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87712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48742.4

申请日:

2012.09.19

公开号:

CN103669144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1C 3/04申请公布日:2014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3/04申请日:20120919|||公开

IPC分类号:

E01C3/04

主分类号:

E01C3/04

申请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白彦峰; 温学钧; 徐健; 郑晓光; 乔英娟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中山北二路9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代理人:

陈颖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本发明根据工作区深度确定软基重载条件下的路基处理方法,工作区深度内的路基自下而上依次采取铺设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层厚为40-60cm,钢塑格栅层厚为1-3cm,碎石层厚20-40cm),其上做20-60cm的石灰土、20-60cm厚的水泥石灰土以及20-40cm厚的水泥土。本发明设计的路基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显著降低道路全寿命周期费用。本发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设计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水泥土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层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层20-40cm、石灰土层20-60cm、水泥石灰土层20-60cm、水泥土层20-40c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宕渣是爆破后的碎石,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大于70%,但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碎石为经破碎、筛分后的级配碎石,其级配为:筛孔直径为37.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100%;筛孔直径为31.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90~100%;筛孔直径为19.0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75~90%;筛孔直径为9.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50~70%;筛孔直径为4.7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35~50%;筛孔直径为2.36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20~40%;筛孔直径为1.18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10~30%;筛孔直径为0.60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6~20%;筛孔直径为0.07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0~7%。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泥土及水泥石灰土所用水泥为42.5级硅酸盐水泥,石灰土和水泥石灰土所用石灰为1-3级的新消石灰。

7.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基清表下挖后,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和水泥土层。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总厚度为150-200cm,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20-40cm、石灰土20-60cm、水泥石灰土20-60cm、水泥土20-40cm。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均由搅拌厂集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石灰土先将石灰、水泥搅拌均匀,再加入土和水搅拌均匀;各层先摊铺后碾压,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

说明书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道路工程中路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上海地区作为建设中的全国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交通物流的作用正日益彰显。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中的车型在向大型、重载方面发展,尤其在主干道路、港口等重载交通已日益形成规模。实际上,在全国其他省份,超重载现象也普遍存在,而上海地区又属于软土地基基础,超重载的危害更大。
近年来,国际道路界有一个倍受关注的名词-重交通,它是指道路通车后累计当量标准轴次大大超过一般水平,路面性能衰减超常规发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重载交通。在发达国家,重载交通主要体现为货运向集装箱、大型化、多轴化方向发展;在我国,重载交通则通常以车辆的超限超载为特点,主要指道路上车辆轴重超过了道路所规定限值,对路面的一次性破坏较为严重。这里所说的重载交通和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的重交通概念不同,后者是按交通分级来定的,主要依据为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指的是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大于1500次。重载路面研究主要是针对重载交通而言的。由于客车及中小型货车对路面不造成太大的危害,我们所指的重载交通主要是指大中型货车。
随着公路运输量的增加,世界各国轴载质量的限值和汽车总质量限值都有所提高,国际运输联合会于70年代将单轴双轮的轴载质量限值从10KN提高到13KN;双联轴载质量限值提高到21KN;列车总质量提高到45KN。我国交通部2000年2月所颁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也对车辆轴载质量有所新的规定:“单轴单轮组载质量6KN;单轴双轮组载质量10KN;双联轴双轮组载质量18KN。”
由于车辆的普遍超载和重载化,所修建路面的过早损坏也变的越来越明显,许多地区的路面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在使用初期即出现车辙、坑槽、开裂、沉陷等破坏,使面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加快,给社会及运输部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现行路面设计方法均是以常规荷载为依据的,仅适用于轴重13KN以下的情况,轴重大于13KN时,现行规范尚未提及,将现行方法用于超载路基设计,从工程结构的安性而言是不能容许的,使工程设计存在盲目性,成为导致许多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建立适用于超重载道路的路基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克服现有设计中的缺陷,解决因路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路面病害。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水泥土层。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层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层20-40cm、石灰土层20-60cm、水泥石灰土层20-60cm、水泥土层20-40cm。
一般来说,特重交通(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大于2500万次/车道或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大于5000辆/d·车道)时路基工作区总厚度200cm,重交通(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大于1200万次/车道或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大于1500辆/d·车道)时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克服现有设计中的缺陷,解决因路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路面病害。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基清表下挖后,,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和水泥土层。其中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层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层20-40cm、石灰土层20-60cm、水泥石灰土层20-60cm、水泥土层20-40cm。
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均应由搅拌厂集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石灰土应先将石灰、水泥搅拌均匀,再加入土和水搅拌均匀,含水量宜比最佳含水量高0%-3%;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铺好后应当天碾压。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
本发明通过增加路基工作区深度,提高路基填料的强度,底层的宕渣+钢塑格栅+碎石层可起到稳定、排水、进一步分散应力等作用,其上的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强度依次提高,进一步加强了路基,解决了在重载交通的作用下我国的典型路面结构下的路基支撑刚度不够、与地基之间缺少刚度过渡层等问题,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
本发明将路基工作区由标准轴载作用下(即非重载道路)的80cm调整为150-200cm,即软土地基重载道路将现行规范中的80cm路床调整为150-200cm路床,解决了实测中重载交通道路80cm的路基工作区界定深度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符的问题。根据工作区深度确定软基重载条件下的路基处理方法,工作区深度内的路基自下而上依次采取铺设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层厚为40-60cm,钢塑格栅层厚1-3cm,碎石层厚20-40cm),其上做20-60cm的石灰土、20-60cm厚的水泥石灰土以及20-40cm厚的水泥土。本发明设计的路基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显著降低道路全寿命周期费用,各项性能也都有所提高与改善。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宕渣+钢塑格栅+碎石起到稳定、排水和进一步分散路基应力的作用,其上的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的由于具有特定的配比,刚度逐渐提高,极其完美的承受相应的汽车荷载引起的应力(该应力从上至下逐渐衰减,恰好与本发明设计的从上至下刚度逐渐衰减相吻合),一方面可以承受相应的荷载,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节省了工程造价。本发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设计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原料均为市售原料,具体如下:
(1)宕渣:爆破后的碎石,粒径较大,是土石混合物,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大于70%,但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
(2)钢塑格栅:由高强度钢丝通过高密度聚乙烯包裹成高强度条带,按平面经纬成直角,经超声波焊接成型的土工合成材料。所述钢塑格栅厚度在2kPa压力下为1-3cm。性能指标满足:每延米拉伸屈服力不小于6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2%伸长率时拉伸力不小于55KN/m。钢塑格栅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碎石:为经破碎、筛分后的级配碎石,其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碎石级配

