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59890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65969.1

申请日:

2014.06.13

公开号:

CN104067800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406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发明人:

经守萄

地址: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方山茶场药材基地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王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土壤的选择、整地、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药材的种植、移苗、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白芨收获、吴茱萸的收获等步骤。该种植方法,将白芨和吴茱萸交错种植,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中药材,节约了肥料、用水,绿色环保。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
(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
(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
(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 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说明书

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其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还对常见病有较好疗效。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其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经。为常用的温里药。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的功效。长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脚气水肿等症,外治口舌生疮。中医以吴茱萸为主药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头风,《圣惠方》中用它治胃虚冷等。
目前,白芨和吴茱萸的种植种植方法主要是,一块地只种一种作物,其优点是品种单一便于管理,缺点是土地利用率很低,经济效益不好。
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 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
(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
(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
(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步骤(6)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步骤(7)中,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步骤(9)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将白芨和吴茱萸交错种植,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中药材,节约了肥料、用水,绿色环保。
具体而言,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1)减少了管理成本,两种药材在同一个管理程序中完成,没有增加管理用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过程中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
(2)肥水资源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
(3)高产省工:由于采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因此绿色环保。
(4)在白芨出苗期时吴茱萸生长完全不会影响白芨采光,处于白芨后期膨大期时吴茱萸又能更好地为白芨遮阴,保水保肥,为白芨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该环境基本模拟了白芨的原生态优良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13年,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也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 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实施例2
(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也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13)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4)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同时,设置对照,单独种植白芨和吴茱萸,其行间距均为0.8m和株距均为0.4m,产量比较见表1。
表1产量比较

 白芨产量kg/亩山茱萸产量kg/亩实施例1311.5102.6实施例2306.4105.7单独种植白芨256.4 单独种植山茱萸 64.5

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780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67800A21申请号201410265969122申请日20140613A01G1/00200601A01C21/0020060171申请人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地址212400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方山茶场药材基地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72发明人经守萄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王云54发明名称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土壤的选择、整地、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药材的种植、移苗、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

2、管理、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白芨收获、吴茱萸的收获等步骤。该种植方法,将白芨和吴茱萸交错种植,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中药材,节约了肥料、用水,绿色环保。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7800ACN104067800A1/1页21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

3、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

4、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

5、节及时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权利要求书CN104067800A1/4页3白芨与吴。

6、茱萸间作种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背景技术0002白芨,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其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还对常见病有较好疗效。0003吴茱萸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其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经。为常用的温里药。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的功效。长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脚气水肿等症,外治口舌生疮。中医。

7、以吴茱萸为主药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头风,圣惠方中用它治胃虚冷等。0004目前,白芨和吴茱萸的种植种植方法主要是,一块地只种一种作物,其优点是品种单一便于管理,缺点是土地利用率很低,经济效益不好。0005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发明内容0006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0007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8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

8、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0009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0010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0011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0012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

9、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说明书CN104067800A2/4页40013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0014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0015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0016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10、除去杂草;0017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0018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0019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0020步骤6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0021步骤7中,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002。

11、2步骤9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0023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将白芨和吴茱萸交错种植,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中药材,节约了肥料、用水,绿色环保。0024具体而言,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00251减少了管理成本,两种药材在同一个管理程序中完成,没有增加管理用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过程中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00262肥水资源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00273高产省工由于采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因此绿色环保。00284在白芨出苗期时吴茱萸生长完全不会影响白芨采光,处于白芨后期膨大期时吴茱萸又能更好地为白芨遮阴,。

12、保水保肥,为白芨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该环境基本模拟了白芨的原生态优良环境。具体实施方式0029实施例100302013年,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1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0032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0033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0034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

13、提前一年;0035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说明书CN104067800A3/4页5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0036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0037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

14、或者将病株拔出;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也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0038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0039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0040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00411。

15、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0042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0043实施例20044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0045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0046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0047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

16、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0048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0049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0050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

17、拔出;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也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抗菌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0051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0052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说明书CN104067800A4/4页6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0053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005413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005514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0056同时,设置对照,单独种植白芨和吴茱萸,其行间距均为08M和株距均为04M,产量比较见表1。0057表1产量比较0058白芨产量KG/亩山茱萸产量KG/亩实施例131151026实施例230641057单独种植白芨2564单独种植山茱萸645说明书CN10406780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