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872629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63869.1

申请日:

2011.09.07

公开号:

CN102349412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202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10907|||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C21/00; A01C1/00; A01C13/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白艳丽

地址:

041600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圪套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代理人:

李建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地、土壤处理、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采用本发明的黄芩栽培方法,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保证高产、品质好的基础,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成活率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时间、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防止病害的危害,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合理的采收方法,保证了黄芩的品质,经济效益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 栽培技术如下 : (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 平 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不宜连作 ; (2) 土壤处理 播前施入底肥, 每亩施基肥 2500-3000 千克、 过磷酸钙 20-30 千克, 耕深 25-30 厘米, 耙 细整平, 作宽 1.2 米的畦, 长短不限, 浇透水, 每亩施用 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 混细干 土 40-50kg, 均匀地撤在地表、 深耙 20cm, 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 浅覆土后再定植, 然 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 ; (3) 种子处理 用种子播种时,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5-6 小时, 捞出稍晾即可 ; 用分根播种时, 在 采收或春季选择 2-3 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未发芽前的根茎, 剪去主根药用, 然后 根据根茎块的大小,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 2-3 个芽, 用草木灰处理 ; (4) 适时播种 用种子播种时, 可以直播和育苗, 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开 沟, 沟深 0.5-1 厘米, 亩播种量 0.5-1 千克,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覆细土, 稍镇压后浇水, 然 后覆盖塑料膜 ; 用分根播种时, 按行距 25-30 厘米株距 18-22 厘米栽植, 播种深度 12-15 厘 米; (5) 田间管理 直播育苗地, 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 齐苗后要适当通风, 苗高 1 厘米时, 逐渐 把塑料膜去掉, 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 苗高 1.5-2 厘米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 , 株距 3-4 厘米定植大田 ; 直播地当苗高 5-7cm 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 ; 在苗 高 5-7cm 时, 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在 6 月底至 7 月初, 每亩追施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在行间开沟施下, 施后覆土, 干旱时及时浇水, 如不收种子, 应剪去花枝 ; 第二年返青后和 6 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7 月底前进行 打顶, 喷施根大灵 ; (6) 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叶枯病, 根腐病, 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应加强田间管理, 注 意田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用 50% 代森铵或 50% 多菌灵 800 ~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 布津 800 ~ 1000 倍液或 25% 的粉锈宁 500 倍液喷施防治 ;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应处 理病残株, 消灭越冬菌原, 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唑 44 号) 1000 倍液或 1: 1: 120 波尔多液喷雾, 每 7 ~ 10 天 1 次, 连续 2 ~ 3 次 ; 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药 1-1.5kg、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 拌 50-70 kg 的细土, 均匀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 表, 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 出现病株时, 每株用 250 毫升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7 天内连用两次 ; 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根 茎部和根际表土, 连用 2 ~ 3 次 ; (7) 采收 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 因根系深, 根条易断, 挖 2 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 刨出的根, 去掉残茎, 晒至半干, 剥去外皮, 晒干或烘干, 也可切片后 干燥, 晾晒过程中, 避免暴晒, 防止水湿雨淋。

