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空间可收放的移动式别墅的组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房屋组合方法, 具体涉及与一种内部空间可以收放的移动 式别墅的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 传统的别墅或者酒店的建造期间最短也需要近两年时间, 其建造时间长, 很 多因建造时间长而很难竣工, 而且传统的别墅建造成本高, 建成后的别墅是固定的, 不能进 行移动, 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为此, 目前出现了可根据野外活动的需要 进行移动的房车, 虽然房车内具有包括卫生间、 厨房、 卧室等设施在内的生活区域, 能够具 有满足人们野外生活需要, 但是由于公路运输宽度的限制而使其生活区域的整体空间宽度 不能超过 2.4 米, 因此大大降低了使用空间的私密性、 舒适度, 此外房车的造价比较高, 其 构成其生活区域的结构与车行驶系统成一体, 限制了其使用灵活性。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现在还有一些移动房, 如公开号为 101832038A 一种移动 房, 其具体结构为一种移动房屋, 至少包括一个六面体框架, 该六面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底 架, 两侧设置有侧板, 两端设置有端部结构, 顶部设置有顶板, 该移动房屋还包括有升降屋 架, 所述升降屋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两侧的多个升降柱, 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 柱顶端的屋顶横梁 ; 本发明的移动房屋在运输时, 其外部尺寸与标准集装箱相当, 并且符合 ISO 海运集装箱运输标准, 以及陆路运输标准, 上述移动房为满足运输要求, 限制使用面积, 而且房屋结构只能通过升降屋架来提升顶部空间, 不能有效解决移动房的使用空间小的问 题, 而且这种房屋不能组装, 结构单一, 不能有效满足人们户外居住的要求。
公开号为 2361694 的一种移动房, 其结构为 : 一种移动房, 该移动房主要由墙板、 窗板、 门板、 闸山板、 房架、 房顶板组成。由于该移动房构件接触面采用凸、 凹结构, 且缝隙 处加密封条 ; 联接采用竖向三点联接、 横向多点联接 ; 房顶改成拱形结构, 外表面经特殊处 理。可适用野外作业用房和市内、 市郊的各种临时用房。上述移动房结构单一, 需要现场组 装, 重复利用性差, 承重能力差, 不适于人们户外别墅房屋要求。
综上所述, 现有的移动别墅的组合方法简单, 使移动房屋普遍存在使用空间小, 成 本高, 舒适度差, 移动性不足等实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空间可收放的移动式别墅的组合方法, 通过将可伸 缩的骨架结构组合成可伸缩的房屋内部容置空间, 不但便于别墅运输, 而且可以增大别墅 在野外的使用空间。
本发明的一种内部空间可收放的移动式别墅的组合方法, 包括以下顺序进行的步 骤:
1) 组合房屋的骨架结构, 骨架结构具有固定架和可重叠在固定架内并由其内伸出 的活动架 ;2) 使活动架由固定架内伸出后, 装修活动架和固定架以分别形成活动屋体和固定屋体。 其中, 固定架内部形成两个以上容置空间, 活动架内部形成与固定架形成的容置 空间相互对应的两个以上容置空间。
另外, 固定架具有分别形成房屋两侧壁、 前壁、 隔壁、 地板和天花板的第一侧板架、 前板架、 固定隔板架、 第一地板架和第一顶板架 ; 活动架具有分别形成房屋两侧壁、 后壁、 隔 壁、 地板和天花板的第二侧板架、 后板架、 活动隔板架、 第二地板架和第二顶板架,
其中, 在活动架重叠安置在固定架内时, 固定隔板架与所述活动隔板架重叠, 所述 第一侧板架与对应的第二侧板架重叠。
另外, 在步骤 2) 中分别装修固定架的第一侧板架、 前板架、 固定隔板架、 第一地板 架和第一顶板架, 以分别形成房屋两第一侧墙体、 前墙体、 固定隔墙、 第一地板和第一顶板 ; 分别装修活动架的第二侧板架、 后板架、 活动隔板架、 第二地板架和第二顶板架, 以形成房 屋两第二侧墙体、 后墙体、 活动隔墙、 第二地板和第二顶板。