筛孔尺寸/mm37.531.519.09.54.752.361.180.60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5-9050-7035-5020-4010-306-200-7

(4)石灰:为1-3级的新消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石灰技术指标

(5)水泥:42.5级硅酸盐水泥。
本发明的原料组成(厚度)为:宕渣40-60cm、钢塑格栅1-3cm、碎石20-40cm、石灰土20-60cm、水泥石灰土20-60cm、水泥土20-40cm。。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均应由搅拌厂集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石灰土应先将石灰、水泥搅拌均匀,再加入土和水搅拌均匀,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铺好后应当天碾压。石灰土、水泥石灰土和水泥土的制备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石灰土、水泥石灰土和水泥土含水量均应比最佳含水量高0%-3%,其中石灰土中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2-30%、土58-80%,水泥石灰土中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0-25%、土65-85%,水泥土中水质量百分含量为8-22%、土70-87%。
实施例1
某软土地基重载城市主干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9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7400万次,路面标高受穿越通道及桥梁结构物限制,填土高度在1.5-1.8m之间,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5%。
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根据路基填土高度确定路基需下挖0.2-0.5m,路基工作区深度为2.0米,处理措施为:路基清表下挖后,最下层采用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厚60cm,钢塑格栅厚为2cm,碎石厚40cm,然后从下往上分别为20cm石灰土(石灰9%+水16%+土75%)+20cm石灰土(石灰12%+水18%+土70%)+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5%石灰+水15%+土78%)+20cm水泥石灰土(4%水泥+6%石灰+水16%+土74%)+ 20cm水泥土(8%水泥+水15%+土77%)。
实测路基CBR大于30%,路基弯沉为100-130 (1/100mm)。而传统挖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3-16%,路基弯沉最小为230-280 (1/100mm)。
实施例2
某软土地基重载城市快速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4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2400万次,路面标高受周围标高限制需下挖,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6%。
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根据周边高程限制路基需开挖,路基工作区深度为1.8m,处理厚度也为1.8m,处理措施为:清淤晾晒后,最下层采用50cm宕渣+钢塑格栅1cm+30cm碎石的处理方式,然后从下往上分别为20cm石灰土(石灰8%+水18%+土74%)+20cm石灰土(石灰10%+水19%+土71%)+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4%石灰+水17%+土75%)+20cm水泥石灰土(3%水泥+5%石灰+水18%+土74%)+ 20cm水泥土(5%水泥+水16%+土79%)。
实测路基CBR大于22%,路基弯沉为110-150 (1/100mm)。而传统挖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3-16%,路基弯沉最小为230-280(1/100mm)。
实施例3
某软土地基重载高速公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3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1500万次,路面标高受穿越通道及桥梁结构物限制,填土高度在2.3-3.0m之间,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1%。
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根据路基填上高度确定路基不需下挖,路基工作区深度为1.5m,处理措施为:路基清表后,填筑到路床顶以下150cm,然后至下而上填筑40cm宕渣+钢塑格栅3cm+20cm碎石、20cm石灰土(石灰8%+水13%+土79%)+30cm石灰土(石灰10%+水14%+土76%)+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5%石灰+水12%+土81%)+20cm水泥土(5%水泥+水11%+土84%)。
实测路基CBR大于25%,路基弯沉为120-160(1/100mm)。而传统填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8-22%,路基弯沉最小为180-210 (1/100mm)。
实施例4
某软土地基重载高速公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8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4500万次,路面标高受穿越通道及桥梁结构物限制,填土高度在2.2-2.6m之间,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3%。
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根据路基填上高度确定路基不需下挖,路基工作区深度为2.0m,处理措施为:路基清表后,填筑到路床顶以下200cm,然后至下而上填筑60cm宕渣+钢塑格栅3cm+40cm碎石、20cm石灰土(石灰9%+水15%+土76%)+20cm石灰土(石灰11%+水16%+土73%)+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5%石灰+水14%+土79%)+20cm水泥石灰土(4%水泥+6%石灰+水15%+土75%)+20cm水泥土(7%水泥+水13%+土80%)。