说明书


黄芩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 具体涉及黄芩栽培方法。背景技术 黄 芩 别 名 山 茶 根、 土 金 茶 根。 为 唇 形 科 植 物 黄 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 以根入药。黄芩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 主要为黄芩甙 (baicalin) , 黄芩素 (baicalein) ,汉黄芩甙 (wogonoside) , 汉黄芩素 (wogonin) ,7- 甲氧基黄芩素 , 7- 甲氧 基去甲基汉黄芩素,黄芩黄酮Ⅰ , 黄芩黄酮 II。 黄芩有清热燥湿, 凉血安胎, 解毒功效。 主 治温热病、 上呼吸道感染、 肺热咳嗽、 湿热黄胆、 肺炎、 痢疾、 咳血、 目赤、 胎动不安、 高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 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的栽培管理技 术对黄芩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CN102084771A 公开了 “一种黄芩药材栽培方法” , 它的主 要特点是林药间种, 在杏树林中间作黄芩, 枝条作为插穗, 扦插育苗, 在不同时期施用不同 的肥料。CN1418484A 公开了 “黄芩和万寿果套种立体栽培的方法” , 其主要特点是解决黄芩 和万寿果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问题, 解决育苗栽培、 扦插快繁及田间管理等问题。 因此开 发研究黄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对黄芩的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黄芩的栽培方法, 旨在提高黄芩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本发明黄芩的栽培方法如下 : (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 平 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不宜连作 ; (2) 土壤处理 播前施入底肥, 每亩施基肥 2500-3000 千克、 过磷酸钙 20-30 千克, 耕深 25-30 厘米, 耙 细整平, 作宽 1.2 米的畦, 长短不限, 浇透水, 每亩施用 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 混细干 土 40-50kg, 均匀地撤在地表、 深耙 20cm, 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 浅覆土后再定植, 然 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 ; (3) 种子处理 用种子播种时,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5-6 小时, 捞出稍晾即可 ; 用分根播种时, 在 采收或春季选择 2-3 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未发芽前的根茎, 剪去主根药用, 然后 根据根茎块的大小,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 2-3 个芽, 用草木灰处理 ; (4) 适时播种 用种子播种时, 可以直播和育苗, 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开 沟, 沟深 0.5-1 厘米, 亩播种量 0.5-1 千克,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覆细土, 稍镇压后浇水, 然 后覆盖塑料膜 ; 用分根播种时, 按行距 25-30 厘米株距 18-22 厘米栽植, 播种深度 12-15 厘
     米; (5) 田间管理 直播育苗地, 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 齐苗后要适当通风, 苗高 1 厘米时, 逐渐 把塑料膜去掉, 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 苗高 1.5-2 厘米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 , 株距 3-4 厘米定植大田 ; 直播地当苗高 5-7cm 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 ; 在苗 高 5-7cm 时, 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在 6 月底至 7 月初, 每亩追施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在行间开沟施下, 施后覆土, 干旱时及时浇水, 如不收种子, 应剪去花枝。 第二年返青后和 6 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7 月底前进行打顶, 喷施根大灵 ; (6) 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叶枯病, 根腐病, 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应加强田间管理, 注 意田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用 50% 代森铵或 50% 多菌灵 800 ~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 布津 800 ~ 1000 倍液或 25% 的粉锈宁 500 倍液喷施防治 ;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应处 理病残株, 消灭越冬菌原, 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唑 44 号) 1000 倍液或 1: 1: 120 波尔多液喷雾, 每 7 ~ 10 天 1 次, 连续 2 ~ 3 次 ; 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药 1-1.5kg、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 拌 50-70 kg 的细土, 均匀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 表, 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 出现病株时, 每株用 250 毫升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7 天内连用两次。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根茎部和根际表土, 连用 2 ~ 3 次 ; (7) 采收 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 因根系深, 根条易断, 挖 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 刨出的根, 去掉残茎, 晒至半干, 剥去外皮, 晒干或烘干, 也可切片后 干燥, 晾晒过程中, 避免暴晒, 防止水湿雨淋。
     本发明黄芩栽培方法的优点是产量高, 品质好, 经济效益高。 该优点是在多年实践 中总结出各个栽培管理环节的集中体现。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 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 保证高产、 品质好的基础, 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 防晒抗旱、 保温防冻、 防土层板结, 窒息和 隔离病虫源, 提高出苗率、 成活率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时间、 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 害防治, 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 防止病害的危害, 合理的采收方法, 保 证了黄芩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黄芩的栽培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黄芩的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管理环节。
     (1) 要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 质壤土, 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不能连茬种植。
     (2) 做好土壤处理 播前施入底肥, 每亩施基肥 2500-3000 千克、 过磷酸钙 20-30 千 克, 耕深 25-30 厘米, 耙细整平, 作宽 1.2 米的畦, 长短不限, 浇透水, 每亩施用 2-6kg 3%的 米乐尔颗粒剂, 混细干土 40-50kg, 均匀地撤在地表、 深耙 20cm, 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 内, 浅覆土后再定植, 然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3) 做好种子处理 用种子播种时,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5-6 小时, 捞出稍晾 即可。用分根播种时, 在采收或春季选择 2-3 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未发芽前的根 茎, 剪去主根药用, 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 2-3 个芽, 用草 木灰处理。
     (4) 适时播种 用种子播种时, 可以直播和育苗, 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开沟, 沟深 0.5-1 厘米, 亩播种量 0.5-1 千克,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覆细 土, 稍镇压后浇水, 然后覆盖塑料膜 ; 用分根播种时, 按行距 25-30 厘米株距 18-22 厘米栽 植, 播种深度 12-15 厘米。
     (5) 田间管理 对直播育苗地, 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 齐苗后要适当通 风, 苗高 1 厘米时, 逐渐把塑料膜去掉, 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 苗高 1.5-2 厘米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 , 株距 3-4 厘米定植大田 ; 直播地当苗高 5-7cm 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根据植株需 求适时定苗补苗 ; 在苗高 5-7cm 时, 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在 6 月底至 7 月初, 每亩 追施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在行间开沟施下, 施后覆土, 干旱时及时浇水, 如不 收种子, 应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 6 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 克, 7 月底前进行打顶, 喷施根大灵。 (6)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叶枯病, 根腐病, 对白粉病 的防治方法, 应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田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用 50% 代森铵或 50% 多菌灵 800 ~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800 ~ 1000 倍液或 25% 的粉锈宁 500 倍液喷施防治 ;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应处理病残株, 消灭越冬菌原, 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唑 44 号) 1000 倍液或 1 : 1: 120 波尔多液喷雾, 每 7 ~ 10 天 1 次, 连续 2 ~ 3 次 ; 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药 1-1.5kg、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 拌 50-70 kg 的 细土, 均匀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表, 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 出现病株时, 每株用 250 毫升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7 天内连用两次。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根茎部和根际表土, 连用 2 ~ 3 次。
     (7) 采收 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 因根系 深, 根条易断, 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 刨出的根, 去掉残茎, 晒至半干, 剥去外皮, 晒干或烘 干, 也可切片后干燥。在晾晒过程中, 避免暴晒, 防止水湿雨淋。
     6