其中, 第一侧板架和第二侧板架的装修过程包括 : 首先, 在第一侧板架和第二侧板 架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分别封贴保温板, 然后在封贴了保温板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再封贴上 外墙板、 装饰面板和端板, 最后向外墙板和装饰面板之间的保温板内侧的空隙内注入保温 填充材料, 形成房屋的第一侧墙体和第二侧墙体 ;
固定隔板架的装修过程包括 : 首先在固顶隔板架的两侧封贴装饰面板、 在其端侧 封贴端板, 然后向装饰面板之间的空隙内注入保温填充材料, 形成固定隔墙 ;
活动隔板架的装修过程包括 : 在活动隔板架的外侧依次封贴外墙板和装饰面板, 在其内侧封贴内墙板, 在其端部分贴端板, 然后向内墙板 ) 和外墙板之间的空隙内注入保 温材料, 形成活动隔墙。
特别是, 在步骤 2) 中首先使固定架安置在垫台上, 在垫台上安置活动地板架与所 述固定架的第一地板架对接后, 再使所述活动架由固定架内伸出。
另外, 活动架由固定架内伸出后, 用插销依次穿过固定架和活动架对应的部分, 而 使活动架和固定架之间相互固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在野外现场安装移动式别墅的方法, 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 骤:
1) 将固定屋体安置在野外现场的垫台上 ;
2) 在固定屋体的后方垫台上安置对接固定屋体底部的活动地板, 使活动屋体移出 固定屋体并移动到活动地板上就位并固定住 ;
3) 在所述第一侧墙体和第二侧墙体之间的接缝处嵌入 T 形装饰条, 在固定隔墙和 活动隔墙之间的接缝处嵌入 T 形条。
其中, 还包括 : 在活动屋体的顶部布置活动顶板, 使其上表面与固定屋体的上表面 齐平。
另外, 还包括 : 在固定屋体 (5) 前部的垫台上搭设阳台 (7)。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1、 本发明方法使活动屋体重叠到固定屋体内以缩小活动别墅或房屋的整体宽度, 通过使活动屋体由固定屋体内伸出以形成房屋的加大宽度的内部使用空间, 不但方便了活
动式别墅或房屋的运输, 而且增大或加宽移动式别墅的使用空间, 满足了人们移动别墅居 住空间的舒适性要求。
2、 本发明的固定屋体与活动屋体均为整体结构, 通过使活动屋体相对固定屋体整 体展开或者合拢以在野外现场组装别墅, 因此方便了别墅的组装, 缩短了别墅的建设周期。
3、 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屋体和活动屋体内设置一一对应的固定隔墙架和双层活动 隔墙, 不但可以在别墅内形成多个容置空间, 而且保证了相邻容置空间之间的私密性和隔 音效果。
4、 本发明中伸出固定屋体的活动屋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活动底板和活动顶板, 使活动屋体与固定屋体整体一致, 本发明移动别墅不但外形美观, 而且整体造价较低。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正视图 ; 图 2 是图 1 中 A 部分的放大视图 ; 图 3 是图 1 中 B 部分的放大视图 ; 图 4 是图 1 中 C 部分的放大视图 ; 图 5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合拢状态的左视 图 6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合拢状态的俯视 图 6a 是本发明图 6 中 D 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 图 7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展开状态的俯视 图 7a 是本发明图 7 中 E 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 图 8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展开状态的左视 图 9 是本发明具有 3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的组合结构的展开状态的俯视 图 9a 是本发明具有 3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合拢状态的俯视 图 10 是本发明具有 4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展开状态的俯视 图 10a 是本发明具有 4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组合结构的合拢状态的俯视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11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的俯视剖面图 ;
