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炒锅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炒锅装置.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39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6396A21申请号201410292245622申请日20140626A47J27/00200601A47J36/0020060171申请人王利敏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水集街道办事处烟台路69号72发明人王利敏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炒锅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炒锅装置,包括入水口、锅体、外套沿、外套体和缓冲管,所述外套体呈U形,所述锅体与外套体通过外套沿相连,所述锅体与外套体之间形成夹套,在外套沿上设有入水口和缓冲管,所述入水口和缓冲管分别与夹套密闭连通。本发明结构合理,环保耐用,安全可靠。51。
2、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396ACN104116396A1/1页21一种新型炒锅装置,包括入水口、锅体、外套沿、外套体和缓冲管,其特征是所述外套体呈U形,所述锅体与外套体通过外套沿相连,所述锅体与外套体之间形成夹套,在外套沿上设有入水口和缓冲管,所述入水口和缓冲管分别与夹套密闭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隔层加套装置,其特征是在缓冲管一端设有出水口。权利要求书CN104116396A1/1页3一种新型炒锅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炒锅,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炒锅。
3、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加工器具提出了更严格要求,现有炒锅由于热传导性,使得人们在使用时小心谨慎,唯恐被炒锅边沿烫伤,且多于热量不能回收利用,造成食品加工的生产效率低下。0003发明内容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炒锅装置,所述装置结构合理,环保耐用,安全可靠。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炒锅装置,包括入水口、锅体、外套沿、外套体和缓冲管,所述外套体呈U形,所述锅体与外套体通过外套沿相连,所述锅体与外套体之间形成夹套,在外套沿上设有入水口和缓冲管,所述入水口和缓冲管分别与夹套密闭连通。0005在缓冲管一端设有出水口。0006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
4、发明结构合理,环保耐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0007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1、入水口;2、锅体;3、外套沿;4、外套体;5、缓冲管;6、出水口。0009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入水口1、锅体2、外套沿3、外套体4和缓冲管5,所述外套体4呈U形,所述锅体2与外套体4通过外套沿3相连,所述锅体2与外套体4之间形成夹套,在外套沿3上设有入水口1和缓冲管5,所述入水口1和缓冲管5分别与夹套密闭连通。在缓冲管5一端设有出水口6。工作原理为循环水从入水口1进入夹套,此时,利用锅体2工作时的余热给夹套里的水加热,这样,既能起到降温作用,还能保护使用者不被锅体2的边缘烫伤,同时,利用出水口6出来的热水进行利用,增添了能源的充分使用,本实施例中,入水口1和出水口6连通形成循环系统。说明书CN104116396A1/1页4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1639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