黄芩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芩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芩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芩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芩的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494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2.15 CN 102349412 A *CN102349412A* (21)申请号 201110263869.1 (22)申请日 2011.09.07 A01G 1/00(2006.01) A01C 21/00(2006.01) A01C 1/00(2006.01) A01C 13/00(2006.01) (71)申请人 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041600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 圪套村 (72)发明人 白艳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14108 代理人 李建伟 (。

2、54) 发明名称 黄芩的栽培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 包括选 地、 土壤处理、 种子处理、 适时播种、 田间管理、 病 虫害防治和采收。采用本发明的黄芩栽培方法, 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 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 保证高产、 品质好的基础, 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 防晒抗旱、 保温防冻、 防土层板结, 窒息和隔离病 虫源, 提高出苗率、 成活率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时 间、 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 最大限 度地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 防止病害的 危害,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合理的采收方法, 保 证了黄芩的品质, 经济效益高。 (51)Int.Cl. (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2349414 A1/2 页 2 1. 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 栽培技术如下 : (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 平 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不宜连作 ; (2) 土壤处理 播前施入底肥, 每亩施基肥 2500-3000 千克、 过磷酸钙 20-30 千克, 耕深 25-30 厘米, 耙 细整平, 作宽 1.2 米的畦, 长短不限, 浇透水, 每亩施用 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 混细干 土 40-50kg, 均匀地撤在地表、。

4、 深耙 20cm, 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 浅覆土后再定植, 然 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 ; (3) 种子处理 用种子播种时,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5-6 小时, 捞出稍晾即可 ; 用分根播种时, 在 采收或春季选择 2-3 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未发芽前的根茎, 剪去主根药用, 然后 根据根茎块的大小,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 2-3 个芽, 用草木灰处理 ; (4) 适时播种 用种子播种时, 可以直播和育苗, 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开 沟, 沟深0.5-1厘米, 亩播种量0.5-1千克,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覆细土, 稍镇压。

5、后浇水, 然 后覆盖塑料膜 ; 用分根播种时, 按行距 25-30 厘米株距 18-22 厘米栽植, 播种深度 12-15 厘 米 ; (5) 田间管理 直播育苗地, 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 齐苗后要适当通风, 苗高 1 厘米时, 逐渐 把塑料膜去掉, 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 苗高 15-2 厘米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 , 株距 3-4 厘米定植大田 ; 直播地当苗高 5-7cm 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 ; 在苗 高 5-7cm 时, 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在 6 月底至 7 月初, 每亩追施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在行。

6、间开沟施下, 施后覆土, 干旱时及时浇水, 如不收种子, 应剪去花枝 ; 第二年返青后和 6 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7 月底前进行 打顶, 喷施根大灵 ; (6) 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叶枯病, 根腐病, 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应加强田间管理, 注 意田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用 50% 代森铵或 50% 多菌灵 800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 布津 800 1000 倍液或 25% 的粉锈宁 500 倍液喷施防治 ;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应处 理病残株, 消灭越冬菌原, 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