图 12 是图 11 中 F 部的局部放大图 ;
图 13 是图 11 中 G 部的局部放大图 ;
图 14 是本发明具有 2 个独立空间的移动式别墅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 1、 固定架 ; 11、 第一地板架 ; 11’ 、 活动地板架 ; 111、 吊装架 ; 112、 吊 环; 12、 第一侧导向轮 ; 121、 第一侧板架 ; 122、 前板架 ; 13、 第一中心导向轮 ; 14、 垫台 ; 15、
固定隔板架 ; 16、 导轨座 ; 161、 导轨 ; 17、 第一顶板架 ;
2、 活动架 ; 21、 脚轮 ; 21’ 、 第二地板架 ; 211、 脚轮安装架 ; 212、 方钢管 ; 213、 螺栓 ; 214、 脚轮凸环 ; 22、 第二侧导向轮 ; 221、 第二侧板架 ; 222、 后板架 ; 23、 第二中心导向轮 ; 24、 下导向轮 ; 25、 活动隔板架 ; 25a、 左隔板架 ; 25b、 右隔板架 ; 26、 插销 ; 27、 第二顶板架 ;
3、 吊装杆 ; 31、 吊绳 ;
4、 固定屋体 ; 41、 第一侧墙体 ; 42、 前墙体 ; 43、 固定隔墙 ; 44、 装饰面板 ; 45、 保温 层; 45’ 、 保温板 ; 46、 第一地板 ; 46a、 第一顶板 ; 47、 端板 ; 48、 墙板 ;
5、 活动屋体 ; 51、 第二侧墙体 ; 52、 后墙体 ; 53、 活动隔墙 ; 53a、 53b 左右活动隔墙 ; 54、 装饰面板 ; 55、 墙板 ; 55a、 内墙板 ; 55b、 外墙板 ; 56、 保温层 ; 57、 保温板 ; 58、 第二地板 ; 58a、 第二顶板 ; 58b、 活动地板 ; 59、 端板 ;
6、 T 形条 ; 61a、 活动顶板 ;
7、 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以下所说明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一种内部空间可收放的移动式别墅通过在可伸缩的骨架结构上进行装修 后构成的, 下面首先结合图 1-10a 描述骨架结构的结构组成。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的移动式别墅骨架的组合结构为用于建造两间房的骨架结 构。该骨架组合结构由固定架 1 和可重叠或缩回至固定架 1 内部空间并由其内部空间伸出 的活动架 2, 如图 1、 6、 7 所示, 固定架 1 和活动架 2 为由多根方钢管 ( 如图 2, 截面可为矩形 或长方形 ) 纵横布置并通过焊接连接而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框架结构, 活动架 2 的左右 宽度和高度均小于固定架 1 的左右宽度和高度。
其中活动架 2 内部通过活动隔板架 25 隔成两个容置空间, 固定架 1 内通过固定隔 板架 15 形成两个容置空间。 活动隔板架 25 包括相互平行的左、 右活动隔板架 25a、 25b, 左、 右活动隔板架 25a、 25b 之间形成供固定隔板架 15 插入的间隙, 当活动架 2 缩回或重叠至固 定架 1 内部空间时, 固定隔板架 15 插入该的间隙。同时固定隔板架 15 还可以对固定架 1 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活动隔板架 25 对活动架 2 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增加本发明骨架组 合结构的稳固性, 提高整体抗震性。
如图 1、 图 5 和图 7 所示, 固定架 1 具有分别形成房屋两侧壁、 前壁、 隔壁、 地板和天 花板的第一侧板架 121、 前板架 122、 固定隔板架 15、 第一地板架 11 和第一顶板架 17 ; 活动 架 2 具有分别形成房屋两侧壁、 后壁、 隔壁、 地板和天花板的第二侧板架 221、 后板架 222、 活 动隔板架 25, 第二地板架 21’ 和第二顶板架 27。
