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滤水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滤水装置。
(2)背景技术
一般对于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配置,常会在逆渗透膜(Reverse Osmosis,简称RO)前搭配一超过滤单元(Ultrafiltration,简称UF),来作为污水前处理使用,以避免逆渗透膜容易堵塞。而以目前常见的超过滤单元而言,可大致分为螺旋包叠式(spiral wound type)、中空管式(tubular type)及毛细管式(capillarytube type)等三种型态,其中,如图1所示,针对螺旋包叠式的过滤单元7,是在具有细微筛孔的滤膜703内侧贴设一网状支撑层704,再将两组件以包卷方式黏固于具有多个穿孔(图未示出)的一轴管705外周,然后穿置入一管壳706内,最后在管壳706两端分别固设一端盖707而成,然而,由于滤膜703是包卷黏固于轴管705上,无法直接拆解作清洗,通常是以特殊的化学药剂才能将附着于滤膜703上的脏污清除(溶解中和),相当不经济。而即使强制将滤膜703拆解开作清洗处理后,也必须将滤膜703与支撑层704重新包卷于轴管705上,其技术性相当高,非熟练的作业人员无法胜任,所以此法也不符经济效益。
参阅图2、3,针对中空管式的膜组8而言,则是将过滤用的滤膜直接制成中空管状的一膜管801(一组中空管式膜组约由十数个或是数十个中空膜管汇集而成),再置入较大径的一壳管802内。这样,当未过滤的原水经一进水口803泵送入膜管801内时,水分子则透出膜管801外,再由壳管802与膜管801间的一空隙804流出,最后由一出水口805释出,而浓缩废水及杂质由另一出口806排出,部份则仍留存于膜管801内。相反地,当欲逆洗时,则封闭该出水口805,利用入水的水压由进水口803直接冲洗附着在膜管801内壁的杂质,再由另一出口806排出(浓缩污水也随之排出)外界。
参阅图4,再相对于中空管式地膜组8而言,毛细管式的膜组9则是将膜制成更细的中空管(一组毛细管式的膜组约由数百个或是数千个毛细管901汇集而成),再束集呈一体后置入一管壳902内部。
综上所述,由于螺旋包叠式的膜组7无法逆洗,所以使用寿命不佳,一旦阻塞后只能视为废弃物直接丢弃,造成许多环保问题,而中空管式及毛细管式两以往的膜组8、9虽可逆洗,但制作成本高,且因中空管、毛细管的面积小,因此制成的长度相当长,造成逆洗时,其压损大,且因单管截面积有限,而无法忍受较大的污水浊度(易阻塞),所以,此类型的膜组只适用于浮悬度低的状态。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极佳的过滤效果,以及可延长过滤单元使用寿命,并能承受较大污浊度的板式滤水装置。
本发明的板式滤水装置包括多个基板、至少一导流基板、一顶盖、一底盖及多个过滤单元。
每一基板呈上、下相互层叠,且每一基板并包括一位于顶面的上环槽、一位于底面下环槽、一沿中央贯穿的中央孔,以及至少一贯穿位于该上、下环槽间的环形通道单元。
该导流基板是层叠组合于二基板间,并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一沿中央贯穿的中央孔,该顶、底面具有一与该基板的上、下环槽相对齐的上、下环槽,及一与该基板的环形通道单元相对应,并可连通上、下环槽的弧形通道单元。
该顶盖是叠组于最上方的基板顶面,并包括一位于底面下环槽,该下环槽与该基板的上环槽对齐,一贯穿该顶盖且与该基板中央孔连通的中央孔,及至少一与该基板的上环槽相对应的侧开孔。
该底盖是叠组于最下方的基板顶面,并包括一位于顶面的上环槽,该上环槽与该基板下环槽对齐,一贯穿该底盖且与该基板中央孔连通的中央孔,及至少一与该基板下环槽相对应的侧开孔。
该顶盖、基板、导流基板与底盖的每相邻的板体间可界定出一环形容纳空间。及
该过滤单元是分别安置在该容纳空间内,每一过滤单元包括二被紧密地安置在容纳空间的环形滤膜、一呈三明治夹置在该滤膜间的导流网,及一内周缘与各中央孔连通且允许水流入各中央孔,且该二滤膜间内侧面形成有一与中央孔连通的流道。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4)附图说明
图1是一组合剖面图,示出一以往螺旋式包叠式逆渗透透膜的断面状态。
图2是一组合立体图,示出一以往中空管式的逆渗透膜。
图3是沿图2的线3-3的一剖面图。
图4是一组合剖面图,示出一以往毛细管式逆渗透膜的断面状态。
图5是一组合立体图,示出本发明板式滤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示出数个基板、一导流基板、一顶盖、一底盖及多个过滤单元的拆解状态。
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示出该基板的放大图。