7、唑 44 号) 1000 倍液或 1 : 1 : 120 波尔多液喷雾, 每 7 10 天 1 次, 连续 2 3 次 ; 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药 1-1.5kg、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 拌 50-70 kg 的细土, 均匀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 表, 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 出现病株时, 每株用 250 毫升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7 天内连用两次 ; 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根 茎部和根际表土, 连用 2 3 次 ; (7) 采收 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

8、收, 因根系深, 根条易断, 挖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49412 A CN 102349414 A2/2 页 3 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 刨出的根, 去掉残茎, 晒至半干, 剥去外皮, 晒干或烘干, 也可切片后 干燥, 晾晒过程中, 避免暴晒, 防止水湿雨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49412 A CN 102349414 A1/3 页 4 黄芩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 具体涉及黄芩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黄芩别名山茶根、 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 以根入药。

9、。黄芩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 主要为黄芩甙 (baicalin) , 黄芩素 (baicalein) , 汉黄芩甙 (wogonoside) , 汉黄芩素 (wogonin) , 7-甲氧基黄芩素, 7-甲氧 基去甲基汉黄芩素, 黄芩黄酮, 黄芩黄酮II。 黄芩有清热燥湿, 凉血安胎, 解毒功效。 主 治温热病、 上呼吸道感染、 肺热咳嗽、 湿热黄胆、 肺炎、 痢疾、 咳血、 目赤、 胎动不安、 高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 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的栽培管理技 术对黄芩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CN102084771A 公开了 “一种黄芩药材栽培方法” , 它的主 要特点。

10、是林药间种, 在杏树林中间作黄芩, 枝条作为插穗, 扦插育苗, 在不同时期施用不同 的肥料。CN1418484A 公开了 “黄芩和万寿果套种立体栽培的方法” , 其主要特点是解决黄芩 和万寿果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问题, 解决育苗栽培、 扦插快繁及田间管理等问题。 因此开 发研究黄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对黄芩的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黄芩的栽培方法, 旨在提高黄芩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效 益。 0004 本发明黄芩的栽培方法如下 : (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 平 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不宜连作 。

11、; (2) 土壤处理 播前施入底肥, 每亩施基肥 2500-3000 千克、 过磷酸钙 20-30 千克, 耕深 25-30 厘米, 耙 细整平, 作宽 1.2 米的畦, 长短不限, 浇透水, 每亩施用 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 混细干 土 40-50kg, 均匀地撤在地表、 深耙 20cm, 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 浅覆土后再定植, 然 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 ; (3) 种子处理 用种子播种时, 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 5-6 小时, 捞出稍晾即可 ; 用分根播种时, 在 采收或春季选择 2-3 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未发芽前的根茎, 剪去主根药用, 然后 根据根茎块的。

12、大小,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 2-3 个芽, 用草木灰处理 ; (4) 适时播种 用种子播种时, 可以直播和育苗, 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开 沟, 沟深0.5-1厘米, 亩播种量0.5-1千克,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覆细土, 稍镇压后浇水, 然 后覆盖塑料膜 ; 用分根播种时, 按行距 25-30 厘米株距 18-22 厘米栽植, 播种深度 12-15 厘 说 明 书 CN 102349412 A CN 102349414 A2/3 页 5 米 ; (5) 田间管理 直播育苗地, 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 齐苗后要适当通风, 苗高 1 厘米。

13、时, 逐渐 把塑料膜去掉, 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 苗高 15-2 厘米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 , 株距 3-4 厘米定植大田 ; 直播地当苗高 5-7cm 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 ; 在苗 高 5-7cm 时, 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在 6 月底至 7 月初, 每亩追施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在行间开沟施下, 施后覆土, 干旱时及时浇水, 如不收种子, 应剪去花枝。 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20-25千克、 氮肥10-15千克, 7月底前进行打顶, 喷施根大灵 ; (6) 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叶。

14、枯病, 根腐病, 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应加强田间管理, 注 意田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用 50% 代森铵或 50% 多菌灵 800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 布津 800 1000 倍液或 25% 的粉锈宁 500 倍液喷施防治 ;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应处 理病残株, 消灭越冬菌原, 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唑 44 号) 1000 倍液或 1 : 1 : 120 波尔多液喷雾, 每 7 10 天 1 次, 连续 2 3 次 ; 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药 1-1.5kg、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 拌 50-70 kg 的细土, 均匀撒入定植。