实测路基CBR大于29%,路基弯沉为120-160(1/100mm)。而传统填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8-22%,路基弯沉最小为180-210(1/100mm)。
本发明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相对于传统道路路基设计方法,本发明的路基强度和性能明显提高。总体而言,本发明设计的道路路基各方面的路用性能增强,更能满足车辆荷载与软土地基的要求,提高了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质量。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144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CN103669144A21申请号201210348742422申请日20120919E01C3/04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00092上海市杨浦区中山北二路901号72发明人白彦峰温学钧徐健郑晓光乔英娟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28代理人陈颖洁54发明名称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石灰土、。

2、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本发明根据工作区深度确定软基重载条件下的路基处理方法,工作区深度内的路基自下而上依次采取铺设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层厚为4060CM,钢塑格栅层厚为13CM,碎石层厚2040CM),其上做2060CM的石灰土、2060CM厚的水泥石灰土以及2040CM厚的水泥土。本发明设计的路基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显著降低道路全寿命周期费用。本发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设计方法。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144ACN103669144A1/1页21一种。

3、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水泥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层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层2040CM、石灰土层2060CM、水泥石灰土层2060CM、水泥土层204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宕渣是爆破后的碎石,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大于70,但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

4、在于碎石为经破碎、筛分后的级配碎石,其级配为筛孔直径为37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100;筛孔直径为31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90100;筛孔直径为190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7590;筛孔直径为9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5070;筛孔直径为47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3550;筛孔直径为236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2040;筛孔直径为118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1030;筛孔直径为060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620;筛孔直径为0075MM,通过质量百分比为0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

5、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泥土及水泥石灰土所用水泥为425级硅酸盐水泥,石灰土和水泥石灰土所用石灰为13级的新消石灰。7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基清表下挖后,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和水泥土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总厚度为150200CM,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2040CM、石灰土2060CM、水泥石灰土2060CM、水泥土2040CM。9根据权。

6、利要求8所述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均由搅拌厂集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石灰土先将石灰、水泥搅拌均匀,再加入土和水搅拌均匀;各层先摊铺后碾压,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权利要求书CN103669144A1/5页3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为道路工程中路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及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上海地区作为建设中的全国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交通物流。

7、的作用正日益彰显。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中的车型在向大型、重载方面发展,尤其在主干道路、港口等重载交通已日益形成规模。实际上,在全国其他省份,超重载现象也普遍存在,而上海地区又属于软土地基基础,超重载的危害更大。0003近年来,国际道路界有一个倍受关注的名词重交通,它是指道路通车后累计当量标准轴次大大超过一般水平,路面性能衰减超常规发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重载交通。在发达国家,重载交通主要体现为货运向集装箱、大型化、多轴化方向发展;在我国,重载交通则通常以车辆的超限超载为特点,主要指道路上车辆轴重超过了道路所规定限值,对路面的一次性破坏较为严重。这里所说的重载交通和。