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示出该导流基板的放大图。
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面图。
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图,示出一滤水装置过滤时的水流状态。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图,示出该滤水装置清洗时的水流状态。
(5)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5、6,本发明的板式滤水装置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
数个层叠组结的基板10、至少一安置在二基板10间的导流基板20、分别与该基板10的一顶面101、一底面102构成水密的一顶盖30及一底盖40,以及多个安置在该基板10、该导流基板20及该顶、底盖30、40的对接面的过滤单元50。
参阅图6、7、9,每一基板10由内而外包括一位于中央的中央孔11、一位于一顶面101的上环槽12、一位于一底面102下环槽13、二位在该中央孔11与上、下环槽12、13间的凸接环121、131、一以该中央孔11为中心且分别位于该凸接环121、131外周缘的环形内通道单元14,及一分别位于该上、下环槽12、13外缘的环形外通道单元15。该基板10还包括在该凸接环121、131的环面上各环设有一凹陷的浅沟122、132,该浅沟122、132上皆设置有一止水垫圈123、133,该止水垫圈123、133恰压抵在该过滤单元50邻近一中央孔51的一内周侧52上。该基板10的中央孔11的孔壁与该浅沟122、132间又等间隔凹设有数个缺槽111,该上、下环槽12、13其等缺槽111的一槽底112的一顶面113的位阶是低于凸接环121、131,但却高于该浅沟122、132的位置,可使该上、下环槽12、13与该环形内通道单元14相连通。此外,该基板10还包括在顶、底面101、102位于环形内通道单元14外围外周侧上各凹设有一凹槽16,该凹槽16上各设置有一止水环161。另外,该基板10的顶、底面101、102在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14、15的一内孔壁141、151与一外孔壁142、152间等距衔接有多个肋条143、153,使两两肋条143、153间各形成一长条通孔144、154,且该肋条143、153顶面略低于凸接环121、131,供夹压定位在该过滤单元50的一外周侧53上。该基板10还包括数个位于顶面101并邻近该凹槽16外围的定位柱124,及数个位于基板10底面102与该定位柱124相对应的定位孔134,使各基板10相互可层叠定位。该基板10的上、下环槽12、13的一底壁125、135上分别凸设有多个导流凸粒126、136,且该导流凸粒126、136布设恰呈螺旋排列。
参阅图6、8、9,该导流基板20由内而外包括一位于中央的中央孔21、一位于一顶面201的上环槽22、一位于一底面202下环槽23、二位在该中央孔21与上、下环槽22、23间的凸接环221、231,及一与该基板10的环形外通道单元15相对应并可连通上、下环槽22、23的弧形通道单元24(本实施例中,该弧形通道单元24只设置在该上、下环槽22、23半边外周缘处,其对称的另一半边外周缘处则呈封闭状态)。该导流基板20还包括在该凸接环221、231的环面上各环设有一凹陷的浅沟222、232,该浅沟222、232上皆设置有一止水垫圈223、233,该止水垫圈223、233为压抵在该过滤单元50的内周侧52上。该导流基板20的中央孔21的孔壁与该浅沟222、232间又等间隔凹设有数个缺槽211,该上、下环槽22、23其等缺槽211的一槽底212的一顶面213的位阶是低于凸接环221、231,但却高于浅沟222、232的位置,可使该上、下环槽22、23与该弧形通道单元24相连通。此外,该导流基板20还包括在顶、底面201、202位于上、下环槽22、23外围外周侧上各凹设有一与该基板10的凹槽16相对应的凹槽25,该凹槽16、25供夹置该止水环161。另外,该导流基板20的顶、底面201、202在该弧形通道单元24的一内孔壁241与一外孔壁242间等隔衔接有多个肋条243,使两两肋条243间各形成一长条通孔244,且该肋条243顶面略低于凸接环221、231,供夹压定位于过滤单元50外周侧53上。该导流基板20还包括数个位于顶面201并供与该基板10的定位孔134相互嵌合的定位柱224,及数个位于导流基板20底面202并与该基板10的定位柱124相互嵌合的定位孔234,使该导流基板20与该相对接的基板10相互可层叠定位。该导流基板20的上、下环槽22、23的一底壁225、235上分别凸设有多个的导流凸粒226、236,且该导流凸粒226、236布设恰呈螺旋排列。
