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87657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8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53904.3

申请日:

2012.09.21

公开号:

CN103669419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1/00申请日:2012092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1/00; E02D27/42

主分类号:

E02D31/00

申请人: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小全; 胡禹志; 王胜安

地址: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金朱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结构是在立柱基础(1)之上、堆场地基(7)的场平线(4)之下设置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在压膜平台(2)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膜平台(2)、微膨胀混凝土层(6)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3);防渗膜(5)铺设在场平线(4)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本发明可有效连接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形成稳定的防渗体,可消除潜在的危险,防止碱水沿着立柱四周渗入地基,降低碱水污染的可能性,提高堆场的防渗效果。本发明的结构及施工方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立柱基础(1)之上、堆场地基(7)的场平线(4)之下设置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在压膜平台(2)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膜平台(2)、微膨胀混凝土层(6)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3);防渗膜(5)铺设在场平线(4)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

2.
  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施工:
第一、在边坡适当位置用混凝土做好立柱基础(1);
第二、在立柱基础(1)上浇注混凝土立柱(3);
第三、在立柱(3)周边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堆场场平后坡度线一致,即与场平线(4)一致;
第四、铺设裁剪后的防渗膜(5);
第五、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立柱(3)、压膜平台(2)及压膜微膨胀混凝土层(6)为耐碱混凝土。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中的裁剪防渗膜(5),根据立柱(3)平面尺寸裁剪成为对称的一半,然后铺设。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渗膜(5)的厚度为1.0~2.0mm。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中铺设后的防渗膜(5)距离立柱(3)有300mm的平面投影距离。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骤中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的厚度不小于300mm。

说明书

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皮带廊所用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属于Ⅱ类一般固体废物,其pH值大于11.0。目前国内主要采用陆上堆存。由于赤泥附液呈碱性,对于堆场的防渗要求较高,防渗膜通常采用渗透系数≤10-12cm/s,且堆场形成整体防渗,不能有附液渗漏,引起一些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问题。
目前,赤泥堆存工艺趋向干法工艺,即赤泥浆通过泵输送至堆场附近,然后通过压滤机进行压滤成滤饼,使赤泥含水率降低至30-35%,最后通过皮带廊输送至堆场进行堆存。堆场底部满铺防渗膜,以防止赤泥附液渗漏,国内防渗材料主要有HDPE土工膜、复合土工膜、三元乙丙橡胶等。由于抛料皮带可能要伸入堆场内部,这样抛料皮带的支架需穿过防渗膜,造成整个堆场出现防渗膜局部不完整性,容易引起赤泥附液从这些地方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健康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连接防渗膜与立柱,形成完整防渗体,防止附液渗漏,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容易引起赤泥附液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健康危害等不足。
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立柱基础之上、堆场地基的场平线之下设置压膜平台,压膜平台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一致,在压膜平台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压膜平台、微膨胀混凝土层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防渗膜铺设在场平线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
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
第一、在边坡适当位置用混凝土做好立柱基础;
第二、在立柱基础上浇注混凝土立柱;
第三、在立柱周边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平台;压膜平台的上端面线与堆场场平后坡度线一致,即与场平线一致;
第四、铺设裁剪后的防渗膜;
第五、在防渗膜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压实。
混凝土立柱、压膜平台及压膜微膨胀混凝土层为耐碱混凝土。
所述第四步骤中的裁剪防渗膜,根据立柱平面尺寸裁剪成为对称的一半,然后铺设。
防渗膜的厚度为1.0~2.0mm。
所述第四步骤中铺设后的防渗膜距离立柱有300mm的平面投影距离。
所述第五步骤中在防渗膜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 
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是在场平前设置好立柱的基础、施工立柱;场平线以下的压膜平台与立柱同时施工;压膜平台表面与设计的场平线一致;围绕立柱四周铺设防渗膜;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使防渗膜伸入于微膨胀混凝土层内,微膨胀混凝土层与混凝土立柱连接,形成闭合防渗体。
该连接结构用于堆场边坡有皮带廊支柱等混凝土立柱的情况。堆场边坡满铺防渗膜;当防渗膜遇到立柱时,需根据立柱的尺寸裁剪防渗膜;用微膨胀混凝土压实立柱四周防渗膜,与立柱形成完整的防渗体。
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完成防渗膜的闭合以及局部位置的特殊处理,减少赤泥附液从局部接口渗透的可能性;降低附液外排与渗漏引起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同时本发明也可用于不同种类防渗材料(不能直接焊接)的连接。本发明的连接方式,既操作方便,又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立柱基础、2-压膜平台、3-立柱、4-场平线、5-防渗膜、6-压膜混凝土、7-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是:在立柱基础1之上、堆场地基7的场平线4之下设置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在压膜平台2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膜平台2、微膨胀混凝土层6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3;防渗膜5铺设在场平线4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
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
第一、在边坡适当位置用混凝土做好立柱基础1;
第二、在立柱基础1上浇注混凝土立柱3;
第三、在立柱3周边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场平线以下的压膜平台与立柱可同时施工);
第四、铺设裁剪后的防渗膜5;
第五、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实。
混凝土立柱3、压膜平台2及压膜微膨胀混凝土层6为耐碱混凝土。
所述第四步骤中的裁剪防渗膜5,根据立柱3平面尺寸裁剪成为对称的一半,然后铺设。
防渗膜5的厚度为1.0~2.0mm。
所述第四步骤中铺设后的防渗膜5距离立柱3有300mm的平面投影距离。
所述第五步骤中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的厚度不小于300mm。

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419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CN103669419A21申请号201210353904322申请日20120921E02D31/00200601E02D27/4220060171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550081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金朱路2号72发明人杨小全胡禹志王胜安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代理人吴无惧54发明名称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结构是在立柱基础(1)之上、堆场地基(7)的场平线(4)之下设置压膜平台(2),压膜平。