8、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的重交通概念不同,后者是按交通分级来定的,主要依据为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指的是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大于1500次。重载路面研究主要是针对重载交通而言的。由于客车及中小型货车对路面不造成太大的危害,我们所指的重载交通主要是指大中型货车。0004随着公路运输量的增加,世界各国轴载质量的限值和汽车总质量限值都有所提高,国际运输联合会于70年代将单轴双轮的轴载质量限值从10KN提高到13KN;双联轴载质量限值提高到21KN;列车总质量提高到45KN。我国交通部2000年2月所颁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也对车辆轴载质量有所新的规定“。

9、单轴单轮组载质量6KN;单轴双轮组载质量10KN;双联轴双轮组载质量18KN。”由于车辆的普遍超载和重载化,所修建路面的过早损坏也变的越来越明显,许多地区的路面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在使用初期即出现车辙、坑槽、开裂、沉陷等破坏,使面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加快,给社会及运输部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0005我国现行路面设计方法均是以常规荷载为依据的,仅适用于轴重13KN以下的情况,轴重大于13KN时,现行规范尚未提及,将现行方法用于超载路基设计,从工程结构的安性而言是不能容许的,使工程设计存在盲目性,成为导致许多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建立适用于超重载道路的路基设计方法。。

10、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克服现有设计中的缺陷,解决因路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路面病害。0007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其特征在于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由下而上依次设有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说明书CN103669144A2/5页4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水泥土层。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层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碎石层2040CM、石灰土层2060CM、水泥石灰土层2060CM、水泥土层2040CM。0008一般来说,特重交通(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大于2500万次/车道或中型以上货。

11、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大于5000辆/D车道)时路基工作区总厚度200CM,重交通(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大于1200万次/车道或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大于1500辆/D车道)时路基工作区总厚度150200CM。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克服现有设计中的缺陷,解决因路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路面病害。0010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路基清表下挖后,由下而上依次设置宕渣层、钢塑格栅层、碎石层、石灰土层、水泥石灰土层和水泥土层。其中各层厚度分别为宕渣层4060CM、钢塑格栅层13CM。

12、,碎石层2040CM、石灰土层2060CM、水泥石灰土层2060CM、水泥土层2040CM。0011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均应由搅拌厂集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石灰土应先将石灰、水泥搅拌均匀,再加入土和水搅拌均匀,含水量宜比最佳含水量高03;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铺好后应当天碾压。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0012本发明通过增加路基工作区深度,提高路基填料的强度,底层的宕渣钢塑格栅碎石层可起到稳定、排水、进一步分散应力等作用,其上的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强度。

13、依次提高,进一步加强了路基,解决了在重载交通的作用下我国的典型路面结构下的路基支撑刚度不够、与地基之间缺少刚度过渡层等问题,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0013本发明将路基工作区由标准轴载作用下(即非重载道路)的80CM调整为150200CM,即软土地基重载道路将现行规范中的80CM路床调整为150200CM路床,解决了实测中重载交通道路80CM的路基工作区界定深度与实际工作状态不符的问题。根据工作区深度确定软基重载条件下的路基处理方法,工作区深度内的路基自下而上依次采取铺设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层厚为4060CM,钢塑格栅层厚13CM,碎石层厚2040CM),其上做206。

14、0CM的石灰土、2060CM厚的水泥石灰土以及2040CM厚的水泥土。本发明设计的路基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显著降低道路全寿命周期费用,各项性能也都有所提高与改善。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宕渣钢塑格栅碎石起到稳定、排水和进一步分散路基应力的作用,其上的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的由于具有特定的配比,刚度逐渐提高,极其完美的承受相应的汽车荷载引起的应力(该应力从上至下逐渐衰减,恰好与本发明设计的从上至下刚度逐渐衰减相吻合),一方面可以承受相应的荷载,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的节省了工程造价。本发明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道路设计方法。具体实施方式0014本发明的原料均为市售原料,具体如下(1)宕渣。

15、爆破后的碎石,粒径较大,是土石混合物,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大于70,但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说明书CN103669144A3/5页50015(2)钢塑格栅由高强度钢丝通过高密度聚乙烯包裹成高强度条带,按平面经纬成直角,经超声波焊接成型的土工合成材料。所述钢塑格栅厚度在2KPA压力下为13CM。性能指标满足每延米拉伸屈服力不小于6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3;2伸长率时拉伸力不小于55KN/M。钢塑格栅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0016(3)碎石为经破碎、筛分后的级配碎石,其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0017表1碎石级配筛孔尺寸/MM3753151909547523611806。