参阅图6、9,该顶盖30是叠组于最上方的基板10顶面101,包括一与该基板10的中央孔11对齐并相连通的中央孔31、一位于一底面301并与该基板10的上环槽12对齐下环槽32、一位在该中央孔31与下环槽32间的凸接环321、数个与该基板10的上环槽12相对应的侧开孔33(本实施例设有二侧开孔33)、一与该基板10的环形内通道单元14相对应并间接由该下环槽32的一底壁325与该侧开孔33相通的环形内通道单元34,及一与该基板10的环形外通道单元15相对应并间接由该底壁325与该侧开孔33相连通的环形外通道单元35。该顶盖30还包括在该凸接环321的环面上各环设有一凹陷的浅沟322,该浅沟322上皆设置有一止水垫圈323,该止水垫圈323则压抵在该过滤单元50的内周侧52上。该顶盖30的中央孔31的孔壁与该浅沟322间又等间隔凹设有数个缺槽311,该下环槽32其等缺槽311的一槽底312的一顶面313的位阶是低于凸接环321,但却高于该浅沟322的位置,可使该下环槽32与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34、35相连通。此外,该顶盖30还包括一位于环形外通道单元35外围外周侧上并与该基板10的凹槽16相对应的凹槽36,该凹槽16、36供夹置该止水环161。
另外,该顶盖30在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34、35的一内孔壁341、351与一外孔壁342、352间等距衔接有多个肋条343、353,使两两肋条343、353间各形成一与该底壁325相通的长条通孔344、354,且该肋条343、353顶面略低于凸接环321,供夹压定位在该过滤单元50外周侧53上。该顶盖30还包括数个位于底面301并与该基板10的定位柱124相互嵌合的定位孔324,使该顶盖30与该基板10可层叠定位。该顶盖30的底壁325上则分别凸设有多个的导流凸粒326,且该导流凸粒326布设恰呈螺旋排列。该顶盖30还包括多个分布在该定位孔324外周侧的组装孔37,提供数个螺栓38予以贯穿,并配合等数个螺帽39锁结在该底盖40底部。
参阅图6、9,该底盖40是叠组于最下方的基板10底面102,包括一与该基板10的中央孔11对齐并相连通的中央孔41、一位于一底面401并与该基板10下环槽13相对齐的上环槽42、一位于该中央孔41与上环槽42间的凸接环421、数个与该基板10下环槽13相对应的侧开孔43(本实施例设有二侧开孔43)、一与该基板10的环形内通道单元14相对应并间接由该上环槽42的一底壁425与该侧开孔43相连通的环形内通道单元44,及一与该基板10的环形外通道单元15相对应并间接由该底壁425与该侧开孔43相连通的环形外通道单元45。该底盖40还包括在该凸接环421的环面上各环设有一凹陷的浅沟422,该浅沟422上皆设置有一止水垫圈423,该止水垫圈423则压抵在该过滤单元50的内周侧52上。该底盖40的中央孔41的孔壁与该浅沟422间又等间隔凹设有数个缺槽411,该下环槽42其等缺槽411的一槽底412的一顶面413的位阶是低于凸接环421,但却高于该浅沟422的位置,可使该下环槽42与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44、45相连通。此外,该底盖40还包括一位于环形外通道单元45外围外周侧上并与该基板10的凹槽16相对应的凹槽46,该凹槽16、46供夹置该止水环161。另外,该底盖40在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44、45的一内孔壁441、451与一外孔壁442、452间等距衔接有多个肋条443、453,使两两肋条443、453间各形成一与该底壁425相通的长条通孔444、454,且该肋条443、453顶面略低于凸接环421,供夹压定位于该过滤单元50外周侧53上。该底盖40还包括数个位于顶面401并与该基板10的定位孔134相互嵌合的定位孔424,使该底盖40与该基板10可层叠定位。该底盖40的底壁425上分别凸设有多个的导流凸粒426,且该导流凸粒426布设恰呈螺旋排列。该底盖40还包括多个分布在该定位柱424外周侧的组装孔47,由该顶盖30延伸的螺栓38则予以贯穿组装孔47,并以螺帽39完成锁固动作。
以上该顶盖30、该基板10、该导流基板20与该底盖40的每相邻的板体间是可界定出一环形容纳空间6。
参阅图6、9,数个过滤单元50为分别夹设在该环形容纳空间6内,并具有至少二滤膜54、55,一夹设于二滤膜54、55间的导流网56,该二滤膜54、55在相对应的内侧面上还贴设有一滤纸,外缘则以防水胶黏固为一体,而将该导流网56夹置在二滤膜54、55内,且借由该导流网56的交织网目,可在滤膜54、55的内侧面形成一流道561,供滤水通过,该流道561恰可与该中央孔11的缺槽111连通,使滤水流进该中央孔11。