如图 5 所示, 活动架 2 和固定架 1 处于合拢状态, 如图 7、 8 所示, 活动架 2 处于由 固定架 1 中伸出或展开的状态。相比活动架 2 处于由固定架 1 中伸出或展开的状态, 活动 架 2 和固定架 1 处于合拢状态可以使前、 后板架 122、 222 之间的距离缩小一半, 以便使骨架 结构的前后长度缩短, 大大缩小活动别墅的运输宽度, 方便了运输车辆运输该骨架结构以 及装修后的活动别墅。活动架 2 处于由固定架 1 中伸出或展开的状态, 增大了移动式别墅 的骨架内部容置空间或内部使用空间, 大大提高了由骨架结构装修后形成的移动别墅的居
住舒适性。
如图 1、 5、 6、 7、 8 所示, 活动架 2 与固定架 1 均为方钢和槽钢焊接而成的整体骨架 结构, 保证移动式别墅骨架结构的稳固性, 增加整体的抗震性。
如图 1、 2 和 3 所示, 为了使活动架 2 从固定架中伸出方便不产生卡阻, 在活动架 2 的第二侧板架 221 上与固定架 1 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侧导向轮 22, 如图 1 和图 3 所示, 在固 定架 1 的第一侧板架 121 上与活动架 2 上所述的第二侧板架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侧导向轮 12。其中通过将第二导向轮 22 的轮架焊接在第二侧板架 221 上而将第二导向轮 22 固定在 第二侧板架 221 外侧 ; 通过第一侧导向轮 12 的轮架焊接在第一侧板架 121 上而将第一侧导 向轮 12 固定在第一侧板架 121 内侧。选择不同的位置焊接导向轮的轮架可以灵活设置导 向轮的位置。
如图 1、 2 所示, 在固定隔板架 15 两侧分别设置了第一中心导向轮 13, 分别对应或 抵靠左活动隔板架 25a 和右活动隔板架 25b, 两个活动隔板架 25a、 25b 在面对固定隔板架 15 的一侧设置第二中心导向轮 23。通过在活动架 2 的活动隔板架 25a 和 25b 与固定架 1 的固定隔板架 15 之间安置导向轮 13、 23, 避免在活动架 2 相对固定架 1 展开时活动隔板架 25a 和 25b、 固定隔板架 15 之间直接接触产生摩擦阻力, 同时, 在活动架 2 的第二地板架 21’ 下部固定有下导向轮 24, 下导向轮的轮架焊接在第二地板架底部, 通过下导向轮 24 可以防 止活动架 2 与固定架 1 展开时第二地板架 21’ 与第一地板架 11 直接接触产生摩擦阻力, 使 活动架 2 顺畅地移出固定架 1。 如图 5 所示, 为了便于吊装本发明移动式别墅骨架的组合机构以便进行移动和运 输, 本发明在固定架 1 的地板架 11 前后面分别固定吊装架 111, 吊装架 111 的侧面贴合在地 板架 11 的前后面, 通过螺栓将其与地板架 11 的前后面固定成一体。吊装架 111 上表面设 有吊环 112, 固定架 1 的上方设有通过吊绳 31 与吊环相连的吊装杆 3, 可以通过吊装杆 3、 吊 绳 31 吊起整个骨架。吊装架 111 通过螺栓固定在地板架上, 拆卸方便, 吊装完后可以将吊 装架卸下, 吊环 112 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吊装架 111 上。
如图 1、 4、 5 所示, 活动架 2 的左右活动隔板架 25a、 25b 底部分别设有脚轮 21( 尽 管图中未示出, 可以理解脚轮 21 也可安装在第二地板架 21’ 的底部 ), 脚轮 21 安装在脚轮 安装架 211 上, 脚轮安装架 211 通过螺栓 213 固定连接在活动隔板架 25a、 25b 底部的方钢 管 212 上, 使得脚轮 21 得以连接在活动隔板架 25a、 25b 底部, 另外, 活动架 2 的左右两侧的 第二侧板架 221 底部也设有脚轮 21, 通过设置脚轮 21, 方便活动架 2 相对固定架 1 快速、 轻 便地展开和合拢。
如图 4 所示, 固定架 1 的第一地板架 11 上与脚轮 21 对应的位置设有分别支承一 对脚轮 21 并供其滚动的一对导轨 161, 导轨 161 安装在第一地板架 11 内设置的导轨座 16 上, 导轨座 16 由槽钢构成。脚轮 21 设有脚轮凸环 214, 脚轮凸环 214 抵靠导轨 161 内侧缘, 通过一对脚轮 21 的一对脚轮凸环 214 分别抵靠一对导轨 161 的内侧, 防止活动架 2 由固定 架 1 内移出或展开时脚轮 21 脱离导轨 161, 使其始终沿导轨 161 滚动, 提高了活动架 2 移动 稳定性以及骨架组合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 5、 8 所示, 在本发明骨架的组合结构展开时, 活动架 2 由固定架 1 中伸出, 此 时需要固定架 1 后部设置对接第一地板架 11 的活动地板架 11’ , 以便通过活动地板架 11’ 支承活动架 2 的脚轮 21。在活动地板架 11’ 内安置有与第一地板架 11 上导轨 161 布置一
