均布在直径D2为180mm的圆周和直径D1为
350mm的圆周上,且各测试点1-1同角度设置。

而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在420×297mm的矩形区域内,相邻两测试点的横向
间距a在80mm、纵向间距b在55mm,采用五排横向测点和五排纵向测点并沿矩形区域的横向
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设置。

点亮前室内灯,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和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
测试点2-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表7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和表8
中第二配光区域2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

表7单位(lx)



10.35




15.81


23.40
19.80
15.75
11.32
7.35


13.52




11.27

表8单位(lx)

20.90
18.26
17.31
15.41
13.60
19.08
16.26
15.01
13.53
11.77
17.04
14.90
13.46
11.99
10.45
15.27
13.57
11.77
10.59
9.28
13.45
12.06
10.70
9.54
8.35

可以看出前室内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内各测试点1-1及第二配光区域2内各测试点
2-1的光照度值E均≥5lx,评价亮度合格。再根据|E1-E2|/L1-2≤n×E0/cm进行计算,前室内
灯的第一配光区域1的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874<0.10,前室内灯的第二配光区域2的梯度
最大值为0.0572<0.10,前室内灯配光均匀性合格。

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和右侧配光区域4在420×297mm的矩形区域,相邻两测
试点的横向间距c在80mm、纵向间距d在55mm,采用五排横向测点和五排纵向测点并沿矩形
区域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设置。

点亮后阅读灯,对后阅读灯的左侧配光区域3对应各位置的测试点3-1和右侧配光
区域4对应各位置的测试点4-1进行照度测量,得到表9的左侧配光区域内对应各位置测试
点和右侧配光区域内对应各位置测试点的照度值E。

表9单位(lx)



可以看出后阅读灯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光照度值E均≥8lx,评价亮度合格,
再根据|E1-E2|/L1-2≤n×E0/cm进行计算,左侧配光区域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618<0.10;
右侧配光区域照度梯度最大值为0.0414<0.10,后阅读灯配光均匀性合格,各配光区域的
亮度和配光均匀性均达到定量分析判断标准,前室内灯配光合格。

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室内灯具配光评价方法,包括对前室内灯的配光评价和对后阅读灯的配光评价,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确定前室内灯配光区域测试点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测试点:、测量各配光区域内各测试点的照度值:、对前室内灯配光区域及后阅读灯配光区域的配光亮度及配光均匀性进行定量分析、判断,本发明评价方便、可靠,能对各配光区域进行均匀性定量分析,能保证乘客的视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