15、穴内或撒在地 表, 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 出现病株时, 每株用 250 毫升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7 天内连用两次。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 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根茎部和根际表土, 连用 2 3 次 ; (7) 采收 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 因根系深, 根条易断, 挖 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 刨出的根, 去掉残茎, 晒至半干, 剥去外皮, 晒干或烘干, 也可切片后 干燥, 晾晒过程中, 避免暴晒, 防止水湿雨淋。 0005 本发明黄芩栽培方法的优点是产量高, 品质好, 经济效益高。 该优。

16、点是在多年实践 中总结出各个栽培管理环节的集中体现。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 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 保证高产、 品质好的基础, 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 防晒抗旱、 保温防冻、 防土层板结, 窒息和 隔离病虫源, 提高出苗率、 成活率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时间、 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 害防治, 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 防止病害的危害, 合理的采收方法, 保 证了黄芩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黄芩的栽培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0007 黄芩的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管理环节。 0008 (1) 要选择土层深厚、 土质疏松、 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

17、、 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 质壤土, 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 不能连茬种植。 0009 (2) 做好土壤处理 播前施入底肥, 每亩施基肥2500-3000千克、 过磷酸钙20-30千 克, 耕深25-30厘米, 耙细整平, 作宽1.2米的畦, 长短不限, 浇透水, 每亩施用 2-6kg 3的 米乐尔颗粒剂, 混细干土 40-50kg, 均匀地撤在地表、 深耙 20cm, 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 内, 浅覆土后再定植, 然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 说 明 书 CN 102349412 A CN 102349414 A3/3 页 6 0010 (3) 做好种子处理 用种子播种时, 播种前将种子。

18、用温水浸泡 5-6 小时, 捞出稍晾 即可。用分根播种时, 在采收或春季选择 2-3 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未发芽前的根 茎, 剪去主根药用, 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 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 每块有 2-3 个芽, 用草 木灰处理。 0011 (4) 适时播种 用种子播种时, 可以直播和育苗, 当 5 厘米地温稳定通过 10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开沟, 沟深 0.5-1 厘米, 亩播种量 0.5-1 千克, 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 覆细 土, 稍镇压后浇水, 然后覆盖塑料膜 ; 用分根播种时, 按行距 25-30 厘米株距 18-22 厘米栽 植, 播种深度 12-15 厘米。 。

19、0012 (5) 田间管理 对直播育苗地, 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 齐苗后要适当通 风, 苗高 1 厘米时, 逐渐把塑料膜去掉, 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 苗高 15-2 厘米时, 按行距 30-40 厘米、 , 株距 3-4 厘米定植大田 ; 直播地当苗高 5-7cm 时进行第一次间苗, 根据植株需 求适时定苗补苗 ; 在苗高5-7cm时, 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在6月底至7月初, 每亩 追施磷肥 20-25 千克、 氮肥 10-15 千克, 在行间开沟施下, 施后覆土, 干旱时及时浇水, 如不 收种子, 应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 6 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 20-25 千克、 。

20、氮肥 10-15 千 克, 7 月底前进行打顶, 喷施根大灵。 0013 (6)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 叶枯病, 根腐病, 对白粉病 的防治方法, 应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田间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可用 50% 代森铵或 50% 多菌灵 800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800 1000 倍液或 25% 的粉锈宁 500 倍液喷施防治 ;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冬季应处理病残株, 消灭越冬菌原, 发病初期用 50% 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唑 44 号) 1000 倍液或 1 : 1 : 120 波尔多液喷雾, 每 7 10 天 1 次, 连续 2 3 次 ; 。

21、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每亩用药 1-1.5kg、 70甲基托布津或 50多菌灵, 拌 50-70 kg 的 细土, 均匀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表, 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 出现病株时, 每株用 250 毫升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7 天内连用两次。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 性粉剂 600 倍液, 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淋根茎部和根际表土, 连用 2 3 次。 0014 (7) 采收 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 因根系 深, 根条易断, 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 刨出的根, 去掉残茎, 晒至半干, 剥去外皮, 晒干或烘 干, 也可切片后干燥。在晾晒过程中, 避免暴晒, 防止水湿雨淋。 说 明 书 CN 10234941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