致的导轨, 以便活动架 2 由固定架 1 中伸出时通过该导轨支承活动架 2, 活动地板架 11’ 在 活动架 2 打开时使用, 在活动架 2 合拢时可以拆除, 方便了本发明的组装和运输。
如图 6a 和 7a 所示, 本发明还具有锁定装置, 该锁定装置为同时穿过活动架 1 的左 右活动隔板架 25a、 25b 之一或二者和固定架 1 的固定隔板架 15 的插销 26, 可在左右活动 隔板架 25a、 25b 和固定隔板 15 的相应位置设置通孔供插销穿过。该锁定装置用于使的固 定架 1 和活动架 2 在处于如图 6a 的合拢状态或如图 7a 的展开状态时保持在该状态下而不 发生相互移动。 此外, 尽管图中未示出, 但是锁定装置还可为同时穿过活动架的第二侧板架 221 和固定架的第一侧板架 121 的插销, 可在第二侧板架 221 和第一侧板架 121 的相应位置 设置通孔供插销穿过。
如图 9、 9a、 10 和 10a 所示, 本发明移动式别墅骨架结构, 可以由上述具有两间房式 的容置空间的结构延伸成具有三间房、 四间房或者更多间房容置空间的骨架结构。
图 9 和图 9a 为本发明形成三个独立空间或房间的骨架组合结构的展开与合拢状 态俯视图, 其中固定架内具有两个固定隔板架 15 以将其内部分隔成三个容置空间, 活动架 2 内具有两个活动隔板架 25 将其内部分隔成与固定架 1 对应的三个容置空间, 固定架 1 和 活动架 2 其余结构与图 1 至 8 所示的形成两个房间或容置空间的骨架组合结构基本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图 10 和图 10a 所示为, 形成四个独立空间或房间的骨架组合结构的展开与合拢状 态的俯视图, 其中固定架内具有三个固定隔板架 15 以将其内部分隔成四个容置空间, 活动 架 2 内具有三个活动隔板架 25 将其内部分隔成与固定架 1 对应的四个容置空间, 固定架 1 和活动架 2 其余结构与图 1 至 8 所示的形成两个房间或容置空间的骨架组合结构基本相 同, 在此不再赘述。
图 9、 9a、 10 和 10a 所示的骨架结构通过装修后形成的房间可以用作野外标准间式 别墅或联排式别墅, 即三间或四间房间均装修成独立的标准间。
本发明的内部空间可收放的移动式别墅是在上述骨架结构上装修后形成。 下面参 照图 11 至 14 说明移动式别墅的结构。
如图 11 所示, 本发明内部空间可收放的移动式别墅包括固定屋体 4, 其内部形成 房屋的两个以上容置空间 ; 活动屋体 5, 可重叠安置在固定屋体 4 并可由固定屋体 4 内伸 出, 其内部形成与固定屋体 4 内容置空间相对应的房屋的两个以上容置空间。其中固定屋 体 4 是在固定架 1 上装修形成的, 而活动屋体 5 是在由活动架 2 上装修形成的。
如图 11 和 14 所示, 固定屋体 4 具有分别构成房屋的第一侧墙体 41、 前墙体 42、 固 定隔墙 43、 第一地板 46 和第一顶板 46a ; 所述活动屋体 5 具有分别构成房屋的第二侧墙体 51、 后墙体 52、 活动隔墙 53、 第二地板 58 和第二顶板 58a。
固定屋体 4 的第一侧墙体 41、 前墙体 42、 固定隔墙 43、 第一地板 46 和第一顶板 46a 分别在第一侧板架 121、 前板架 122、 固定隔板架 15、 第一地板架 11 和第一顶板架 17 上装 修而成 ; 活动屋体 5 的第二侧墙体 51、 后墙体 52、 活动隔墙 53、 第二地板 58 和第二顶板 58a 分别在第二侧板架 221、 后板架 222、 活动隔板架 25, 第二地板架 21’ 和第二顶板架 27 上装 修而成。
如图 12 所示, 第一侧板架 121 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分别封贴有保温板 45’ , 在保温 板 45’ 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分别封贴上墙板 48、 装饰面板 44 和端板 47, 在墙板 48 和装饰面
板 44 内侧的保温板 45’ 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由保温填充材料 ( 可以为聚氨酯发泡材料 ) 形 成的保温层 45, 这样就形成固定屋体的第一侧墙体 41。