参阅图9,上述各装置组合后,整体滤水装置100具有一层叠式的滤板型态,并且可借由该导流基板20改变滤水朝单一方向集中回流。首先,以该顶盖30的二侧开孔33当作入水口,并且将该底盖40的二侧开孔43予以封闭的滤水状态为例,生水是由该顶盖30的二侧开孔32输入该滤水装置100,借由各对应的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14、15、34、35、44、45与该弧形通道单元34导引并流入各板体,因各通道单元皆与该上、下环槽12、13、22、23、32、42相通连,所以经过两两肋条143、153、243、343、353、443、453间的长条通孔144、154、244、344、354、444、454将生水引入上、下环槽12、13、22、23、32、42内,在外部泵(图未示出)的加压下,可使生水经过滤单元50的滤膜54、55过滤其杂质,此时,由于入水时是借由适当压力将水冲入,因此,具有高压力的水源导引进入上、下环槽12、13、22、23、32、42时,基于该导流凸粒126、136、226、236、326、426布设是呈螺旋状排列,所以,水流的方向也呈螺旋状回旋,而形成扰流现象,使生水可平均地自该滤膜54、55渗入内部,且经过流道561以及透过该导流网56流动,并由各中央孔11、21、31、41汇集滤水并予以释出。
参阅图9、10,当水流由上往下逐层过滤时,首先自该顶盖30流入最上层的该基板10的上环槽12,滤水均匀分布在该上环槽12并回流流入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14、15,再导流至该导流基板20的上环槽22。
参阅图8,因该导流基板20的上、下环槽22、23只半边外周缘具有弧形通道单元24,所以,未流入该中央孔11的大量水源则可朝同一方向产生回流状汇集,接着并流至下一层的基板10,如最上层的基板10的相同过滤模式,最后由该底盖40的中央孔41汇集送出滤水。
参阅图9、11,本发明借由该导流基板20改变滤水流向,以单一方向作回流状过滤,不但可使滤水的过滤效果更佳,且该滤水装置100经由各板体朝单一方向回流的过滤方式,则形同将未通过中央孔的大量滤水逐层往下赶一般,也就是说,上层大量淤积的污水会被赶至下层,使下层的水更为污浊,而其等滤膜54、55的污物沉积物也较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效果也变得较差,此时,可将该顶盖30的侧开孔33以及该顶、底盖30、40的中央孔31、41皆予以封闭,并将该底盖40的侧开孔43打开,停止供应水源进入该滤水装置100,让淤积的污水由该底盖40的侧开孔43自然排出。或是可直接将该滤水装置100的该螺帽39螺出该螺栓38,只更换下层的已沉积较厚污物的过滤单元50即可。又或是将该基板10、该导流基板20、该顶、底盖30、40间的各过滤单元50取出并直接作清洁滤膜54、55的作业,便可达到快速更换或拆卸清洗的目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虽只使用一层导流基板20来产生单一回流的效用,当然,实际使用上,可依需求而增加该导流基板20的数量,以期达到单方向回流的过滤效果更佳,并兼具有延长过滤单元50的使用寿命的功效与优点。
归纳上述,本发明的板式滤水装置具有如下所列的优点及功效:
一、本发明配合该基板10的环形内、外通道单元14、15的分流过滤,不但具有极佳的过滤效果,再加上至少可在二基板10间夹置一层导流基板20,借由该导流基板20具有改变水流方向,使水源朝单一方向回流汇集出的特色,并把污水赶到最下层,使在操作过滤动作或排送污水时,能更加快速容易,或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因过滤效果变差时,只更换、清洁下层的沉积物较厚的过滤单元50即可,所以本发明具有节省压损及动力损耗的功效与优点。
二、本发明的滤水装置100不但可利用层叠后的过滤单元50的高密度过滤效果,借以达到承受较大污浊度的功效及优点,更可借导流凸粒126、136、226、236、326、426的布设方式,使水流状态呈螺旋扰动,在配合水压的冲力作用下,便可将吸附在过滤单元50的滤膜54、55表面的杂质予以快排冲出,以提升使用寿命。
三、其次,该滤水装置100借由板式的层叠组合(即基板10、导流基板20、顶盖30与底盖40配合夹置过滤单元50),更可适应生水污浊度不同,而任意增减基板10与过滤单元50的组合数量,而达到制造简单、组装方便的功效及优点。
四、另外,本发明只利用顶、底盖30、40配合预定数量的基板10、导流基板20、过滤单元50便可组合成一组超过滤膜,无需如以往须要配合管壳706、802、902来装配,因此,就安装上将更加地便利,且可节省成本。
五、最后,呈板式层叠的过滤单元50若寿命一到,锁结组合的结构不但拆装简便,可单片抽换过滤单元50的方式,更兼具有换装成本低廉以及减少废弃物量等好处。