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561610A43申请公布日20120711CN102561610ACN102561610A21申请号201010619214922申请日20101231E04D13/18200601E04D13/16200601E04B7/0220060171申请人施中天地址200335上海市长宁区甘溪路100弄30号50272发明人施中天54发明名称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57摘要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由建造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构架,在基础构架上设置的横梁,在横梁上粘结的玻璃透过体以及从透过体内侧粘结的集热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集热装置含有包裹吸收体、莫氏硬度3。
2、4级的绝热层;集热装置无外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建造表面光滑、密封良好、隔热隔水性能优异的太阳能坡屋面。安装集热装置可以和集热装置与透过体结合一步完成。当透过体玻璃破损时,集热器的其余部分仍可有效阻挡风雨进入太阳能坡屋面内部。可以在太阳能坡屋面内部实施更换透过体或者集热装置,安全简便。不用外壳的绝热层壳体化太阳集热器,在太阳能坡屋面内安装使用不影响质量,并且节省材料。结合附图给出一个实施例。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1/1页21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由建造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构架,。
3、在基础构架上设置的横梁,在横梁上粘结的玻璃透过体以及从透过体内侧粘结的集热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集热装置含有包裹吸收体、莫氏硬度34级的绝热层;集热装置无外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其特征在于含有包裹吸收体、表面制作有光滑致密层的泡沫水泥绝热层。权利要求书CN102561610A1/1页3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背景技术0002采用太阳能坡屋面,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天面收集太阳热能并用于向所在建筑物供冷暖供热水。为此,需要大力开发太阳能坡屋面的有关技术和产品。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
4、阳能坡屋面。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用建造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构架,在基础构架上设置的横梁,在横梁上粘结的玻璃透过体以及从透过体内侧粘结的集热装置,构成一个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集热装置不用外壳。集热装置含有包裹吸收体、莫氏硬度34级的绝热层。这种绝热板材市面上已经有售。可以买来制成壳体并嵌入吸收体,制成各种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集热器。0005集热装置还可以采用包裹吸收体、表面制作有光滑致密层的泡沫水泥绝热层。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建造表面光滑、密封良好、隔热隔水性能优异的太阳能坡屋面。安装集热装置可以和集热装置与透过体结合一步完成。当透过体玻璃破损时,集。
5、热器的其余部分仍可有效阻挡风雨进入太阳能坡屋面内部。可以在太阳能坡屋面内部实施更换透过体或者集热装置,安全简便。不用外壳的绝热层壳体化太阳集热器,在太阳能坡屋面内安装使用不影响质量,并且节省材料。附图说明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8图1是一个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结构示意图。0009图中1基础构架;2横梁;3透过体;4绝热层;5集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10图1中,用建造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构架1,在基础构架上1设置的横梁2,在横梁2上粘结的玻璃透过体3以及从玻璃透过体3内侧粘结的带壳体化绝热层4的集热装置5,构成一个集热装置绝热层壳体化的太阳能坡屋面。图中玻璃透过体3与横梁2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用于充填粘结密封材料0011图1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简述为太阳光通过集热装置5变为热能,热能存储于热水箱中。用户从热水箱中可随时取用热水。说明书CN102561610A1/1页4图1说明书附图CN1025616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