16、0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590507035502040103062007(4)石灰为13级的新消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0018表2石灰技术指标(5)水泥425级硅酸盐水泥。0019本发明的原料组成(厚度)为宕渣4060CM、钢塑格栅13CM、碎石2040CM、石灰土2060CM、水泥石灰土2060CM、水泥土2040CM。002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均应由搅拌厂集中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水泥石灰土应先将石灰、水泥搅拌均匀,再加入土和水搅拌均匀,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摊铺应采用机械摊铺,每次摊铺长度宜为一个碾压段;铺好后应当天碾压。石灰。

17、土、水泥石灰土和水泥土的制备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石灰土中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812,水泥石灰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24、石灰质量百分含量为36,水泥土中水泥质量百分含量为58,石灰土、水泥石灰土和水泥土含水量均应比最佳含水量高03,其中石灰土中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230、土5880,水泥石灰土中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025、土6585,水泥土中水质量百分含量为822、土7087。0021实施例1某软土地基重载城市主干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9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7400万次,路面标高受穿越通道及桥梁结构物限制,填土高度在1518M。

18、之间,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5。0022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根据路基填土高度确定路基需下挖0205M,路基工作区深度为20米,处理措施为路基清表下挖后,最下层采用宕渣钢塑格栅碎石的处理方式,宕渣厚60CM,钢塑格栅厚为2CM,碎石厚40CM,然后从下往上分别为20CM石灰土(石灰9水16土75)20CM石灰土(石灰12水18土70)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5石灰水15土78)20CM水泥石灰土(4水泥6石灰水16土74)20CM水泥土(8水说明书CN103669144A4/5页6泥水15土77)。00。

19、23实测路基CBR大于30,路基弯沉为100130(1/100MM)。而传统挖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316,路基弯沉最小为230280(1/100MM)。0024实施例2某软土地基重载城市快速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4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2400万次,路面标高受周围标高限制需下挖,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6。0025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根据周边高程限制路基需开挖,路基工作区深度为18M,处理厚度也为18M,处理措施为清淤晾晒后,最下层采用50CM宕。

20、渣钢塑格栅1CM30CM碎石的处理方式,然后从下往上分别为20CM石灰土(石灰8水18土74)20CM石灰土(石灰10水19土71)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4石灰水17土75)20CM水泥石灰土(3水泥5石灰水18土74)20CM水泥土(5水泥水16土79)。0026实测路基CBR大于22,路基弯沉为110150(1/100MM)。而传统挖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316,路基弯沉最小为230280(1/100MM)。0027实施例3某软土地基重载高速公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3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1500万次,路面标高受穿越通道及桥梁。

21、结构物限制,填土高度在2330M之间,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1。0028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根据路基填上高度确定路基不需下挖,路基工作区深度为15M,处理措施为路基清表后,填筑到路床顶以下150CM,然后至下而上填筑40CM宕渣钢塑格栅3CM20CM碎石、20CM石灰土(石灰8水13土79)30CM石灰土(石灰10水14土76)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5石灰水12土81)20CM水泥土(5水泥水11土84)。0029实测路基CBR大于25,路基弯沉为120160(1/100MM)。而传统填方段软土地基处。

22、理后CBR最高为1822,路基弯沉最小为180210(1/100MM)。0030实施例4某软土地基重载高速公路,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8000辆/D车道,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4500万次,路面标高受穿越通道及桥梁结构物限制,填土高度在2226M之间,石灰土、水泥石灰土、水泥土所用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3。0031根据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型客车日交通量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该道路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根据路基填上高度确定路基不需下挖,路基工作区深度为20M,处理措施为路基清表后,填筑到路床顶以下200CM,然后至下而上填筑60CM宕渣钢塑格栅3CM40CM碎石、20CM石。

23、灰土(石灰9水15土76)20CM石灰土(石灰11水16土73)20CM水泥石灰土(2水泥5石灰水14土79)20CM水泥石灰土(4水泥6石灰水15土75)20CM水泥土(7水泥水13土80)。说明书CN103669144A5/5页70032实测路基CBR大于29,路基弯沉为120160(1/100MM)。而传统填方段软土地基处理后CBR最高为1822,路基弯沉最小为180210(1/100MM)。0033本发明的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路基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相对于传统道路路基设计方法,本发明的路基强度和性能明显提高。总体而言,本发明设计的道路路基各方面的路用性能增强,更能满足车辆荷载与软土地基的要求,提高了软土地基重载交通道路质量。说明书CN10366914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