其中第一侧板架与第二侧板架的组合结构基本上相同, 如图 12 所示, 第二侧板架 221 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封贴有保温板 57, 在保温板 57 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分别封贴上墙板 55、 装饰面板 54 和端板 59, 在墙板 55 和装饰面板 54 内侧的保温板 57 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由 保温填充材料 ( 可以为聚氨酯发泡材料 ) 形成的保温层 56, 这样就形成活动屋体的第二侧 墙体 51。
如图 13 所示, 固定隔板架 15 的两侧封贴装饰面板 44、 在其端侧封贴端板 47, 在装 饰面板 44 之间的空隙设有由保温填充材料形成的保温层 45, 从而形成固定隔墙 43。 活动隔 板架 25a、 25b 的内侧 ( 即朝向容置空间一侧 ) 依次封贴有内墙板 55a 和装饰面板 54, 在其 外侧 ( 即朝向固定隔板一侧 ) 封贴有外墙板 55b, 在其端部分封贴有端板 59, 在内墙板 55a 和外墙板 55b 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 56, 形成活动隔墙 53。
如图 11 和 13 所示, 活动屋体 5 的活动隔墙为平行双层隔墙 53a、 53b, 双层隔墙之 间具有容置固定屋体的固定隔墙 43 的空隙。
如图 11 所示, 在活动屋体 5 向着固定屋体合拢以便重叠安置在固定屋体 4 内时, 固定屋体 4 的固定隔墙 43 与活动屋体 5 的活动隔墙 53 重叠。
如图 11 所示, 在活动架 2 的第二地板架 21’ 上铺设地板材料, 从而形成活动屋体 5 的第二地板 58, 在固定架 1 的第一地板架 11 上铺设地板材料, 从而形成固定屋体的第一地 板 46。在第一地板架 11 上铺设地板材料时, 应留出导轨, 即不在导轨上铺设地板材料 ( 在 野外搭设别墅时, 可以用备好的对应导轨尺寸的地板材料铺设在导轨上, 以便使第一地板 形成完整的地板 ), 以便于活动架 2 底部的脚轮在其上滚动。
尽管图中未示出, 但是可以理解, 在活动屋体 5 的第二地板 58 下部还固定有下导 向轮 24, 下导向轮 24 的轮架焊接在第二地板架 21’ 底部, 通过下导向轮 24 可以防止活动屋 体 5 与固定屋体 4 展开时第二地板 58 与第一地板 46 直接接触产生摩擦阻力,
如图 14 所示, 活动架 2 的第二顶板架 27 和固定架 1 的第一顶板架 17 的下表面固 定上天花板材料, 以分别形成活动屋体 5 的第二顶板 58a 和固定屋体 4 的第一顶板 46a。
在野外搭建别墅时, 需要在活动屋体 5 的顶部安置一块与固定屋体对接的活动顶 板 61a, 使得伸出固定屋体 4 的活动屋体 5 顶部与固定屋体顶部平齐。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活动式别墅的制作或组合过程 :
如图 1、 6 所示, 首先组合房屋的骨架结构, 使活动架 2 重叠安置在固定架 1 内。
然后, 如图 14 所示, 将固定架 1 的底部放在垫台 14, 再在垫台 14 上放置与固定架 1 底部对接的一块活动地板 58b, 向外推动活动架 2 使其移动到活动地板 58b 上而处于由固 定架 1 内伸出的状态。
接着, 装修骨架结构以形成房屋的墙体、 地板和顶板。分别装修固定架的第一侧 板架 121、 前板架 122、 隔板架 15、 地板架 11 和第一顶板架 17, 以分别形成房屋两第一侧墙 体 41、 前墙体 42、 固定隔墙 43、 第一地板 46 和第一顶板 46a ; 分别装修活动架的第二侧板架 221、 后板架 222、 地板架 21 和第二顶板架 27, 以形成房屋两第二侧墙体 51、 后墙体 52、 活动 隔墙 53、 第二地板 58 和第二顶板 58a。
如图 14 所示其中, 第一侧板架 121 和第二侧板架 221 的装修过程包括 : 首先, 在第一侧板架 121 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分别封贴保温板 45’ , 然后在封贴了保温板 45’ 的外侧、 内 侧和端部再分别封贴上外墙板 48、 装饰面板 44 和端板 47, 最后向外墙板 48 和装饰面板 44 之间的保温板 45’ 的内部空隙内注入保温填充材料制造保温层 45, 形成房屋的第一侧墙体 41 ; 在第二侧板架 221 的外侧、 内侧和端部分别封贴保温板 57, 然后在封贴了保温板 57 的 外侧、 内侧和端部再分别封贴上墙板 55、 装饰面板 54 和端板 59, 最后向墙板 55 和装饰面板 54 之间的保温板 57 的内部空隙内注入保温填充材料制造保温层 56, 形成房屋的第二侧墙 体 51。