2、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在压膜平台(2)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膜平台(2)、微膨胀混凝土层(6)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3);防渗膜(5)铺设在场平线(4)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本发明可有效连接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形成稳定的防渗体,可消除潜在的危险,防止碱水沿着立柱四周渗入地基,降低碱水污染的可能性,提高堆场的防渗效果。本发明的结构及施工方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419ACN10。

3、3669419A1/1页21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立柱基础(1)之上、堆场地基(7)的场平线(4)之下设置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在压膜平台(2)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膜平台(2)、微膨胀混凝土层(6)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3);防渗膜(5)铺设在场平线(4)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2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在边坡适当位置用混凝土做好立柱基础(1);第二、在立柱基础(1)上浇注混凝土立柱(3);第三、在立柱(3)周边浇注。

4、微膨胀混凝土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堆场场平后坡度线一致,即与场平线(4)一致;第四、铺设裁剪后的防渗膜(5);第五、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立柱(3)、压膜平台(2)及压膜微膨胀混凝土层(6)为耐碱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中的裁剪防渗膜(5),根据立柱(3)平面尺寸裁剪成为对称的一半,然后铺设。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渗膜(5)的厚度为。

5、1020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中铺设后的防渗膜(5)距离立柱(3)有300MM的平面投影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骤中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的厚度不小于300MM。权利要求书CN103669419A1/2页3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皮带廊所用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赤泥属于类一般固体废物,其PH值大于110。目前国内主要采用陆上堆存。由于赤泥。

6、附液呈碱性,对于堆场的防渗要求较高,防渗膜通常采用渗透系数1012CM/S,且堆场形成整体防渗,不能有附液渗漏,引起一些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问题。0003目前,赤泥堆存工艺趋向干法工艺,即赤泥浆通过泵输送至堆场附近,然后通过压滤机进行压滤成滤饼,使赤泥含水率降低至3035,最后通过皮带廊输送至堆场进行堆存。堆场底部满铺防渗膜,以防止赤泥附液渗漏,国内防渗材料主要有HDPE土工膜、复合土工膜、三元乙丙橡胶等。由于抛料皮带可能要伸入堆场内部,这样抛料皮带的支架需穿过防渗膜,造成整个堆场出现防渗膜局部不完整性,容易引起赤泥附液从这些地方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健康危害。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

7、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连接防渗膜与立柱,形成完整防渗体,防止附液渗漏,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容易引起赤泥附液渗漏,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健康危害等不足。0005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在立柱基础之上、堆场地基的场平线之下设置压膜平台,压膜平台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一致,在压膜平台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压膜平台、微膨胀混凝土层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防渗膜铺设在场平线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内,形成完整的防渗体。0006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在。

8、边坡适当位置用混凝土做好立柱基础;第二、在立柱基础上浇注混凝土立柱;第三、在立柱周边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平台;压膜平台的上端面线与堆场场平后坡度线一致,即与场平线一致;第四、铺设裁剪后的防渗膜;第五、在防渗膜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压实。0007混凝土立柱、压膜平台及压膜微膨胀混凝土层为耐碱混凝土。0008所述第四步骤中的裁剪防渗膜,根据立柱平面尺寸裁剪成为对称的一半,然后铺设。0009防渗膜的厚度为1020MM。0010所述第四步骤中铺设后的防渗膜距离立柱有300MM的平面投影距离。说明书CN103669419A2/2页40011所述第五步骤中在防渗膜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300MM。。

9、0012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是在场平前设置好立柱的基础、施工立柱;场平线以下的压膜平台与立柱同时施工;压膜平台表面与设计的场平线一致;围绕立柱四周铺设防渗膜;使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使防渗膜伸入于微膨胀混凝土层内,微膨胀混凝土层与混凝土立柱连接,形成闭合防渗体。0013该连接结构用于堆场边坡有皮带廊支柱等混凝土立柱的情况。堆场边坡满铺防渗膜;当防渗膜遇到立柱时,需根据立柱的尺寸裁剪防渗膜;用微膨胀混凝土压实立柱四周防渗膜,与立柱形成完整的防渗体。0014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完成防渗膜的闭合以及局部位置的特殊处理,减少赤泥附液从局部接口渗透的可能性;降低附液外排与渗漏引起的。

10、环境和健康问题。同时本发明也可用于不同种类防渗材料(不能直接焊接)的连接。本发明的连接方式,既操作方便,又经济实用。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立柱基础、2压膜平台、3立柱、4场平线、5防渗膜、6压膜混凝土、7地基。具体实施方式0016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是在立柱基础1之上、堆场地基7的场平线4之下设置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在压膜平台2上端面之上设置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膜平台2、微膨胀混凝土层6分别从下至上包围立柱3;防渗膜5铺设在场平线4之上并伸入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内,形成完。

11、整的防渗体。0017本发明的赤泥堆场防渗膜与混凝土立柱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第一、在边坡适当位置用混凝土做好立柱基础1;第二、在立柱基础1上浇注混凝土立柱3;第三、在立柱3周边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压膜平台2;压膜平台2的上端面线与场平线4一致(场平线以下的压膜平台与立柱可同时施工);第四、铺设裁剪后的防渗膜5;第五、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压实。0018混凝土立柱3、压膜平台2及压膜微膨胀混凝土层6为耐碱混凝土。0019所述第四步骤中的裁剪防渗膜5,根据立柱3平面尺寸裁剪成为对称的一半,然后铺设。0020防渗膜5的厚度为1020MM。0021所述第四步骤中铺设后的防渗膜5距离立柱3有300MM的平面投影距离。0022所述第五步骤中在防渗膜5上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层6的厚度不小于300MM。说明书CN103669419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66941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