如图 13 所示, 固定隔板架 15 的装修过程包括 : 首先在固定隔板架 15 的两侧封贴 装饰面板 44、 在其端侧封贴端板 47, 然后向装饰面板 44 之间的空隙内注入保温填充材料制 造保温层 45, 形成固定隔墙 43。
可以事先在需要注入保温材料的固定隔板架的钢管上钻出通孔, 使注入保温材料 的管子穿过通孔进入欲注入保温材料的区域, 在固定隔板架的侧面和端面分别封好装饰面 板 44 和端板 47 后, 即通过管子向欲注入保温材料的区域 ( 即装饰面板 44 之间的空隙 ) 内 注入保温材料如聚氨酯发泡材料。
如图 13 所示, 活动隔板架 25 的装修过程包括 : 在活动隔板架 25a、 25b 的内侧 ( 即 朝向容置空间一侧 ) 依次封贴有内墙板 55a 和装饰面板 54, 在其外侧 ( 即朝向固定隔板一 侧 ) 封贴有外墙板 55b, 在其端部分封贴有端板 59, 在内墙板 55a 和外墙板 55b 之间的空隙 内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 56, 形成具有平行双层隔墙 53a、 53b 的活动隔墙 53, 活动 隔墙 53 的平行双层隔墙 53a、 53b 之间具有容置固定屋体的固定隔墙 43 的空隙。 由此将一对第一侧板架 121、 一对第二侧板架 221、 固定隔板架 15 和其对应的活动 隔板架 25 分别装修成一对第一侧墙体 41、 一对第二侧墙体 51、 固定隔墙 43 和其对应的活 动隔墙 53。在野外现场搭设别墅时, 可在第一侧墙体 41 和第二侧墙体 51 之间的接缝处嵌 入 T 形装饰条 6, 在固定隔墙 43 和活动隔墙 53 之间的接缝处嵌入 T 形条 6, 以便使其接缝 处密封, 以便保证室内空间的隔音和保温。
尽管图中未示出, 但是可以理解, 可以通过在固定隔墙 43 和活动隔墙 53 之间对应 的插销孔内插入插销 26, 而使固定屋体 4 和活动屋体 5 之间相互固定 ; 也可以在第一侧墙 体 41 和第二侧墙体 51 之间对应位置的插销孔内插入插销 26 而使固定屋体 4 和活动屋体 5 之间相互固定。
在活动架 2 的后板架 222 上安装上窗户, 窗户周围的部分可按照第二侧板架 221 的装修过程进行装修, 固定架 1 的前板架 122 上可安装窗户或门, 窗户或门周围的部分可按 照第一侧板架 121 的装修过程进行装修。
活动架 2 的第二地板架 21 和固定架 1 的第一地板架 11 上可铺设木地板以形成房 间的地板。第一顶板架 17 和第二顶板架 27 下表面上固定好装饰板以形成房间的天花板或 顶面。
这样就将活动架 2 和固定架 1 分别装修成活动屋体 5 和固定屋体 4。下面说明活 动式别墅在野外现场的搭设、 安装过程。
将上述装修好的活动屋体 5 推入固定屋体 4 使活动屋体重叠安置在固定屋体内, 通过锁定装置如插销将活动屋体和固定屋体固定在一起, 活动屋体 5 的活动隔墙 53 和固定 屋体 4 的固定隔墙 43 的相应位置设通孔供插销穿过。然后通过运输车辆将其运输到野外
现场。 在野外现场搭设别墅时, 首先将固定屋体 4 安置在垫台 14 上, 接着在固定屋体后 方安置活动地板 58b, 然后解开活动屋体 5 和固定屋体 4 之间的锁定装置如拔出插销, 使活 动屋体 5 移出固定屋体 4 并移动到活动地板 58b 上。
如图 12、 13 所示, 在第一侧墙体 41 和第二侧墙体 51 之间的接缝处嵌入 T 形装饰 条 6, 在固定隔墙 43 和活动隔墙 53 之间的接缝处嵌入 T 形条 6。
随后, 如图 14 所示, 需要在第二顶板 58a 上表面上固定好活动顶板 61a, 活动顶板 61a 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 46a 的上表面平齐, 在二者的上表面安装好防雨防晒隔热的屋顶。
此后, 可在搭设好的固定屋体 5 前部的垫台上设置阳台 7, 方便人们进出房间和室 外休闲。
尽管图中未示出, 但是可以理解, 活动屋体 5 和固定屋体 4 可以分别组装或组合, 并在户外进行搭建房屋, 以完成别墅的构建, 每一个部件可以单独批量生产, 大大降低成 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不 仅仅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 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做出的任何改变或替换, 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